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质所载系本地自然,社会历史的状况,作为”存史、资政,教化”之用 为社会主义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服务。二、本志贯彻“立足现代,追溯古代,熨通占今、详今略古”的原则。上限从民国元年1912年起,适当追溯历史.下限至公元1987年:大事记延至1989年。
出版时间:
1991年04月
目录
封面
千灯镇志
题词
--
叶圣陶题诗
--
顾亭林画像自题诗
--
黄宗羲为顾亭林画像题诗
图片
--
中共千灯镇党委、政府机关
--
千灯镇西北一角
--
千灯浦市河
--
少卿路
--
商业公司营业部
--
千灯镇石板街
--
千灯浦南大桥
--
千灯浦北大桥
--
千灯少卿山
--
萧墅村古银杏树
--
千灯中心小学校高年级学生早操
--
千灯中心小学校
--
千灯中学实验楼
--
中心卫生院正在进行手术
--
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基础教育先进镇』奖状(上)。江苏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颁发的『爱国卫生先进』奖匾
--
镇办录音器材厂车间(与上海录音器材厂联营)
--
镇办服装厂车间(与上海唐山服装厂联营)
--
镇办钢瓶厂车间
--
镇办钢瓶厂产品火炬牌液化石油气钢瓶
--
镇办仪器仪表厂
--
镇办电子元件厂
--
镇办三友蜂蜜厂
--
三友蜂蜜厂车间
--
一九八七年获昆山县副业致富杯奖
--
多种经营服务公司所属的家禽场之一
--
供销社棉百商店
--
离退休干部管委会昆山县老年大学千灯分校成立大会
--
千灯镇敬老院
--
书画作品
--
千灯出土新石器时期陶罐
--
透闪石软玉石斧
--
少卿山出土文物 玉琮之一
--
少卿山出土文物 玉琮之二
--
千灯出土新石器时期泥质陶鼎
--
顾亭林先生画像
--
顾炎武墓
--
党政领导成员
--
地方志编纂办公室人员
--
千灯镇行政区划图
--
千灯镇位置图
--
千灯镇水系图
--
千灯镇公路图
--
千灯镇位置图
长江三角洲乡镇志丛书编辑委员会
长江三角洲乡镇志丛书编者献辞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置区划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镇境
----
第二节 镇名来历
----
第三节 沿革
--
第二章 区划
----
第一节 民国前
----
第一节 民国时
----
第三节 解放后
------
表一:1957~1961年茜墩乡,茜墩公社所辖农业合作社营生产大队沿革
------
表二:1962~1987年千灯公社,千灯镇所辖生产大队,村民委员会及叶生产队,村民小组沿革
--
第三章 市镇、村民委员会简介
----
第一节 市镇
----
第二节 村民委员会
------
一、西宿村
------
二、唐巷村
------
三、南湾村
------
四、七浦村
------
五、吴巷村
------
六、支浦村
------
七、七千村
------
八、刁市村
------
九、前进村
------
十、大潭村
------
十一、秦峰村
------
十二、斜罗村
------
十三、吴桥村
------
十四、灯泾村
------
十五、陶桥村
------
十六、新泾村
------
十七、南金星村
------
十八、西横村
------
十九、大塘村
------
二十、景泾村
------
二十一、长泾村
------
二十二、庄巷村
------
二十三、萧墅村
------
二十四、善浦村
------
二十五、汶浦村
------
二十六、千渔村
----
第三节 镇属单位
------
一、农业单位
------
二、工业单位
------
三、副业单位
------
四、镇属事业单位
------
五、临时机构
--------
附一:县、镇双重领导企事业单位
--------
附二:县以上企业单位
--------
附三:自然村村名小考
1.根据水名来的村名
2.根据桥名来的村名
3.根据村内或村附近著名场所来的村名
4.根据姓氏来的村名
5.根据自然环境来的村名
6.根据自然村的方位来的村名
7.难以考证的村名
第二编 地理环境
--
第一章 地貌 土壤
----
第一节 地貌
----
第二节 土壤
------
1982年各类土壤面积统计
------
水稻土氮磷钾含量分析
------
水稻土地下水位深度
------
水稻土耕作层和犁底层厚度
--
第二章 河流
----
第一节 主要河流
------
一、南北流向河流(11条)
------
二、东西流向河流(14条)
----
第二节 一般河流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四季特征
----
第二节 气候要素
------
一、气温
------
二、雨量
------
三、日照
------
四、风
------
五、霜 雪
--
第四章 生物
----
第一节 植物
------
一、粮食作物
------
二、绿肥作物
------
三、油料作物
------
四、蔬菜
------
五、豆类
------
六、瓜类
------
七、果类
------
八、树木
------
九、竹类
------
十、花草
------
十一、药材
------
十二、食用洧
----
第二节 动物
------
一、家畜
------
二、家禽
------
三、野兽
------
四、野禽
------
五、水产
------
六、两牺动物
------
七、虫类
--
第五章 自然灾害录
----
第一节 水灾
----
第二节 旱灾
----
第三节 风灾
----
第四节 虫灾
----
第五节 地震
----
第六节 冰雹
----
第七节 雷击
----
第八节 冰冻害
--
第六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污染
----
第二节 治理
------
一、停
------
二、迁
------
三、监检和评比
----
第三节 管理机构
第三编 农副业
--
第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生产关系变革
------
一、土地私有制
------
二、土地改革
------
三、农业合作化
--------
附:农业合作化的典范——西宿乡两年就合作化了
------
四、人民公社
------
五、联产承包
----
第二节 耕地与作物
------
一、耕地
------
二、耕作制度
------
三、作物与产量
--------
表一:1956年以来集体粮油产量及提商品粮统计
--------
表二:1963~1987年各季水稻产量明细表
--------
表三:1963~1987年产量产明细表
--------
1956~1987年水稻、三麦、油菜亩产升降示意图
----
第三节 农艺 农技
------
一、作物栽培
------
二、良种推广
------
三、植物保护
------
四、肥料
------
五、农技研究与推广
--------
附一:1978年农科站与大队农科队实验情况
--------
附二:1956年西横高级社农业生产经验简介
------
六、农机具
--------
附:1987年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情况
--
第二章 多种经营
----
第一节 家畜
------
一、畜
--------
表:1980~1987年家畜生产情况
------
二、禽
--------
表:1980~1987年家禽出售情况
------
三、疫病防治
----
第二节 水产
------
一、捕捞
--------
表一:1987年水产面积统计
--------
表二:1980~1987年水产放养情况
--------
表三:多服公司实体情况统汁
------
二、养植
------
三、鱼病防治
----
第三节 食用菌
------
一、种类
------
二、种植
------
三、加工
--------
表:1970~1987年蘑菇生产情况
----
第四节 林果
------
一、果园
------
二、竹林
----
第五节 蔬菜
----
第六节 药材
----
第七节 编织
------
一、草制品
------
二、竹制晶
------
三、柳条制品
------
四、芦苇制品
--------
表一:1987年社会总产值、农业及多种经营产值情况
--------
表二:1987年副、牧业生产情况综合表
第四编 水利
--
第一章 河荡治理
----
第一节 河道治理
------
一、主要河道治理
------
二、一般河道治理
----
第二节 湖荡治理
------
一、百家荡
------
二、婆灯荡
------
三、菱秧荡
--
第二章 圩田建设
----
第一节 堤圩建设
----
第二节 千东千西大联圩
----
第三节 三闸
------
表:各联圩圩堤及三闸情况
--
第三章 农田灌、排
----
第一节 三车灌溉
----
第二节 机电灌溉
------
表:1987年各联圩机电灌溉情况
----
第三节 治涝防溃
------
一、治涝
--------
表:1987年各联圩排涝能力
------
二、防渍
--------
表:1987年各联圩防渍效益
------
三、特低田改业
--
第四章 水利管理机构
第五编 工业
--
第一章 工业体制
----
第一节 个体手工业和手工业合作社
------
一、个体手工业
------
二、手工业合作社
----
第二节 私营工业
----
第三节 集体办工业
------
一、镇(社)办工业
--------
表一:1987年镇办厂简况
--------
表二:镇(社)办工业历年产值利润情况
------
二、村办工业
--------
附:1987年村办工业简介
------
三、单位办厂
--------
表:1987年单位办厂一览
--------
附文一:公私合营祥兴米厂
--------
附文二:县属国营昆山第四米厂
--------
附文三:县属集体工业
--
第二章 行业结构
----
第一节 电子
----
第二节 机械
----
第三节 轻工 纺织
----
第四节 化工 建材
----
第五节 服装加工
----
第六节 电力
----
第七节 粮食加工
--
第三章 优质 创汇产品
----
第一节 优质产品
----
第二节 创汇产品
------
表:1987年出口创汇企业基本情况
第六编 村镇建设
--
第一章 市镇建设
----
第一节 市镇演变
----
第二节 公共建设
----
第三节 市政工程与公共设施
----
第四节 市镇住宅建设
--
第二章 乡村建设
----
第一节 自然村建设
------
一、道路建设
------
二、改善饮用水
------
三、通电
----
第二节 农村住房建设
------
表:1987年农村建房情况
--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一、房管所
------
二、村镇建设办公室
----
第二节 管理
------
一、公房管理
--------
表:1975~1987年出租公房统汁
------
二、村镇建设管理
--------
表:1987年各行政村土地使用情况
------
三、私房改造和落实政策
--------
表一:落实私房政策情况
--------
表二:历史遗留的私房处理情况
第七编 交通 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水路
------
一、航道
------
二、船舶
------
三、运输
----
第二节 陆路
------
一、公路
------
二、机耕路
------
三、桥梁
------
四、车辆
------
五、运输
----
第三节 交通管理机构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第八编 商业
--
第一章 商业体制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一、解放前
------
二、解放后
--------
表一:1951年茜墩工商联关于茜墩镇私营商业情况的统计
--------
表二:茜墩镇清产核资情况统计
----
第二节 国营商业
------
一、千灯医商店
------
二、千灯食品站
------
三、千灯水产中心站
----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
----
第四节 合作商业
----
第五节 部门办商业
------
一、千灯秦峰店
------
二、千灯秦峰茶室
------
三、千灯镇砖瓦厂商店
------
四、千灯镇工业公司供销经理部
------
五、千灯农机配件门市部
------
六、千灯电力站水电维修门市部
------
七、针机商店
------
八、千灯浴室
--
第二章 商品流通
----
第一节 收购
------
一、农副产品收购
------
二、废品收购
--------
表:千灯供销社(食品站、水产站)历年农副产品收购情况
--------
表:千灯供销社历年废品收购情况
--------
表:千灯供销社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情况
--------
表:千灯供销社生活资料供应情况
--------
表:集体商业综合公司生活资料销售情况
----
第二节 供应
------
一、农业生产物资供应
------
二、生活资料销售
--
第三章 粮食
----
第一节 购销
------
一、解放前
------
二、解放后
--------
表一:1965年以来粮食征购情况
--------
表二:粮食销售情况
--------
表三:粮食统购价格变动情况
--------
表四:粮食饲料统销价格变动情况
----
第二节 粮食储藏
----
第三节 管理机构
--
第四章 饮食服务
----
第一节 饮食业
------
一、茶水
------
二、面饭
------
三、酒菜
------
四、点心
----
第二节 服务业
------
一、理发
------
二、浴室
------
三、旅馆
------
四、照相
------
无、染坊
------
六、其它
--
第五章 集市贸易
--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
第九编 财税、金融
--
第一章 财税
----
第一节 机构
------
一、解放前的财税机构
------
二、解放后的财税机构
----
第二节 财政
------
一、财政收支
--------
表一:1983~1987年财政收入情况
--------
表二:1983~1987年财政支出情况
------
二、公债(国库券)发行
--------
表:国库券历年认购情况
----
第三节 税务
------
一、解放前的税收
------
二、解放后的税收
--------
表一:农业税上缴一览表
--------
表二:各有关年份的社会灾情减免
--------
表三:1976~1987你爱你税务完成情况一览
--
第二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一、解放前的金融机构
------
二、解放后的金融机构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贷款
------
一、民间借贷
------
二、国家借贷
----
第四节 储蓄
------
表:有关年份集体存库情况
----
第五节 保险
第十编 政治设置
--
第一章 政府机构
----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
一、人民代表的选举
------
二、历届人民代表大会慨略
----
第二节 政府
------
一、清末、民国时期政府
--------
民国初期至抗日战争前夕茜墩乡(镇、区)负责人(正职)更迭表
--------
日伪期间茜墩区(乡)负责人更迭表
--------
日伪期间茜墩区各乡(镇)长更迭表
--------
抗日战争胜利至解放前夕茜墩地区各区长更迭表
------
二、人民政府
--------
解放后千灯区、乡、公社、镇(正职)领导更迭表
--------
附录:参议员的选出和活动
----
第三节 人民政协工作组
--
第二章 政党、群团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
一、解放前党的组织和活动
------
二、解放后党的组织和工作
--------
表一:党委主要领导人(正职)更迭
--------
表二:有关年份党组织发展情况
----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
----
第三节 群众团体
------
一、职工团体
------
二、青少年团体
------
三、妇女团体
------
四、农、渔民团体
------
五、工商团体
------
六、科技团体
------
七、其他团体
--
第三章 民政、劳动
----
第一节 民政
------
一、优抚
--------
表:1983~1987年优抚安置情况
------
二、社会救济
--------
表一:有关年度社会救济款统计
--------
表二:1983~1987年农村扶贫情况
------
三、社会福利事业
------
四、婚姻登记
----
第二节 劳动
------
一、劳动管理
------
二、工资奖金
------
三、劳保福利
------
四、职工精简下放
------
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第四章 治安、司法、军事
----
第一节 治安
------
一、机构沿革
------
二、户籍管理
------
三、治安、保卫
------
四、消防
----
第二节 司法
------
一、法庭
--------
表:1976~1987年案件受理情况
------
二、司法行政
--------
调解民间纠纷统计表
----
第三节 军事
------
一、兵防
------
二、兵役
------
三、民兵
------
四、兵事
------
五、轶事——谢巧福智斗日本兵
--------
附:侵境日军部分暴行
第十一编 教育
--
第一章 学校教育
----
第一节 私塾、义塾
------
一、概况
------
二、教学
------
三、经费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一、发展沿革
--------
表一:全镇幼儿园情况
--------
表二:1987年镇、村幼儿园情况
------
二、学制与课程设置
------
三、教养工作
------
四、经费和设施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一、沿革
--------
表一:有关年份小学教育事业情况
--------
表二:小学“四率‘统计
--------
表三:千灯中心校及农村各校创办情况及目前情况
------
二、学制与课程
------
三、教育与教学
--------
千灯中心小学校各项质量情况表
------
四、复式教育
--------
1987年千灯中心小学辅导区学校分布图
------
五、弱智儿童学习班
----
第四节 中等教育
------
一、普通中学
--------
1987年千灯中学校舍平面示意图
--------
1977~1987年的11年,千灯中学输送168名学生升入高一年级学校.
表—:千灯中学历年来输送人才情况
表二:有关年份千灯中学教育事业情况
表三:1970年以来千灯镇农村初级中学事业情况
------
二、昆山县简易师范
------
三、职业中学
--
第二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农民教育
----
第二节 职工教育
--
第三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师队伍
----
第二节 教师进修
------
一、在职学习
------
二、脱产培训
------
三、函授进修
----
第三节 教师待遇
------
一、政治待遇
------
二、经济待遇
--
第四章 经费
----
第一节 教育经费
------
一、来源
------
二、分配
----
第二节 勤工俭学和校办企业收入
------
1970年以来民办教师工资来源及分配
第十二编 文化、体育
--
第一章 文化
----
第一节 机构设施
------
一、俱乐部
------
二、文化站
------
三、文化中心
------
四、书场
------
五、千灯影剧院(含电影放映队)
------
六、书店
----
第二节 文艺团体
------
一、唱堂会
------
二、念宣卷
------
三、文工团
------
四、文艺宣传队
------
五、千灯镇秦峰文学社
------
六、秦峰书画摄影协会
----
第三节 文学创作
------
一、明清著作
------
二、现代著作
------
三、文艺作品选录
----
第四节 文化胜迹
------
一、顾炎武墓
------
二、秦峰塔
------
三、少卿山
------
四、九大桥
------
五、石板街
------
六、秦柱山
------
七、延福禅寺
----
第五节 出土文物
--
第二章 广播
----
第一节 机构
------
一、沿革
------
二、站址
------
三、性质
----
第二节 设备
------
一、设备更新
------
二、线路维修 喇叭组装
----
第三节 广播内容
------
一、转播
------
二、自办节目
----
第四节 通讯员队伍建设
--
第三章 体育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体育运动成绩和获奖项目一览
第十三编 卫生
--
第一章 卫生机构
----
第一节 私人诊所
----
第二节 联合诊所
----
第三节 千灯中心卫生院
--
第二章 医药
----
第一节 医疗技术
------
一、中医疗效
------
二、西医疗效
----
第二节 保健制度
------
一、公费医疗
------
二、统筹医疗
------
三、农村合作医疗
------
四、工人卫生保健
----
第三节 中西药
--
第三章 血吸虫病防治
----
第一节 疫情
------
一、螺情
------
二、病情
----
第二节 防治
------
一、机构
------
二、查螺、灭螺
--------
表:千灯地区有螺面积递减表
------
三、查病治病
--------
表一:1958~1987年查治血吸虫病情况
--------
表二:1970~1987年耕牛查、治血吸虫病情况
------
四、防护
------
五、成果
--
第四章 防疫保健
----
第一节 爱国卫生
------
一、机构
------
二、环境卫生
------
三、饮水卫生
------
四、食品卫生
----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
表—:1978~1987年预防接种情况—览
------
表二:历年来各种传染病流行死亡情况汇总
----
第三节 妇幼保健
第十四编 社会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构成
------
一、民族
------
二、人口
------
三、性别
------
四、年龄
------
五、文化程度
------
六、职业
------
七、姓氏
----
第二节 计划生育
------
一、概况
------
二、生育政策
------
三、奖惩办法
--------
表:历年晚婚、计划生育情况
------
四、节育措施
--------
表:历年采取节育措施情况
------
五、管理机构和队伍
--
第二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集镇居民生活
----
第二节 农民生活
------
表一:1972~1987年农村社员分配
------
表二:1972~1987年农村收入支出部分
------
表三:渔民生活情况
--
第三章 方言
----
第一节 诃汇选例
------
一、气象
------
二、时令、时间
------
三、农业
------
四、财贸
------
五、文体
------
六、身体、卫生
------
七、服装
------
八、饮食
------
九、动物、植物
------
十、生活
------
十一、其它名词
------
十二、名称代词、虚词
------
十三、动词
------
十四、形容词
----
第二节 俚语选例
----
第三节 谚语选例
------
一、天气谚语
------
二、农谚
------
三、生活谚语
----
第四节 歇后语
--
第四章 风俗习惯
----
第一节 岁时习俗
------
一、传统节日
------
二、新节日
----
第二节 礼仪习俗
------
一、婚配
------
二、生育
------
三、过生日、做寿
------
四、造房子
------
五、丧葬
----
第三节 其它习俗
------
一、穿耳朵
------
二、立嗣
------
三、过房亲
------
四、娘舅断事
------
五、拜师学艺
----
第四节 陋习
------
一、吸毒
------
二、赌博
------
三、迷信
------
四、缠足
----
第五节 新风
------
一、全民支农
------
二、踊跃参军
------
三、尊重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
------
四、提高妇女社会地位
--
第五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天主教
第十五编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刘必成
----
顾坚
----
陈铣
----
顾炎武
----
徐世寿和徐儒钧
----
后明晖
----
张阿菊
--
第二章 革命烈士
----
戚云飞
----
谢巧福
----
钱奎
----
谢康
----
周祖义
----
葛建树
编后记
修编人员名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