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 一三六团场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三六团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49-1999
出版时间:
2002年08月
目录
封面
一三六团场志
农八师石河子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农八师石河子市地方志办公室
一三六团场史志编纂委员会
一三六团场史志办公室
《一三六团场志》编纂人员
《一三六团场志》资料提供人员
《一三六团场志》审定机构
题词
--
高占祥系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
图片
--
团场新貌
----
团机关大楼
----
团场大门
----
团部小拐镇鸟瞰
----
驻团单位综合楼
----
小拐商场
----
团部商业街
----
连队小康村
----
职工住宅楼
----
邮电大楼
--
人物
----
1995年9月20日,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中)为团场题词
----
1993年7月,兵团司令员金云辉(左)在团场宾馆听取政委马新平工作汇报
----
1995年7月,兵团副司令员胡兆璋(左一)在团场检查棉花生产
----
1997年7月,农八师师长丁兴端(右三)在团场指导抗洪工作
----
二十五师独立营
------
首任营长曹祯
------
二任营长李家其
------
政委王茂杰
------
教导员王光心
------
副营长阎承谟
----
一三六团场
------
三任场长李景陵
------
五任场长李俊贤
------
六任团长邵志刚
------
八任团长施敏
------
九任团长夏勇
------
首任政委王光心
------
二任政委张吉光
------
四任政委薛荣富
------
六任政委孟庆宪
------
七任政委熊合超
----
1952年3月,二十五师独立营机关人员合影,营长曹祯(左二)、党委书记杨新三(中)、教导员王光心(右
----
1979年团领导合影,团长李俊贤(左一)、代政委董寿长(左二)
----
1988年团领导合影,八任政委姚秉宗(左二)、十任团长刘富超(左三)
----
1997年团领导合影,十二任团长张明(前中)、十任政委包也呼(前左二)
----
十一任政委张明
----
九任政委马新平
----
十一任团长李锐章(左)
----
十任政委包也呼(左一)
----
勤政务实的现任团党委一班人,(自左至右)人武部长王志民、副政委张惠珍、副团长翟胜江、政委黄宗胜、团长
----
团长王彩龙(前左一)在棉花田管现场会上
----
政委黄宗胜(左一)在连队检查棉花生长情况
--
创业
----
人拉犁开荒
----
人老心红的愚公班
----
拉沙改土大会战
----
1950年,二十五师师部卫生队试种棉花成功
----
修渠引水
----
粮场上
----
第一代农场娃
----
1971年,铁姑娘班成立一周年合影
--
攻工
----
选举团党委委员
----
民主选举连队干部
----
锦旗
----
青年志愿者活动
--
农林牧
----
一三六团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示范园区
----
以色列专家美亚夫指导安装滴灌装置
----
欧式井房
----
钻井
----
U形渠
----
棉田滴灌
----
微机调控滴灌作业
----
碧绿的棉田
----
采棉机采棉
----
棉田播种
----
团结干渠
----
棉田喷药
----
拾花
----
小麦丰收
----
青枝银朵
----
黄珍珠
----
康拜因收割小麦
----
林阴大道
----
葡萄熟了
----
红红的线辣椒
----
胡杨林
----
蔬菜大棚
----
好大的西瓜
----
苹果丰产
----
庭院养鸡
----
军垦细毛羊
----
万头猪场一角
----
挤奶
----
乌鸡
--
工交建商
----
轧花车间
----
机械打砖坯
----
水泥板打制
----
皮衣制作
----
组装好的棉花双膜播种机
----
小拐系列酒
----
糕点
----
棉包垛
----
裘皮大衣
----
红砖待运
----
载客的士
----
运包车流
----
建筑工地
----
集市
----
家电销售
----
驻克拉玛依市红旗商场
----
新世纪农贸市场
--
人民武装
----
高炮防雹
----
野营拉练
----
60炮发射
----
射击演练
----
飒爽英姿
--
民族团结
----
场乡共同规划
----
送医到牧民家
----
1972年,新光公社赠送团场骆驼、马和蒙古包
----
1971年,团长邵志刚(右)和新光公社书记克里木在一起
----
帮助农牧民安装有线电视
--
科教文卫
----
高级农艺师朱敦益培育的双铃棉
----
气象观测
----
梭梭林观测
----
土壤检测
----
团中校园新貌
----
首届小学毕业生合影
----
微机教学
----
升旗仪式
----
争 先
----
团医院住院部
----
银影灯下
----
1982年9月,卫生队荣获国家卫生部授予的先进单位奖状
----
义 诊
----
食品检验
----
庆香港回归社火活动
----
电视塔
----
舞蹈《辣妹子》
----
较量
----
附图1
----
附图2
----
附图3
----
静思 泥塑 胡文胜
----
英姿 摄影 杨兴浩
----
《小拐文艺》刊物
----
女娃 杏雕 祝永亮
--
史志
----
《一三六团场志》评稿会
----
主编周克昌(左)、陈学绵
----
史志办人员合影
----
荣誉
--
农八师一三六团场地图
目录
序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区域 建制
--
第一节 位置 面积
--
第二节 建制沿革
--
第三节 区域变迁
--
第四节 建制
--
第五节 团部 小拐镇
--
第六节 连队 自然村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形
--
第二节 气候
--
第三节 水文
--
第四节 土壤
--
第五节 野生动植物
--
第六节 自然灾害
第三章小拐开垦
--
第一节 踏勘
--
第二节 开荒
--
第三节 生产
第四章 基本建设
--
第一节 水利建设
--
第二节 农田建设
--
第三节 居民点建设
--
第四节 农业综合开发
第五章 农业体制结构
--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
第二节 农业经济结构
--
第三节 生产组织与管理
第六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耕地
--
第三节 种植结构
--
第四节 主要作物及产量
--
第五节 种植制度
--
第六节 主要作物栽培技术
--
第七节 种子
--
第八节 植物保护
第七章 园林业
--
第一节 林业
--
第二节 果木
--
第三节 蔬菜
--
第四节 果用瓜
--
第五节 自然植被保护
第八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
第二节 养殖结构
--
第三节 品种引进与改良
--
第四节 畜禽生产
--
第五节 饲草 饲料
--
第六节 疫病防治
第九章 农业机械
--
第一节 农机种类
--
第二节 机械作业
--
第三节 人员及培训
--
第四节 农机管理
--
第五节 技术革新
--
第六节 农机经营体制改革
第十章 农田水利
--
第一节 灌溉
--
第二节 管理
第十一章 工业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粮、棉、油加工
--
第三节 食品、饮料生产
--
第四节 农机修造
--
第五节 建材生产
--
第六节 皮革加工、缝纫
--
第七节 其他工业
--
第八节 发电供电
--
第九节 主要工业企业
--
第十节 副业生产
第十二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道路
--
第二节 交通运输工具
--
第三节 汽车运输
--
第四节 交通管理
第十三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
第二节 施工设备 建筑材料
--
第三节 建筑施工
--
第四节 经营管理
--
第五节 质检 安全
第十四章 商贸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经营体制
--
第三节 商品购销
--
第四节 商场
--
第五节 农贸市场
--
第六节 物资供应
第十五章 庭院经济
--
第一节 庭院养殖
--
第二节 庭院种植
--
第三节 庭院加工
第十六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财务管理
--
第三节 审计
--
第四节 统计管理
--
第五节 经营效益
第十七章 团场经济结构
--
第一节 工农业结构
--
第二节 第一、二、三产业结构
--
第三节 “五大”产业结构
第十八章 劳动工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劳动就业
--
第三节 劳动管理
--
第四节 工资管理
--
第五节 职工技术培训
--
第六节 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
--
第七节 劳动保险
--
第八节 职工福利
第十九章 中国共产党一三六团场组织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党委工作部门
--
第三节 党员
--
第四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五节 党的组织生活
--
第六节 党员教育
--
第七节 干部工作
--
第八节 宣传教育
--
第九节 纪检(监察)工作
--
第十节 统战工作
--
第十一节 老龄工作
第二十章 行政
--
第一节 团场行政领导
--
第二节 行政工作部门
--
第三节 营、连行政单位
--
第四节 小拐独立营行政机构
第二十一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妇女工作委员会
第二十二章 民政
--
第一节 优抚
--
第二节 社会救济
--
第三节 残疾人福利
--
第四节 婚姻登记
--
第五节 殡葬管理
第二十三章 重大政事
--
第一节 垦荒生产
--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
--
第三节 “三反”、“五反”
--
第四节 整风反右斗争
--
第五节 反右倾
--
第六节 “三反”整风
--
第七节 甄别平反
--
第八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第十节 “揭、批、查”斗争
--
第十一节 落实政策
--
第十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十四章 政法
--
第一节 治安保卫
--
第二节 司法行政
--
第三节 综合治理
第二十五章 人民武装
--
第一节 军垦部队
--
第二节 民兵
--
第三节 预备役部队
--
第四节 征兵及复转人员安置
第二十六章 教育
--
第一节 教育行政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五节 职业教育
--
第六节 职工教育
--
第七节 教师队伍
--
第八节 教育设施
--
第九节 勤工俭学
第二十七章 科技
--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
第二节 科技工作
--
第三节 科研成果
--
第四节 科普活动
第二十八章 文化体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文化设施
--
第三节 群众文化
--
第四节 文艺演出
--
第五节 文艺创作
--
第六节 民间文学收集整理
--
第七节 通讯报道
--
第八节 广播 电视 电影
--
第九节 体育
第二十九章 医疗卫生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卫生队伍
--
第三节 医疗设备
--
第四节 医疗技术
--
第五节 医药
--
第六节 医疗制度与经费
--
第七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八节 卫生防疫
第三十章 人口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人口变动
--
第四节 人口结构
--
第五节 计划生育
第三十一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供给制时期生活
--
第二节 工资制时期生活
--
第三节 风俗
第三十二章 社会新风
--
第一节 军垦风尚
--
第二节 捐资助公
--
第三节 助人为乐
--
第四节 民族团结
--
第五节 拾金不昧
--
第六节 见义勇为
--
第七节 和睦家庭
第三十三章 兵地关系
--
第一节 团场支援地方
--
第二节 地方支援团场
第三十四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
----
陈道恒
----
李俊贤
----
韩有才
----
刘绍先
----
张明亮
--
第二节 人物简介
----
雍虎林
----
刘洪祥
----
潘新有
----
邵志刚
----
张 明
----
王彩龙
----
杨文贵
----
姜曰钦
----
程道俊
----
李宗坤
----
王 俊
----
秦德定
----
王嘉喜
----
李举瑞
----
史宝德
----
王秀英
----
韩美荣
----
李国舜
----
孙淑华
----
牛运田
----
濮惠华
----
贾兴海
----
程功志
----
雷正权
----
王俊章
----
管明翕
----
青书林
----
龙日清
----
李 新
----
马群英
----
王友富
----
孙华民
----
阎家义
--
第三节 人物、集体名录
附录
--
一、2000~2001年一三六团场大事记
--
二、2000~2001年一三六团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三、文献选辑
--
四、报刊文摘
--
五、诗词文选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