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望江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769-1990
出版时间:
1995年07月
目录
封面
望江县志
图片
--
望江县行政区划图
--
县委办公楼
--
县人大办公楼
--
县政府
--
县政协办公楼
--
杨湾闸
--
古港良种轧花厂棉堆
--
褒隐寺水库
--
同马大堤合成段防护林
--
孙家埠倒虹吸
--
华阳闸
--
漳湖闸
--
武昌湖渔场一角
--
蟹苗场
--
青草湖渔场人工繁殖池
--
110千伏变电所
--
回民村境内吉阳大跨越塔柱
--
武昌湖大桥
--
华阳过船闸
--
棉纺厂车间
--
中外合资江通纺织有限公司
--
吉水轧花厂
--
棉麻织布厂织布车间
--
塑料厂产品
--
风酿酱油
--
化龙桥畔
--
雷池市场一角
--
褒隐寺古塔
--
渡江烈士纪念碑
--
示范幼儿园
--
中医头针医院
--
文庙
--
青林寺佛殿楹联(同治年间檀球书)
--
青林古寺
--
民间挑花
--
铜权
--
瓷箫
--
郢爰
--
青釉鸡首壶
--
太平天国地契
--
人行
--
工商行
--
建行
--
农行
--
中行
--
保险公司
--
雷池宾馆一角
--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种子公司
--
雷池酒厂
--
税务大楼
--
汽车站
--
邮电大楼
--
棉麻公司
序
凡例
目录
导言
大事记
第一篇 建置区划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沿 革
----
第二节 县 境
----
第三节 县 治
--
第二章 区划演变
----
第一节 明清时期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第三章 区镇乡简况
----
第一节 华阳区(镇)
----
第二节 赛口区
----
第三节 鸦滩区
----
第四节 长岭区
----
第五节 太慈区
----
第六节 漳湖区
----
第七节 集镇
第二篇 自然概貌
--
第一章 地质地貌
----
第一节 地 质
----
第二节 地 貌
--
第二章 气候物候
----
第一节 气 候
----
第二节 物 候
------
附:几种预示天气的自然现象
--
第三章 江河湖泊
----
第一节 县境长江段
----
第二节 河 流
------
附:古雷水
----
第三节 泊 湖
----
第四节 沟 渠
--
第四章 土壤 植被
----
第一节 土 壤
----
第二节 植 被
--
第五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 地
----
第二节 水
----
第三节 植 物
----
第四节 动 物
----
第五节 矿 物
--
第六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水灾 旱灾
----
第二节 风、雹、虫灾 地震
------
自然灾害录
第三篇 人 口
--
第一章 人口规漠
----
第一节 人口变动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民族构成
----
第二节 性别构成
----
第三节 年龄构成
----
第四节 文化构成
----
第五节 职业构成
----
第六节 姓氏构成
--
第三章 人口控制
----
第一节 晚婚节育
----
第二节 优生优育
--
第四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收 入
----
第二节 消 费
第四篇 农 业
--
第一章 农业经济体制
----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 农民土地所有制
----
第三节 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
--
第二章 农业劳动力
----
第一节 总量和文化结构
----
第二节 劳动生产率
--
第三章 农机具
----
第一节 农 具
----
第二节 农 机
--
第四章 农业区划
----
第一节 沿江洲区
----
第二节 丘陵低岗区
----
第三节 湖圩区
--
第五章 农技农艺
----
第一节 农技推广机构
----
第二节 耕作制度
----
第三节 作物品种
----
第四节 改良土壤
----
第五节 肥 料
----
第六节 作物保护
----
第七节 栽培技术
--
第六章 种植结构 作物产量
----
第一节 种植结构
----
第二节 作物产量
--
第七章 国营农场
----
第一节 望江县棉花原种场
----
第二节 望江县良种示范繁殖场
----
第三节 望江县青草湖农场
第五篇 水 利
--
第一章 水利建设
----
第一节 江 堤
----
第二节 花凉亭灌渠
----
第三节 河道开凿、治理
----
第四节 河湖圩堤
----
第五节 塘堰水库
----
第六节 机电排灌工程
----
第七节 涵 闸
----
第八节 水土保护
--
第二章 水利管理
----
第一节 堤防管理
------
附:合成圩分段堤防管理简介
----
第二节 花凉亭灌渠管理
----
第三节 涵闸管理
----
第四节 水库管理
----
第五节 机电排灌管理
----
第六节 综合经营管理
--
第三章 防汛抗旱
----
第一节 组织措施
----
第二节 器材准备
----
第三节 防汛抗旱纪实
第六篇 围 垦
--
第一章 沿河围垦
----
第一节 概 况
----
第二节 主要圩口
--
第二章 沿江围垦
----
第一节 概 况
----
第二节 主要圩口
--
第三章 围湖造田
----
第一节 概 况
----
第二节 主要圩口
----
第三节 移民定居
----
第四节 围湖造田纪略
第七篇 水 产
--
第一章 资 源
----
第一节 水 域
----
第二节 水生动物
----
第三节 水生植物
--
第二章 捕 捞
----
第一节 捕捞埠位与作业划分
----
第二节 渔 汛
----
第三节 渔 船
----
第四节 渔具渔法
----
第五节 捕捞量
--
第三章 养 殖
----
第一节 鱼类养殖
----
第二节 特种水产品养殖
----
第三节 水生植物栽培
--
第四章 渔 民
----
第一节 分 布
----
第二节 渔民组织
----
第三节 生活状况
----
第四节 斗争纪略
--
第五章 养殖企业
----
第一节 私营养殖企业
----
第二节 集体养殖企业
----
第三节 国营养殖企业
--
第六章 渔 政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水面权属
----
第三节 管理措施
第八篇 林牧业
--
第一章 林 业
----
第一节 林木资源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林木保护
----
第四节 林业体制
--
第二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畜禽品种
----
第二节 畜禽饲养
----
第三节 饲料 饲草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第九篇 工 业
--
第一章 工业经济成份
----
第一节 私营工业和个体手工业
----
第二节 集体工业
----
第三节 国营工业
--
第二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食品制造业
----
第二节 饮料制造业
----
第三节 饲料工业
----
第四节 纺织业
----
第五节 电 业
----
第六节 建材工业
----
第七节 机械工业
----
第八节 化学工业
----
第九节 采掘业
----
第十节 印刷业
----
第十一节 其他工业
--
第三章 企业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销售管理
----
第三节 生产管理
----
第四节 质量管理
----
第五节 财务管理
第十篇 科 技
--
第一章 科研机构 科技队伍
----
第一节 科研机构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二章 科技成果及其推广应用
----
第一节 科技成果
----
第二节 科技推广应用
--
第三章 科技活动
----
第一节 科普宣传
----
第二节 科技咨询
----
第三节 科技培训
--
第四章 气象测报 地震测防
----
第一节 气象测报
----
第二节 地震测防
第十一篇 交 通
--
第一章 水路交通
----
第一节 航 道
----
第二节 渡 口
----
第三节 港口 码头 过船闸
----
第四节 运输工具
----
第五节 运 输
--
第二章 陆路交通
----
第一节 道 路
----
第二节 桥 梁
----
第三节 运输工具
----
第四节 运 输
--
第三章 装卸搬运
----
第一节 搬运组织
----
第二节 搬运业务
--
第四章 交通管理
----
第一节 路政管理
----
第二节 港口、码头、航道管理
----
第三节 运输管理
----
第四节 交通安全管理
----
第五节 交通事故纪要
第十二篇 邮 电
--
第一章 邮电机构
----
第一节 驿站 递铺
----
第二节 邮政局 邮电局 电信局
--
第二章 邮 政
----
第一节 邮政业务
----
第二节 邮件运输
----
第三节 邮件投递
--
第三章 电 信
----
第一节 电 话
----
第二节 电 报
第十三篇 商 业
--
第一章 商业体制
----
第一节 组织系统
----
第二节 管理权限
----
第三节 所有制形式
----
第四节 横向经济联合
----
第五节 经营责任制
--
第二章 市场结构
----
第一节 私营(个体)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国营商业
----
第四节 集市贸易
--
第三章 商品经营
----
第一节 粮 油
----
第二节 棉 花
----
第三节 水产品
----
第四节 猪禽蛋
----
第五节 蔬 菜
----
第六节 土产杂品
----
第七节 医 药
----
第八节 日用工业品
----
第九节 石 油
----
第十节 煤 炭
----
第十一节 木 材
----
第十二节 农业生产资料
----
第十三节 金属材料 机电设备 化工建材
--
第四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货 源
----
第二节 出口产品
--
第五章 饮食服务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第十四篇 财 税
--
第一章 财政体制
----
第一节 县级财政
----
第二节 乡(镇)财政
--
第二章 财政收支
----
第一节 预算内收支
----
第二节 预算外收支
----
第三节 财力平衡状况
--
第三章 税 收
----
第一节 农业税
----
第二节 工商各税
--
第四章 财税管理
----
第一节 财政管理
----
第二节 税收管理
第十五篇 金 融
--
第一章 金融企业
----
第一节 当铺 银匠店 钱庄
----
第二节 信用合作社
----
第三节 银 行
----
第四节 保险、信托公司
--
第二章 货 币
----
第一节 币 种
----
第二节 货币流通
--
第三章 存 款
----
第一节 单位存款
----
第二节 个人储蓄
--
第四章 贷 款
----
第一节 民间借贷
----
第二节 当铺与钱庄贷款
----
第三节 信用合作社贷款
----
第四节 银行贷款
--
第五章 保险 金库 债券
----
第一节 保 险
----
第二节 金 库
----
第三节 债 券
--
第六章 金融管理
----
第一节 金银管理
----
第二节 现金管理
----
第三节 结 算
第十六篇 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章 计划 统计 审计
----
第一节 计 划
----
第二节 统 计
----
第三节 审 计
--
第二章 物 价
----
第一节 物价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物价演变
----
第三节 价格监督检查
--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企业登记
----
第二节 合同、商标、广告管理
----
第三节 市场管理
----
第四节 个体经济管理
--
第四章 标准计量
----
第一节 计 量
----
第二节 标准化
----
第三节 产品质量监督
第十七篇 城建 环保
--
第一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城 垣
----
第二节 城 房
----
第三节 街道巷道
----
第四节 桥梁涵洞
----
第五节 供水排水
----
第六节 照 明
----
第七节 绿 化
----
第八节 环境卫生
--
第二章 集镇乡村建设
----
第一节 集镇建设
----
第二节 乡村建设
------
附:新村简介
--
第三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队伍 设备
----
第二节 设计 施工技术
--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 公房管理
----
第二节 私房改造
----
第三节 房屋开发
----
第四节 土地管理
--
第五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污染现象
----
第二节 污染治理
----
第三节 污染事故
第十八篇 党派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
----
第一节 组 织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附:1.汪伪国民党
------
2.中国青年党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党 务
----
第三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四节 重大活动纪要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农民团体
----
第二节 工人团体
----
第三节 妇女团体
----
第四节 青少年团体
----
第五节 工商团体
----
第六节 文艺团体
----
第七节 其他团体
第十九篇 人大 政府 政协
--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历届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历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二章 政 府
----
第一节 县 署
----
第二节 县公署 县政府
------
附:汪伪县政府
----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
--
第三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历届县政协委员会
----
第二节 组织机构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附:县参议会
第二十篇 公安司法
--
第一章 公 安
----
第一节 治安机构
----
第二节 治安管理
------
附:道会门组织
----
第三节 罪犯改造
----
第四节 户口管理
----
第五节 消 防
--
第二章 检 察
----
第一节 检察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法纪检察
----
第四节 经济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三章 审 判
----
第一节 审判机构
----
第二节 审判制度
----
第三节 刑事审判
----
第四节 民事审判
----
第五节 经济审判
----
第六节 刑事申诉复查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法制宣传
----
第二节 人民调解
----
第三节 公 证
----
第四节 律 师
------
附:大要案选介
第二十一篇 民 政
--
第一章 拥军 优抚 安置
----
第一节 拥 军
----
第二节 优 抚
----
第三节 烈士褒扬
----
第四节 复退军人安置
--
第二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养老敬老
----
第二节 残疾人安置
----
第三节 孤儿收养
----
第四节 收容遣送
----
第五节 救 灾
----
第六节 救 济
----
第七节 扶 贫
--
第三章 婚葬管理
----
第一节 婚姻登记
----
第二节 推行火葬
第二十二篇 人事劳动
--
第一章 人 事
----
第一节 干部队伍
----
第二节 干部管理
----
第三节 行政人员编制
--
第二章 劳 动
----
第一节 工人队伍
----
第二节 劳动就业
----
第三节 劳动力管理
----
第四节 劳动安全监察
--
第三章 工资福利
----
第一节 工 资
----
第二节 福 利
----
第三节 退职、退休、离休待遇
第二十三篇 军 事
--
第一章 驻军及地方武装
----
第一节 清政府驻军
----
第二节 太平天国驻军
----
第三节 国民党方面驻军及地方武装
------
附:1.日伪军队
------
2.日军暴行
----
第四节 共产党方面驻军及地方武装
--
第二章 兵 役
----
第一节 招募制
----
第二节 征兵制
----
第三节 志愿兵制
----
第四节 义务兵制
----
第五节 预备役登记
--
第三章 民 兵
----
第一节 组 织
----
第二节 训 练
----
第三节 活 动
--
第四章 军事机构与设施
----
第一节 军事机构
----
第二节 军事设施
--
第五章 战 事
----
第一节 雷水之战
----
第二节 明末农民军攻城
----
第三节 金鸡山暴动
----
第四节 十月暴动
----
第五节 县城保卫战
----
第六节 夜袭驻城日军
----
第七节 壬辰占截日艇
----
第八节 沿江游击大队力挫日伪军
----
第九节 桃花庙前歼日军
----
第十节 湖区新四军反封锁、反围剿
----
第十一节 太阳山下阻击战
----
第十二节 刘公庙之战
----
第十三节 十一游击纵队围剿大刀会
----
第十四节 解放县城
----
第十五节 渡江战斗
----
第十六节 平定大刀会石灰山暴乱
------
附:赛角事件
第二十四篇 文 化
--
第一章 社会文化
----
第一节 文化馆、站
----
第二节 工人文化宫
----
第三节 图书馆、室
----
第四节 档案馆
----
第五节 书 店
----
第六节 文管所 博物馆
----
第七节 剧 场
----
第八节 电影队、院、公司
--
第二章 民间文艺
----
第一节 歌 谣
----
第二节 音 乐
----
第三节 舞 蹈
----
第四节 曲 艺
----
第五节 工 艺
----
第六节 故事传说
----
第七节 民间收藏
--
第三章 创作 著述
----
第一节 文学创作
----
第二节 音乐、美术创作
----
第三节 书法、摄影创作
----
第四节 著 述
----
第五节 县志编修
--
第四章 戏 剧
----
第一节 弹 腔
----
第二节 京 剧
----
第三节 黄梅戏
--
第五章 报刊 广播 电视 录像
----
第一节 报 刊
----
第二节 广 播
----
第三节 电视 录像
--
第六章 文物 古迹
----
第一节 馆藏文物
----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
第三节 寨址 城址
----
第四节 墓 葬
----
第五节 古建筑
----
第六节 雷池 卧冰池
----
第七节 革命旧址
------
附:望江十景
第二十五篇 教 育
--
第一章 私塾 书院 县学
----
第一节 私 塾
----
第二节 书 院
----
第三节 县 学
--
第二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幼儿园
----
第二节 幼儿班
--
第三章 初等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主要小学
--
第四章 中等教育
----
第一节 普通中学
----
第二节 职业中学(班)
----
第三节 师范学校
----
第四节 水产学校(班)
----
第五节 “五·七”大学
----
第六节 卫生学校
--
第五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
----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
----
第三节 函授教育
----
第四节 电视大学和电视中专教育
----
第五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
第六章 课程设置 考试制度
----
第一节 课程设置
----
第二节 考试制度
--
第七章 教学与教研
----
第一节 教 学
----
第二节 教 研
--
第八章 教 师
----
第一节 教师队伍
----
第二节 教师素质
----
第三节 教师待遇
--
第九章 教育管理
----
第一节 行政管理
----
第二节 学校管理
--
第十章 经费 设备 勤工俭学
----
第一节 教育经费
----
第二节 校舍 设备
----
第三节 勤工俭学
第二十六篇 卫生 医药
--
第一章 医疗单位
----
第一节 城镇医疗单位
----
第二节 区乡卫生院
----
第三节 诊所 村医疗室
--
第二章 中西医疗
----
第一节 中 医
----
第二节 西 医
----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
第四节 头针疗法
--
第三章 卫生防疫
----
第一节 人员 设备
----
第二节 卫 生
----
第三节 防 疫
--
第四章 血吸虫病防治
----
第一节 流行概况
----
第二节 防治网点
----
第三节 防治措施
--
第五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人员 设备
----
第二节 妇女保健
----
第三节 儿童保健
----
第四节 新法接生和孕产妇管理
--
第六章 医疗制度
----
第一节 公费医疗
----
第二节 劳保医疗
----
第三节 合作医疗
--
第七章 药 物
----
第一节 中 药
----
第二节 西 药
----
第三节 药品经营管理
第二十七篇 体 育
--
第一章 社会体育
----
第一节 民间传统体育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老年人体育
--
第二章 学校体育
----
第一节 中、小学体育
----
第二节 青少年业余体校
--
第三章 游 泳
----
第一节 群众性游泳活动
----
第二节 游泳竞赛成绩
--
第四章 体育场地与经费
----
第一节 体育场地
----
第二节 体育经费
第二十八篇 民俗 宗教 方言
--
第一章 民 俗
----
第一节 时令节日习俗
----
第二节 生产习俗
----
第三节 生活习俗
----
第四节 婚丧喜庆习俗
----
第五节 娱乐习俗
----
第六节 心理习俗
----
第七节 家族、称谓习俗
----
第八节 其它习俗
--
第二章 宗 教
----
第一节 佛 教
----
第二节 伊斯兰教
----
第三节 天主教
----
第四节 基督教
--
第三章 方 言
----
第一节 语音分析
----
第二节 分类词汇
----
第三节 语法例句
第二十九篇 人 物
--
第一章 人物传记
----
王瑞
----
龙燮
----
鲁笔
----
沈镐
----
龙光
----
檀革
----
师范
----
倪模
----
倪文蔚
----
檀球
----
金简丞
----
韩伯棠
----
檀玑
----
陈树屏
----
余诚格
----
孙敬纯
----
鲁宏图
----
陈尚廉
----
谢品立
----
李秀松
----
桂传鹏
----
刘亚夫
----
蔡仲贤
----
余合浦
----
孙邦瑞
----
孙冠英
----
华加文
----
廖伯鸾
----
廖翠鸾
----
梁金奎
----
陶太平
----
檀觉天
----
胡玉庭
----
胡翠庭
----
徐惟一
----
史介筠
----
童汝川
----
萧静
----
肖先裕
----
龙伯陶
----
檀革祥
----
檀鹤皋
----
邹松
----
何世桢
----
何世枚
----
檀颉韩
----
龙甲丙
----
倪则耕
----
吴亚銮
----
茅喜珠
----
汪守一
----
盛银奎
----
林甲栋
----
朱腾云
----
檀耀辉
----
王光勋
--
第二章 人物传略
----
张镇周
----
翅信陵
----
龙仁夫
----
王幼学
----
饶政
----
王材
----
王之庆
----
金继望
----
王应佩
----
周大龙
----
龙廷栋
----
龙承祖
----
曹京
----
帅舜华
----
龙培
----
帅令
----
帅政
----
倪良耀
----
何俊
----
龙璇
----
倪人垧
----
何芷舠
----
林德全
----
陈先觉
----
倪世溥
----
汪燮阳
----
龙凤梧
----
宋步阶
----
檀家琮
----
史介白
----
周莲堂
----
童问渠
----
汪寿乔
----
方宪章
----
童淑陶
----
尚德魁
----
宋伯庸
----
董焕之
----
严锦坤
----
孙由镒
----
陈继庸
----
周次卿
----
计华清
----
童志樵
----
徐燮
----
袁祖光
----
龙惠芬
----
刘学渊
----
徐裕培
----
潘伯林
----
徐先基
----
袁爱吾
----
何芦灏
----
吴桂生
----
倪文铮
----
朱荷芬
----
周籁岑
----
童铁珊
----
胡志刚
----
夏进普
----
袁士镡
----
余鸿声
----
王顾宁
----
周幼堂
----
金坤来
----
汪火香
----
倪则枚
----
曹少鹄
----
姚佐忠
----
潘梦岩
----
宋镇涛
----
程义初
----
程维翰
----
周学贤
----
曹轩翥
----
邹书乔
----
曹荫棠
----
程在我
----
曹星云
----
宋梓臣
----
胡柳溪
----
方禹丞
----
严羡曾
----
曹涤凡
----
汪幼嵌
----
廖秩卿
----
李少华
----
方祥征
----
杨带如
----
方善卿
----
欧阳亮平
----
汪穆堂
----
计诚
----
曹祥
----
曹天铎
----
徐家禾
----
郝树盛
----
周圣民
----
徐敬良
----
萧建华
----
郝刚应
----
刘平庚
----
曹作
----
曹燮
----
朱子瑜
----
宋又征
----
檀镇亚
----
方谷兰
----
汪正奎
----
吕金汉
----
周元芗
----
范永祥
----
陈秀
----
史伯英
----
虞杨生
----
陈其焰
--
第三章 人物名录
----
第一节 望江县革命烈士名录
----
第二节 国民政府军抗日阵亡官兵名录
----
第三节 1949年渡江战役望江点外籍烈士名录
----
第四节 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名录
----
第五节 高级职称人名录
----
第六节 望江县历代进士、举人名录
附 录
--
一、文告选录
--
二、望江县历代县志序言
--
三、古诗文选录
--
四、轶闻选录
--
五、专业志主修、主笔名录
编志始末
主修
编纂机构及其成员
编审人员
审定单位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