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名称:本志定名为《祥云县人口志》。记述内容包括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两大部分。二断限:为保证其资料的完整性,上限追溯到史料记载的先秦时期,下限断至2000年,个别地方延伸到2002年。三编纂指导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邓小平人口理论为指导,全面、系统、客观地记述祥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历史。本着详今略古,择异少重的原则,从人口发展史、人口分布、人口构成、人口变动、人口素质、人口的婚姻家庭和生育、人口与经济、户籍管理和人口统计调查。
出版时间:
2002年12月
目录
封面
祥云县人口志
《祥云县人口志》编委会
《祥云县人口志》审稿会议参加单位及人员
题词
--
云南省计划生育协会会长原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桂英题
--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长白建坤题
--
中共祥云县委员会书记杨健题
--
祥云县人民政府县长王瑞瑜题
--
祥云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映启题
--
政协祥云县委员会主席罗玉臻题
图片
--
祥云县行政区划图
--
清华洞新石器时期古人类活动居住的遗址
--
水日山塔林
--
祥云县城
--
下川坝
--
祥云县城旧貌
--
云南驿古驿道
--
水目山寺抱塔
--
汪情古井
--
汉族老奶奶
--
汉族老大爷
--
白族少女
--
白族小伙
--
回族
--
彝族少女
--
僳僳族
--
苗族
--
汉彝耍龙
--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
傈僳族舞蹈
--
彝族打歌
--
算族服饰表演
--
彝族节日庆典
--
云南省计划生育协会会长、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桂英在祥云指导计生工作
--
国家计生委国际合作司司长赵白鸽在祥云指导计生工作
--
省计生委主任刀爱民在祥云指导工作
--
副州长白建坤在祥云指导计生工作
--
州计生委主任李桂芳、省计生委科技处长丁明在祥云指导计生工作
--
中共祥云县县委书记杨健在计生工作会议上讲话
--
祥云县人民政府县长王瑞瑜往计生工作会上讲话
--
县计生协会会长张美仁在祥云计生协会上讲话
--
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左起张丽英副县长、张美仁副书记、政协罗玉臻主席、原县长孟宪方、原县委书记
--
中国中西部地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项目在祥云举办培训班
--
举办祥云县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示范工程项目班
--
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试点工作会议在祥云召开
--
各级领导深入乡镇计生服务所检查工作
--
副县长张丽英与各乡镇领导签订《计划生育责任目标》
--
县计生局与乡镇领导研究计划生育工作
--
中国计生协副秘书长顾宝昌在祥云指导工作
--
国家计生委科研所所长顾忠伟在祥云指导工作
--
昆明医学院健康研究所所长张开宁教授在祥云指导工作
--
联合国人口基金官员贝慕德先生在祥云考察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工作
--
英国议员到祥云考察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工作
--
联合国人口基金官员到祥云考察计生工作
--
张丽英副县长在澳大利亚与联合国人口基金官员交流计划生育工作
--
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祥云县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工作汇报会
--
云南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试点工作会议在祥云县马街乡召开现场会
--
中国中西部地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工程项目会议在祥云举行全体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
各级领导视察计生工作
--
县计生局局长张之明在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试点会议上交流发言
--
街头宣传
--
制作计生宣传节目
--
入户宣传
--
在中学生中开展性健康教育宣传
--
丰富多彩的文艺宣传
--
祥云县生殖健康服务中心
--
县计划生育服务站综合大楼
--
祥云县妇幼保健院
--
计划生育服务车在乡镇巡回服务
--
东山彝族乡计划生育服务所
--
刘厂镇计划生育服务所
--
开展计划生育手术
--
计生技术人员做术前准备
--
避孕药具服务
--
为育龄妇女诊断
--
计生服务到农家
--
乡镇计生宣传员发放避孕药具到户
--
荣誉附图
--
表彰先进集体
--
表彰先进个人
--
山花浪漫
--
教育之春
--
楚大高速公路
--
广大铁路祥云站
--
充满生机的乡镇企业
--
兴修水利
--
兴旺的养殖业
--
烤烟基地
--
农业示范区
--
桑蚕基地
--
果实累累
--
审稿会议
--
审阅《祥云县人口志》
--
《祥云县人口志》编审人员合影
目录
序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上卷 人口
--
第一章 历代人口
----
第一节 古代人口
------
一 汉代以前
------
二 汉朝
------
三 三国至南北朝
--------
(一)三国两晋时期
--------
(二)南北朝时期
------
四 隋唐宋时期
--------
(一)隋唐
--------
(二)宋朝
------
五 元明及清前中期
--------
(一)元朝
--------
(二)明朝
--------
(三)清代前中期
----
第二节 近代人口
------
一 清朝末期
------
二 中华民国时期
----
第三节 现代人口
--
第二章 人口分布与密度
----
第一节 分布状况
------
一 行政区域人口分布
------
二 民族人口分布
------
三 城乡人口分布
----
第二节 人口密度
--
第三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性别构成
----
第二节 年龄结构
----
第三节 职业构成
------
一 劳动力及农业人口数量
------
二 在业人口年龄 性别 就业情况
------
三 在业人口分布
------
四 在业人口文化状况
------
五 少数民族干部构成状况
--
第四章 人口变动
----
第一节 自然变动
------
一 出生
--------
(一)出生人数变化
--------
(二)出生率变化
------
二 死亡
--------
(一)死亡人数及死亡率变化
--------
(二)死因
----
第二节 人口迁移和流动
------
一 人口迁移
--------
(一)特殊人口群的境内迁移
--------
(二)迁入迁出人口变动统计
------
二 人口流动
--
第五章 人口素质
----
第一节 身体素质
------
一 基本状况
------
二 身体素质提高的主要原因
----
第二节 文化素质
------
一 1949年前
------
二 1949年后
--
第六章 婚姻家庭和生育
----
第一节 人口的婚姻状况
------
一 人口的婚姻变化
------
二 婚姻状况的特点
----
第二节 生育情况
----
第三节 家庭状况
------
一 家庭户数和家庭规模
------
二 家庭户的类型
--
第七章 人口与经济
----
第一节 人口与物质生产、分配
------
一 劳动人口的负担和产业构成
------
二 人口经济效益
------
三 人口与分配
--------
(一)农村经济收益分配
--------
(二)职工工资
----
第二节 人口占有耕地与粮食
------
一 人口与耕地
------
二 人口与粮食
----
第三节 商品交换和生活消费
------
一 人口与商品交换
--------
(一)农业生产资料及农副产品购销
--------
(二)人口与商业服务业
--------
(三)人口与房屋建设
------
二 人口与消费水平
--------
(一)社会消费
--------
(二)居民消费
--
第八章 人口统计调查
----
第一节 户籍管理
----
第二节 经常性统计
------
一 人口自然变动登记
--------
(一)出生、死亡登记
--------
(二)结婚、离婚登记
------
二 人口迁移变动登记
------
三 户口登记
----
第三节 人口抽样调查
------
一 1987年全国百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
------
二 1989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
------
三 1995年全国百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
----
第四节 人口普查
------
一 第一次人口普查
------
二 第二次人口普查
------
三 第三次人口普查
------
四 第四次人口普查
------
五 第五次人口普查
下卷 计划生育
--
第九章 组织机构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一 领导机构
--------
(一)计划生育领导小组
--------
(二)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组
--------
(三)乡(镇)领导组
------
二 办事机构
--------
(一)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
(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三 事业机构
--------
(一)服务站
--------
(二)服务所
----
第二节 计划生育队伍
------
一 专职干部
------
二 宣传员
------
三 服务员
----
第三节 党群团体
------
一 县计生委党支部
------
二 计划生育协会
--
第十章 政策法规
----
第一节 曾执行过的政策
------
一 晚婚晚育
------
二 只生一个孩子
------
三 特殊情况准生二个孩子
------
四 少数民族计划生育政策
--------
(一)少数民族机关干部、城镇居民
--------
(二)少数民族农村社员
------
五 领取《独生子女证》、《准生证》
--------
(一)领取《独生子女证》
--------
(二)领取《准生证》
------
六 奖励和优待
--------
(一)奖励
--------
(二)优待
------
七 限制和惩罚
------
八 对干扰破坏计划生育者的处理
----
第二节 现行政策和法规
------
一 政策
--------
(一)县人民政府的政策规定
--------
(二)县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解释
--------
(三)《服务证》管理使用
------
二 法规
--------
(一)《云南省计划生育条例》
--------
(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
--
第十一章 宣传教育
----
第一节 宣传组织
------
一 计划生育部门
------
二 医疗卫生部门
------
三 党群部门
------
四 新闻单位和文化教育部门
------
五 其他有关部门
----
第二节 宣传内容
------
一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
------
二 政策法规
--------
(一)政策
--------
(二)法规
------
三 避孕节育和优生优育科学知识
------
四 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
----
第三节 宣传形式
------
一 宣传月活动
------
二 算帐对比宣传
------
三 纪念性宣传活动
--------
(一)人口日宣传活动
--------
(二)《公开信》宣传活动
--------
(三)中国计生协成立20周年宣传活动
--------
(四)《条例》宣传活动
------
四 冬春宣传活动
----
第四节 宣传方式
------
一 会议宣传
------
二 文字宣传
------
三 图片、模型展览宣传
------
四 橱窗、黑板撤、墙报、标语宣传
------
五 音像宣传
--------
(一)广播宣传
--------
(二)电视宣传
--------
(三)电影幻灯宣传
------
六 戏剧宣传
------
七 报刊宣传
----
第五节 教育培训
------
一 学校教育
--------
(一)人口学校和婚育学校
--------
(二)中学
------
二 群众教育
------
三 培训
--------
(一)宣传人员培训
--------
(二)技术人员培训
--
第十二章 人口计划和计划生育统计
----
第一节 人口计划
------
一 “六五”人口计划
--------
(一)“六五”人口计划的制订
--------
(二)“六五”人口计划的实施结果
------
二 “七五”人口计划
--------
(一)“七五”人口计划的制定
--------
(二)“七五”人口计划的实施结果
------
三 “八五”人口计划
--------
(一)“八五”人口计划的制订
--------
(二)“八五”人口计划的实施结果
------
四 “九五”人口计划
--------
(一)“九五”人口计划的制订
--------
(二)“九五”人口计划的实施结果
------
五 “十五”人口计划
--------
(一)“十五”人口计划的制订
----
第二节 计划生育统计
------
一 发展
------
二 工作制度
--------
(一)统计管理制度
--------
(二)村级统计台帐管理程序和人口计划编制程序
------
三 育龄妇女信息系统管理
----
第三节 统计调查和计划生育调查
------
一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调查
------
二 国家计生委组织的调查
------
三 省计生委组织的调查
--------
(一)“三为主”基线调查
--------
(二)千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
------
四 按州要求进行的调查
------
五 本县组织的调查
--------
(一)计划生育工作调查
--------
(二)统计管理抽样调查
--------
(三)县计生委组织的调查
----
第四节 计划生育成果
------
一 遏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
------
二 加速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化
------
三 促进了人口素质的提高
------
四 促进了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
------
五 促进了基层基础建设的加强
--
第十三章 计划生育管理
----
第一节 目标责任制管理
------
一 双轨承包责任制
--------
(一)州与县
--------
(二)县与乡(镇)
--------
(三)考核
------
二 历年完成州下达任务情况
------
三 县计生委对乡(镇)计生办百分制考核
------
四 县计生委对计生服务站百分制考核
----
第二节 生育证管理
------
一 管理程序
------
二 管理效果
----
第三节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
一 流动人口情况
------
二 管理情况
----
第四节 经费管理
------
一 事业费
------
二 计划外生育费
------
三 管理
--------
(一)事业费管理
--------
(二)计划外生育费管理
----
第五节 信访管理
--
第十四章 技术服务及实绩
----
第一节 技术服务机构及主要成绩
------
一 全县各级医疗卫生单位
------
二 技术小分队
------
三 计划生育服务站、所
--------
(一)县服务站
--------
(二)乡镇计生服务所
------
四 技术指导组和技术鉴定委员会
----
第二节 药具
------
一 供应办法
------
二 药具服务情况
----
第三节 计生技术市场调查
----
第四节 其它技术服务
------
一 术后调查
------
二 妇科病普查
----
第五节 补充记述
--
第十五章 重大示范和项目工作
----
第一节 “三为主”示范
------
一 目的意义
------
二 示范开展情况
--------
(一)组织领导
--------
(二)政策法规
--------
(三)宣传教育
--------
(四)队伍建设
--------
(五)投入经费
--------
(六)基础设施建设
--------
(七)计划统计
--------
(八)科学管理及其它
----
第二节 “生殖健康教育”项目与协会工作
------
一 第一周期工作及成果
------
二 第二周期工作及成果
------
三 第三周期工作及成果
------
四 “发展生产与计划生育相结合”项目
----
第三节 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
------
一 目的意义
------
二 领导重视
------
三 强化宣传
------
四 狠抓培训
------
五 搞好试点
------
六 深化服务
------
七 进展情况
----
第四节 中国中西部地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工程项目
------
一 时限和目标
------
二 规定原则
------
三 达到数据标准
------
四 开始实施
附录
--
一、 文件资料
----
附录1、祥革发(78)25号文件《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摘录)
----
附录2、县人发(81)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工作领导的决议》(摘录)
----
附录3、祥党发(83)20号文件(有关政策摘抄)
----
附录4、祥党发(86)28号文件《关于继续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努力完成“七五”人口计划的意见》(摘
----
附录5、祥政发(1991)32号文件《祥云县人民政府关于转发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计划生育条例
----
附录6、祥党发(1991)33号文件县委、政府《关于祥云县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
----
附录7、祥政发(1994)91号文件印发《祥云县人民政府贯彻执行(云南省计划生育条例)有关问题的规定
----
附录8、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
----
附录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 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
----
附录10、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
----
附录11、祥云县计生委《样云县“九五”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总结,“十五”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和思
----
附录1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
附录13、国务院《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
附录14、《云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新修订)
----
附录15、《云南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规定》
----
附录16、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代表、国家计生委、云南省计生委领导在视察和考核祥云县计生工作时的重
--
二、 表彰奖励
----
(一)国家计生委、中国计生协表彰奖励
------
1、国家计生委表彰奖励
--------
(1)先进集体
--------
(2)先进个人
------
2、中国计生协会表彰奖励
----
(二)省政府、计生委、计生协表彰奖励
------
1、省政府表彰奖励
--------
(1)先进集体
--------
(2)先进个人
------
2、省计生委表彰奖励
--------
(1)先进集体
--------
(2)先进个人
------
3、省计生协表彰奖励
--------
(1)先进集体
--------
(2)先进个人
----
(三)州政府、计生委、计生协表彰奖励
------
1、州政府表彰奖励
--------
(1)先进集体
--------
(2)先进个人
------
2、州计生委表彰奖励
------
3、州计生协表彰奖励
--------
(1)先进集体
--------
(2)先进个人
----
(四)县委、政府、政协、委和汁生协表彰奖励
------
1、县委表彰奖励
--------
(1)先进党支部
--------
(2)优秀党员
------
2、县政府表彰奖励
--------
(1)先进集体
--------
(2)先进个人
------
3、县政协表彰奖励
------
4、县计生委和县计生协表彰奖励
--------
(1)先进集体
--------
(2)先进个人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