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玉山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840-1984
出版时间:
1985年12月
目录
封面
玉山县志
版权页
玉山县图
照片
--
中国共产党玉山县委员会中共玉山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
玉山县人民政府
--
玉山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玉山县委员会
--
玉山大桥
--
玉山县科学技术委员会
--
玉山县人民医院外科大楼
--
三清宫
--
观音听琵琶
--
玉山县城鸟瞰
--
玉山县七一水库全景
--
玉山糖厂生产区一瞥
--
秀峰
--
巨蟒出山
--
姐妹松
--
风雷石塔
--
文成塔
--
《龙潭》银瀑
--
神女峰
--
同根竹成林 柳子谷
--
鱼 李友仁
--
刊头设计 姚贤良
--
三清风光 赵梓京
--
明·程福生花鸟国画
--
郑铁崖书法条幅
--
清·洪嘉与书法条幅
--
沈瑞凤山水国画
--
乾隆手笔
--
陈白沙条幅
--
文天祥条幅
--
边寿民芦雁图
--
商周·石锛 石斧 石镞 石刀
--
西周·铜簋 战国·铜斧 唐·钢镜 明·宣德炉 清·钢塔
--
西周·圜底罐 春秋·兽首鼎 战国·水波纹陶罐
--
三都千年罗汉松
--
硅化木(一亿五千万至一亿八千万年)
董一博题词
黄家驷题词
柳子谷题词
目次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概述
--
三清古松
大事记
卷一 建置区划
--
第一 章建置
----
第一节 位置幅员
----
第二节 历史沿革
--
第二章 区划
卷二县 城集镇
--
第一章 县城
----
第一节 地理概况
----
第二节 城池
----
第三节 街道
----
第四节 建设
----
第五节 机关单位
--
第二章 集镇
--
老街新貌
卷三 人口民族
--
第一章 户口变化
----
第一节 增减
----
第二节 流动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年龄
----
第二节 职业
----
第三节 文化程度
----
第四节 民族姓氏
--
第三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控制人口数量
----
第二节 提高人口素质
卷四 地质地貌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岩浆岩
----
第三节 构造
--
第二章 地貌
卷五 山脉水系
--
第一章 山脉
----
第一节 怀玉山脉
----
第二节 武夷山余脉
--
第二章 水系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地下水
----
怀玉山全景
卷六 气候物候
--
第一章 气候
----
第一节 主要气象要素
----
第二节 气候的区域性变化
----
第三节 农业的灾害性天气
----
第四节 水旱灾害史料
--
第二章 物候
----
第一节 植物候
----
第二节 动物候
卷七 自然资源
--
第一章 植物资源
----
第一节 珍贵优良树种
----
第二节 中草药
----
第三节 野生大豆及其它
--
第二章 动物资源
----
第一节 飞禽
----
第二节 走兽
----
第三节 鳞介及其它
--
第三章 矿藏资源
----
第一节 非金属矿藏
----
第二节 金属矿藏
--
第四章 自然风景资源
----
第一节 石峰
----
第二节 古松
----
第三节 云雾
----
第四节 瀑布
----
第五节 “神光”
----
第六节 泉洞
----
附录 三清山自然景观概述
--
第五章 水力及其它资源
----
第一节 水力资源
----
第二节 其它资源
----
倒挂金钟
卷八 政党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基层组织和党员
----
第二节 县委
----
第三节 党员教育
----
第四节 统战工作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党务
--
第三章 其他党派
----
第一节 民盟和农工民主党
----
第二节 共和、青年和民主社会党
卷九 地方行政机构
--
第一章 权力机关
----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县署
----
第二节 县政府
----
第三节 苏维埃政府
----
第四节 县人民政府
--
第三章 议政机构
----
第一节 参议会
----
第二节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党政干部劳动
卷十 民政
--
第一章 选举
----
第一节 基层选举
----
第二节 县级选举
--
第二章 拥军优属
----
第一节 支援前线
----
第二节 优抚
----
第三节 扶助革命老根据地
----
第四节 复退军人安置
--
第三章 社会救济
----
第一节 救济
----
第二节 救灾
--
第四章 信访
卷十一 司法
--
第一章 治安工作
----
第一节 社会治安
----
第二节 交通监理
----
第三节 消防工作
--
第二章 检察司法
----
第一节 检察工作
----
第二节 审判工作
----
第三节 公证及其它
----
法制宣传
卷十二 劳动人事
--
第一章 劳动
----
第一节 就业
----
第二节 劳动管理
----
第三节 职业训练
--
第二章 人事
----
第一节 人员任用
----
第二节 人员编制
----
第三节 人员考核
----
第四节 人员培训
--
第三章 退、离休制度
----
第一节 工人退休(职)
----
第二节 干部离休、退休(职)
卷十三 群众团体
--
第一章 工农妇商组织
----
第一节 工人组织
----
第二节 农民组织
----
第三节 妇女组织
----
第四节 工商组织
--
第二章 青少年组织
----
第一节 青年组织
----
第二节 少年儿童组织
--
第三章 文化科技组织
----
第一节 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
----
第二节 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
第四章 国际友好团体
----
第一节 县抗美援朝分会
----
第二节 县中苏友好协会
----
青年欢度假日
卷十四 军事
--
第一章 兵役
----
第一节 兵役制度
----
第二节 兵员征集
--
第二章 地方武装和民兵
----
第一节 地方武装
----
第二节 民兵
--
第三章 驻军与军事设施
----
第一节 驻军
----
第二节 军事设施
--
第四章 重大军事纪略
----
第一节 太平军转战玉山
----
第二节 红巾军反清
----
第三节 栾思德讨袁
----
第四节 工农红军在玉山的武装斗争
----
第五节 抗击日军侵略
----
第六节 皖浙赣支队的游击活动
----
练武场上
卷十五 农业
--
第一章 土地制度和生产组织
----
第一节 私有制
----
第二节 过渡时期的土地制度
----
第三节 公有制
--
第二章 耕地和作物
----
第一节 耕地面积
----
第二节 作物分布
----
第三节 作物产量
--
第三章 农技农艺
----
第一节 耕作制度
----
第二节 作物品种
----
第三节 土壤
----
第四节 病虫防治
--
第四章 耕作工具
----
第一节 耕作动力
----
第二节 耕作机具
卷十六 林业
--
第一章 森林概况
----
第一节 林种分布
----
第二节 面积蓄积
--
第二章 森林保护
----
第一节 护林机构
----
第二节 防病防火
----
第三节 林业“三定”
--
第三章 造林采伐
----
第一节 造林育苗
----
第二节 木竹采伐
--
第四章 购销经营
----
第一节 木竹购销
----
第二节 经济林产品经销
卷十七 水利
--
第一章 水利设施
----
第一节 河道治理工程
----
第二节 蓄水工程
----
第三节 主要水库简介
----
第四节 引水工程
--
第二章 灌溉
----
第一节 灌溉面积
----
第二节 灌溉方式
--
第三章 水土保持
卷十八 畜牧水产
--
第一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饲养
----
第二节 繁殖
----
第三节 防疫
--
第二章 水产
----
第一节 水域
----
第二节 养殖
----
第三节 捕捞
卷十九 土特产
--
第一章 农副产品
--
第二章 手工艺品
--
饲养白鹅
卷二十 工业
--
第一章 企业设置
----
第一节 国营工业
----
第二节 集体工业
----
第三节 私营与公私合营工业
----
第四节 手工业
--
第二章 主要工业
----
第一节 电力
----
第二节 建材
----
第三节 造纸制糖
----
第四节 机械
--
第三章 生产经营
----
第一节 生产设施
----
第二节 产品产量
----
第三节 产值与劳动生产率
卷二十一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古道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航道
----
第四节 铁路
--
第二章 邮政
----
第一节 驿站
----
第二节 邮政局、所
----
第三节 邮路
----
第四节 邮递
--
第三章 电信
----
第一节 电话
----
第二节 电报
卷二十二 商业
--
第一章 经济成份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国营商业
--
第二章 经营网点
----
第一节 商店
----
第二节 集市
--
第三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流通渠道
----
第二节 贸易金额
--
第四章 物价
----
第一节 市场价格
----
第二节 毗邻地区物价
----
第三节 物价管理
----
农贸市场
卷二十三 粮油购销
--
第一章 购销
----
第一节 征收征购
----
第二节 销售
--
第二章 加工
----
第一节 粮食加工
----
第二节 油脂和饲料加工
--
第三章 储运
----
第一节 粮油储存
----
第二节 民间储粮
----
第三节 调拨运输
----
喜卖余粮
卷二十四 财政金融
--
第一章 财政收支
----
第一节 财政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第三节 财政支出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务机构
----
第二节 农业税收
----
第三节 工商税收
----
第四节 其它捐税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钱庄
----
第二节 银行
----
第三节 货币
----
第四节 贷款
----
第五节 储蓄
----
第六节 公债
----
第七节 保险
卷二十五 卫生
--
第一章 预 防
----
第一节 环境卫生
----
第二节 传染病预防
----
第三节 保健
--
第二章 医疗
----
第一节 机构设施
----
第二节 疾病治疗
卷二十六 血吸虫病防治
--
第一章 疫病流行
----
第一节 疫区
----
第二节 疫情
--
第二章 疫病防治
----
第一节 查螺灭螺
----
第二节 粪管水管
----
第三节 查病治病
--
第三章 疫区新貌
卷二十七 教育体育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私塾书院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初等教育
----
第四节 中等教育
----
第五节 成人教育
----
第六节 教师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队伍建设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群众体育
----
幼儿园里
卷二十八 文化科技
--
第一章 文化新闻
----
第一节 群众文化
----
第二节 专业剧团
----
第三节 图书档案
----
第四节 电影放映
----
第五节 新闻广播电视
--
第二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科技队伍
----
第二节 科普活动
----
第三节 科研成果
----
第四节 其它科技工作
卷二十九 艺文
--
第一章 目录
----
第一节 图书目录
----
第二节 单篇(幅)诗文艺术目录
--
第二章 单篇(幅)艺文作品选
----
第一节 韵文
----
第二节 散文
----
第三节 美术
--
第三章 碑文选
--
《追牛路上》剧照
卷三十 文物古迹
--
第一章 村窑遗址
----
第一节 古村址
----
第二节 古窑址
--
第二章 古建筑
----
第一节 学宫考棚书院
----
第二节 会馆
----
第三节 宅院宗祠
----
第四节 桥亭塔台
--
第三章 石刻书画器饰墓葬
----
第一节 石刻
----
第二节 书画
----
第三节 器饰
----
第四节 墓葬
----
方士羽化坛
卷三十一 方言
--
第一章 语系
--
第二章 语音
----
第一节 声母
----
第二节 韵母
----
第三节 声调
----
第四节 县内“四腔”的语音差异
--
第三章 词汇
----
第一节 词语的主要特点
----
第二节 特殊词汇举例
----
第三节 县内“四腔”常用词汇对照举例
--
第四章 语法
----
第一节 几种有特色的构形法
----
第二节 词语组合上的特点
----
第三节 几种句子成份的位置变化
----
第四节 几种句子结构上的特点
----
乳石寿星
卷三十二 谣谚
--
第一章 歌谣
----
第一节 红军歌谣
----
第二节 民歌
----
第三节 儿歌
----
第四节 喜歌
--
第二章 谚语
----
第一节 农谚
----
第二节 俗谚
----
第三节 歇后语
卷三十三 民间传说
--
葛洪开山
--
千步门
--
神仙锯板
--
海瑞朝三清
--
天帝赐玉
--
孽龙造田
--
贯休画罗汉
--
剿僧办学
--
阎立本的传说
--
文成塔的传说
--
金鸡源的传说
--
神仙锯板
卷三十四 宗教
--
第一章 佛教
----
第一节 组织活动
----
第二节 寺院
--
第二章 道教
----
第一节 兴衰
----
第二节 宫观府殿
--
第三章 基督教
----
第一节 天主教
----
第二节 耶稣教
卷三十五 风俗习惯
--
第一章 节日
----
第一节 除夕和春节
----
第二节 其它节日
--
第二章 礼仪
----
第一节 礼节
----
第二节 送礼
--
第三章 婚嫁
----
第一节 联姻程序
----
第二节 特殊婚姻形式
--
第四章 丧葬
----
第一节 入殓
----
第二节 葬礼
----
第三节 守制与祭奠
--
第五章 其它习俗
----
第一节 祝寿与做九
----
第二节 建屋与入宅
----
第三节 朝香与佛会
----
第四节 定时习俗
--
第六章 迷信与禁忌
--
农家妇女
卷三十六 服饰饮食建筑
--
第一章 服饰
----
第一节 容装
----
第二节 服装
--
第二章 饮食
----
第一节 菜肴
----
第二节 筵宴
----
第三节 茶点
--
第三章 建筑
----
第一节 房屋
----
第二节 桥梁
----
古石雕香炉
卷三十七 人民生活
--
第一章 收入
----
第一节 农民收入
----
第二节 公职人员工资
--
第二章 衣食
----
第一节 食粮
----
第二节 衣料
--
第三章 宅居
----
第一节 住宅
----
第二节 用具
卷三十八 人物
--
第一部分 人物传
----
黄家驷
----
刘叶孝
----
何家胜
----
刘咸震
----
邱仕成
----
周效灵
----
何德怀
----
洪玉才
----
王文权
----
周每先
----
徐铁聪
----
周淮水
----
郑长富
----
王炎生
----
聂子因
----
胡昌骐
----
洪嘉与
----
张念劬
----
张子鸿
--
第二部分 人物表
--
第三部分 革命烈士英名录
--
第四部分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殉职人员英名录
卷三十九 地方文献
--
第一部分 文告
--
第二部分 公约
编后记
修志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