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的地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6
出版时间:
1993年03月
目录
封面
赵县志
图片
--
赵县城区图
--
赵县政区图
--
安济桥(赵州大石桥)
--
雪花梨
--
鸭梨
--
李瑞环视察安济桥
--
曾志、邢崇智视察安济桥
--
茅以升考察安济桥
--
永通桥(小石桥)
--
梨花
--
赵州陀罗尼经幢(石塔)
--
赵州真际禅师塔(柏林寺塔)
--
赵县南大街一角
--
雪花梨丰收
--
赵县人民政府办公楼
--
赵县人民剧场
--
小麦
--
赵县人民影院
--
赵县石塔实验小学
--
河北赵县中学
--
赵州镇中学
--
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
--
谢庄乡郜家庄剧场
--
王里变电站
--
陈孝德小楷书法
--
赵县织染厂
--
安济桥年画 胡桂林
--
石家庄地区葡萄糖厂
--
热电厂
--
乡舞 孟琐辛
--
张弘芬书法
--
鹰 张子信
--
张弘芬书法奖杯
--
元代钧窑瓷碗
--
安济新桥
--
梨园深处是我家 程广志
--
商代铜瓢
--
隋代鎏金造像
--
商代铜鼎
--
汉代彩绘骑马俑
--
宋代四系瓷罐
赵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赵县地方志编辑人员名单
序 言
凡 例
目 录
概 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地理
--
第一章 地理位置
--
第二章 建置沿革
--
第三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政区变化
----
第二节 县城变化
----
第三节 乡镇概况
--
第四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貌
----
第二节 气候
----
第三节 气象站
----
第四节 水文
----
第五节 土壤
--
第五章 生物资源
----
第一节 植物
----
第二节 动物
--
第六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水灾
----
第二节 旱灾
----
第三节 地震
----
第四节 虫害
----
第五节 雹灾
----
第六节 灾异
--
第七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发展
----
第二节 常住人口的户口登记
----
第三节 人口分布
----
第四节 人口构成
----
第五节 人口与土地
----
第六节 计划生育
第二编 经济
--
第一章 农村经济制度改革
----
第一节 封建土地制度
----
第二节 减租减息
----
第三节 土地改革
----
第四节 农业互助合作
----
第五节 人民公社
----
第六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章 农业
----
第一节 耕地
----
第二节 耕作制度
----
第三节 农业区划
----
第四节 农作物
----
第五节 肥料
----
第六节 作物品种改良
----
第七节 植物保护
----
第八节 农业机具
----
第九节 经营管理
--
第三章 水利
----
第一节 水利简述
----
第二节 水利建设
----
第三节 抗旱防汛
----
第四节 水利区划
----
第五节 管理机构
--
第四章 林业
----
第一节 树种
----
第二节 林业区划
----
第三节 植树造林
----
第四节 果林
----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
----
第六节 管理体制
--
第五章 雪花梨
----
第一节 栽培历史
----
第二节 技术管理
----
第三节 储藏
----
第四节 运销
----
第五节 加工
--
第六章 饲养业
----
第一节 畜禽种类
----
第二节 饲养管理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四节 专业户
--
第七章 工业
----
第一节 经营体制
----
第二节 工业门类
----
第三节 工业管理
----
第四节 重点工厂及产品介绍
--
第八章 商业
----
第一节 个体商业
----
第二节 合作商业
----
第三节 国营商业
----
第四节 物资
----
第五节 外贸
--
第九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市场管理
----
第三节 物价管理
----
第四节 工商企业管理
----
第五节 商标和广告管理
--
第十章 粮食油料
----
第一节 粮油购销
----
第二节 粮油储运
----
第三节 粮油加工
----
第四节 管理机构
--
第十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古道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桥梁
----
第四节 运输
----
第五节 交通管理
----
第六节 机构沿革
--
第十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驿递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
第四节 机构
--
第十三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财政体制
----
第三节 财政收支
----
第四节 财政管理
----
第五节 财政监督
----
第六节 乡(镇)财政
----
第七节 财政审计
--
第十四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制纪略
----
第二节 税率税款
----
第三节 税收减免
----
第四节 征收管理
----
第五节 税务检查
----
第六节 机构沿革
--
第十五章 金融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币制
----
第三节 信贷
----
第四节 储蓄
----
第五节 现金管理
----
第六节 债券
----
第七节 保险
--
第十六章 能源
----
第一节 电力
----
第二节 新能源
--
第十七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城镇建设
----
第二节 乡村建设
----
第三节 房产管理
----
第四节 环境卫生
----
第五节 建筑施工
第三编 政治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组织发展
----
第二节 组织系统
----
第三节 党的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党的工作
----
第五节 重大政治运动
----
第六节 党员教育
----
第七节 纪律检查
----
第八节 统一战线
--
第二章 国民党
--
第三章 权力机构
----
第一节 代表选举
----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人大常委会和领导人
----
第四节 视察和调查
----
第五节 代表联系制度
----
第六节 代表提案处理
--
第四章 政府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政务活动
----
第三节 基层政权
----
第四节 干部
--
第五章 政治协商会议
----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议
----
第二节 历届政协领导人名录
----
第三节 工作述略
----
第四节 委员联系制度
--
第六章 社会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农会
----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青少年组织
----
第五节 其它社团
--
第七章 司法
----
第一节 公安
----
第二节 检察
----
第三节 法院
----
第四节 司法行政
--
第八章 民政
----
第一节 优抚
----
第二节 救济
----
第三节 社会福利
----
第四节 婚姻
----
第五节 丧葬管理
第四编 军事
--
第一章 兵制
----
第一节 招募兵
----
第二节 志愿兵
----
第三节 义务兵
----
第四节 义务、志愿结合兵
--
第二章 武装
----
第一节 人民武装
----
第二节 土匪、地主武装
----
第三节 日伪武装
----
第四节 国民党武装
--
第三章 兵 事
----
第一节 古代兵事纪略
----
第二节 农民起义军
----
第三节 军阀混战
----
第四节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第五编 文化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教育述略
----
第二节 全日制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四节 中等专业教育
----
第五节 成人教育
----
第六节 教师队伍
----
第七节 教育行政
----
第八节 教学研究
----
第九节 教育经费
--
第二章 文 化
----
第一节 文化事业单位
----
第二节 群众文化团体
----
第三节 文学艺术
----
第四节 主要著作书目
----
第五节 诗文选
--
第三章 文化传播
----
第一节 通讯报导
----
第二节 报纸
----
第三节 刊物
----
第四节 广播
----
第五节 电视
--
第四章 文 物
----
第一节 古代遗址
----
第二节 古代坟墓
----
第三节 古代石刻
----
第四节 古代建筑
----
第五节 古代遗物
----
第六节 近现代纪念文物
--
第五章 安济桥
----
第一节 修建概述
----
第二节 建筑特点及艺术价值
----
第三节 安济桥的历史影响
----
第四节 安济桥园林建筑
----
第五节 安济桥刻石
--
第六章 卫 生
----
第一节 述略
----
第二节 事业单位
----
第三节 卫生队伍
----
第四节 医疗设备
----
第五节 医疗制度
----
第六节 除疫灭病
----
第七节 中西医结合
--
第七章 体 育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
第二节 农民、职工体育
----
第三节 体育竞赛
----
第四节 体育设施
--
第八章 科 技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队伍
----
第三节 科研成果
----
第四节 科学普及
----
第五节 计量
----
第六节 防震
第六编 社会
--
第一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民生活
----
第二节 职工生活
--
第二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天主教
----
第三节 基督教
----
第四节 道教
--
第三章 侨 务
--
第四章 民情习俗
----
第一节 民情
----
第二节 衣食住行
----
第三节 婚嫁
----
第四节 丧葬
----
第五节 育儿、寿辰
----
第六节 岁时节日
----
第七节 陋习
----
第八节 杂俗
----
第九节 美德良风
--
第五章 方言
----
第一节 方言
----
第二节 民谣
----
第三节 谚语
----
第四节 歇后语
----
第五节 民间传说
第七编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李牧
----
李左车
----
耿纯
----
李安世
----
李显甫
----
李谧
----
李绘
----
李公绪
----
李谔
----
李春
----
李颀
----
李翱
----
李栖筠
----
李吉甫
----
从谂
----
李德裕
----
李嘉祐
----
李端
----
李阳冰
----
宋敏求
----
宋昌言
----
郭咨
----
赵振玉
----
王好古
----
何溶
----
潘洪
----
王简
----
亢凤 亢王氏
----
贾师逵
----
胡枝蕙
----
李天经
----
张世德
----
姚寿先
----
张驹贤
----
马文炳
----
张子开
----
李渔沣 李渔汶
----
王虎臣
----
屈润芳 屈保生 屈鄂生 屈尚武
----
赵振尧
----
曹拔萃
----
许子然
----
王树三
----
李老爱
----
李献瑞
----
周老彩
----
何凤祥
----
王华棠
----
张潜
----
孟闻末
----
葛茂堂
----
王佑民
----
李树三
----
安双凡
----
李致祥
----
赵老玉
----
陈翕儒
----
李汉英
----
朱诚
----
洪舟
----
刘声
----
侯如墉
----
王增恩
----
郭炭块
----
宋喜兆
----
牟英
----
李永昌
----
王书爱
----
许玉山
----
郭增德
----
李松瑞
----
尉剑畴
----
王正林
----
李明玺
----
朱兰瑞
----
朱芳
----
吕韵
----
高云
----
陈树人
----
于胜珍
----
潘京国
----
田惠杰
--
第二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
第三章 知名人物表
附录
--
一、旧志概述
--
二、旧志序文
----
(一)弘治赵州志王鉴之序
----
(二)正德重修赵州志王廷相序
----
(三)隆庆重修赵州志李自华序
----
(四)隆庆重修赵州志蔡懋昭序
----
(五)康熙重修赵州志祝万祉序
----
(六)康熙重修赵州志阎永龄序
----
(七)康熙重修赵州志王懿序
----
(八)光绪重修赵州志孙传栻序
--
三、重大事故
----
(一)火灾事故
----
(二)交通事故
----
(三)机械事故
----
(四)触电事故
----
(五)其它事故
--
四、杂识
----
(一)赵县参政会通知
----
(二)冀中区赵县县政府布告
----
(三)冀中区赵县县政府布告
----
(四)赵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快编纂《赵县志》的决定
----
(五)庆阳书院考
----
(六)庆源书院辨正
----
(七)平棘古县话李家
----
(八)文宣皇后李祖娥
----
(九)祖孙食邑赞皇父子官居宰相
----
(十)李宪之
----
(十一)书法新秀——张弘芬
----
(十二)青年女作家铁凝
----
(十三)王莽何曾赶刘秀
----
(十四)山西洪洞迁民
----
(十五)重修柏林寺大慈殿记
----
(十六)赵州古佛堂记
----
(十七)重修大石桥记
----
(十八)重修永通桥记
----
(十九)重修永通桥记
----
(二十)重修永通桥记
----
(二十一)北魏李宪墓志铭
----
(二十二)大观圣作之碑
----
(二十三)重修永通桥记
----
(二十四)段祺瑞抚恤王元震(王虎臣)令
编修始末
主编记事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