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投镇志

机投镇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镇的地理、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11-1998

出版时间: 1999年12月

目录

封面
机投镇志
版权页
图片
-- 一九四○年机投地区政区图
-- 机投镇行政区划示意图
-- 成都市武侯区机投镇政府办公大楼
-- 成都市武侯区机投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
-- 成都市武侯区机投镇揭牌仪式
-- 1997年2月4日,空军医院在机投镇开展“三下乡”活动,受到区委书记郭应富的慰问
-- 1997年2月4日第七届武侯闹春暨机投镇第一届迎春活动热闹场面之一
-- 1997年2月4日第七届武侯闹春暨机投镇第一届迎春活动热闹场面之二
-- 三环路机投段
-- 建设中的三环路跨铁路立交桥
-- 武青路机投段
-- 武青南路
-- 草金公路
-- 建设中的道路网络工程之一
-- 从成都市内通向机投镇的市内公交车53路的车站之一
-- 田园风光
-- 成都市武侯区机投镇中心小学新校址落成庆祝大会热门场面
-- 武侯区和机投镇党政领导到机投中心小学视察工作
-- 成都市武侯区机投镇党政领导参观机投镇中心小学
-- 成都市武侯区机投镇中心小学计算机室
-- 成都市机投中学校园
-- 成都市机投中学电脑室
-- 成都市机投中学运动会场面之一
-- 成都市武侯区机投镇晋阳小学运动会场面之一
-- 成都市武侯区机投镇九龙小学
-- 东方动力职工大学
-- 美国教育专家来东方动力职工大学参观访问
--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直属部教学中心
-- 武侯机投医院诊断室之一
-- 纳税人到机投地税所纳税
-- 机投派出所警民座谈会会场热烈情况
-- 成都市武侯区机投信用社营业大厅
-- 机投电管站办公大楼
-- 机投邮电支局营业窗口
-- 西南电力研究所高压试验基地一角
-- 机投镇福利苑
-- 入住机投镇福利苑老人活动场面之一
-- 四川石油输气气通天然气管理站
-- 四川汽车工业集团武侯客车厂
-- 四川汽车工业集团武侯客车厂的部分产品
-- 成都铁路通信设备工厂的生产线
-- 德国西门子公司外宾到成都铁路通信设备工厂参观
-- 成都铁路通信设备工厂的质量体系认证证书
-- 机投镇骨干乡镇企业双机印染厂
-- 成都市双机印染厂的热定形机
-- 成都市双机印染厂的染整车间
-- 全国少儿读物印刷基地落成剪彩仪式在成都书林印刷厂举行
-- 成都书林印刷厂生产车间之一
-- 成都书林印刷厂生产车间之二
-- 成都峨嵋彩印厂
-- 成都峨嵋彩印厂生产车间
-- 成都新世豪网球俱乐部
-- 成都市武侯区世豪电器机械厂生产车间
-- 成都市三元锅炉厂生产车间
-- 成都金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发项目-中央花园
-- 红运花园的隶属总部-文氏集团
-- 交大庭园
-- 武侯别墅
-- 沈阳远大铝业工程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
-- 建设中的兰雨精工傢俱厂
-- 成都统力瓶业有限公司
-- 静绿园一角
-- 静绿园另一角
-- 晋竹园度假村一角
-- 晋竹园度假村另一角
-- 生长在机投镇原白果庙前的白果树,相传植于北宋年间,为今成都市内树龄最长、有白果“树奶奶”之称的古树。
-- 建设中的机投植物园一角
-- 建设中的机投植物园另一角
-- 九架车村蔬菜基地
-- 联合国粮油组织代表参观、考查花龙门村奶牛专业户
-- 机投镇花龙门村南海绿化有限公司种植花木场地之一
-- 机投镇花龙门村南海绿化有限公司种植花木场地之二
-- 机投镇花龙门村彩乐花艺之育苗场地之一
-- 机投镇花龙门村农家乐之一喜乐园的部分场地
-- 机投镇花龙门村农家乐之二-花龙田园
-- 机投镇花龙门村龙爪园林绿化工程公司培育之部分花木品种
-- 机投镇万寿桥村水利工程
-- 机投镇万寿桥村蔬菜基地
-- 机投镇半边街村农民新村
-- 四川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潮音村
-- 建成后的武青东四路
-- 建设中的潮音大道
-- 机投镇潮音村农民新村
-- 机投镇潮音村食用菌专业户一角
-- 潮音村花木专业户-泰兴苑
-- 泰兴苑的另一角
-- 潮音村的度假村之一-杜鹃庭园
-- 机投镇果堰村村委办公大楼
-- 机投镇吉福村两委研究规划
-- 机投镇晋阳村两委到正在建设中的晋阳大厦工地研究工作
-- 机投镇晋阳市场一角
-- 机投镇机投大市场一角
-- 《机投镇志》编纂委审核委、编辑部工作人员
目 录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地域与建置
-- 第一章地域
-- 第二章建置
-- 第三章地名考释
---- 第一节地名
---- 第二节重要地名考释
-- 第四章村社
---- 第一节九架车村
---- 第二节花龙门村
---- 第三节万寿桥村
---- 第四节半边街村
---- 第五节潮音村
---- 第六节果堰村
---- 第七节吉福村
---- 第八节晋阳村
---- 第九节沙堰村
---- 第十节机投村
第二篇自然地理
-- 第一章位置、面积
-- 第二章地貌、土壤
---- 第一节地貌
---- 第二节土壤
-- 第三章河流、水碾
---- 第一节河流
---- 第二节水碾
-- 第四章气候
---- 第一节四季特征
---- 第二节气象要素
-- 第五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洪灾
---- 第二节旱灾
---- 第三节风灾
---- 第四节雹灾
---- 第五节虫灾
---- 第六节雷电
---- 第七节霜冻
---- 第八节绵雨
-- 第六章资源
---- 第一节家畜、家禽
---- 第二节野生动物
---- 第三节观赏动物
---- 第四节水生动物
---- 第五节虫类
---- 第六节植物
第三篇人口
-- 第一章人口数量及变化
---- 第一节人口数量
---- 第二节人口增长的几个阶段
-- 第二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民族构成
---- 第二节文化构成
---- 第三节年龄构成
---- 第四节姓氏构成
---- 第五节人口行业和职业结构
---- 第六节台胞、台属
-- 第三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基本国策
---- 第二节机构的设置与管理
---- 第三节工作成效
第四篇政治军事
-- 第一章乡政权设置
----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政权设置
---- 第二节建国后的政权设置
---- 第三节机投镇(乡)历届领导的任命和选举
-- 第二章党团组织
---- 第一节中共机投镇(乡)组织
---- 第二节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三节机投镇(乡)团组织
-- 第三章政权
---- 第一节人民代表
----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人大主席团
-- 第四章民政、政法
---- 第一节民政
---- 第二节政法
-- 第五章群团·社团
---- 第一节建国前的党团及社会组织
---- 第二节农会、贫下中农协会
---- 第三节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中国少年先锋队
---- 第五节残疾人协会
---- 第六节老协会和退管小组
---- 第七节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六章军事
---- 第一节建国前的地方武装
---- 第二节建国后的地方武装
---- 第三节驻镇军事单位——武警四川总队第五支队教导队
第五篇经济
-- 第一章土地制度及生产组织
---- 第一节建国前的土地制度
---- 第二节建国后的生产组织及其变化
------ 一、土地改革
------ 二、互助组
------ 三、农业生产合作社
------ 四、人民公社
------ 五、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六、农业学大寨
------ 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章农业生产的基本建设
---- 第一节农田建设
---- 第二节水利建设
-- 第三章耕作制度的变革
---- 第一节建国前的耕作制度
---- 第二节建国后耕作制度的变革
------ 一、栽种双季稻
------ 二、栽种“三秋”作物
-- 第四章耕作工具的改革
---- 第一节建国前的耕作工具
---- 第二节建国后耕作工具的改革
-- 第五章农产品种的改良
---- 第一节建国前的粮油品种
---- 第二节建国初的粮油品种
---- 第三节六十年代粮油品种的改良
---- 第四节七十年代后的粮油品种
------ 一、大力推广“三系”杂交水稻
------ 二、改良绵阳系列小麦品种的推广应用
------ 三、杂交油菜的推广应用
-- 第六章农业结构
---- 第一节蔬菜
---- 第二节肥料
---- 第三节花卉、竹木
---- 第四节植树造林
---- 第五节粮食作物
---- 第六节经济作物
---- 第七节家禽家畜
---- 第八节养蜂
---- 第九节水产
---- 第十节水果
---- 第十一节食用菌
---- 第十二节编织
---- 第十三节农副产品加工
---- 第十四节植物保护
---- 第十五节牲畜疾病的防治
-- 第七章工业
---- 第一节建国前的手工业
---- 第二节建国后的工业
---- 第三节驻镇工厂
------ 一、成都铁路通信设备工厂
------ 二、君得力鞋业公司
------ 三、东风开关板厂
-- 第八章乡镇企业
---- 第一节乡镇企业的开办
---- 第二节乡镇企业的发展
---- 第三节乡镇企业结构
---- 第四节建筑施工队伍的管理
---- 第五节乡镇企业的名优产品
---- 第六节骨干乡镇企业
---- 第七节重点乡镇企业
-- 第九章交通·邮电·能源
---- 第一节建国前的交通
---- 第二节建国后的交通
---- 第三节人力、兽力运输
---- 第四节机动车运输
---- 第五节道路·桥涵
---- 第六节邮电通讯
---- 第七节电力
-- 第十章商业
---- 第一节建国前的商业
---- 第二节建国后的商业
---- 第三节机投供销合作社
------ 一、农民入股统计
------ 二、供销合作社
---- 第四节小商小贩的合营合作
------ 一、综合商店、合作食堂
------ 二、农村代销店
---- 第五节八十年代后的商业
---- 第六节商业网点分布
---- 第七节粮油交易
---- 第八节晋阳综合市场
---- 第九节房地产开发
------ 一、交大花园
------ 二、红运花园
------ 三、皇家花园
------ 四、名流花园
------ 五、中央花园
---- 第十节旅游业
------ 一、晋竹园
------ 二、桃园
-- 第十一章经济效益
---- 第一节农村经济收入
---- 第二节乡镇企业总收入
---- 第三节经营层次与农民所得
---- 第四节收益分配
---- 第五节经济生活
-- 第十二章财税、金融
---- 第一节财政
---- 第二节税务
---- 第三节金融
------ 一、货币
------ 二、机投信用合作社
------ 三、中国农业银行机投分理处
------ 四、中国银行双流支行机投分理处
------ 五、机投镇农村合作基金会
------ 六、民间金融
第六篇精神文明
-- 第一章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节思想建设
---- 第二节法制建设
---- 第三节“三优一学”活动
---- 第四节评选“三户”
---- 第五节社会新风
-- 第二章各级各类奖励
第七篇文化科技
-- 第一章文物古迹
---- 第一节遗迹
------ 一、诸葛亮故居
------ 二、前蜀梅苑
------ 三、保国观
------ 四、武侯祠
------ 五、锦官城
---- 第二节古迹
------ 一、潮音寺
------ 二、白果庙
------ 三、九龙庙
------ 四、九壁村
------ 五、花林坊
------ 六、跳鱼田
------ 七、杨旭墓
-- 第二章科技
---- 第一节科技机构
---- 第二节科技队伍
---- 第三节科技活动
---- 第四节驻镇科研单位
-- 第三章群众文化
---- 第一节民间文艺活动
------ 一、吹鼓
------ 二、薅秧歌
------ 三、川剧
------ 四、灯舞
------ 五、秧歌腰鼓
------ 六、评书
---- 第二节文化设施
------ 一、文化站
------ 二、文化室
---- 第三节广播、电视、录像
---- 第四节体育
---- 第五节电影
---- 第六节图书供应
---- 第七节个体图书租赁
---- 第八节文化市场管理
第八篇教育
-- 第一章建国前的教育
---- 第一节概况
---- 第二节私塾
---- 第三节保校
---- 第四节中心小学
---- 第五节抗战时期教育
---- 第六节成公中学
-- 第二章建国后的教育
---- 第一节办学概况
---- 第二节管理机构
---- 第三节教育制度和教育方针
---- 第四节学制设置
---- 第五节勤工俭学
---- 第六节教师的培训、考核和待遇
---- 第七节幼儿教育
---- 第八节小学教育
---- 第九节中学教育
---- 第十节成人教育
---- 第十一节民办教育
---- 第十二节其他教育
---- 第十三节“五七”教育革命
---- 第十四节“普初”和“普九”教育
---- 第十五节驻镇学校
------ 一、东方动力职工大学
------ 二、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教学中心
------ 三、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艺术学院、四川省广播影视艺术专修学院
------ 四、华西经贸学校
第九篇医疗卫生
-- 第一章医疗
---- 第一节建国前的医药状况
---- 第二节建国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 第三节成都市武侯机投医院
---- 第四节村医疗站和个体诊所
-- 第二章疾病的预防
---- 第一节防疫工作的开展
---- 第二节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三节血吸虫病的防治
---- 第四节地方病的防治
---- 第五节饮水卫生
---- 第六节食品卫生
---- 第七节妇幼保健
第十篇城乡建设
-- 第一章建国前后的机投场镇
-- 第二章城镇建设
---- 第一节基础设施建设
---- 第二节配套设施建设
-- 第三章环境保护
-- 第四章农房改造
-- 第五章国土管理
---- 第一节政策宣传
---- 第二节清理土地
---- 第三节严格土地审批程序
第十一篇社会
-- 第一章生活习俗
---- 第一节衣食住行
---- 第二节婚丧嫁娶
---- 第三节修房造屋
---- 第四节生产习俗
---- 第五节节日
---- 第六节礼仪
---- 第七节社会新风尚
-- 第二章歌谣、谚语、方言、歇后语
---- 第一节歌谣
---- 第二节谚语
---- 第三节方言
---- 第四节歇后语
第十二篇人物
-- 第一章人物传
---- 孙良臣
---- 李嘉华
-- 第二章人物表
---- 第一节党、政、军、企事业领导干部名录
---- 第二节专家、学者和科技人才表
---- 第三节专业学会
---- 第四节大专毕业生
---- 第五节先进模范人物
---- 第六节革命烈士英名录
编后记
机投镇志编纂委员会
机投镇志编辑部
机投镇志审核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