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农业志

东营市农业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东营市农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农业经济、种植业、农业开发、农业教育、农业管理等。

内容时限: 1983-2002

出版时间: 2004年06月

目录

封面
东营市农业志
版权页
图片
-- 东营市政区图
-- 题词
-- 1999年6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黄河三角洲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右二)到东营视察、访问农民家庭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左三)视察大王农茂集团
-- 全国政协副主席赵南起(右五)视察东营农业综合开发
-- 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志浩(右一)检查指导东营农业工作
-- 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前中)检察指导东营设施农业
-- 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春亭(右三)检察指导东营农业开发
-- 国家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隋鹏飞(左三)到横店草业公司黄河南农场检察指导工作
-- 山东省农业厅厅长战树毅(右二)在副市长周连华(左一)、市农业局局长宋金兰(右一)陪同下到黄河口治蝗飞
-- 中共东营市委书记石军(右二)到农村调研
-- 中共东营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国信(右一)调研农业生产情况
-- 野生芦苇
-- 柽柳林
-- 黄河三角洲新生地
-- 军垦战士安营扎寨
-- 20世纪50年代黄河三角洲荒原开垦
-- 济南军区军马场于50年代建场
-- 济南区司令员杨得志(左三)视察军马场
-- 1999年5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开发研讨会在东营召开
-- 2001年3月,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正式确认东营市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
-- 2001年11月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日本政府贷款项目开工
--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
-- 中低产田改造
-- 万亩棉田
-- 开发的万亩稻田
-- 桑蚕开发样板园
-- 中国芦笋之乡——北宋乡
-- 东营市独创农业综合开发模式——上农下鱼
-- 垦利县万亩蜜桃园
-- 凯银特菜
-- 冬枣
-- 黄河口麻湾西瓜
-- 对虾
-- 文蛤
-- 梭子蟹
-- 黄河口毛蟹
-- 名牌证书
-- 黄河刀鱼
-- 黄河口鳖
-- 棉花大丰收
-- 广北牌奶粉
-- 半球牌面粉
-- 丰收乐
-- 东营市1 983—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示意图
-- 东营市1983—2002年农牧渔业总产值示意图
-- 小康村
-- 丰收喜庆、舞龙灯
-- 2002年3月村村通自来水
-- 1992年1 2月村村通电
-- 2002年9月村村通客车
-- 深圳农展会招商签字仪式
-- 上海农展会的东营展位
-- 农展会上东营绿色食品深受欢迎
-- 1999年11月,“中韩农业学术研讨会暨技术交流会”在东营召开
-- 2000年4月,全国跨世纪农民培训工程现场会议在东营召开
-- 新加坡外商来东营考察农业开发
-- 饲料(青)贮技术现场会
-- 小麦良种繁育基地
-- 波尔山羊繁育基地
-- 东营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 前处理室,被检测产品前处理
-- 原子吸收室,检测农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
-- 气液相室,检测农药、兽药残留量
-- 标准化室内育苗
-- 中国东营盐生植物园
-- 大棚育苗
-- 飞机治蝗
-- “非典”防治农用车消毒
-- 农田喷灌作业
-- 东营市农业局局长宋金兰
-- 东营市农业局领导研究工作
-- 《东营市农业志》编审人员合影
-- 《东营市农业志》编委会办公室人员合影
-- 东营市农业局办公大楼
-- 东营市综合农业区划图
-- 黄河三角洲绿色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布局图
-- 东营市土壤图
-- 黄河从这里入海
目录
东营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东营市直部门(行业、单位)志审稿小组
《东营市农业志》编纂机构、人员名单
序 一
序 二
凡 例
综 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农业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貌
---- 第一节 地势
---- 第二节 地貌类型及分布
-- 第二章 农业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气候资源
---- 第三节 水资源
---- 第四节 生物资源
-- 第三章 农业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早涝灾害
---- 第二节 风灾
---- 第三节 霜冻害
---- 第四节 雹灾
---- 第五节 虫灾
---- 第六节 风暴潮灾害
第二篇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章 生产关系的历史沿革
---- 第一节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 第二节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第三节 农村人民公社
-- 第二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节 双层经营体制
---- 第三节 产业结构调整
---- 第四节 土地延包
---- 第五节 改革开放试点县
第三篇 农业经济
-- 第一章 农业经济的发展
---- 第一节 建国前的农业经济
---- 第二节 建国后至建市前的农业经济
---- 第三节 建市后的农业经济
-- 第二章 农业区域分布
---- 第一节 南部山前冲积平原粮、菜、果区
---- 第二节 西部黄泛平原棉、粮、副区
---- 第三节 东部滨海平原牧、林、粮区
---- 第四节 现代黄河三角洲林、牧养护区
---- 第五节 沿海滩地渔、盐、贝区
-- 第三章 人口与农业劳动者
---- 第一节 人口与农业劳动力
---- 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密度
---- 第三节 农业人口比重与净增长
---- 第四节 农业劳动力素质
-- 第四章 农业投入
---- 第一节 农业资金投入
---- 第二节 农用物资
---- 第三节 农村用电
-- 第五章 农业生产结构与经济效益
---- 第一节 农业生产结构
---- 第二节 农业净产值和农业增加值
---- 第三节 劳动生产率
---- 第四节 土地产出率
---- 第五节 主要农副产品生产成本及收益
-- 第六章 农民收入及生活水平
---- 第一节 农民生活水平
---- 第二节 农民收入
---- 第三节 农民消费
第四篇 种植业
-- 第一章 概述
-- 第二章 耕作制度
-- 第三章 粮食作物
---- 第一节 小麦
---- 第二节 玉米
---- 第三节 大豆
---- 第四节 水稻
---- 第五节 高粱
---- 第六节 谷子
---- 第七节 甘薯
---- 第八节 其他杂粮
-- 第四章 经济作物
---- 第一节 棉花
---- 第二节 花生
---- 第三节 小油料作物
---- 第四节 其他经济作物
-- 第五章 蔬菜作物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大白菜
---- 第三节 茄果类
---- 第四节 芹菜
---- 第五节 韭菜
---- 第六节 大蒜
---- 第七节 芦笋
---- 第八节 莲藕
---- 第九节 西瓜甜瓜
---- 第十节 食用菌
---- 第十一节 蔬菜保护地栽培
-- 第六章 药用作物
---- 第一节 丹参
---- 第二节 薄荷
---- 第三节 板兰根
---- 第四节 甘草
---- 第五节 黄芪
---- 第六节 黄芩
-- 第七章 饲料作物
第五篇 农业开发
-- 第一章 概述
-- 第二章 荒地资源与早期农业垦殖
---- 第一节 荒地资源与土地利用
---- 第二节 农业垦殖
-- 第三章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 第一节 引黄灌溉
---- 第二节 井灌
---- 第三节 节水灌溉
---- 第四节 涝洼盐碱地改造
---- 第五节 水土保持
-- 第四章 粮食生产基地和吨粮田建设
---- 第一节 粮食生产基地建设
---- 第二节 吨粮田建设
-- 第五章 三黄农业开发
---- 第一节 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试验项目
---- 第二节 黄淮海平原开发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
-- 第六章 农业综合开发
---- 第一节 土地综合治理
---- 第二节 多种经营项目建设
---- 第三节 引用外资农业开发
-- 第七章 专项农业开发
---- 第一节 高效生态农业
---- 第二节 高产高效优质农业
---- 第三节 农村扶贫开发
---- 第四节 农业开发样板园
---- 第五节 农业龙头企业
第六篇 农业教育与科技
-- 第一章 农业教育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中等农业教育
---- 第三节 农业成人教育
-- 第二章 农业科学研究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科研机构
---- 第三节 获奖成果
-- 第三章 农业技术推广
---- 第一节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 第二节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 第三节 农业技术推广成果
-- 第四章 种子工作
---- 第一节 种子工作的演进
---- 第二节 良种繁育与推广
---- 第三节 种子管理
---- 第四节 种子经营
---- 第五节 种子检验
-- 第五章 土壤肥料
---- 第一节 土壤肥料技术的推广沿革
---- 第二节 土壤调查
---- 第三节 土壤利用和改良
---- 第四节 肥料
-- 第六章 植物保护
---- 第一节 病虫草鼠害的发生与演变
---- 第二节 病虫草鼠害的防治
---- 第三节 东亚飞蝗的发生与防治
---- 第四节 美洲斑潜蝇的发生与防治
---- 第五节 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
---- 第六节 植物检疫
---- 第七节 农药与药械
-- 第七章 农业环境保护
---- 第一节 农业环境质量监测
---- 第二节 农业环境管理
---- 第三节 农业环境治理
-- 第八章 农村能源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沼气建设
---- 第三节 省柴节煤灶
---- 第四节 新能源开发利用
第七篇 农业管理
-- 第一章 农业法规和标准
---- 第一节 农业条例和法规
---- 第二节 农业标准化
-- 第二章 计划财务管理
---- 第一节 农业计划
---- 第二节 农业统计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 第三章 农业经营管理
---- 第一节 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
---- 第二节 人民公社时期
---- 第三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时期
-- 第四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
---- 第一节 组织形式
---- 第二节 经营方式和内容
-- 第五章 农民减负
---- 第一节 减负工作
---- 第二节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
---- 第三节 农村税费改革
-- 第六章 对外合作与交流
---- 第一节 经济技术合作
---- 第二节 科学技术交流
---- 第三节 招商引资
第八篇 农业机械和农业机械化
-- 第一章 概述
-- 第二章 传统农具
---- 第一节 古代农具
---- 第二节 近代农具
-- 第三章 现代农具
---- 第一节 固定动力
---- 第二节 行走动力
---- 第三节 耕作机具
---- 第四节 播种机具
---- 第五节 植保机具
---- 第六节 灌溉机具
---- 第七节 收获机具
---- 第八节 加工机具
---- 第九节 运输机具
---- 第十节 农田基本建设机具
-- 第四章 农业机械化水平
---- 第一节 农机化装备水平
---- 第二节 农机化作业水平
-- 第五章 农机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管理内容
-- 第六章 农机服务
---- 第一节 生产服务
---- 第二节 农机技术培训
---- 第三节 农机推广
---- 第四节 农机维修
---- 第五节 农机具供销
---- 第六节 农机工程开发
第九篇 农牧场
-- 第一章 广北农场
---- 第一节 建立与发展
---- 第二节 科研与良种推广
---- 第三节 农业机械化
---- 第四节 种植业
---- 第五节 畜牧业
---- 第六节 工副业
-- 第二章 黄河农场
---- 第一节 建制沿革
---- 第二节 农场建设
---- 第三节 生产经营与管理
---- 第四节 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
---- 第五节 种植业
---- 第六节 工副业
---- 第七节 畜牧业
---- 第八节 林业
-- 第三章 渤海农场
---- 第一节 建立与发展
---- 第二节 种植业
---- 第三节 农业科研与推广
---- 第四节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农业机械化
---- 第五节 工副业
---- 第六节 养殖业
-- 第四章 畜禽良种场
---- 第一节 建立与发展
---- 第二节 畜牧业和海水养殖业
---- 第三节 种植业
---- 第四节 林业
-- 第五章 南郊畜牧场
---- 第一节 建制沿革
---- 第二节 畜牧业
---- 第三节 种植业
---- 第四节 工副业
第十篇 胜利油田和济军生产基地农业
-- 第一章 胜利油田农业
---- 第一节 油田农业的发展历程
---- 第二节 油田农业管理机构
---- 第三节 农业生产
---- 第四节 油田农业科技
-- 第二章 济军生产基地农业
---- 第一节 基地概况
---- 第二节 生产基地的历史沿革
---- 第三节 农业生产
第十一篇 农业机构和干部职工队伍
-- 第一章 农业管理机构
---- 第一节 市级农业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县区级农业管理机构
---- 第三节 职责职能
---- 第四节 农业干部职工队伍
-- 第二章 行政科室
-- 第三章 局属事业单位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事业单位简况
-- 第四章 局属企业
---- 第一节 原东营市农业局下属企业
---- 第二节 原东营市农机局下属企业
第十二篇 党群组织和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章 机关党建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党员构成
---- 第三节 党员教育
-- 第二章 纪检与监察
---- 第一节 党风党纪教育
---- 第二节 廉政制度建设
---- 第三节 源头治理工作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妇委会
-- 第四章 学会协会
-- 第五章 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三篇 县区农业局简介
-- 第一章 东营区农业局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机构沿革
---- 第三节 机构设置
-- 第二章 河口区农业局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机构沿革
---- 第三节 机构设置
-- 第三章 广饶县农业局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机构沿革
---- 第三节 机构设置
-- 第四章 垦利县农业局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机构沿革
---- 第三节 机构设置
-- 第五章 利津县农业局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机构沿革
---- 第三节 机构设置
第十四篇 生产习俗和农谚
-- 第一章 农业渔业生产习俗
---- 第一节 农业生产习俗
---- 第二节 渔业生产习俗
-- 第二章 节日习俗
-- 第三章 时令与农事物候
---- 第一节 时令与农事
---- 第二节 时令与物候
-- 第四章 农谚
---- 第一节 农作物谚语
---- 第二节 农事谚语
---- 第三节 时令谚语
---- 第四节 气象谚语
---- 第五节 其它谚语
第十五篇 人 物
-- 第一章 领导人物
---- 第一节 市农业局领导简介
------ 王长文
------ 齐世诚
------ 申滨洲
------ 赵宏儒
------ 宋金兰
------ 李鹤喜
------ 韩明修
------ 葛致路
------ 宋书堂
------ 郭同乐
------ 高振荣
------ 戴福禄
------ 于湘泽
------ 丁子忠
------ 任树梓
------ 刘锡琳
------ 李廷良
------ 朱和田
------ 董树平
------ 杨同更
------ 罗守玉
------ 高承俊
------ 刘凤鸣
------ 张长岱
------ 李学田
------ 周天志
------ 张培祥
------ 于伙政
------ 史长庆
------ 刘培芝
------ 柳宝旺
------ 娄维佐
------ 王锡芝
------ 李铭勋
------ 郑竹民
---- 第二节 县区农业局局长简介
------ 马守安
------ 孙卫东
------ 王宏金
------ 刘清滨
------ 张增新
------ 魏 强
------ 燕观才
-- 第二章 先进模范人物
---- 第一节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简介
------ 李田英
------ 郭占一
------ 王友昌
------ 李文燕
------ 王孟梅
------ 禹东来
------ 丁印堂
------ 王克明
------ 郭相村
------ 徐有贤
------ 李连柱
------ 王稼祥
------ 顾杰夫
------ 杜培兴
------ 高承俊
------ 孙广美
------ 朱淑霞
------ 王忠春
---- 第二节 省级农业劳动模范
---- 第三节 市级农业劳动模范
-- 第三章 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 第一节 东营市农业局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 第二节 县区农业局、农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附 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 山东省农药管理办法
-- 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
-- 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
--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意见
-- 中共东营市委、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实行农民负担规范化管理的意见
-- 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农业局关于切实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 中共东营市委、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
-- 为《东营市农业志》提供初稿和资料的人员名单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