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毛俊村志》是地方的全面史,是毛俊村历史资料专述。这部村志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本着详今略古、详近略远的原则,对我村的历史和经济的发展作了公正的评价。
目录
封面
毛俊村志
《毛俊村志》编纂委员会
编辑小组
前言
图片
--
和天下
--
毛俊村俯视图
--
毛俊村规划图
--
廖仁旺(左一)向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年友(左五)等领导及市人大代表汇报工作
--
2006年建成的毛俊村办公大楼
--
“村支两委”干部在研究我村的发展规划。
--
毛俊村党支部、村委会成员合影
--
村支两委领导深入工地指导工作,参加劳动。
--
村领导访贫问苦,给五保户谭普林发放救济款
--
村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合影
--
村志编辑小组成员合影
--
毛俊东西路居民委员会及中共居委会党支部成员合影
--
妇女联合会成员合影
--
老年协会负责人合影
--
毛俊镇人民政府
--
毛俊派出所
--
荣获省、市、县荣誉奖牌
--
村建商业铺面
--
村客运站
--
村文体中心
--
环村路
--
村河堤
--
俊水大桥
--
毛俊中桥
--
齐心桥
--
云峰水电站
--
水稻联合收割机在工作
--
丰收年成
--
香芋丰收在望
--
香芋正在销往外地
--
养殖专业户李恪腊的羊群
--
竹器加工是我村的传统产业
--
木材加工是我村主要工业之一
--
竹器编织是我村妇女的传统手艺
--
曾宪鹏的湘兰竹木制品厂,产品远销省内外
--
竹木厂压膜车间
--
繁荣的毛俊集贸市场
--
李端福的竹木工艺厂,生产桌椅、凉凳,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
村蓝球队在训练
--
专车处理生活垃圾
--
毛俊中学教学大楼
--
校园一角
--
中心完小新教学大楼
--
毛俊村启明幼儿园
--
毛俊中心医院
--
毛俊敬老院
--
老年人协会组织老同志参观九巍山
--
学校师生为烈士扫墓
--
1989年举办的毛俊花灯会在毛俊中学操场预演
--
花灯会耍狮组在训练
--
花灯会龙女队队员合影
--
毛俊公路大桥
--
玩排
--
喜归
--
鹊梅争春
--
风景这边独好
--
花开富贵
--
俊水风光
--
作者欧蓝江系长沙市大同小学学生,2004年八月荣获湖南广电集团子弟少儿书法比赛幼儿组一等奖
--
文化园地 附图
--
毛俊镇毛俊村志祝颂
--
张周发谨识
--
梦的故乡
--
杉木
--
伐木工在作业
--
1978年薛会生等参加市农村业余汇演的《青石洞》获一等奖剧照
--
由邓菊香组织的中年健身舞蹈队在排练节目
--
福寿寺一角
--
《福寿寺》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胡长玉居士题
--
张周发 捐款5000元
--
廖仁旺 捐款2000元
--
曹艳辉 捐款1800元
--
谭莉 捐款1000元
--
欧泽斌 捐款1000元
--
唐柳兰 捐款1000元
--
寥珍珠 捐款1000元
--
江魁成 捐款500元
--
彭愿清 捐款500元
--
廖九香 捐款600元
--
陈晓华 捐款500元
--
薛晓明 捐款400元
--
黄依和 捐款500元
--
谢兰平 捐款500元
--
谭清波(振善) 捐款400元
--
陈炳衡 捐款400元
--
陈炳炎 捐款400元
--
陈炳霖 捐款400元
--
陈建国 捐款400元
--
唐顺琴 捐款600元
--
黎祥发 捐款400元
--
曾宪鹏 捐款400元
--
曾昭普 捐款400元
--
唐学禺 捐款400元
--
廖昌辉 捐款400元
--
江民安 捐款400元
--
江民风 捐款400元
--
曹凤秀 捐款400元
--
余石保 捐款400元
--
江允辉 捐款400元
--
欧昌友 捐款400元
--
周文彪 捐款400元
--
唐开盛 捐款400元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历史变革
--
第一节 毛俊的起源
--
第二节 历史沿革
----
一、元、明、清时期
----
二、民国时期
----
三、新中国成立,毛俊解放
----
四、行政机构变革
第二章 农业资源与生产条件
--
第一节 农业资源
----
一、土地资源
----
二、气候条件
----
三、水利资源
----
四、劳力资源
------
(一)人口
------
(二)人口姓氏渊源
------
(三)人口素质
------
(四)计划生育
--
第二节 生产条件
----
一、农田基本建设
----
二、造林育林
----
三、农业机械化
第三章 生产关系变化
--
第一节 减租反霸斗争
--
第二节 “土地改革”运动
--
第三节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一、农业生产互助组
----
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第四节 人民公社
----
一、人民公社的建
----
二、“大跃进”
----
三、公共食堂
----
四、“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和“农业学大寨”
第四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粉碎“四人帮”,拔乱反正
--
第二节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三节 稳定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
--
第四节 发展农村集贸市场
第五章 农村产业结构与发展
--
第一节 农业
----
一、耕作制度改革
----
二、科学种田,发展高效农业
----
三、畜牧业
--
第二节 工业
----
一、非农手工业
----
二、农业手工业、企业
--
第三节 商业
--
第四节 运输业
--
第五节 通讯
第六章 毛俊村的建设
--
第一节 民舍建设
--
第二节 道路桥梁建设
----
一、村道与公路建设
----
二、桥梁建设
--
第三节 饮水与电力建设
----
一、生活用水
----
二、电力建设
第七章 文教卫的发展
--
第一节 教育事业
----
一、私塾、小学
----
二、高级小学
----
三、中心完全小学
----
四、毛俊中学
----
五、幼儿园
--
第二节 医疗卫生
----
一、医药与医疗
----
二、环境治理与卫生工作
--
第三节 文化生活
----
一、首届毛俊龙灯会(1946年春节 )
----
二、毛俊村第二届花灯会(1989年春节 )
----
三、毛俊文艺宣传队
--
第四节 宗教信仰
--
第五节 古典建筑
----
一、三圣祠
----
二、唐氏宗祠
----
三、庙宇与惜字炉
----
四、戏台
第八章 节日、习俗
--
第一节 传统节日
----
一、春节
----
二、元宵节
----
三、清明节
----
四、端午节
----
五、尝新节
----
六、鬼节
----
七、中秋节
----
八、重阳节
----
九、小年
----
十、除夕
--
第二节 现代节日
--
第三节 礼仪习俗
----
一、婚嫁
----
二、生育
----
三、寿庆
----
四、丧葬
--
第四节 生活习俗
----
一、农村建房
----
二、饮食
----
三、服饰
----
四、打会
第九章 村民生活的改善
--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的村民生活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村民生活
----
一、村民收入逐年增加
----
二、农村消费明显变化
第十章 组织机构和群体组织
--
第一节 村党支部建设
----
一、组织建设
----
二、思想作风建设
------
(1)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党员素质
------
(2)重抓党支部自身建设,发挥堡垒作用
------
(3)抓好组织发展和党员表彰工作
----
附:党支部工作制度
--
第二节 毛俊村民委员会
----
附:村委会工作职责
----
村民议事制度
----
村民文明守纪十条
--
第三节 居民委员会的建设
----
一、居委会的成立
----
二、居委会党的组织建设和发展
----
三、居委会主要业绩
--
第四节 民兵组织
--
第五节 共青团组织
--
第六节 妇联组织
--
第七节 老年人协会
----
附:老协工作计划
--
第八节 民国时期地方群体组织
----
一、庙会
----
二、桥会
----
三、农协会和蔑刀会
----
四、同乡会
----
五、角会
第十一章 毛俊村五年发展规划
--
毛俊村2006年-2010年新农村建设
第十二章 地方往事
--
毛俊村民与国民党保安团的一场正义斗争
--
日本投降前后的毛俊
--
解放毛俊
--
以身作则,制止乱砍滥伐
第十三章 人物名录
--
第一节 革命烈士名录
----
一、革命烈士唐存禧
----
二、革命烈士名录表
--
第二节 典型人物简介
----
一、张周发
----
二、曹艳辉
----
三、廖仁旺
----
四、彭愿清
----
五、陈禄兴
----
六、陈小华
----
七、同胞三兄弟
--
第三节 清朝时期文武官员
--
第四节 民国时期的历届保长名录
--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后历届村干部名录
----
一、在毛俊村工作过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名录:
----
二、村干部名录
----
三、历届居民委员会干部名录
----
四、毛俊村历届县人大代表名录
----
五、毛俊手工业社历届干部名单
----
六、毛俊手工业联社党支部负责人名单
--
第六节 现役、复员、退伍、转业军人名录
--
第七节 文化程度学历表
--
第八节 在地乡亲、国家干部、工职人员名录
--
第九节 寿星夕阳红名录
--
第十节 村集体荣誉录、个人荣誉录
--
第十一节 修志乐捐芳名榜
第十四章 文化园地
--
一、谚语
--
二、诗词、散文
毛俊-令人神往的“百家姓村”
清明节的故事
后记
毛俊之歌
通讯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