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追溯本源,承上启下,古今兼收,详今略古为原则。大事记上限期为宋朝崇宁年间(1102-1106)。正文特别是经济篇数字上限期较近,下限期至2005年底为止。但清溪镇的一些重大工作成就和活动是超越这个年限的,不受此限。
出版时间:
2010年10月
目录
封面
清溪镇志
图片
--
清溪镇全图
--
1993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右一)在北京空军司令部俱乐部接见清溪镇委书记
--
1994年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右)在北京听取清溪镇委书记殷顺喜作清溪镇农村城市化建设情
--
199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左三)到清溪镇视察。
--
2003年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中)到清溪镇视察,市领导佟星(左二)、黎桂康(
--
2009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左二)在刘志庚等市领导的陪同下,视察清溪镇可持
--
2003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左二)视察清溪。
--
①1994年5月,原广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若(右三)视察清溪城市规划。
--
②1994年9月,广东省省长朱森林(右三)视察清溪,东莞市委书记李近维(左二)、市委副书记黎桂康(左
--
③1997年4月,广东省副省长黄华华(左三)视察清溪电视台。
--
④1996年2月,原中共中央委员、广州军区司令员李希林上将(右二)到清溪镇参观。
--
⑤1995年4月,国家土地管理局副局长李长江(左二)一行在市土地局局长黄满贵陪同下到清溪镇检查土地规
--
⑥1993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将领杨成武将军(左)在北京听取清溪镇委书记殷顺喜汇报清溪革命老区
--
2003年7月广东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刘玉浦(左二)在清溪视察。
--
2006年5月,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胡泽君(左),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右)为清溪镇流动党员管理服
--
2003年7月,广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基层办主任陈均伦(左二)在清溪镇成翔公司视察。
--
2005年10月,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佟星(中)到清溪视察。
--
2008年2月,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中)到清溪镇视察城市建设亮点工程。
--
2007年8月.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毓全(右二)到清溪镇视察清溪湖工程建设情况。
--
1996年7月,中国共产党清溪镇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
--
2006年11月,中国共产党清溪镇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
2005年9月,清溪镇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召开。
--
2006年12月,清溪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
2003年,共青团清溪镇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
2007年6月,共青团清溪镇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
2005年4月,清溪镇妇女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
2007年6月,清溪镇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
2005年5月,全市打黑除恶动员大会在清溪镇召开。
--
2005年8月,东莞市公安机关打击两抢、两盗公开处理大会在清溪文化广场举行。
--
2005年12月,清溪镇举行送兵仪式。
--
2006年2月,清溪镇公局机关销毁无牌、无证、假牌、假证摩托车。
--
清溪镇打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公开处理大会。
--
2007年11月,清溪镇举办冬季征兵仪式。
--
铁骑巡游,维稳平安。
--
2002年12月,海军南沙渚碧礁守备连与清溪镇签约结对共建。
--
2007年4月,清溪考察团赴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进行帮扶活动。
--
2007年7月,南沙守备部队到访清溪并向清溪镇赠送纪念品。
--
2007年8月,北京市房山区挂职干部与清溪镇领导班子合影。
--
2007年11月,湖南省韶山市清溪镇领导到访东莞市清溪镇。
--
2008年4月,福建省上坑县考察团参观清溪镇青湖工业园。
--
1947年的清溪
--
1973年的清溪
--
20世纪90年代初的清溪
--
照片附图
--
清溪新貌(2010年摄)
--
清溪行政办事中心(2009年摄)
--
行政中心区(2008年摄)
--
清溪文化公园
--
清溪湖
--
黄茅田瀑布
--
银利高尔夫球场
--
清溪森林公园
--
清溪契爷石水库
--
碧月湾花园
--
凤凰花园城
--
林湖美墅
--
宜居清溪
--
清溪大道
--
香芒西路
--
北环路
--
龙林高速清溪连接线
--
改革开放前清溪农业的耕种与收割
--
改革开放后清溪现代生态农业
--
清溪镇是国内最大的电脑制造业基地之一
--
广东省出口创汇200强企业——东莞镇扬玩具有限公司
--
国家出口创汇500强企业——恩倍福显示器(东莞)有限公司
--
高科技产业园——青湖工业园
--
港资企业——东莞清溪永成电器制品有限公司
--
台资企业——群光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台资企业——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日资企业——晶达电子制品厂
--
清溪墟旧貌
--
大利村市场
--
清溪中心市场
--
商业街
--
土桥村市场
--
三中村市场
--
大新购物广场
--
富升百货广场
--
华润万家、国美电器
--
华润超级市场
--
金凤百货商场
--
天和百货
--
星泰家居广场
--
台湾风情街
--
金阳商业步行街
--
香芒路夜景
--
清溪昌明酒店(五星级)
--
天天渔村
--
清溪怡香食府
--
照片附图
--
中国农业银行
--
中国工商银行
--
中国银行
--
广东发展银行
--
东莞农村商业银行
--
中国建设银行
--
中信银行
--
东莞银行
--
2006年1月,副市长吴道闻(右二)、市教育局局长杨晓棠(左一)为清溪镇荣获“广东省教育强镇”揭牌。
--
清溪中心小学
--
2005年3月,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江凌(左三)、副市长吴道闻(右三)、市教育局局长杨晓棠(左一
--
始建于民国22年(1933)的光裕学校——大利学校前身
--
建于民国18年(1929)的鹿鸣学校——清溪中学前身
--
清溪中学
--
清溪第一小学
--
清溪第二小学
--
清溪第三小学
--
东莞市一级幼儿园——清溪中心幼儿园
--
东莞市先进民办学校——清溪晨光学校
--
清溪文化中心
--
粤赣闽桂客家山歌(东莞·清溪)邀请赛
--
客家山歌擂台赛
--
清溪镇关爱企业员工系列活动开幕式文艺晚会。
--
清溪原创客家舞蹈《绣》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中荣获第十五届群星奖舞蹈奖。
--
清溪镇“十佳外地青年”评选活动
--
清溪客家文化艺术节
--
清溪镇庆“五一”文艺晚会暨“爱心企业”颁奖仪式
--
2004年10月,在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节中,清溪镇麒麟舞荣获银奖。
--
清溪麒麟制作工艺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为黄素明师傅(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正在
--
清溪麒麟表演
--
世界最大的麒麟,高3.3米,宽2.5米,身长10米。由清溪镇黄素明、黄鹤林、黄飞航三位师傅合作完成。
--
2008年7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后排右五)与清溪麒麟队在全国政协礼堂合影留念。
--
2008年7月,中国驻奥地利大使吴恳(中)亲切接见清溪麒麟队,图为清溪麒麟队向吴恳大使赠送“清溪麒麟
--
清溪麒麟队荣获全国首届麒麟舞大赛金奖。
--
清溪镇元宵大巡游活动。
--
2008年7月,在第二届文化中国·2008维也纳金色大厅青少年文艺晚会上,清溪麒麟获得金奖。
--
2007年2月,清溪麒麟队首次走出国门,参加2007悉尼华人春节大巡游。
--
张松鹤,清溪镇柏朗村人,我国著名的雕塑艺术家,新中国雕塑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
毛主席浮雕像(青铜)
--
马克思、恩格斯浮雕像(存于德国特里尔马克思故居)
--
鲁迅半身像(存于鲁迅博物馆)
--
毛主席座像(与叶毓山等合作,藏于毛主席纪念堂)
--
人民英雄纪念碑抗日游击战浮雕(与陈淑光合作)
--
2007年12月25日,清溪镇举行迎春慈善长跑活动,镇委书记陈浩林等领导带头参加长跑。
--
免费体验活动
--
在文化广场晨练的人们
--
文化公园悠闲好去处
--
镇长黄沛林到清溪敬老院与老人们欢庆生日
--
新莞人免费电影专场
--
浮岗西村村民共享围餐
--
1993年12月16日,清溪籍国家级运动健将殷伟权在第七届亚洲青年举重锦标赛上两破世界青年抓举纪录,
--
清溪乒乓球俱乐部
--
2006年清溪镇首届体育运动会开幕式
--
清溪太极拳馆
--
活跃的清溪篮球运动
--
精彩瞬间
--
东莞市副市长吴道闻(左二)、市政府副秘书长朱益民(左一)、清溪镇委书记陈浩林(右二)和市卫生局副局长
--
1969年建成的清溪人民公社卫生院(清溪医院前身)
--
清溪医院大利分院
--
清溪医院住院大楼
--
健康服务大楼
--
清溪镇清厦社区卫生服务站
--
老圩咸鱼街,始建于明朝崇祯元年至十七年(公元1628-1644年)
--
磨坭圩,始建于清朝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
--
大布圩,始建于清朝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
--
厦屋村,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1 750年)
--
广缘庵(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东江纵队路东干部训练班旧址
--
苦草洞(东宝联合县委机关旧址),1938年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在此组建
--
厦屋村南山曾公祠(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
武帝庙(约380多年)
--
铁场村客家围(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
--
苦草洞榕树(树龄约300多年)
--
1998年落成的清溪革命烈士纪念碑,由我国著名雕塑家张松鹤设计
--
国家二类保护植物,东莞面积最大的野生禾雀花群落
--
莞香果实
--
清溪森林公园景点——爆石山
--
东莞最古老、最原始、面积最大的野生莞香群落
--
位于森林公园的明清古梯田
--
厦屋村碉楼
--
荣誉附图
--
1995-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
2000-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万元)
--
1995-2005年协议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
--
出口总额(万美元)
--
2000-2005年各项税收总额(万元)
--
1995-2005年各项存款余额(亿元)
--
1995-2005年农村人均纯收入(元)
--
镇级可支配财政收入(万元)
--
1995年三大产业比例
--
2000年三大产业比例
--
2005年三大产业比例
东莞市《清溪镇志》编纂委员会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建置区划
--
第一章 位置境域
----
第一节 位置
----
第二节 境域
--
第二章 沿革
--
第三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明清时期
----
第二节 中华民国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第四章 行政村
第二篇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二章 山岭河流
----
第一节 山岭
----
第二节 河流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特征
----
第二节 气温
----
第三节 日照
----
第四节 降水
----
第五节 灾害性天气
--
第四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动物资源
----
第三节 植物资源
----
第四节 其他资源
--
第五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旱灾
----
第二节 水灾
----
第三节 台风
----
第四节 病虫害
第三篇 城镇建设
--
第一章 规划与管理机构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总体规划
----
第三节 建设用地规划
----
第四节 绿地规划
----
第五节 环保及环卫规划
----
第六节 给、排水工程规划
----
第七节 供电、供气规划
--
第二章 基础设施建设
----
第一节 街道
----
第二节 照明、供水、供气
----
第三节 民居、公寓
--
第三章 城镇重点建设
----
第一节 中心区建设
----
第二节 城市景观
----
第三节 房地产开发
----
第四节 楼盘选介
--
第四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建筑企业
----
第二节 物业管理
--
第五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污染
----
第三节 治理
----
第四节 征收排污费
--
第六章 创建生态城镇
第四篇 农业水利
--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 封建土地占有制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互助合作
----
第四节 人民公社
----
第五节 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六节 股份制
--
第二章 生产条件
----
第一节 耕地
----
第二节 劳动力
----
第三节 农机具
----
第四节 肥料
----
第五节 平田改土和农田水利建设
--
第三章 生产技术
----
第一节 耕作技术
----
第二节 推广良种
----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
第四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三节 蔬菜
----
第四节 花卉
--
第五章 林果业
----
第一节 林业
----
第二节 水果业
--
第六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禽畜饲养
----
第二节 疫病防治
--
第七章 渔业
----
第一节 鱼塘养鱼
----
第二节 山塘水库养鱼
--
第八章 水利
----
第一节 水库
----
第二节 东深供水工程——马滩抽水站
----
第三节 管理
第五篇 工业
--
第一章 工业发展
----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工业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工业
--
第二章 工业所有制
----
第一节 民营(个体私营)工业
----
第二节 集体工业
----
第三节 国营工业
----
第四节 外资企业
--
第三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电子信息及电脑制造业
----
第二节 五金塑胶、玩具、家具制造业
----
第三节 制衣、制鞋、纸品及印刷业
----
第四节 其他类行业
--
第四章 工业园区
----
第一节 第一、第二、第三工业区
----
第二节 金山、银山工业区
----
第三节 银泉、银湖、银河工业区
----
第四节 金星、银星工业区
----
第五节 金桥、金龙工业区
----
第六节 青湖工业园
第六篇 商业
--
第一章 商业所有制
----
第一节 国营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个体私营商业
--
第二章 集市贸易
--
第三章 旅游、饮食服务业
----
第一节 旅游业
----
第二节 饮食服务业
第七篇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古道
----
第三节 水路、渡口
----
第四节 公路
----
第五节 桥梁
----
第六节 运输
----
第七节 管理
--
第二章 邮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业务
--
第三章 电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有线通信
----
第三节 无线通信
第八篇 财税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财政体制
----
第三节 财政收入
----
第四节 财政支出
--
第二章 税收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征收
--
第三章 银行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存款
----
第四节 信贷
--
第四章 保险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保险
----
第三节 理赔
--
第五章 证券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交易
第九篇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企业登记
----
第三节 广告管理
--
第二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管理
--
第三章 统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统计报表
----
第三节 普查
----
第四节 专项及一次性调查
--
第四章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安全检查监督
第十篇 党派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清溪地方组织
----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中共清溪地方组织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共清溪地方组织
----
第三节 总支部委员会
----
第四节 支部委员会
----
第五节 党员
----
第六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七节 党委中心工作
----
第八节 纪检监察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清溪地方组织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商团体
----
第二节 农民团体
----
第三节 妇女团体
----
第四节 青少年团体
第十一篇 政权
--
第一章 权力机构
----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设机构
----
第三节 选举
--
第二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明清时期行政机构
----
第二节 民国时期行政机构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行政机构
第十二篇 政务
--
第一章 劳动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管理
----
第三节 就业安置
----
第四节 工资福利待遇
--
第二章 民政
----
第一节 救灾救济
----
第二节 社会福利
----
第三节 社会保险
----
第四节 拥军优属
----
第五节 复退军人安置
----
第六节 婚姻登记
----
第七节 殡葬改革
----
第八节 残疾人管理
----
第九节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
第三章 侨务
----
第一节 华侨、港澳台同胞
----
第二节 华侨、港澳台同胞贡献
----
第三节 侨汇
----
第四节 侨务工作
--
第四章 信访档案
----
第一节 信访
----
第二节 档案
第十三篇 军事
--
第一章 兵役
----
第一节 国民政府兵役制度
----
第二节 人民兵役制度
--
第二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建
----
第二节 训练教育
----
第三节 哨所
--
第三章 驻军
----
第一节 清朝水师营
----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
----
第三节 人民军队
--
第四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国民党地方武装
----
第二节 人民地方武装
----
第三节 清溪人民武装部
--
第五章 战事
----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
----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
第十四篇 公安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
第二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三节 刑侦
----
第四节 户政管理
----
第五节 消防
--
第二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民事、经济审判
--
第三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人民调解
----
第三节 法律服务
----
第四节 法制宣传
第十五篇 教育科技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私塾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五节 成人教育
----
第六节 教师
----
第七节 教育经费
----
第八节 校舍建设
----
第九节 创建省教育强镇
--
第二章 科技
----
第一节 科技队伍
----
第二节 科技企业
----
第三节 科研活动
----
第四节 信息网络建设
----
第五节 科研成果
第十六篇 文化
--
第一章 机构与团体
----
第一节 文化机构
----
第二节 文化团体
--
第二章 文学
----
第一节 民间文学
----
第二节 文学创作
--
第三章 文娱活动
----
第一节 民间娱乐
----
第二节 山歌剧山歌擂台
----
第三节 音乐
----
第四节 舞蹈
--
第四章 美术书法摄影
----
第一节 美术
----
第二节 书法
----
第三节 摄影
--
第五章 电影广播电视
----
第一节 电影
----
第二节 广播
----
第三节 电视
--
第六章 报刊图书展览
----
第一节 报刊
----
第二节 图书
----
第三节 展览
--
第七章 特色文化
----
第一节 广场文化
----
第二节 企业、学校文化
----
第三节 文化艺术节
--
第八章 文化产业
----
第一节 产业结构
----
第二节 文化投入
----
第三节 文化产品
--
第九章 文物胜迹
----
第一节 纪念碑
----
第二节 荣誉室
----
第三节 古建筑
----
第四节 古村落古圩场
----
第五节 旧址
----
第六节 古墓
----
第七节 古树木
第十七篇 卫生
--
第一章 医疗机构队伍与设备
----
第一节 医疗机构
----
第二节 队伍与设备
--
第二章 医疗
----
第一节 医疗技术
----
第二节 医疗制度
--
第三章 卫生保健
----
第一节 防疫
----
第二节 公共卫生
----
第三节 妇幼保健
--
第四章 药品
----
第一节 药店
----
第二节 收购与经营
----
第三节 管理监督
--
第五章 创建国家卫生镇
第十八篇 体育
--
第一章 学校体育
--
第二章 群众体育
----
第一节 传统体育
----
第二节 全民健身运动
--
第三章 竞技体育
----
第一节 球类
----
第二节 田径
----
第三节 国防体育
--
第四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设施
----
第三节 经费
--
第五章 竞赛
----
第一节 重大赛事活动
----
第二节 竞赛成绩
第十九篇 居民
--
第一章 人口发展
----
第一节 人口总量
----
第二节 人口窑度
----
第三节 人口变动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民族构成
----
第二节 性别构成
----
第三节 年龄构成
----
第四节 文化构成
----
第五节 行业构成
--
第三章 姓氏
----
第一节 姓氏源流
----
第二节 姓氏表
--
第四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
第二节 宣传教育
----
第三节 措施规定
----
第四节 管理
----
第五节 成果
--
第五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民生活
----
第二节 圩镇居民生活
----
第三节 职工生活
第二十篇 民俗宗教方言
--
第一章 民俗
----
第一节 生活习俗
----
第二节 婚嫁习俗
----
第三节 喜庆习俗
----
第四节 丧葬习俗
----
第五节 节令习俗
----
第六节 陋习
--
第二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基督教
--
第三章 方言
----
第一节 词汇
----
第二节 称谓
----
第三节 歇后语
----
第四节 谚语
第二十一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曾泽寰
----
张里夫
----
林锦华
----
黄万顺
----
杨扬
----
张慕良
----
杨良
----
张喜
----
杨子城
----
李润亨
----
张其宽
----
杨寿章
----
余鸿俊
----
黄海珠
----
黄学敏
----
温柏如
----
谢秋泉
----
邹志忠
----
刘云生
----
张伯胜
----
蓝英
----
张君之
----
张官元
----
谢乃坚
----
张生
----
杨伟雄
----
莫志强
----
李法容
----
何通
----
刘志超
----
张德明
----
钟卓宁
----
张松鹤
----
黄凡常
----
黄布
--
第二章 人物简介
----
张仲平
----
杨培
----
杨希明
----
黄克
----
杨光
----
邓华
----
杨汉友
----
曾壮图
----
江荣
----
曾银英
----
郑华
----
杨东祥
----
张俞
----
张秋云
----
韩明
----
韩留英
----
黄仲和
----
杨敏
----
尹连兴
----
钟志安
----
张仕忠
----
温建生
----
王浩
----
王连香
----
杨生
----
张向青
----
韩华英
----
张仕明
----
张容根
----
邱铁牛
----
张国豪
----
曾大民
----
韩祺
----
黄发
----
邹德光
----
陈文平
----
林添
----
黄珠
----
傅立山
----
王奋
----
曾醒时
----
张云
----
谢今
----
曾大伟
----
张冠雄
----
张耀中
----
李冠新
----
徐运贵
----
黄英
----
温添松
----
温柏友
----
黄新知
----
曾醒
----
刘伟庭
----
曾士杰
----
李庆祥
----
吴德(金监)
----
卓官和
----
傅谭喜
----
曾荣东
----
姚业凡
----
曾运娣
----
黄观贤
----
谢慕文
----
杨春荣
----
刘继华
----
傅日新
----
杨芳明
----
吕锦华
----
赖锦辉
----
杨观宋
----
张玉麟
----
谢咏金
----
黄扬淦
----
李郁粦
----
曾志贤
----
曾桂胜
----
余伯文
----
张谭祥
----
韩庆明
----
王能久
----
汪官华
----
刘守仁
----
傅镜文
----
吕蔚
----
谢少锋
----
李胜和
----
曾元春
----
张木友
----
谢仲光
----
曾谭金
----
黄托洪
----
谢卫康
----
李远业
----
李斌
----
黄可知
----
杨谭业
----
李立生
----
李进荣
----
张靖夷
----
李锦华
----
黄满贵
----
曾家汉
----
谢少敏
----
刘盘生
----
曾春和
----
张国纯
----
曾作根
----
李志光
----
杨马生
----
曾覃安
----
刘业兴
----
张崇敬
----
张谭和
----
张金华
----
刘庆安
----
孙元添
----
杨连干
----
殷顺喜
----
黄创坤
----
黄金富
----
李锦
----
谢秋文
----
刘育强
----
黄少霞
----
邓显枝
----
刘育英
----
黄铜山
----
邓布荣
----
刘蔼云
----
张活力
----
李观添
----
张健华
----
李少
----
张虹
----
黄鲁兵
----
黄国强
----
曾凤英
----
赖展新
----
黄小玲
----
李官生
----
温露清
----
黄石芬
----
邓建国
----
杨干
----
黄建新
----
张敏良
----
温曦白
----
欧林高
----
陈浩林
----
王立清
----
张方
----
黄沛林
----
甘求恩
----
冯海光
----
曾民盛
----
伦锦洪
----
朱国和
----
李劲涛
----
严吉远
----
黄更亮
----
姚立文
----
刘央
----
孙国胜
----
谢琼
----
杨帆
----
殷伟权
----
覃宁嘉
----
杨振科
----
王虹虹
--
第三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编后记
东莞市第二届新方志编纂委员会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