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板杉区在建国前后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演变。
内容时限:
0000-1986
出版时间:
1989年09月
目录
封面
板杉区志
版权页
图片
--
题词1
--
题词2
--
题词3
--
题词4
--
板杉区行政区划图
--
板杉区公所
--
板杉乡人民政府
--
新阳乡人民政府
--
八步桥乡人民政府
--
仙霞乡人民政府
--
板杉区工商所
--
醴陵第三中学(校址仙霞乡清安铺)
--
醴陵第八中学(校址八步桥乡七里山)
--
板杉中学
--
新阳中学
--
仙霞中学
--
八步桥中学
--
板杉区粮站
--
板杉区税务所
--
板杉区交管站
--
板杉区中心医院
--
板杉区供销社
--
板杉区药材购销站
--
板杉农电站
--
板杉工程队
--
新阳工程队
--
新阳林场一侧
--
八步桥桔园
--
新阳乡楠竹山王坪、荷塘东汉陶窑群遗址
--
商代青铜象尊(1975年出土于仙霞公社师形山大队,现存省博物馆。)
--
转步乡古城村中三洲的东汉时醴陵县城遗址
--
板杉信用社
--
八步桥信用社
--
仙霞信用社
--
新阳信用社
--
板杉一瓷厂
--
板杉一瓷厂生产的“釉下彩餐茶具”荣获省优质产品称号
--
板杉二瓷厂
--
国华瓷厂生产的部分釉下彩产品
--
醴陵市国华瓷厂
--
板杉光明瓷厂
--
新阳出口花炮厂
--
仙霞瓷厂
--
仙霞乡智力厂(防水材料)
序言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区划演变
--
第二节现行区划
--
第三节各乡简况
第二章自然地理
--
第一节地貌
----
一、山脉
----
二、水系
----
三、主要泉井
--
第二节地质
--
第三节气候
----
附:气象谚语
--
第四节矿产资源
--
第五节地名释义
----
附:今昔变异
--
第六节古迹名胜
第三章人口
--
第一节人口变易
--
第二节人口结构
----
附:非正常死亡
--
第三节计划生育
第四章农业
--
第一节所有制变革
----
一、土地改革
----
二、互助合作
----
三、人民公社
----
四、联产承包
--
第二节种植业
----
一、作物布局
----
二、栽培技术
--
第三节农田水利
----
一、农田建设
----
二、水利设施
----
三、提溉设施
--
第四节农业机械
----
一、耕作机具
----
二、加工机具
--
第五节林业
----
一、林地
----
二、林场
----
三、经济林
----
四、古树名木
--
第六节养殖业
----
一、畜牧
----
二、水产
第五章工业
--
第一节陶瓷
--
第二节鞭炮烟花
----
一、鞭炮
----
二、烟花
--
第三节建材
----
一、砂石
----
二、水泥构件
----
三、砖瓦
----
四、油膏
--
第四节造纸
--
第五节印刷
--
第六节包装
--
第七节建筑
第六章商业
--
第一节国营商业
----
一、肉食
----
二、粮油
--
第二节集体商店
--
第三节个体商业
--
第四节墟场
第七章交通运输
--
第一节交通
----
一、铁路
----
二、公路
----
三、航道
----
四、桥梁、渡口
--
第二节运输
----
一、运输工具
----
二、货运量
第八章邮电
--
第一节邮政
--
第二节电讯
----
一、电话
----
二、电报
第九章财政金融
--
第一节财政
--
第二节税务
--
第三节金融
----
一、信用合作社
----
二、银行营业所
第十章党派团体
--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
--
第二节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附:儿童团、少先队
--
第三节中国国民党
----
附: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
--
第四节中国青年党
--
第五节群众团体
----
一、农民组织
----
二、工会
----
三、妇女联合会
第十一章政权
--
第一节机构
----
一、权力机关
----
二、行政机关
----
三、司法机关
第十二章军事
--
第一节地方武装
----
一、乡兵
----
二、抗敌自卫队
----
三、湘东支队
----
四、民兵
--
第二节兵役
--
第三节兵事
----
附:日军暴行
第十三章文化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群众文化
----
一、灯舞
----
二、曲艺
----
三、地方戏
----
四、乐队
----
五、电影
--
第三节文化设施
----
一、影剧院
----
二、图书室
--
第四节广播电视
----
一、广播
----
二、电视
--
第五节体育
----
一、学校体育
----
二、农民体育
--
第六节文物、古迹
----
一、文物
----
二、古迹
----
附:乡人书目
----
乡土诗选
第十四章教育
--
简述
--
第一节幼儿教育
--
第二节小学教育
--
第三节中学教育
--
第四节教师
--
第五节校舍、经费
----
一、校舍
----
二、经费
--
第六节管理
----
附:大专院校学生
第十五章医药卫生
--
简述
--
第一节医疗机构
--
第二节医疗队伍
--
第三节防疫治病
----
一、防治传染病
----
二、防治地氟病
----
三、防治赤白带下
----
四、防治“流行性脊髓脑膜炎”
--
第四节药店
--
第五节药材
第十六章科技
第十七章社会
--
第一节人民生活
--
第二节民情风俗
----
一、婚嫁
----
二、丧礼
----
三、生日
----
四、汤饼会
----
五、新屋
----
六、岁时
--
第三节民风举隅
----
附:民谣
--
第四节古老传说
--
第五节祠堂寺庙的兴废
第十八章人物
--
第一节人物传
----
匡邦宝
----
刘建藩
----
帅福姣
----
李光韶
----
文宏池
----
李斌
----
袁家谱
----
肖方直
----
左权
----
王(艹凡)生
----
朱克靖
----
刘夕惕
----
袁昌英
----
刘建绪
----
刘建熙
----
李明灏
----
凌日章
----
邹金香
----
刘代新
--
第二节人物名录
--
第三节烈士表
编纂绐末
板杉区志编纂人员名单
勘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