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民政志

扬州市民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市民政工作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包括优抚、救灾、社会救济、婚姻管理、殡葬改革等。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1993年12月

目录

封面
扬州市民政志
书名为扬州市人大常委会代主任贾彬同志题
《扬州市民政志》编纂委员会名单
版权页
图片
-- 扬州市行政区划图
-- 1991年7月21日,李鹏总理飞抵扬州重灾区兴化市视察灾情,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慰问灾区人民。沈达人、
-- 1992年6月2日至3日,民政部长崔乃夫来扬州视察民政工作。中为崔乃夫部长,右为市长李炳才,左为民政
-- 江苏省副省长凌启鸿、江都县委书记潘湘玉在和宜陵镇敬老院老人亲切交谈。
-- 市民政局领导在研究工作。中为局党组书记、局长范德富,右为党组成员、副局长陈齐翔,左为党组成员、副局长
-- 1984年10月,省民政厅副厅长郭玉汉、夏雨在扬州检查民政工作,图为在包装用品一厂和市、区民政局领导
-- 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后,扬州市民政局领导班子成员合影。局长徐竞湘(左三)、副局长刘霞龙(左
-- 《扬州市民政志》编辑人员合影,从左至右:陈新华、刘益群、徐竞湘、颜秀华、刘宁。
-- 扬州市民政局办公大楼。
-- 《扬州市民政志》评审工作会议会场。主席台自右至左:省民政志办公室主任沈秉钧、刘善堂,市民政局副局长陈
-- 市民政局机关及市残联、市双拥办全体同志合影
-- 1992年1月,扬州市政府领导走访慰同“扬州舰”。图为市政府领导和”扬州舰”全体官兵合影。
-- 1989年4月10日,民政部优抚司靳尔刚副司长(右一)在杨根思烈士陵园检查工作。
-- 扬州市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扬州市军供站。
-- 扬州烈士陵园纪念碑。
-- 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杨根思烈士陵园。
-- 泰州烈士陵园纪念馆。
-- 新四军苏浙军区北辙渡江死难烈士碑。
-- 兴化华中二分区坚持敌后斗争死难烈士纪念塔。
-- 泰县复员军人慢性病疗养院院门。
-- 1991年7月15日14时20分,扬州通运闸崩塌,对市区构成严重威胁。军民团结奋战,于16日20时筑
-- 通运闸崩塌后,城南东花园生活区被淹情景。
-- 1991年7月27日,联合国副秘书长、救灾总署署长特使爱沙特先生到兴化考察灾情。李士祥摄
-- 1991年大灾后,全市共接收国内外捐款6982.27万元,各种救灾物资总价值1596.60万元。粮票
-- 图为朱克昌副市长接受西宁市政府的捐赠。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建的灾民住房。杨向林摄
-- 扬州社会福利院院门。
-- 1989年春节,市政府领导看望市社会福利院老人。图为魏芝田秘书长、刘霞龙副局长和老人亲切交谈。
-- 扬州市收容遣送站大门。
-- 高邮儿童福利院院门。
-- 高邮儿童福利院利用各种器材对残疾儿童进行功能训练,图为医护人员对儿童进行功能训练的情形。
-- 1987年5月,高邮儿童福利院弱智儿童王芳,在比利时国际弱智人体育比赛中获得轻60级4×100m金牌
-- 泰州社会福利院院门。
-- 兴化社会福利院院门。
-- 1987年3月1日(二月初二)兴化社会福利院为百岁老人赵章氏庆贺寿辰。
-- 宜陵敬老院院貌。
-- 靖江烈军属敬老院院门。
-- 1989年12月27日,召开扬州市第一次残疾人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扬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副市长蒋兆信当
-- 1992年3月9日~21日,民政部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办“中国福利企业名特优新产品展览会”。扬州市
-- 上图为马来西亚商业部长在开幕式后由江苏省民政厅副厅长耿保和陪同参观展览。右图为扬州展馆的部分参展产品
-- 扬州包装用品一厂是市民政局直属福利企业,该厂创办于1958年,固定资产1315.42万元。职工405
-- 扬州市包装用品厂引进了日本瓦楞纸板自动化流水生产线。图为瓦楞纸板自动化生产车间。
-- 扬州市包装用品二厂是市民政局直属社会福利企业,于1980年由原包装用品厂纸合车间和17个盲人机面组组
-- 靖江空调器械厂是国家机电部重点企业。产品远销美国、新加坡、阿尔及利亚等国。江苏省“特级信用企业”明星
-- 泰县苏北砂轮厂是机电部磨具生产重点企业,主要生产陶瓷、树脂、橡胶三种结合剂磨具。年创利税700万元。
-- 图为部分获奖产品。
-- 泰兴社会福利工厂厂门。
-- 扬州市委书记李炳才同志题词
-- 原扬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书祥同志题词
-- 原扬州市民政局局长、离休干部徐竞湘同志题词
-- 原扬州专署民政处副处长,离休干部郑启霖同志题词
-- 扬州府治城图
序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民政机构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业务职掌
-- 第三节人事更迭
第二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清代区划变更
-- 第二节中华民国时期区划变更
-- 第三节革命根据地区划变更
-- 第四节新中国的区划变更
-- 第五节县(市)区划概况
-- 第六节边界纠纷处理
第三章基层政权和基层社会组织
--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基层政权和基层社会组织
-- 第二节革命根据地的基层政权
-- 第三节新中国的基层政权和基层社会组织
第四章优 抚
-- 第一节拥军优属活动
-- 第二节群众优待
-- 第三节定期定量补助(简称定补)
-- 第四节国家抚恤
-- 第五节烈士褒扬
---- 曾玉良
---- 曹起溍
---- 江上青
---- 韦一平
---- 杨根思
---- 周在才
---- 庄德佳
---- 李继富
---- 赵锦标
---- 钱灿贤
---- 唐德勤
---- 孙龙珍
---- 徐立涛
第五章复员、退伍军人和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 第一节安置机构
-- 第二节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三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
-- 第四节地方离退休人员接收安置
第六章救灾
-- 第一节灾情概述
-- 第二节救济机构及方针
-- 第三节救灾措施
-- 附录:1644年-1987年主要灾情
第七章社会救济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难民救济
-- 第三节城镇贫民救济
-- 第四节农村贫困户救济
-- 第五节精简职工救济
-- 第六节特殊对象救济
-- 第七节扶贫
第八章社会福利事业
-- 第一节城市社会福利事业
-- 第二节农村五保供养
-- 第三节残疾人事业
-- 第四节社会保障和社区服务
第九章社会福利企业
-- 第一节社会福利企业产生与发展
-- 第二节社会福利企业管理
-- 第三节社会福利企业效益
第十章收容遣送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灾难民遣送
-- 第三节游民改造
-- 第四节“长流”安置
-- 第五节乞讨人员收容遣送
第十一章婚姻管理
-- 第一节旧婚姻习俗
-- 第二节婚姻立法
-- 第三节宣传《婚姻法》
-- 第四节婚姻登记
-- 第五节涉外婚姻
第十二章殡葬改革
-- 第一节丧葬习俗
-- 第二节推行火葬
-- 第三节殡葬事业
第十三章地名工作
-- 第一节地名机构
-- 第二节地名普查
-- 第三节编纂地名录
-- 第四节地名档案
-- 第五节地名管理
第十四章民政财务
-- 第一节财务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 第二节民政经费构成
-- 第三节民政财务管理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