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平阳县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8
目录
封面
平阳县志
题词
图片
--
平阳县政区图
--
平阳县政区图(1980年)
--
平阳县地形图
--
万全平原
--
县城昆阳一瞥
--
小南平原
--
鰲江港
--
县府办公楼
--
水头镇一角
--
萧江镇新区
--
东南屏障
--
仙姑洞
--
碧溪渡
--
书眉峰
--
梅雨瀑
--
会文书院
--
摇动岩
--
大沙岙
--
南麂渔码头
--
睦源橘
--
畲乡青街小市
--
顺溪古屋
--
笔架山
--
麂岛草坪
--
礁石上的贝类
--
小擂山
--
麂岛红嘴鸟
--
西湾礁石
--
金牌头沙滩
--
青街竹林
--
朝天马林场
--
石长街
--
茶园
--
农业综合开发实验场
--
麻步番鸭
--
九凰山瑞雪
--
北港水牛
--
油菜丰收
--
平阳化工厂
--
平阳海鲜
--
温州活塞厂
--
平阳氮肥厂
--
平阳冷冻厂生产车间
--
平阳石轮厂
--
平阳电表厂
--
平阳轧钢厂生产车间
--
卷扬机产品
--
马海毛·国家“星火计划”奖
--
激光针炙仪38届尤里卡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
--
平阳制革产品
--
银鹤牌羽毛球·国家级比赛用球
--
平阳冷作机械厂产品
--
萧江编织生产工场
--
工艺产品
--
汽配产品
--
烟花
--
工艺鞋
--
精细化工产品
--
农业机械厂的联合碾米机
--
化工机械厂产品
--
平阳工县二厂多用臺虎钳
--
平阳工县厂英式、美式管子钳
--
平阳洗衣机配件厂产品
--
平阳啤酒厂产品
--
平阳食品罐头厂产品
--
仙姑牌宋井酒
--
武术器械
--
平阳保安器材厂产品——“人身防卫器”
--
县工人文化馆
--
臺胞接待站
--
平阳电影院
--
鰲江高业城
--
长途汽运公司
--
县中医院
--
九凰电视塔
--
垂扬220伏变电所程控室
--
百年老店回生堂
--
县保险支公司大楼
--
平阳邮电局小同轴载波室
--
县第一中学
--
县中心小学
--
平越《憨痴傅奇》剧照
--
平阳木偶剧团《水漫金山寺》剧照
--
中共浙江省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会址(马头岗)
--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校旧址
--
金钱会起义信物与大刀
--
龙虎岩(金钱会起义纪念地)
--
仰(齐)亭·南宋诗人林景熙墓
--
中共浙江省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会址(冠尖)
--
宝腾寺双塔
--
文明塔
--
观音洞
--
古戏臺
--
耶稣教堂
--
东岳颧
--
朱德给朱程亲笔书信
--
杨得志为朱程题字
--
茅盾给项经川复信
--
东晋点彩蛙盂
--
五代粉盒
--
西晋瓷器
--
《富春山居图》元·黄公望
--
民国·杨悌书法
--
徐纳《双姝图》(旅居台湾)
--
清·宋衡《六(齐)卑议》
--
池伯诚鲤鱼图(旅居台湾)
--
吕子文国画(旅居台湾)
--
明代封诰
--
数学家苏步青
--
百岁棋王谢侠逊
--
新闻界名人马星野
--
英语专家吴景荣教授
--
书法家张鹏翼
--
劳动模范廖锡龙
目录
序一
序二
新编<平阳县志>凡例
概述
大事记
卷一 建 置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建置从属
----
第二节 县境变迁
--
第二章 行政区域
----
第一节 明、清、中华民国时期
----
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区域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附]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文件
卷二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岩石
----
第三节 构造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山地丘陵
----
第二节 平原
----
第三节 海滩和岛礁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四季特征
----
第二节 气温
----
第三节 降水
----
第四节 日照、辐射
----
第五节 风、湿度、蒸发量
----
第六节 地温、水温、霜、雪
----
第七节 灾害性天气
------
[附]有关气象物候谚语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水系
----
第二节 塘河
----
第三节 径流
----
第四节 潮汐
--
第五章 土壤植被
----
第一节 土壤形成特点
----
第二节 土壤类型
----
第三节 土壤养分
----
第四节 土壤利用
----
第五节 植被
--
第六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生物资源
----
第三节 矿物资源
----
第四节 水资源
--
第七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台风和洪涝
------
[附]历代重大台风洪涝年表
----
第二节 干旱
------
[附]历代重大旱灾年表
----
第三节 大风与冰雹
卷三 南雁荡山 南麂列岛
--
第一章 南雁荡山
----
第一节 自然概貌
----
第二节 风景旅游资源与特色
----
第三节 风景名胜
----
第四节 南雁方物
----
第五节 开发与管理
----
第六节 南雁山志、游记、诗词、文献选
--
第二章 南麂列岛
----
第一节 自然概貌
----
第二节 海洋生物
----
第三节 岛上动物植物
----
第四节 风景名胜
----
第五节 开发与管理
----
第六节 诗词文献
卷四 人 口
--
第一章 人口繁衍
----
第一节 历代人口状况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人口状况
----
第三节 城乡人口分布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民族构成
----
第二节 性别构成
----
第三节 年龄构成
----
第四节 婚姻构成
----
第五节 文化程度构成
----
第六节 职业构成
--
第三章 人口流动
----
第一节 计划移民
----
第二节 自由流动
--
第四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政策措施
----
第三节 实施概况
----
第四节 成效
卷五 经济总情与管理
--
第一章 国民经济
----
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发展
----
第二节 经济结构的变化
--
第二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民收入与消费
----
第二节 职工收入和福利
------
[附]沙岗、棣头、章坑村人民生活的变化
--
第三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生产计划管理
----
第三节 流通计划管理
----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
--
第四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统计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统计信息技术
----
第三节 统计调查和监督
--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工商企业登记与管理
----
第二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四节 个体工商户管理
----
第五节 市场管理
----
第六节 缉私
--
第六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物价演变
----
第二节 物价管理
----
第三节 物价监督与检查
--
第七章 审计监督
--
第八章 计量
----
第一节 度量衡演变
----
第二节 计量管理
----
第三节 标准化
卷六 农 业
--
第一章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 土地改革
----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
----
第三节 人民公社
----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章 耕地 生产工具
----
第一节 耕地
----
第二节 农机具
--
第三章 粮油生产
----
第一节 农区布局
----
第二节 耕作制度
----
第三节 良种推广
----
第四节 栽培技术
----
第五节 肥料
----
第六节 植物保护
--
第四章 土特产
----
第一节 茶叶
----
第二节 蔬菜
----
第三节 水果
----
第四节 糖蔗
----
第五节 络麻
----
第六节 食用菌
--
第五章 畜牧
----
第一节 家畜
----
第二节 家禽
----
第三节 其它饲养业
----
第四节 疾病防治及机构
--
第六章 农场 良种繁育场
----
第一节 农场
----
第二节 良种繁育场
卷七 林 业
--
第一章 森林资源
----
第一节 林地蓄积
----
第二节 树种
----
第三节 竹类
----
第四节 花卉古木
----
第五节 森林利用
--
第二章 营林生产
----
第一节 采种育苗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环境绿化
--
第三章 山林管理
----
第一节 山林权属
----
第二节 山林管理形式
----
第三节 林场
--
第四章 森林保护
----
第一节 护林
----
第二节 防火
----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卷八 水 利
--
第一章 河道治理
----
第一节 万全河道治理
----
第二节 小南塘河治理
----
第三节 萧麻河道治理
----
第四节 北港水系治理
--
第二章 蓄水工程
--
第三章 引水工程
----
第一节 北港引水工程
----
第二节 山门引水工程
----
第三节 平阳隧洞引水工程
--
第四章 溪堤海塘
----
第一节 溪堤
----
第二节 江堤
----
第三节 海塘
--
第五章 陡门水闸
--
第六章 海涂围垦
----
第一节 宋埠海涂围垦工程
----
第二节 墨城海涂围垦工程
--
第七章 小水电
--
第八章 水利管理
卷九 渔 业
--
第一章 南麂渔场
----
第一节 自然条件
----
第二节 水产资源
----
第三节 海洋渔汛
--
第二章 海洋捕捞
----
第一节 渔获量
----
第二节 渔具、渔法
----
第三节 捕捞作业的变迁
----
第四节 安全生产
----
第五节 资源保护
----
第六节 指挥渔业生产
--
第三章 养殖
----
第一节 海水养殖
----
第二节 淡水养殖
--
第四章 水产品加工
----
第一节 咸、干品
----
第二节 冷冻
----
第三节 鱼粉、鱼卤加工
--
第五章 水产品购销
----
第一节 个体运销
----
第二节 鱼行
----
第三节 国营水产供销公司
--
第六章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 个体生产
----
第二节 互助组
----
第三节 生产合作社
----
第四节 人民公社
----
第五节 单船核算
--
第七章 行政管理
----
第一节 明、清时期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第三节 建国之后
卷十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体制
----
第一节 集体企业
----
第二节 个体联户企业
--
第二章 管理
----
第一节 经营管理
----
第二节 质量管理
----
第三节 劳动工资管理
--
第三章 企业门类
----
第一节 塑料制品
----
第二节 机械制造
----
第三节 纺织
----
第四节 皮革
----
第五节 五金电器
----
第六节 食品
----
第七节 工艺美术品
----
第八节 交通运输及其设备制造
----
第九节 建筑井巷工程业
----
第十节 商业、农业企业
卷十一 工 业
--
第一章 工业体制
----
第一节 国营工业
----
第二节 二轻工业
--
第二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机械五金
----
第二节 化工
----
第三节 食品
----
第四节 纺织
----
第五节 采掘冶炼
----
第六节 日用工业
----
第七节 建材
----
第八节 造纸 印刷
----
第九节 陶瓷
----
第十节 其他工业
卷十二 能源
--
第一章 发电
----
第一节 火力发电
----
第二节 小水电
--
第二章 供电
----
第一节 电网
----
第二节 变电所
--
第三章 用电
----
第一节 用电量
----
第二节 用电结构
----
第三节 用电管理
--
第四章 柴草 沼气
----
第一节 柴草
----
第二节 沼气
------
[附]天然气 太阳能 石炭泥土
卷十三 交通
--
第一章 交通设施
----
第一节 民间道路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港口
----
第四节 航道
----
第五节 渡口 桥梁
--
第二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运输工具
----
第二节 沿海运输
----
第三节 内河运输
----
第四节 陆路运输
----
第五节 运输行业
----
第六节 运输服务
--
第三章 交通管理
----
第一节 路政管理
----
第二节 航政管理
卷十四 邮电
--
第一章 邮政
----
第一节 邮路
----
第二节 业务
--
第二章 电信
----
第一节 电报
----
第二节 电话
--
第三章 经营管理
卷十五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县城沿革
----
第二节 城池
----
第三节 县署
----
第四节 街道 桥梁
----
第五节 住宅
----
第六节 给水 排水
----
第七节 主要公共建筑
----
第八节 县城绿化和环境卫生
--
第二章 集镇建设
----
第一节 鳌江镇
----
第二节 水头镇
----
第三节 萧江镇
----
第四节 其他集镇
--
第三章 乡村建设
----
第一节 住宅
----
第二节 道路建设
----
第三节 公共设施建设
--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 公房管理
----
第二节 私房管理
----
第三节 商品房销售
----
第四节 白蚁防治
--
第五章 土地和规划管理
----
第一节 土地管理
----
第二节 规划管理
--
第六章 建筑事业
----
第一节 建筑企业
----
第二节 建筑设备
----
第三节 建筑技术和设计机构
----
第四节 建筑工程管理
--
第七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污染
----
第二节 污染治理
卷十六 商业
--
第一章 商业网点、市场
----
第一节 集镇街市
----
第二节 集市贸易
----
第三节 “会市”、物资交流会、商品展销会
--
第二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肉食禽蛋
----
第二节 烟、酒、糖
----
第三节 工业日用品
----
第四节 石油
--
第三章 饮食服务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
第四章 计划分配物资
--
第五章 商业体制
----
第一节 私营商业及其社会主义改造
----
第二节 国营商业
----
第三节 集体商业
----
第四节 个体商业
--
第六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出口商品
----
第三节 港、台贸易和合资企业
卷十七 供销合作社
--
第一章 供销合作发展概况
----
第一节 县供销社
----
第二节 县社所属企业
----
第三节 基层供销社
--
第二章 经营业务
----
第一节 主要农副产品收购
----
第二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
第三节 生活资料供应
卷十八 粮油
--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粮食征收和供应
----
第一节 征收
----
第二节 供应
--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粮食征、购、销
----
第一节 筹募公粮
----
第二节 征收公粮
----
第三节 农村粮食统购统销
----
第四节 城镇粮食供应
----
第五节 粮食议购议销
--
第三章 油脂购销
----
第一节 油脂油料统购
----
第二节 油脂供应
--
第四章 粮油加工
----
第一节 民国时期概况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第五章 储运
----
第一节 仓储
----
第二节 调运
--
第六章 管理机构
卷十九 财政税务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支
----
第三节 建国后财务管理
----
第四节 财政监督
----
第五节 乡级财政管理
--
第二章 税收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国税和地方税
----
第二节 建国后的税收
----
第三节 农业税
----
第四节 契税和耕地占用税
--
第三章 财税机构
----
第一节 民国时期机构
----
第二节 建国后机构
卷二十 金融
--
第一章 金融企业
----
第一节 钱庄 典当
----
第二节 信用合作社
----
第三节 银行和合作金库
--
第二章 存款 贷款
----
第一节 存款
----
第二节 贷款
--
第三章 金融市场
----
第一节 民间信用
----
第二节 证券
----
第三节 资金拆借
--
第四章 货币
----
第一节 银两 银元 铜币 镍币
----
第二节 法币 金圆券
----
第三节 人民币
--
第五章 金融管理
----
第一节 现金
----
第二节 利率
----
第三节 金银
----
第四节 结算
--
第六章 保险
----
[附]会案始末
卷二十一 党派社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解放前党的组织和活动
----
第二节 解放后历次党代会
----
第三节 党务工作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和其他党团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
----
第二节 其他党团
--
第三章 民主党派
----
第一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平阳县委员会
----
第二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平阳县总支委员会
----
第三节 中国九三学社平阳县支社
----
第四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平阳县总支委员会
----
第五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平阳县支部
--
第四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人组织
----
第二节 农渔民组织
----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
第四节 妇女组织
----
第五节 工商业者组织
----
第六节 教育科技工作者组织
----
第七节 文学艺术界组织
卷二十二 政务
--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代表选举
----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
--
第二章 政府
----
第一节 县署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县政府
----
第三节 县人民革命委员会
----
第四节 县人民政府
----
第五节 基层行政组织
--
第三章 政协
----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
----
第二节 工作组和联络组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四章 代议机构
卷二十三 军事
--
第一章 驻军
----
第一节 古代驻军
----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
----
第三节 建国后驻军
--
第二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清末民团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保卫团、干部队、自卫队、预备队
----
第三节 建国前的人民武装
--
第三章 军事设施
----
第一节 古代军事设施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军事设施
----
第三节 建国后军事设施
--
第四章 兵役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兵役
----
第二节 建国后兵役
--
第五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训练
----
第三节 活动
--
第六章 兵事
----
第一节 元、明、清兵事
----
第二节 民国初期兵事
----
第三节 日军侵犯
----
第四节 革命战争
--
第七章 军事机构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军事机构
----
第二节 建国后军事机构
卷二十四 公安 司法
--
第一章 人民公安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巩固政权
----
第三节 维护社会治安
----
第四节 武警和监所管理
----
第五节 消防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审判制度
----
第三节 刑事审判
----
第四节 民事审判
----
第五节 经济审判
----
第六节 行政审判
----
第七节 申诉复查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司法机构
----
第二节 人民调解
----
第三节 法制宣传
----
第四节 公证工作
----
第五节 律师工作
--
第五章 民国时期司法
----
第一节 警政
----
第二节 检察概况
----
第三节 审判概况
卷二十五 民政
--
第一章 优抚
----
第一节 褒扬革命烈士
----
第二节 抚恤
----
第三节 国家补助
----
第四节 孤老烈属、光荣复员军人的赡养
----
第五节 群众优待
----
第六节 拥军支前
--
第二章 安置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三节 军队退离休干部安置
--
第三章 革命老区建设
----
第一节 革命老区分布
----
第二节 老区补助
----
第三节 支援老区建设
--
第四章 救灾救济
----
第一节 救灾
----
第二节 扶优扶贫
----
第三节 社会救济
----
第四节 民间互济
--
第五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旧慈善机构
----
第二节 弃婴收养
----
第三节 老人福利
----
第四节 残疾人福利
--
第六章 婚姻、殡葬管理与收容遣送
----
第一节 婚姻登记
----
第二节 殡葬改革
----
第三节 收容遣送
卷二十六 人事 劳动
--
第一章 干部
----
第一节 干部任用
----
第二节 干部管理
----
第三节 干部退休、离休
--
第二章 劳动
----
第一节 劳动就业
----
第二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第三节 劳动报酬
----
第四节 劳保福利
----
第五节 职业培训
卷二十七 教育
--
第一章 县学 书院 蒙学
----
第一节 县学
----
第二节 书院
----
第三节 蒙学
--
第二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几所幼儿园简介
--
第三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学制、课程
----
第三节 几所主要小学简介
--
第四章 普通中学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学制、课程
----
第三节 完全中学简介
--
第五章 专业、职业技术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几所职业技术学校简介
--
第六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
----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
----
第三节 干部业余教育
----
第四节 其他业余教育
--
第七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师队伍
----
第二节 教师待遇
--
第八章 经费、设施、勤工俭学
----
第一节 教育经费
----
第二节 校舍设备
----
第三节 勤工俭学
卷二十八 科学技术
--
第一章 科技组织
----
第一节 科研机构
----
第二节 民办科研机构
----
第三节 学术团体
----
第四节 科技队伍
--
第二章 科技服务
----
第一节 科普宣传
----
第二节 情报交流
----
第三节 咨询服务
----
第四节 星火计划
--
第三章 科技成果
卷二十九 文化
--
第一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县文化馆
----
第二节 区、乡文化站
----
第三节 基层俱乐部
--
第二章 图书馆 书店
----
第一节 县图书馆
----
第二节 县新华书店
--
第三章 电影发行放映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
第三节 主要电影院简介
--
第四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戏剧
----
第二节 曲艺
----
第三节 文学戏剧创作
----
第四节 音乐 舞蹈
----
第五节 书法 篆刻
----
第六节 美术
----
第七节 摄影
--
第五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文物管理与普查
----
第二节 历史文物
----
第三节 革命文物
--
第六章 档案事业
----
第一节 档案与设施
----
第二节 收集与利用
----
第三节 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
卷三十 新闻广播电视
--
第一章 报纸 报道
----
第一节 报纸
----
第二节 报道
--
第二章 广播电视
----
第一节 有线广播
----
第二节 无线广播
----
第三节 电视
卷三十一 卫生
--
第一章 医疗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医生
----
第三节 技术
----
第四节 设备
----
第五节 制度
--
第二章 防疫保健
----
第一节 公共卫生
----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
第三章 药业
----
第一节 药材、药品、药械
----
第二节 药品经营
----
第三节 药业和药政管理
--
第四章 医学教育与科研
----
第一节 医学教育
----
第二节 医学科研
卷三十二 体育
--
第一章 群众体育
----
第一节 民间传统体育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职工体育
----
第四节 农民体育
--
第二章 场地设施
--
第三章 人才培养
----
第一节 业余少体校
----
第二节 训练点和传统校
--
第四章 体育比赛
卷三十三 少数民族 华侨
--
第一章 少数民族
----
第一节 少数民族概况
----
第二节 畲族乡和畲族村
----
第三节 畲族的风俗习惯
----
第四节 畲族的语言和歌谣
--
第二章 华侨
----
第一节 侨情
----
第二节 侨务
卷三十四 宗教
--
第一章 佛教
----
第一节 佛教的流传
----
第二节 佛教现状
--
第二章 道教
----
第一节 道教的流传
----
第二节 道教现状
--
第三章 天主教
----
第一节 天主教的传播
----
第二节 天主教现状
--
第四章 基督教
----
第一节 基督教的传播
----
第二节 基督教现状
卷三十五 风俗
--
第一章 生产习俗
----
第一节 农业
----
第二节 手工业、商业
----
第三节 其他经济生活
--
第二章 生活习俗
----
第一节 饮食
----
第二节 服饰
----
第三节 用具
----
第四节 居住
----
第五节 交通工具
--
第三章 礼仪习俗
----
第一节 称谓
----
第二节 婚嫁
----
第三节 生育
----
第四节 寿诞
----
第五节 丧葬
----
第六节 析产
----
第七节 宗教
----
第八节 交际
--
第四章 岁时习俗
--
第五章 信仰习俗
----
第一节 诞辰
----
第二节 释难
----
第三节 禁忌
--
第六章 新风尚
--
第七章 劣风陋俗
----
[附]生活谚语
卷三十六 方言
--
第一章 概况
----
第一节 两种主要方言
----
第二节 瓯语的特点和内部差异
----
第三节 闽语和瓯语的异同
--
第二章 语音
----
第一节 城关瓯语声韵调
----
第二节 北港闽语声韵调
----
第三节 昆阳音系同音字汇
--
第三章 语汇
----
第一节 名称
----
第二节 动作和性状
----
第三节 位置和数量
----
第四节 语法例句
卷三十七 人物
--
第一章 列传
----
陈经邦
----
陈经正
----
蔡元康
----
黄友
----
萧振
----
宋之才
----
季光弼
----
王自中
----
蔡必胜
----
徐谊
----
朱黼
----
朱元升
----
林湜 林介 徐寓 徐容 林善补 蔡(兴)
----
汪季良
----
缪元德 潘方 林雄 林逢龙 林廷龙 应节严 薛应龙 林起鳌
----
林景熙
----
郑朴翁
----
章哲
----
史伯璇
----
黄公望
----
周嗣德 周诚德
----
陈高
----
孔克表
----
汤 宗
----
鲍辉
----
吕洪
----
陈宣
----
杜整
----
王约
----
吴宝秀
----
陈寅
----
郑思恭
----
徐恕
----
何子祥
----
张綦毋
----
叶嘉榆
----
吴荣烈
----
林钟英
----
苏璠 附朱彝 侯绍裘 刘庆祥
----
黎应南
----
白承恩
----
赵起 朱秀三 陈成开父子
----
金东
----
黄庆澄
----
宋衡
----
金晦
----
吴承志
----
陈振椒
----
王鼎铭
----
施味辛
----
游馥
----
林珍
----
吴信直
----
王国桢
----
黄胤
----
周少梁
----
陈承绂
----
陈再华
----
章尚友
----
张植
----
陈仰富
----
叶廷鹏
----
陈百弓
----
欧阳宽
----
刘绍宽
----
郑明德
----
周饮冰 黄美平
----
林夫
----
林心平
----
陈观威
----
黄美金
----
梅康
----
吴可帮
----
郑成贤
----
朱程
----
吴毓
----
黄群
----
林瑞清
----
周亦航
----
洪汝南
----
李基中
----
王理孚
----
徐用
----
张韶舞
----
黄藻如
----
王玉英
----
蔡疾呼
----
陈铁军
----
朱维浪
----
卢立国
----
苏昧朔
----
陈嵘
----
黄任
----
蔡巽
----
黄菽民
----
项经川
----
杜贤宏
----
池传楹
----
张鋆
----
姜立夫
----
林竞
----
林辉山
----
郑邦琨
----
王拭
----
王载雄
----
陈应球
----
池昌虎
----
谢侠逊
----
梅仲微
----
郑海啸
----
游侠
----
黄兆高
----
苏步皋
----
马星野
--
第二章人物简介
----
章永
----
潘安固
----
孔延
----
薛昌宋
----
陈文
----
陈桷
----
顾冈
----
陈彦才
----
陈尧英
----
吴蕴古
----
徐钺
----
徐泳
----
黄石
----
邵叔豹
----
彭仲刚
----
林仲彝
----
陈岘
----
陈昉
----
孔炜
----
陈均
----
孔梦斗
----
黄中
----
刘轸
----
刘天益
----
薛凝之
----
薛据
----
林拱辰
----
林薿
----
林千之
----
陈力修
----
林则祖
----
林待聘
----
徐俨夫
----
朱熠
----
周元龟
----
薛魁祥
----
章祖程
----
郑僖
----
郑东
----
郑采
----
宋允恒
----
郑昂
----
赵良震
----
童闻
----
孔旸
----
张著
----
徐兴祖
----
王宗远
----
方子深
----
方燧
----
张思诚
----
吴致文
----
陈奎
----
陈汭
----
章惠
----
王岳
----
唐时英
----
张恕
----
彭谨
----
朱东光
----
万民华
----
朱邦喜
----
童器
----
王朝佐
----
蔡芳
----
蔡立身
----
叶衡
----
陈彦生
----
陈经言
----
吴昂
----
吴子恕
----
应德成
----
吴英芳
----
姚翼明
----
冯良弼
----
林文梓
----
吕弘诰
----
张南英
----
华文漪
----
刘眉锡
----
杨诗
----
鲍台
----
蔡步高
----
钱显名
----
陈志谦
----
陈挺立
----
黄实
----
曾石谷
----
吴拱宸
----
殷汝骊
----
沈苑明
----
周宏毅
----
殷汝耕
----
陈亦树
----
叶适今
----
郑汝璋
----
王扬西
----
陈岳书
----
王叔旸
----
方悌
----
黄强
----
邓励
----
吕 融
----
叶三多
----
陈强
----
邓扫空
----
陈南
----
李锐夫
--
第三章 名录
----
第一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
第二节 抗日阵亡将士名录
卷三十八 文献著述
--
第一章 古代经籍综述
--
第二章 近代著述
--
第三章 现代著述
--
第四章 现代论文篇目选
--
第五章 历代文献及诗文选录
附 录
--
平阳建县考
--
平阳历代修志概述
--
前《平阳县志》序跋选
编纂始末
各承编单位及主要采编人员名单
提供志稿的主要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平阳县志>全体修志人员合影
平阳县志编纂委员会
版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