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 《旺苍县科学技术志》(以下简称《科技志》)是旺苍县编纂的第一部科技历史专志。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南,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记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变化规律、特点、经验、教训。使之成为资政、存史的科技史志工具书。
目录
封面
旺苍县科学技术志
图片
--
图1 1988年5月中央、省、市领导来县视察科委的科技扶贫试点——正源乡。
--
图2 科委、科协和《科技志》编写组同志合影
--
图3 领奖后科委、科协全体同志合影。
--
图4 县科委组织实施的《星火计划》项目之一——城郊禽蛋基地。
目录
序言
凡例
《旺苍县科学技术志》编写小组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科技机构沿革
--
第一章 科技行政管理机构
----
第一节 县科学技术委员会
----
一 机构设置
----
二 工作职能
----
三 隶属关系及挂靠下属单位
----
县沼气办公室
----
科技情报所
----
标准计量管理局(所、站)
----
第二节 各部门科技机构
----
第三节 区、乡科技管理
--
第二章 科研机构
----
第一节 旺苍县科学研究所
----
第二节 旺苍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
第三节 旺苍县建筑勘测设计所
----
第四节 厂办科研所(组)
----
第五节 四级农业科学试验网
----
第六节 民办科研所
--
第三章 科技服务机构
----
第一节 民国前科技推广服务机构
----
第二节 建国后科技推广服务机构
----
一 技术推广服务站(组)
----
二 科学技术情报
----
三 县科技咨询服务中心
--
第四章 科技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县科学技术协会
----
第二节 学会、协会、研究会
----
第三节 农村科普协会
--
第五章 科技党群组织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旺苍县科委、科协支部
----
第二节 旺苍县科委工会小组
第二篇 科学技术人才
--
第一章 民国前科技人才
----
第一节 清前人才概略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科技人才
--
第二章 建国后科技队伍
----
第一节 专业科技人员
----
第二节 民间技术人才
----
第三节 在外科技人才
第三篇 科学技术
--
第一章 农业科学技术
----
第一节 农业战略研究
----
一 农业区划
----
二 资源调查
----
(一)土壤资源普查
----
(二)林业资源
----
(三)畜牧业资源
----
(四)水资源
----
(五)气候资源
----
(六)农作物和多经资源
----
(七)水果资源
----
(八)中药材资源
----
(九)油桐资源
----
三 开发研究
----
(一)非耕地资源开发利用
----
(二)草地资源开发利用
----
(三)低产田土改良利用
----
(四)林业资源开发利用
----
第二节 农业科学研究
----
一 双季稻栽培研究
----
二 秸秆还田技术研究
----
三 微肥应用技术研究
----
四 水稻氮肥深施和配方施肥研究
----
五 水稻亩产千斤(市斤)技术研究
----
第三节 农业新技术试验
----
一 早稻引种试验
----
二 小麦免耕试验
----
三 小麦疏株密植栽培试验
----
四 一季晚稻和长龄多蘖壮秧栽培试验
----
五 生物菌药、肥试验
----
六 水稻半旱式栽培试验
----
七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示范
----
八 乳兔、牛体猪瘟弱毒疫苗试验
----
第四节 农业科技推广
----
一 良种引进推广
----
二 栽培技术引进推广
----
三 肥料技术推广
----
四 耕作制度技术推广
----
五 植保技术推广
----
六 青贮饲料技术推广
----
七 农、副业实用技术推广
----
八 水利灌溉技术推广
--
第二章 工业技术
----
第一节 矿产资源和工业普查
----
第二节 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技术
----
第三节 煤炭采选及加工技术
----
第四节 讹学工业技术
----
一 炸药生产工艺与技术改造
----
二 合成氨节能技改技术
----
第五节 金属制品及机械加工制造技术
----
一 铸造工业技术
----
二 锻造技术
----
三 机械制造加工技术
----
第六节 建筑建材及非金属矿采选技术
----
一 水泥工业技术
----
二 陶瓷工业技术
----
三 非金属矿采选技术
----
第七节 造纸及印刷技术
----
一 造纸技术
----
二 印刷技术
----
第八节 食品饮料工业技术
----
一 酿酒技术
----
二 酿醋技术
----
三 饮料技术
----
第九节 电力工业技术
----
第十节 二轻及乡镇工业技术
--
第三章 交通运输及邮电工业技术
----
第一节 交通运输技术
----
一 公路交通技术
----
二 铁路修筑技术
----
三 船舶制造技术
----
第二节 邮电科学技术
--
第四章 医药卫生科学技术
----
第一节 防疫卫生科技
----
一 地方病防治调查
----
(一)麻风病
----
(二)大骨节病
----
(三)地甲病
----
(四)头癣病
----
(五)狂犬病
----
(六)疟疾
----
(七)地氟病
----
(八)钩端螺旋体病
----
(九)肠寄生虫病
----
二 肿瘤病死因回顾
----
第二节 临床医学研究
----
第三节 节育技术
----
一 雷佛奴耳引产110例临床分析
----
二 经腹小切口输卵管绝育术取管方法试验
----
三 单人钳指取管法输卵管结扎术
--
第五章 标准计量与测报技术
----
第一节 标准计量科技
----
第二节 气象测报技术
----
第三节 地质勘探技术
----
第四节 水文测报技术
--
第六章 文化教育科技
----
第一节 广播科技
----
第二节 电视科技
----
第三节 电化教育
第四篇 科技管理
--
第一章 科技管理体制
--
第二章 科技干部管理
----
第一节 科技干部管理体制
----
第二节 技术职称考核评定
----
第三节 科技人才开发使用
----
一 科技人员普查与归队
----
二 闲散科技人才调查与使用
----
三 农村人才普查与登记
----
四 引进(招聘)人才
----
五 培养乡土人才
----
六 科技扶贫
----
第四节 贯彻落实科技干部政策
----
一 平反冤、假、错案
----
二 落实政治待遇
----
三 解决经济待遇实行优惠政策
----
第五节 科技队伍建设
----
一 科技队伍建设
----
二 科技干部业务考绩
----
三 科技干部培训
--
第三章 科研管理
----
第一节 科研计(规)划
----
第二节 科研项目管理
----
第三节 科研经费管理
----
第四节 厂办科研管理
----
第五节 民办科研管理
--
第四章 科技成果管理
----
第一节 科技成果管理体系
----
第二节 科技成果的评审和鉴定
----
第三节 科技成果奖励
----
第四节 科技成果推广
----
第五节 专利制度
--
第五章 科技情报
----
第一节 科技情报工作的方针任务
----
第二节 科技情报管理
----
第三节 科技情报服务
----
一 文献资料收集
----
二 科技情报资料整理报导
----
三 科技情报调研
----
四 科技情报咨询服务
--
第六章 科学普及
----
第一节 科普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科普工作网
----
第三节 科普活动
----
一 科技专题广播
----
二 技术培训
----
三 科技讲座
----
四 播放科教电影、录相
----
五 编辑科普资料
----
六 科技展览
----
七 科普橱窗
----
八 组织青少年科普活动
--
第七章 农村科技管理
----
第一节 农村科技体系的演变
----
第二节 科技责任制
第五篇 科技活动
--
第一章 专项科技活动
----
第一节 全民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
----
第二节 群众科学试验活动
----
第三节 四级农业科学试验网
----
第四节 全民科技知识普及宣传
----
第五节 组织技术攻关
----
第六节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调研
--
第二章 科技考(视)察与科技交流
----
第一节 中央省领导来县视察
----
第二节 国际科技交流
----
一 外国专家、学者来县考察
----
二 县内专业技术人员出国技术交流
----
第三节 国内科技交流
----
一 专家学者来县指导工作
----
二 县内科技人员赴外地考察交流
----
第四节 参加全国性科技会议
----
第五节 县内科技交流
第六篇 科林英华
--
第一章 科苑英杰
----
扬玺
----
杨冕
----
侯元生
----
白美祥
----
尹鼎凡
----
曾克仁
--
第二章 科技先进榜
----
一 受省表彰的科技先进单位
----
二 四川省科协表彰的先进个人
附录
--
附录一 灾异史录
--
附录二 四川省旺苍县科学技术协会章程(初稿)
--
附录三 四川省旺苍县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协会、研究会)组织通则
--
附录四 四川省旺苍县专业协会组织通则(草案)
--
附录五 四川省旺苍县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公社(乡)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会章》组织通则(初稿)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