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县人民医院志(1942-1988)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对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进行考查和研究,作如实记述。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力求观点正确、符合史实。
内容时限:
1942-1988
目录
封面
蓬安县人民医院志
序
凡例
图片
--
1942年秋县卫生院成立大会合影
--
解放前的县卫生院门诊部(现锦屏区卫生院址)
--
1959年时的住院部
--
新建住院部大楼
--
新建门诊部楼
--
职工宿舍之一部份
--
急诊抢救手术
--
内科为疑难重症病人会诊
--
X线断层摄像检查
--
B/M超声显像诊断
--
血清钾钠焰光分析测定
--
运用祖传验方“白芨疗肺丸”治疗肺结核临床研究
--
基础护理操作训练
--
获得国务院、省、地、县级奖状之一部份
--
获得科技进步成果奖状之一部份
--
《院志》编纂领导小组、编辑人员合影
--
蓬安县周口镇医疗卫生机构分布图
--
蓬安县人民医院平面图
院志编纂领导小组
院志编辑人员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沿革
--
第一节 蓬安县卫生院
--
第二节 蓬安县人民医院(1957—1969)
--
第三节 蓬安县人民卫生防治院
--
第四节 蓬安县人民医院(1972—1988)
第二章 党群组织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中共)
--
第二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共青团)
--
第三节 职工代表大会(职代会)、工会
--
第四节 中国民主同盟(民盟)
第三章 行政管理
--
第一节 领导体制
--
第二节 人事管理
----
一 人事制度
----
二 职工队伍
----
三 培训、进修
----
四 职称晋升
----
五 工资调整
----
六 离、退休
--
第三节 治安保卫
--
第四节 民兵
第四章 医疗管理
--
第一节 医务科
--
第二节 制度建设
--
第三节 病案统计
--
第四节 预防保健
--
第五节 爱国卫生
--
第六节 计划生育
--
第七节 社会医疗服务
--
第八节 其它
----
一、老干部病房
----
二、家庭病床
----
三、图书室
第五章 门诊部
--
第一节 办公室
--
第二节 内科
--
第三节 外科
--
第四节 五官科(眼、耳、鼻、喉科)
--
第五节 口腔科
--
第六节 妇产科
--
第七节 皮肤科
--
第八节 急诊室
--
第九节 专科诊断室
--
第十节 注射室
第六章 住院部
--
第一节 内一科(普内)
--
第二节 内二科((传染科)
--
第三节 内三科(小儿内科)
--
第四节 外一科(普外、胸外、泌尿)
--
第五节 外二科(骨外科、脑外科)
--
第六节 外三科(妇产、五官、中医、痔瘘)
--
第七节 手术室
--
第八节 麻醉科
第七章 中医、药
--
第一节 内科
--
第二节 骨伤按摩
--
第三节 痔瘘
--
第四节 针灸理疗
--
第五节 中药房
--
第六节 西医学习中医
第八章 医技科室
--
第一节 检验科
--
第二节 放射科
--
第三节 药剂科
----
西药房
----
制剂室
----
普通制人剂
----
药检室
----
药械库房
--
第四节 电技室
----
超声室
----
脑电图室
----
心电图室
----
胃镜室
--
第五节 病理室
--
第六节 供应室
第九章 护理
--
第一节 队伍
--
第二节 技术
--
第三节 病房管理
--
第四节 制度
第十章 科研、教学
--
第一节 科研
----
一、流行性出血热病研究
----
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两对半”
----
三、其它临床科研
------
附:学术文章一览表
--
第二节 教学
----
一、医院办学
----
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
----
三、接受医学院校实习生
----
四、接受进修人员
----
五、中医带徒
第十一章 后勤管理
--
第一节 财务
----
一、经费收支
----
二、固定资产
----
三、公费医疗
--
第二节 总务
----
一、食堂
----
二、机械维修组
----
三、锅炉房
----
四、布类供应室
----
五、煎药房
----
六、小卖部
--
第三节 职工福利
----
一、奖金
----
二、卫生津贴
----
三、困难补助
----
四、丧葬与抚恤
----
五、互助储金会
----
六、幼儿园
第十二章 人物
--
第一节 传记
----
陈方儒
----
邓自修
--
第二节 简介
----
黄伯中
--
第三节 省、县人民代表、政协委员
附录:
--
一、验方集锦
--
二、首次职称改革工作文存(摘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