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力求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记述上饶地区教育事业的历史和现状。
二、本志体例按章、节、目层次编列,采用序、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编纂,以志为主体,图、表分别附于有关章节。
出版时间:
1991年06月
目录
封面
上饶地区教育志
图片
--
上饶地区中等以上学校分布图
--
上饶市各级各类学校分布图
--
清代饶州府学旧址(现为波阳县博物馆)
--
江西四大书院之一的铅山县鹅湖书院旧址
--
地区保育院幼儿在做操
--
全国德育先进学校——婺源县沱口小学校园
--
铅山县太源畬族学校校门
--
玉山县第一中学校门
--
德兴县银城一小特级教师肖文青课外辅导学生学习
--
上饶市第一中学校园一角
--
上饶师范学校校园
--
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学校——弋阳县农业技术学校校门
--
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五分校旧址(横峰葛源)
--
上饶师范专科学校校园
--
地区教育局办公会议研究科订全区九年制义务教育实施方案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府、州、县学,书院,社学,私塾
--
第一节 府、州、县学
----
一、学校
----
二、教学
----
三、教师与学生
----
四、学田与学产
------
附:弋阳县学铭
--
第二节 书院
----
一、主要书院
------
附:全区历代书院名录
----
二、教学
----
三、教师与学生
----
四、学田与学产
------
附:捐置(余干县)东山书院经费善后规条
--
第三节 社学
--
第四节 私塾
--
第五节 科举制度
----
附:明清两代教育制度系统图
第二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简述
--
第二节 教学
----
一、学制
----
二、课程
----
三、教材
----
四、教学方法
--
第三节 卫生保健与幼儿体育
----
一、卫生保健
----
二、幼儿体育
--
第四节 幼儿园简介
----
一、上饶地区保育院
----
二、上饶市保育院
----
三、弋阳县商业局幼儿园
第三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简述
--
第二节 教学
----
一、学制
----
二、课程
----
三、教法
--
第三节 思想教育
--
第四节 体育卫生
----
一、体育
----
二、卫生
--
第五节 苏区小学教育
--
第六节 革命烈士子弟学校
--
第七节 少数民族小学教育
--
第八节 几所小学简介
----
上饶市第一小学
----
广丰县永丰小学
----
余干县新华小学
----
波阳县澹湖小学
----
弋阳县弋江镇一小学
第四章 中学教育
--
第一节 简述
--
第二节 教学
----
一、学制
----
二、课程
----
三、校历
----
四、学生
----
五、教学改革
--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
--
第四节 体育卫生与军训
----
一、体育课与体育锻炼
------
附:上饶市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
----
二、卫生课与卫生措施
----
三、学生的军事训练
--
第五节 中等教育结构改革
--
第六节 重点中学
--
第七节 学校简介
----
上饶市第一中学
----
波阳县第一中学
----
广丰中学
----
玉山县第一中学
----
上饶县沙溪中学
----
余干县私立玉亭初级中学
第五章 中等师范教育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学校设置
--
第三节 师范学校简介
----
上饶师范学校
----
波阳师范学校
----
万年师范学校
第六章 职业技术教育
--
第一节 简述
--
第二节 农业教育
--
第三节 林业教育
--
第四节 医学教育
--
第五节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
一、学校简介
----
二、办学成果
--
第六节 农(职)业中学
----
一、农业中学的学制、课程与教材
----
二、农业中学的办学形式
----
三、职业中学和普通中学附设职业班
--
第七节 技工学校
第七章 普通高等教育
--
第一节 简述
--
第二节 学校简介
----
上饶师范专科学校
----
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
第八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简述
--
第二节 农民教育与扫除文盲
--
第三节 职工教育
--
第四节 干部教育
--
第五节 苏区成人教育
--
第六节 函授教育
--
第七节 广播电视大学
--
第八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第九章 教育行政
--
第一节 教育机构
----
一、行政机构
----
二、教育研究机构
----
三、教育学术团体
--
第二节 行政管理
--
第三节 学校管理
----
一、幼儿园管理
----
二、小学管理
----
三、中学管理
----
四、其他学校管理
--
第四节 党派团体
----
一、共产党、共青团和民主党派
----
二、国民党、三青团和其他党派
----
三、少年儿童团体
----
四、学生自治会和学生会
----
五、教育工会
----
六、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
----
附录:学制系统图
第十章 教师
--
第一节 简述
--
第二节 管理
--
第三节 培训
----
解放前
------
一、短期培训
------
二、假期培训
------
三、师范辅导区
----
解放后
------
一、离职进修
------
二、函授学习
------
三、电视大学、自学考试
------
四、在职进修
--
第四节 待遇
----
一、政治待遇
----
二、生活待遇
----
三、其他福利
--
第五节 民办教师
----
一、民师整顿
----
二、民师转编
--
第六节 尊师重教与尊师爱生
第十一章 经费与设施
--
第一节 经费
----
一、学校经费
----
二、集资办学
----
三、奖学金、助学金
----
四、勤工俭学
--
第二节 设施
----
一、校舍
----
二、教学仪器与电教设备
----
三、图书资料
----
四、其他
第十二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
----
一、朱熹
----
二、毛(鹜)
----
三、方(鍼)南
----
四、王因明
----
五、盛时彦
----
六、晏宗傅
----
七、杨惟义
----
八、李儒勉
----
九、黄家驷
--
第二节 人物表
----
一、民国时期厅聘教员、优良教师与受奖教育人员名录
----
二、抗日战争时期教育人士忠贞殉难名录
----
三、建国后受中央及全国性群众团体表彰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名录
----
四、建国后受省级表彰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名录
附录
--
一、玉山讲义
--
二、广丰师范传习所同学录序言
--
三、中共上饶地委文件《全区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纪要》
--
四、中共上饶地委、上饶地区行署关于加强教育工作几个问题的决定
--
五、中共上饶地委、上饶地区行署关于开展多种渠道集资办学的决定
后记
修志人员与审定单位
勘误表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