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白沙黎族自治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7
出版时间:
1992年12月
目录
封面
白沙县志
版权页
图片
--
白沙县政区图
--
县城平面图
--
白沙县地貌图
--
白沙县水系图
--
白沙县交通图
--
1943年白沙县地图
--
县城牙叉镇
--
县体育运动会
--
县委、县政协办公大楼
--
县人大、县政府办公大楼夜景
--
白沙黎族自治县成立大会游行队伍
--
节日的牙叉街头
--
黎族传统舞蹈—打柴舞
--
县医院门诊大楼
--
九架岭电视发射台
--
县中学校园
--
文明湖一角
--
县影剧院
--
县民族商场
--
红坎水电站大坝
--
木棉糖厂
--
白沙水泥厂
--
龙江农场标准制胶厂
--
陶瓷产品
--
县陶瓷厂
--
胡椒园
--
芒果
--
南亚松
--
槟榔
--
咖啡
--
白沙绿茶
--
国营白沙农场茶园
--
南高岭木具厂产品
--
七坊镇高地六队淀粉厂车间
--
邦溪鹿场
--
细水牧场黄牛群
--
县咖啡厂脱皮车间
--
家庭鱼塘喜丰收
--
个体户鹅群
--
本地黎妇女的盛装
--
苗族新娘打扮
--
七坊镇敬老院
--
织筒裙
--
撒网捕鱼
--
白沙新治亭(仿画)
--
舂米
--
吹鼻箫
--
古老的渡河工具——一竹排
--
黎族古老住宅—窿闺
--
普通茅屋
--
船型屋
《白沙县志》勘误表
白沙县地民编纂委员会
序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1935~1987)
第一编 地理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位置 面积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三节 行政区划
----
第四节 县城
----
第五节 乡镇
--
第二章 自然条件
----
第一节 地质地貌
----
第二节 气候
----
第三节 水文
------
附:三大河流简介
----
第四节 灾害
----
第五节 矿产资源
----
第六节 土地资源
----
第七节 生物资源
--
第三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状况
----
第二节 姓氏
----
第三节 计划生育
----
第四节 人民生活
第二编 经济
--
综述
--
第四章 农业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封建土地制度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农业合作社
----
第四节 人民公社
----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五章 农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农业区划
----
第三节 农作物生产
----
第四节 农技农艺
----
第五节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
第六节 农具农机
----
第七节 县农科所简介
--
第六章 农垦
----
综述
----
第一节 大岭农场
----
第二节 龙江农场
----
第三节 金波农场
----
第四节 卫星农场
----
第五节 白沙农场
----
第六节 芙蓉田农场
----
第七节 牙叉农场
----
第八节 珠碧江农场
----
第九节 邦溪农场
--
第七章 热带作物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热带作物生产
----
第三节 水果生产
----
第四节 县办农场
--
第八章 林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林木品种及主要树种分布
----
第三节 植树造林
----
第四节 林业管理
----
第五节 林产品
----
第六节 林场简介
--
第九章 水利电力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水利建设
----
第三节 水库
----
第四节 水力发电
--
第十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畜禽饲养
----
第三节 畜禽品种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
第五节 淡水养鱼
--
第十一章 工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制糖业
----
第三节 砖瓦烧制
----
第四节 水泥制造
----
第五节 陶瓷业
----
第六节 缝纫业
----
第七节 印刷业
----
第八节 食品加工业
----
第九节 淀粉加工业
----
第十节 农机木具制造及藤竹加工业
--
第十二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交通管理
----
第三节 古道
----
第四节 公路桥梁
----
第五节 水上运输
----
第六节 国营运输
----
第七节 民营运输
--
第十三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管理
----
第三节 邮政
----
第四节 电信
--
第十四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县城建设
----
第二节 乡村建设
----
第三节 基建队伍
----
第四节 环境保护
--
第十五章 商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国营商业
----
第三节 供销商业
----
第四节 个体商业
----
第五节 集市贸易
--
第十六章 粮油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粮食征购
----
第三节 粮油供应
----
第四节 粮油加工
----
第五节 粮油储运
--
第十七章 物资 物价
----
第一节 物资
----
第二节 物价
--
第十八章 对外经济贸易
----
第—节 机构
----
第二节 出口
----
第三节 进口
----
第四节 外引内联
--
第十九章 审计 标准计量
----
第一节 审计
----
第二节 标准计量
--
第二十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市场管理
----
第三节 工商登记
----
第四节 合同鉴证
--
第二十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第三节 财政支出
----
第四节 财政管理
----
第五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
----
第六节 财政监督
--
第二十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税制
----
第三节 税源
----
第四节 征管
--
第二十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信贷
----
第四节 储蓄
----
第五节 债券发行
----
第六节 基建资金管理
----
第七节 保险
第三编 政治
--
第二十四章 政党
----
第—节 中国共产党白沙县地方组织
----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白沙县地方组织
--
第二十五章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和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三节 普选
--
第二十六章 政府
----
第一节 民国政府机关及参议会
------
附:国民党白沙县政府历任县长
----
第二节 人民政府
------
附1、历任县长(革委会主任)
------
2、历任副县长(革委会副主任)
--
第二十七章 政协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会议概况
----
第三节 业务活动
--
第二十八章 政法
----
第一节 公安
----
第二节 检察
----
第三节 法院
----
第四节 司法
--
第二十九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妇联会
----
第四节 农会
--
第三十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支前拥军
----
第三节 救灾救济
----
第四节 优抚安置
----
第五节 婚姻登记
----
第六节 老区建设
--
第三十一章 劳动人事
----
第一节 劳动管理
----
第二节 干部管理
第四编 军事
--
综述
--
第三十二章 驻军及地方武装
----
第一节 解放前驻军及地方武装
----
第二节 解放后驻军
--
第三十三章 兵役
----
第一节 解放前兵役
----
第二节 解放后兵役
--
第三十四章 民兵
----
第一节 领导机构
----
第二节 民兵组织
----
第三节 政治工作
----
第四节 军事训练
--
第三十五章 战事
----
第一节 民国时期战事
----
第二节 解放后战事
第五编 文化
--
第三十六章 教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私塾
----
第三节 学前教育
------
附:县幼儿园简介
----
第四节 小学教育
------
附:县第一小学简介
----
第五节 中学教育
------
附1、县中学简介
------
2、县民族中学简介
----
第六节 师范教育
----
第七节 专业教育
----
第八节 业余教育
----
第九节 教师队伍
----
第十节 教育改革
----
第十一节 经费 设备
----
第十二节 勤工俭学
--
第三十七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三节 科普活动
----
第四节 科技成果
--
第三十八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机构及设施
----
第二节 专业文艺团体
----
第三节 文艺创作
----
第四节 民间文艺
--
第三十九章 文物
----
第一节 遗址
----
第二节 民俗文物
----
第三节 革命文物
----
第四节 馆藏文物
--
第四十章 广播 电视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四十一章 体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体育设施
----
第三节 传统体育
----
第四节 群众体育
----
第五节 学校体育
----
第六节 体育比赛
------
附:历届县运动会简况
--
第四十二章 卫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医疗队伍及其设备
----
第三节 保健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
第五节 慢性病防治
----
第六节 公共卫生
----
第七节 爱国卫生运动
第六编 民族
--
第四十三章 黎族
----
第一节 人口分布
----
第二节 语言
----
第三节 称谓
----
第四节 生产习俗
----
第五节 生活习俗
----
第六节 婚丧礼仪
----
第七节 节日
----
第八节 陋习
----
第九节 新风尚
----
第十节 宗教信仰
----
第十一节 社交活动
--
第四十四章 苗族
----
第一节 人口分布
----
第二节 语言
----
第三节 称谓
----
第四节 生产习俗
----
第五节 生活习俗
----
第六节 婚丧礼仪
----
第七节 节日
----
第八节 陋习
----
第九节 新风尚
----
第十节 宗教信仰
----
第十一节 社交活动
--
第四十五章 反迫害斗争
----
第一节 清代农民暴动
----
第二节 白沙起义
--
第四十六章 民族区域自治
----
第一节 民族政策的宣传活动
----
第二节 民族干部的培养
----
第三节 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扶持
----
第四节 民族团结
第七编 人物
--
第四十七章 人物传
----
王国兴
----
王玉锦
----
符桂森
----
王定江
----
王公护
----
王亚福
----
符桂刚
----
符金元
----
符亚灵
----
符尤相
----
官明华
----
李马二
----
丘海云
--
第四十八章 烈士英名录
--
第四十九章 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获得者名录
--
第五十章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驻白沙党政军名人录
--
第五十一章 在白沙工作35年以上的干部名录
--
第五十二章 省级以上协会(学会)会员名录
--
第五十三章 能工巧匠名录
附录
--
一、文告辑存
----
(一)关于严禁集体迷信、偷杀耕牛、烧山打猎、赌博、炸鱼和做好防火及易燃爆炸物品管理工作的布告
----
(二)关于认真保护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的若干规定
----
(三)全党动员,大办农业,苦战两年,实现大寨县
----
(四)关于在全县迅速掀起学习毛泽东思想新高潮的决定
----
(五)关于官明华同志的平反昭雪决定书
----
(六)关于计划生育行动高潮中的几项具体决定
----
(七)关于加速实现普及小学教育的决定
----
(八)奋战1985年,确保完成普教扫盲两大任务
--
二、回忆录
----
(一)什阳地区黎族人民驱逐国民党县长丘海云的斗争
----
(二)七月起义杀“国贼”
----
(三)回忆保加战斗
----
(四)白沙——黎族人民解放的窗口
--
三、1988~1990年国民经济统计表
本志编纂始末
审定单位
参加本书编写人员
其他工作人员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