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道孚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11-1990
出版时间:
1998年02月
目录
封面
道孚县志
图 片
--
道孚县城平面示意图
--
道孚县地图
--
县城新貌一角
--
民居新村
--
1957年4月李秀英出席全国电影发行放映先代表,受到周总理接见
--
1981年道孚发生6.9级地震后,国务院副总理杨静仁带领中央慰问团在灾区慰问
--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十世班禅大师视察道孚
--
农业机耕
--
畜耕
--
冬小麦丰收在望
--
原始森林
--
马龙中心苗圃
--
人造幼林
--
优质苹果
--
名贵药材
--
名贵药材
--
优质海棠
--
木材水运化业
--
个体户汽车运输队
--
鲜水河电站
--
道孚印刷厂车间
--
雅道公路
--
川藏公路上的忠烈桥
--
牧民新居
--
道孚县城关小学校
--
道孚县第一中学课堂
--
幼儿园一角
--
医务人员抢救病员
--
烈士陵园
--
灵雀寺一角
--
清廷御建惠远寺
--
大炮山雪峰
--
十世班禅大师题名的团结胜利塔
--
八角碉
--
全省绘画一等奖的作品——《牧歌》
--
藏族画家绘壁画
--
灵省寺酥油花(油塑)
--
藏戏“格萨尔王”
--
小各卡蹲狮喷泉
--
八美中谷石林一角
--
道孚县志编委会成立大会
--
天然温泉
--
清廷御制惠远寺碑文之一
--
道孚舞蹈
《道孚县志》编审机构及人员名单
序
凡 例
概 述
目 录
大事记
第一篇 建置沿革
--
第一章 历史沿革
----
第一节 部落
----
第二节 土司
----
第三节 建置
--
第二章 政区演变
----
第一节 清末、民国
----
第二节 解放后
--
第三章 镇区概况
----
第一节 尼措区
----
第二节 八美区
----
第三节 瓦日区
----
第四节 扎坝区
----
第五节 玉科区
第二篇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地质构造
----
第三节 岩石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分区
----
第二节 类型
----
第三节 山脉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特征
----
第二节 温度
----
第三节 降水
----
第四节 日照
----
第五节 蒸发与湿度
----
第六节 霜和雪
--
第四章 河流与湖泊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湖泊与温泉
--
第五章 土壤与植被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植被
--
第六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森林资源
----
第三节 草地资源
----
第四节 水资源
----
第五节 矿藏资源
----
第六节 生物资源
--
第七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地震
----
第二节 旱涝灾害
----
第三节 洪水与泥石流
----
第四节 冰雹
----
第五节 霜冻雪灾
第三篇 人 口
--
第一章 总量
----
第一节 发展
----
第二节 变动
----
第三节 分布
--
第二章 结构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性别
----
第三节 文化
----
第四节 职业
----
第五节 年龄
--
第三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宣传
----
第三节 政策和措施
----
第四节 实绩
第四篇 经济发展和管理
--
第一章 经济概述
----
第一节 总产值
----
第二节 总产量
----
第三节 经济
----
第四节 人民生活
--
第二章 经济发展进程
----
第一节 经济恢复时期
----
第二节 “一五”时期
----
第三节 “二五”时期和三年调整时期
----
第四节 “三五”时期
----
第五节 “四五”时期
----
第六节 “五五”时期
----
第七节 “六五”时期
----
第八节 “七五”时期
----
第九节 基建投资
----
第十节 两项资金
--
第三章 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工商管理
----
第三节 物价管理
----
第四节 审计监督
----
第五节 物资管理
----
第六节 国土管理
----
第七节 综合统计
第五篇 农 业
--
第一章 农业生产
----
第一节 农业发展
----
第二节 粮食作物
----
第三节 经济作物
--
第二章 农技改进
----
第一节 改革耕作
----
第二节 增施肥料
----
第三节 品种改良
----
第四节 植物保护
----
第五节 深耕改土
--
第三章 农业科技
----
第一节 推广高温速成堆肥
----
第二节 防除野燕麦危害
----
第三节 油菜栽培试验
----
第四节 麦茎蜂防治
----
第五节 培育“鲜水三号”小麦品种
----
第六节 推广“809”、“813”青稞
--
第四章 农业机具
----
第一节 农具改革
----
第二节 农业机械
--
第五章 水利
----
第一节 水渠
----
第二节 灌溉设施
----
第三节 沟河治理
----
第四节 管理
第六篇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发展与行业
----
第一节 企业发展
----
第二节 行业门类
--
第二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财务管理
--
第三章 效益与分配
----
第一节 效益
----
第二节 利润分配
--
第四章 重点企业与重要产品
----
第一节 格西粉条厂简介
----
第二节 重要工业产品产量
第七篇 牧 业
--
第一章 牧业生产
----
第一节 发展
----
第二节 产值与产量
----
第三节 畜产品
--
第二章 养殖
----
第一节 牛
----
第二节 马、骡、驴
----
第三节 羊
----
第四节 猪
----
第五节 鸡
--
第三章 畜种改良
----
第一节 牛杂交利用
----
第二节 羊杂交
--
第四章 疫病防治
----
第一节 兽防机构
----
第二节 疫病种类及分布
----
第三节 疫病流行
----
第四节 防治成效
--
第五章 草原建设
----
第一节 草场利用
----
第二节 围栏草地建设
----
第三节 灭鼠与清除灌丛
----
第四节 棚圈建设
--
第六章 科研
----
第一节 推广网围栏建设
----
第二节 建立科技示范户
----
第三节 驱治寄生虫
第八篇 林 业
--
第一章 普查与区划
----
第一节 普查
----
第二节 区划
--
第二章 营林生产
----
第一节 采种
----
第二节 育苗
----
第三节 植树造林
----
第四节 迹地更新
----
第五节 林业科技
--
第三章 森林保护
----
第一节 护林防火
----
第二节 采伐监控
----
第三节 病虫防治
----
第四节 封山育林
----
第五节 定权发证
--
第四章 木材经营
----
第一节 采伐
----
第二节 经销
--
第五章 苹果生产
----
第一节 引进
----
第二节 发展
--
第六章 林业机构
----
第一节 甘孜州道孚林业局
----
第二节 道孚县林业局
第九篇 工 业
--
第一章 矿业
----
第一节 开采黄金
----
第二节 开采铁矿
----
第三节 开采铅锌矿
----
第四节 开采钨矿
----
第五节 开采水晶矿
--
第二章 电业
----
第一节 国营电站(厂)
----
第二节 社队电站
----
第三节 自备电站
--
第三章 农机业
----
第一节 农具
----
第二节 农机
----
第三节 机构
--
第四章 建材业
----
第一节 原木
----
第二节 锯材
----
第三节 砖瓦、石灰
--
第五章 印刷、手工业
----
第一节 印刷
----
第二节 手工业
第十篇 商 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商会
----
第二节 县商业局
----
第三节 体制改革
----
第四节 区、乡商店
--
第二章 私营商业
----
第一节 锅庄商
----
第二节 小商贩
--
第三章 集体商业
----
第一节 公私合营
----
第二节 合作商店
--
第四章 国营商业
----
第一节 民贸公司
----
第二节 医药公司
--
第五章 经营
----
第一节 生活资料
----
第二节 生产资料供应
----
第三节 五金交电
----
第四节 石油
--
第六章 中药材
--
第七章 管理
----
第一节 干部、职工
----
第二节 计划
----
第三节 财务
----
第四节 利税
--
第八章 市场
----
第一节 集市物交会
----
第二节 市场交易
第十一篇 粮 油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县粮食局
----
第二节 区、乡粮站
--
第二章 征购
----
第一节 公粮
----
第二节 余粮
--
第三章 储运
----
第一节 运输
----
第二节 调运
----
第三节 仓库
--
第四章 销售
----
第一节 城镇
----
第二节 农村
----
第三节 牧区
--
第五章 加工
----
第一节 粮食
----
第二节 收费
--
第六章 管理
----
第一节 票证
----
第二节 财会
----
第三节 计划
第十二篇 交 通
--
第一章 道路
----
第一节 古道
----
第二节 公路
--
第二章 渡口、桥梁
----
第一节 渡口
----
第二节 桥梁
--
第三章 运输
----
第一节 人畜力运输
----
第二节 汽车运输
----
第三节 漂运
--
第四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交通局
----
第二节 养护段
----
第三节 水运处
----
第四节 川林筑路一处
--
第五章 公路养护
----
第一节 养护
----
第二节 安全
----
第三节 绿化
第十三篇 邮 电
--
第一章 邮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业务
--
第二章 电信
----
第一节 电话
----
第二节 电报
第十四篇 财 税
--
第一章 机构及体制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体制
--
第二章 财政预决算
----
第一节 预算
----
第二节 决算
--
第三章 财政收支
----
第一节 财政收入
----
第二节 财政支出
--
第四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种
----
第二节 征收管理
第十五篇 金 融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银行
----
第二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
--
第二章 金融业务
----
第一节 民间借贷
----
第二节 存款
----
第三节 信贷
----
第四节 储蓄
----
第五节 现金管理
----
第六节 代理业务
--
第三章 货币
----
第一节 货币种类及演变
----
第二节 货币流通
第十六篇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道孚县城
----
第二节 乾宁县城
--
第二章 区乡建设
----
第一节 公房
----
第二节 私房
--
第三章 城建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公房管理
----
第三节 建筑力量
第十七篇 政 党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中共道孚中心县委
----
第二节 县(工)委、常委会
----
第三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县(工)委的工作部门
----
第五节 机关支部、党组
----
第六节 区、乡(镇)党委
--
第二章 党务工作
----
第一节 组织发展
----
第二节 党员培训
----
第三节 整党工作
----
第四节 宣传工作
----
第五节 理论学习
----
第六节 统战工作
----
第七节 纪律检查工作
--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
----
第一节 县党部
----
第二节 县党部通讯组
第十八篇 群众团体
--
第一章 农民组织
----
第一节 农民协会
----
第二节 贫下中农协会
--
第二章 工会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工会工作
--
第三章 妇女组织
----
第一节 姊妹团
----
第二节 妇女联合会
--
第四章 青年组织
----
第一节 少共中心县委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少年先锋队
第十九篇 政 权
--
第一章 权力机关
----
第一节 波巴依得瓦第一次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各族各界县人民代表会议
----
第三节 历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
第二章 行政机关
----
第一节 县知事公署
----
第二节 波巴政府
----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
--
第三章 政事纪要
----
第一节 动员支前
----
第二节 调解纠纷
----
第三节 恢复和发展生产
----
第四节 民主改革
----
第五节 “四反”运动
----
第六节 合作化
----
第七节 “四清”运动
----
第九节 揭批“四人帮”
----
第十节 农村经济改革
----
第十一节 企业经济体制改革
--
第四章 乡(镇)人民政府
----
第一节 尼措区
----
第二节 瓦日区
----
第三节 八美区
----
第四节 扎坝区
----
第五节 玉科区
第二十篇 政治协商会议
--
第一章 会议
----
第一节 全委会
----
第二节 常委会
--
第二章 工作纪要
----
第一节 协商与监督
----
第二节 方针政策学习
----
第三节 献策献力
----
第四节 提案和建议
----
第五节 文史资料征集
第二十一篇 政 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治安管理
----
第三节 户政
----
第四节 消防
----
第五节 监所
----
第六节 打击刑事犯罪
----
第七节 禁毒
--
第二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民事审判
----
第三节 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申诉复查
--
第三章 检察
----
第一节 刑事检察
----
第二节 经济检察
----
第三节 法纪检察
----
第四节 监所检察
----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法制宣传
----
第三节 法律顾问
----
第四节 法律公证
----
第五节 人民调解
第二十二篇 人 事
--
第一章 干部
----
第一节 基本情况
----
第二节 编制
--
第二章 干部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吸收录用
----
第三节 毕业生分配
----
第四节 招聘
----
第五节 任免
----
第六节 调配
----
第七节 培训
----
第八节 优惠待遇
----
第九节 奖惩
--
第三章 工资
----
第一节 供给制
----
第二节 贷币工资
----
第三节 结构工资
--
第四章 福利
----
第一节 福利费
----
第二节 探亲休假
----
第三节 抚恤
--
第五章 离退休
----
第一节 易地安置
----
第二节 就地安置
第二十三篇 劳 动
--
第一章 职工队伍
----
第一节 职工构成
----
第二节 全民所有制职工
----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职工
--
第二章 劳动力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待业人员安置
----
第三节 知青安置
--
第三章 职业培训
----
第一节 就业前培训
----
第二节 在职培训
--
第四章 劳动制度改革
----
第一节 劳动合同制
----
第二节 招工面向社会
----
第三节 企业的权力
----
第四节 保险制度
--
第五章 工资
----
第一节 工资演变
----
第二节 调整标准
----
第三节 工资挂钩
--
第六章 劳动保险
----
第一节 退休待遇
----
第二节 退休费统筹
----
第三节 保险基金
----
第四节 伤残病亡待遇
第二十四篇 民 政
--
第一章 社会救济
----
第一节 民间慈善救济
----
第二节 灾害救济
----
第三节 困难救济
----
第四节 扶贫
--
第二章 优抚
----
第一节 拥军优属
----
第二节 抚恤
----
第三节 烈士陵园
--
第三章 安置
----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
----
第二节 红军留落人员
----
第三节 离退休干部职工
----
第四节 起义人员
--
第四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扶持城镇贫困户
----
第二节 麻风村
----
第三节 五保户供给
--
第五章 选举
----
第一节 乡级选举
----
第二节 县级选举
--
第六章 婚姻登记
----
第一节 宣传婚姻法
----
第二节 婚姻登记
--
第七章 其他工作
----
第一节 地名普查
----
第二节 收容遣送
----
第三节 处理行政区域界线争议
第二十五篇 军 事
--
第一章 驻军
----
第一节 清代军队
----
第二节 民国军队
----
第三节 中国工农红军
----
第四节 人民解放军
--
第二章 武装
----
第一节 民团
----
第二节 波巴自卫军
----
第三节 人民武装部
--
第三章 兵役
----
第一节 兵役制
----
第二节 征兵
--
第四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军事训练
----
第三节 政治思想教育
----
第四节 抢险救灾
--
第五章 战斗
----
第一节 战事
----
第二节 红军战斗
----
第三节 平息叛乱
第二十六篇 教 育
--
第一章 学校
----
第一节 幼儿园
----
第二节 小学
----
第三节 中学
--
第二章 教师
----
第二节 待遇
----
第三节 师资培训与考核
--
第三章 教学
----
第一节 学制
----
第二节 思想教育
----
第三节 课程设置及教法
----
第四节 体育卫生与保健
----
第五节 考试与招生
----
第六节 勤工俭学
--
第四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扫盲
----
第二节 业余学校
--
第五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经费
----
第三节 设施
第二十七篇 文 化
--
第一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音乐、舞蹈
----
第二节 藏戏
----
第三节 演出队
----
第四节 民间传说
----
第五节 文学创作
----
第六节 绘画、雕塑
----
第七节 书法、摄影
----
第八节 图书阅览
----
第九节 文化馆
--
第二章 图书
----
第一节 新华书店
----
第二节 发行
--
第三章 广播、电影
----
第一节 电影
----
第二节 广播
----
第三节 电视
--
第四章 档案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管理
----
第三节 利用
--
第五章 旅游
----
第一节 古迹
----
第二节 景点
第二十八篇 医药卫生
--
第一章 医疗单位
----
第一节 诊所
----
第二节 县人民医院
----
第三节 县卫生防疫站
----
第四节 县妇幼保健站
----
第五节 医疗网点
----
第六节 省、州属医疗单位
--
第二章 卫生队伍
----
第一节 医务人员
----
第二节 培训
--
第三章 医疗
----
第一节 藏医药
----
第二节 中医药
----
第三节 西医药
----
第四节 合作医疗
--
第四章 卫生防疫
----
第一节 流行病防治
----
第二节 爱国卫生
--
第五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妇科病调查与防治
----
第二节 婴幼儿保健
----
第三节 围产期保健
----
第四节 新法接生
第二十九篇 科 技
--
第一章 科技队伍
----
第一节 科技组织人员
----
第二节 专业技术职称评聘
----
第三节 技术培训
--
第二章 科技机构
----
第一节 科委
----
第二节 科技协会、学会
----
第三节 试验场
--
第三章 科技交流
----
第一节 科普宣传
----
第二节 科技活动
----
第三节 太阳能利用
----
第四节 农业区划
----
第五节 蔬菜良种推广
第三十篇 体 育
--
第一章 群众体育
----
第一节 民族体育
----
第二节 职工体育
----
第三节 农村体育
----
第四节 学校体育
--
第二章 人才培训
----
第一节 骨干培训
----
第二节 单项培训
--
第三章 竞赛
----
第一节 县内竞赛
----
第二节 参加省、州竞赛
----
第三节 承办比赛
--
第四章 组织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设施
第三十一篇 宗 教
--
第一章 藏传佛教
----
第一节 传入与分布
----
第二节 寺庙组织
----
第三节 寺庙特权
----
第四节 寺庙经济
----
第五节 佛事活动与法会
----
第六节 教育与学位
----
第七节 宗教文化
----
第八节 落实宗教政策
----
第九节 主要寺庙简介
----
第十节 宗教管理
--
第二章 其他庙堂
----
第一节 汉式寺庙
----
第二节 三教坛
----
第三节 天主堂
--
第三章 宗教活动
----
第一节 转经
----
第二节 擦擦会
----
第三节 哑巴经
----
第四节 放生
第三十二篇 习 俗
--
第一章 生活习俗
----
第一节 衣
----
第二节 食
----
第三节 住
----
第四节 行
--
第二章 婚姻、家庭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家庭
----
第三节 家族
----
第四节 丧葬
--
第三章 社会习俗
----
第一节 民间社团
----
第二节 礼仪
----
第三节 节日
----
第四节 禁忌
--
第四章 游艺习俗
----
第一节 耍坝子
----
第二节 跳锅庄
----
第三节 唱山歌
----
第四节 箍箍卦
----
第五节 泡澡
----
第六节 其他游艺
--
第五章 美德风尚
----
第一节 传统美德
----
第二节 新风尚
--
第六章 语言
----
第一节 语言
----
第二节 谚语
----
第三节 歇后语
----
第四节 谜语
第三十三篇 人 物
--
人物传
----
凯珠嘉措
----
丁正华
----
魏清廉
----
马东英
----
戴安琴
----
李青山
----
麻倾翁
----
王寿才
----
格桑多吉
----
任德贵
----
亚麻高绒
----
昝英
----
汪洛
----
任庚尧
----
娘扎
----
牟天福
----
翁青
--
英名录
附 录
--
附录一文告
----
一、清廷改土归流布告
----
二、惠远寺碑刻
----
三、红军布告
----
四、红军标语
----
五、条例和决定
----
六、原乾宁县拥护起义的代电
----
七、乡规民约
--
附录二楹联、诗录
----
一、楹联
----
二、诗文选录
----
三、藏房铭
----
四、记述县事书目
--
附录三部门志、分志撰写人名录
后 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