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区龙虎镇志

新都区龙虎镇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凡 例 一、宗旨 本志为充分发挥地方存史、资治和教化作用,提供历史借鉴和乡土教材,为科学研究提供地方史料。 二、总则本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求实存真、朴实严谨的原则,客观公正,全面真实地记载全镇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充分反映全镇改革开放进程,经济结构变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真实面貌,并着重记述改革开放成果和区域历史、民俗文化。突出记述各行各业特色,以增强本志的可读性。 三、断限本志上限为

内容时限: 1983-2004

目录

封面
地图、图片
成立编纂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编修人员
目录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政区建置
-- 第一章 区位建置
---- 第一节 区位
---- 第二节 得名
---- 第三节 建置沿革
-- 第二章 村社区
---- 第一节 村
---- 第二节 社区
第二篇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域地貌
---- 第一节 地域
---- 第二节 地貌
-- 第二章 地质水文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河流
---- 第三节 地下水
-- 第三章 生物
---- 第一节 植被类型
---- 第二节 野生植物
---- 第三节 野生动物
-- 第四章 气候
---- 第一节 四季特征
---- 第二节 气温
---- 第三节 降水 日照
-- 第五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洪涝 旱灾 霜冻
---- 第二节 冰雹 地震 大风
第三篇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发展
---- 第一节 人口变动
---- 第二节 人口普查
---- 第三节 人口分布
-- 第二章 人口结构
---- 第一节 民族结构
---- 第二节 性别结构
---- 第三节 年龄结构
---- 第四节 文化结构
---- 第五节 长寿老人
-- 第三章 从业状况
---- 第一节 劳动力资源
---- 第二节 职业分类
---- 第三节 失地农民
-- 第四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及职能
---- 第二节 政策保障
第四篇 政党 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龙虎镇委员会
---- 第一节 党组织基本情况
---- 第二节 中共龙虎镇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历届党委委员名录
---- 第四节 党代表的产生
---- 第五节 党的组织工作
---- 第六节 党的宣传工作
---- 第七节 党的统战工作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龙虎镇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一节 职权及工作职责
---- 第二节 历届纪委书记、副书记名录
---- 第三节 党纪党风廉政建设
-- 第三章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 第三节 思想道德建设
---- 第四节 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 第五节 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 第四章 龙虎镇工会组织
---- 第一节 龙虎镇工会工作委员会
---- 第二节 学校 企业工会
-- 第五章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龙虎镇组织
---- 第一节 共青团龙虎镇委员会
---- 第二节 共青团龙虎初级中学委员会
-- 第六章 龙虎镇妇女联合会
---- 第一节 妇女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妇联工作
-- 第七章 工商联科协
---- 第一节 工商联龙虎分会
---- 第二节 科学技术协会
第五篇 政权
-- 第一章 龙虎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人民代表的产生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 第四节 依法行使“三权”
---- 第五节 提案与议案办理
---- 第六节 调查与视察
-- 第二章 龙虎镇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政府机构
---- 第二节 政府职责及职能
---- 第三节 政府工作
---- 第四节 政府部门工作
---- 第五节 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
---- 第六节 民政工作
第六篇 综治 公安 兵役
-- 第一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综合治理
-- 第二章 派出所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派出所工作
-- 第三章 武装部
---- 第一节 龙虎镇人民武装部
---- 第二节 征兵工作
---- 第三节 民兵及预备役
-- 第四章 司法调解
---- 第一节 机构与职能
---- 第二节 普法工作
---- 第三节 司法所
---- 第四节 法律服务所
第七篇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经济社会发展
---- 第一节 工农业生产总值
---- 第二节 农村经济收入与分配
-- 第二章 改革与调整
---- 第一节 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节 经济结构调整
-- 第三章 规划与管理
---- 第一节 计划和统计
---- 第二节 就业与社会保障
---- 第三节 安全管理
-- 第四章 财政与税收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第三节 财政支出
-- 第五章 非公有制经济
---- 第一节 政策法规
---- 第二节 民营经济
第八篇 农业
-- 第一章 农业生产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耕作制度
---- 第三节 土壤
---- 第四节 肥料
-- 第二章 农业科技
---- 第一节 农业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农业服务体系
---- 第三节 农业科技与培训
---- 第四节 新品种与新技术推广
-- 第三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油料作物
---- 第三节 经济作物
---- 第四节 其他作物
---- 第五节 病虫防治
-- 第四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养殖业发展
---- 第二节 家禽家畜
---- 第三节 品种改良与技术推广
---- 第四节 动物检疫与防治
-- 第五章 农业机械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农机跨区作业
-- 第六章 农业结构
---- 第一节 产业结构调整
---- 第二节 农业致富基地
-- 第七章 土地制度改革
---- 第一节 土地承包
---- 第二节 农业招商引资
-- 第八章 农村扶贫开发
---- 第一节 扶贫开发体系
---- 第二节 扶贫开发项目
-- 第九章 农村环境建设
---- 第一节 农民新居建设
---- 第二节 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
---- 第三节 民居风貌工程
-- 第十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业管理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规划与措施
-- 第十一章 水利
---- 第一节 渠系概况
---- 第二节 斗渠及农毛渠
---- 第三节 主要灌溉水堰
---- 第四节 防汛 抗旱 岁修
-- 第十二章 税费管理
---- 第一节 税费提留
---- 第二节 村务公开及农民负担监督
---- 第三节 税费改革
---- 第四节 农业普查
第九篇 土地资源
-- 第一章 土地状况
---- 第一节 耕地变化
---- 第二节 土地利用
-- 第二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土地管理措施
---- 第二节 农民建房用地
---- 第三节 基本农田保护
-- 第三章 土地流转
---- 第一节 土地流转原则及方式
---- 第二节 土地流转情况
-- 第四章 非农用地
---- 第一节 国有土地清理
---- 第二节 非农占地
第十篇 企业
-- 第一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企业概述
---- 第二节 企业发展
---- 第三节 企业管理
---- 第四节 工业普查
---- 第五节 体制改革
-- 第二章 工业集中发展区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工业集中发展区
---- 第三节 重点企业
---- 第四节 规模企业
---- 第五节 技改与人才引进
---- 第六节 产值与效益
-- 第三章 招商引资
---- 第一节 优惠政策
---- 第二节 招商引资项目
第十一篇 村镇建设
-- 第一章 村镇规划与建设
---- 第一节 镇域总体规划
---- 第二节 村镇体系规划
---- 第三节 集镇建设
---- 第四节 农村建设
-- 第二章 水电气管网建设
---- 第一节 生活用水
---- 第二节 电力
---- 第三节 燃料
-- 第三章 城镇管理
---- 第一节 环境保护规划
---- 第二节 场镇环卫管理
---- 第三节 环境污染治理
第十二篇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交通规划
---- 第二节 交通线路
---- 第三节 乡村公路
---- 第四节 桥梁
---- 第五节 客车停靠点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龙虎邮政代办所
---- 第二节 中国电信龙虎营业所
---- 第三节 移动电话及通讯连锁店
第十三篇 商贸金融
-- 第一章 商贸
---- 第一节 龙虎工商所
---- 第二节 商业企业改革
---- 第三节 市场店铺
-- 第二章 金融保险
---- 第一节 龙虎信用社
---- 第二节 农村合作基金会
---- 第三节 保险
第十四篇 教育
-- 第一章 学前教育
---- 第一节 龙虎中心幼儿园
---- 第二节 村小学前班
-- 第二章 龙虎小学
---- 第一节 学校概况
---- 第二节 校园建设
---- 第三节 学校管理
---- 第四节 德育工作
---- 第五节 教学教研
---- 第六节 教师队伍建设
---- 第七节 学生缴费
---- 第八节 学校荣誉
-- 第三章 龙虎初中
---- 第一节 学校概况
---- 第二节 行政管理
---- 第三节 以德治校
---- 第四节 教学质量
---- 第五节 艺体教育
-- 第四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扫盲工作
---- 第三节 技术培训
---- 第四节 社区教育
第十五篇 文化 体育 广电
-- 第一章 文化建设与活动
---- 第一节 龙虎镇文化站
---- 第二节 群众文化活动
---- 第三节 民间文艺
---- 第四节 农村电影放映
---- 第五节 文化市场管理
---- 第六节 文化服务中心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体育设施与协会
---- 第二节 群众体育活动
-- 第三章 广播有线电视
---- 第一节 有线广播电视站
---- 第二节 电视网规划
---- 第三节 广播网络建设与宣传工作
第十六篇 卫生
-- 第一章 医疗
---- 第一节 龙虎镇卫生院
---- 第二节 运行机制与服务
---- 第三节 科室设置
-- 第二章 疾病防疫
---- 第一节 农村合作医疗
---- 第二节 初级卫生保健
---- 第三节 卫生防疫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 第五节 药政管理
第十七篇 家庭 生活
-- 第一章 婚姻 家庭
---- 第一节 婚姻变化
---- 第二节 家庭收入
-- 第二章 生活消费
---- 第一节 饮食变化
---- 第二节 服装佩饰
---- 第三节 住房设施
---- 第四节 交通 通讯
---- 第五节 医疗 保健
---- 第六节 入学花费
---- 第七节 人情客往
---- 第八节 休闲娱乐
第十八篇 社会风土
-- 第一章 回民习俗
---- 第一节 源流与分布
---- 第二节 清真寺
---- 第三节 信仰与习俗
-- 第二章 风土民俗
---- 第一节 婚丧民俗
---- 第二节 传统节日习俗
---- 第三节 其他节日
---- 第四节 民俗杂记
-- 第三章 民间工艺 土特产
---- 第一节 民间艺人
---- 第二节 民间工艺
---- 第三节 本地特产
-- 第四章 风尚 传说
---- 第一节 社会新风
---- 第二节 时尚新潮
---- 第三节 迷信陋习
---- 第四节 民间传说
-- 第五章 谚语 歌谣 谜语 歇后语
---- 第一节 谚语 歌谣
---- 第二节 谜语 歇后语
第十九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第一节 甘蔗专家夏禹仁
---- 第二节 茶叶专家夏怀恩
---- 第三节 种烟高手陈祖洪
---- 第四节 医学家邹仲彝
---- 第五节 书法家万自律
-- 第二章 在世人物
---- 第一节 杰出人物
---- 第二节 人物简介
---- 第三节 获奖人物
附录
-- 一、龙虎镇村民自治章程
-- 二、招商引资文件
-- 三、审美体验与群众文化
-- 四、老地名
-- 五、寺庙
-- 六、宗祠
-- 七、巨匪邓兴益
后记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