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宗县志

广宗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广宗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1999年09月

目录

封面
广宗县志
版权页
广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广宗县地方志办公室
《广宗县志》审编修纂成员
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市县志审核小组成员
参加初稿编纂的主要人员
图片
-- 费孝通副委员长来广宗视察
-- 郭庚茂副省长(原市长)在广宗视察
-- 马兰翠市长指导广宗工作
-- 中共广宗县委书记翟润泽
-- 广宗县人民政府县长张明杰
-- 中共广宗县委员会 广宗县人民政府
-- 广宗县人大常委会 政协广宗县委员会
-- 人民检察院
-- 人民法院
-- 邮电局
-- 中国农业银行广宗支行
-- 供电局
-- 县城街景
-- 老漳河水闸
-- 伊格植物油厂
-- 110千伏变电站
-- 贺森化工有限公司
-- 兴广市场
-- 广宗中学
-- 第一私立中学
-- 新华书店
-- 邢清公路厂宗段
-- 老漳河公路桥
-- 电视转播塔
-- 小麦丰收在望
-- 花生基地
-- 红薯丰产田
-- 良种猪繁殖场
-- 小尾寒羊养殖场
-- 獭兔养殖场
-- 绿色食品花生油
-- 制药厂系列产品
-- 大力集团系列产品
-- 贺森有限公司“代森锰锌”系列
-- 元 碧虚观碑
-- 商 沙丘平台遗址
-- 明 崔恭墓地
-- 清 景廷宾墓
-- 明 官署正堂
-- 古代空心砖
-- 当代瓷砖壁画
-- 当代盆景
-- 商代陶鬲
-- 新石器时代纺轮
-- 春秋绳纹陶罐
-- 汉代铜鼎
-- 汉代 青铜剑
-- 唐代 石佛
-- 唐代 青铜神像
-- 明代 青瓷碗
-- 明代 宣德炉
-- 元代 陶罐
-- 杜之堂书法
-- 逯敬之书法
-- 王培堂书法
-- 史岫海书法
-- 牛林根书法
-- 逯世江书法及篆刻
-- 姚福江国画
-- 施胜辰国画
-- 米荣国国画
-- 李振涛剪纸
-- 高华版画
-- 褚氏剪纸
-- 王瑞卿国画
-- 梅花拳大汇演
-- 省授予广宗县为“梅花拳之乡”
-- 乡艺汇演
-- 广宗县第一私立中学电化教学
-- 县中实验室一角
-- 县五套班子成员
-- 《广宗县志》稿评审会议在广宗召开
-- 《广宗县志》全体编辑人员
-- 广宗县行政区划图
-- 广宗县城区图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地理环境
-- 第一章区域
---- 第一节地理位置
---- 第二节境域变迁
-- 第二章建置沿革
---- 附广宗县沿革考
-- 第三章区划
---- 第一节清及清以前行政区划
---- 第二节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 第三节1953年行政区划
---- 第四节1953年后行政区划
-- 第四章城镇乡村
---- 第一节县城
---- 第二节乡镇
---- 第三节村庄
-- 第五章地质
---- 第一节地质构造
---- 第二节地层
-- 第六章地貌
---- 第一节特征
---- 第二节类型
-- 第七章气候
---- 第一节气候特征
---- 第二节日照
---- 第三节气温
---- 第四节降水
---- 第五节气压和风
---- 第六节地温和霜冻
---- 第七节物候谚语
-- 第八章水文
---- 第一节河流
---- 第二节地表水
---- 第三节地下水
-- 第九章土壤
---- 第一节类型和分布
---- 第二节土壤肥力
-- 第十章植被
---- 第一节植被类型
---- 第二节分布规律
-- 第十一章自然资源
---- 第一节土地资源
---- 第二节水资源
---- 第三节野生植物
---- 第四节野生动物
-- 第十二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旱灾
---- 第二节水灾
---- 第三节风灾
---- 第四节雹灾
---- 第五节虫灾
---- 第六节震灾
------ 附清代地震情况
---- 第七节其它灾害
-- 第十三章人口
---- 第一节人口数量
---- 第二节人口变动
---- 第三节人口构成
---- 第四节姓氏
---- 第五节人口控制
第二编经 济
-- 第一章经济综览
---- 第一节经济制度
---- 第二节经济发展
---- 第三节经济结构
-- 第二章农业
---- 第一节农业生产关系变革
---- 第二节农业区划
---- 第三节主要农作物
---- 第四节农技农艺
---- 第五节农作机具
---- 第六节机构
-- 第三章林业
---- 第一节林木种类及分布
---- 第二节植树造林
---- 第三节果树果园
---- 第四节林果管理
---- 第五节林业科技
---- 第六节机构
-- 第四章畜牧水产
---- 第一节畜禽种类及改良
---- 第二节饲养管理
---- 第三节疫病防治
---- 第四节科技推广及区划管理
---- 第五节水产
---- 第六节机构
-- 第五章水利
---- 第一节防洪工程
---- 第二节灌溉
---- 第三节提水工具与灌溉方式
---- 第四节机井管理
---- 第五节县外水利施工
---- 第六节边界排水纠纷
---- 第七节机构
-- 第六章工业
---- 第一节发展概况
---- 第二节个体企业
---- 第三节集体企业
---- 第四节国营企业
-- 第七章乡镇企业
---- 第一节企业门类
---- 第二节经营管理
---- 第三节重点企业选介
---- 第四节效益
---- 第五节机构
-- 第八章交通运输
---- 第一节古道
---- 第二节公路
---- 第三节桥梁
---- 第四节运输工具和运输业
---- 第五节公路业务
---- 第六节机构
-- 第九章邮电
---- 第一节邮政
---- 第二节电信
---- 第三节邮电质量管理
---- 第四节邮电业务经营
---- 第五节机构
-- 第十章电业
---- 第一节电网建设
---- 第二节电力供应
---- 第三节电力管理
---- 第四节机构
-- 第十一章城乡建设
---- 第一节城镇建设
---- 第二节公产房建设和管理
---- 第三节乡村建设
---- 第四节土地征用
---- 第五节环境保护
---- 第六节建筑施工
---- 第七节机构
-- 第十二章商业
---- 第一节国营商业
---- 第二节商品销售
---- 第三节供销合作商业
------ 附中秋商店兴办记
---- 第四节饮食服务
------ 附广宗薄饼
---- 第五节商业管理
---- 第六节商业体制改革
---- 第七节机构
-- 第十三章物资管理
---- 第一节统配物资经营
---- 第二节调剂交流
---- 第三节议购议销
---- 第四节机构
-- 第十四章粮油管理
---- 第一节粮油购销
---- 第二节粮油加工
---- 第三节粮油供应
---- 第四节粮食储运
---- 第五节机构
-- 第十五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市场管理
---- 第二节工商企业管理
---- 第三节经济合同管理
---- 第四节商标管理
---- 第五节机构
-- 第十六章物价管理
---- 第一节管理
---- 第二节机构
-- 第十七章财政 审计
---- 第一节财政体制
---- 第二节财政收支
---- 第三节财政管理
---- 第四节债券
---- 第五节乡镇财政
---- 第六节机构
---- 第七节审计
-- 第十八章税务
---- 第一节税制 税种
---- 第二节税率 税额
---- 第三节税征管理
---- 第四节机构
-- 第十九章金融
---- 第一节货币
---- 第二节信贷
---- 第三节农村信用合作社
---- 第四节储蓄
---- 第五节基建拨款与贷款
---- 第六节结算
---- 第七节保险
---- 第八节机构
-- 第二十章统计
---- 第一节统计调查
---- 第二节统计整理
---- 第三节统计分析
---- 第四节统计监督
---- 第五节机构
-- 第二十一章计划管理
---- 第一节计划编制
---- 第二节计划管理实施
---- 第三节机构
-- 第二十二章计量
---- 第一节计量制度
---- 第二节计量管理
---- 第三节机构
第三编政 治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组织创建与发展
---- 第二节组织机构
---- 第三节组织整顿
---- 第四节党员
---- 第五节代表大会
---- 第六节宣传工作
---- 第七节纪律检查工作
---- 第八节统一战线工作
---- 第九节党校工作
---- 第十节信访工作
--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
---- 第一节组织沿革
---- 第二节主要活动
------ 附三民主义青年团广宗县组织
-- 第三章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人大常委会
---- 第四节人民代表
---- 第五节代表联系制度
---- 第六节主要活动
------ 附议事会
-- 第四章民国及以前历代政权
---- 第一节清朝及以前历代政权
---- 第二节民国政府
------ 附日伪政府
-- 第五章人民政府
---- 第一节县政府及工作机构
------ 附1950年广宗县政府员额编制
---- 第二节区乡公社政权设置
-- 第六章党政要务
---- 第一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 第二节抗日战争时期
---- 第三节解放战争时期
---- 第四节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 第五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 第七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 第七章政治协商会议
---- 第一节各界代表会议
---- 第二节人民政协委员会
------ 附参议会
-- 第八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工人组织
---- 第二节青少年组织
---- 第三节妇女组织
---- 第四节农民组织
---- 第五节工商联
---- 第六节科协
---- 第七节其他组织
-- 第九章公安
---- 第一节重大活动
---- 第二节机构
-- 第十章人民检察
---- 第一节刑事检察
---- 第二节经济检察
---- 第三节法纪检察
---- 第四节监所检察
---- 第五节机构
-- 第十一章审判
---- 第一节审判制度
---- 第二节案件审判
---- 第三节案件执行
---- 第四节审诉 复查
---- 第五节机构
-- 第十二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法制宣传
---- 第二节律师 公证
---- 第三节民调
---- 第四节机构
-- 第十三章劳动人事
---- 第一节人事管理
---- 第二节劳动管理
---- 第三节工资
---- 第四节干部职工离退休
---- 第五节接收安置知识青年
---- 第六节机构
-- 第十四章民政
---- 第一节拥军优属
---- 第二节补助
---- 第三节抚恤
---- 第四节烈士褒扬
---- 第五节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六节救灾救济
---- 第七节社会福利
---- 第八节婚姻登记
---- 第九节机构
------ 附广宗县光荣院情况简介
第四编军 事
-- 第一章兵役制度
---- 第一节募兵
---- 第二节志愿兵
---- 第三节义务兵
-- 第二章地方武装
---- 第一节民国及民国前的武装
------ 附日伪军在广宗境内的盘踞情况
---- 第二节人民武装
-- 第三章民兵
---- 第一节组织
---- 第二节活动
---- 第三节训练
-- 第四章战事
---- 第一节民国前战事
---- 第二节民国时期战事
---- 第三节抗日战争时期战事
------ 附一日军罪行
------ 附二兵匪祸患
第五编教科文卫体
-- 第一章教育
---- 第一节科举教育
---- 第二节幼儿教育
---- 第三节小学教育
------ 附1940年日伪教育情况一斑
---- 第四节中学教育
---- 第五节业余教育
---- 第六节考试
---- 第七节教师队伍
---- 第八节教育经费和设备
---- 第九节勤工俭学
---- 第十节教育行政机构
-- 第二章科学技术
---- 第一节科技队伍
---- 第二节科研机构
---- 第三节科技组织
---- 第四节科技普及
---- 第五节科学研究
---- 第六节农业科技成果应用
---- 第七节地震测报
---- 第八节机构
-- 第三章文化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文学
------ 附古代诗文选
---- 第三节艺术
---- 第四节著述
-- 第四章图书 档案
---- 第一节图书
---- 第二节档案
-- 第五章广播电视
---- 第一节广播
---- 第二节电视
-- 第六章文物
---- 第一节遗址
---- 第二节古建筑
---- 第三节墓葬
---- 第四节古碑刻
---- 第五节其他文物
-- 第七章史志 谱牒
---- 第一节党史 文史
---- 第二节地方志
---- 第三节谱牒
------ 附家谱举例
-- 第八章卫生
---- 第一节城乡医疗
---- 第二节医疗队伍
------ 附李丙辰的医疗实践
---- 第三节医药 药政
---- 第四节卫生防疫
---- 第五节妇幼保健
---- 第六节公费医疗和经费
---- 第七节爱国卫生教育
---- 第八节机构
-- 第九章体育
---- 第一节学校体育
---- 第二节职工体育
---- 第三节农民体育
---- 第四节运动员及成绩
---- 第五节机构
第六编民情习俗
-- 第一章居民生活
---- 第一节农民生活
------ 附一民国32年郑三周渡荒记实
------ 附二冯家寨灾荒记实
---- 第二节职工生活
-- 第二章风俗习惯
---- 第一节生活习俗
---- 第二节婚嫁
---- 第三节丧葬
---- 第四节节令
---- 第五节称谓
---- 第六节礼俗
---- 第七节社会习俗
---- 第八节忌讳
---- 第九节迷信与陋俗
---- 第十节良风美德
-- 第三章宗教 侨务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道教
---- 第三节天主教
---- 第四节耶稣教
---- 第五节伊斯兰教
---- 第六节侨务
-- 第四章方言
---- 第一节语音
---- 第二节词汇
---- 第三节构词法
-- 第五章民谚 俗语
---- 第一节谚语
---- 第二节歇后语
---- 第三节民谣
---- 第四节儿歌
---- 第五节谜语
---- 第六节联语
第七编人物
-- 第一章人物传
---- 孟康
---- 文德郭皇后
---- 潘永基
---- 潘好礼
---- 刘赓
---- 崔恭
---- 郑元善
---- 李尚宾
---- 王维新
---- 撖大径
---- 李霄
---- 张琨
---- 李永吉
---- 王佐
---- 吕上沅
---- 续继章
---- 吕信
---- 轩惟明
---- 潘中矩
---- 王学古
---- 马协
---- 姚维新
---- 陈尚信
---- 刘楫
---- 吴存礼
---- 牛玉怡
---- 李师舒
---- 景廷宾
---- 杜之堂
---- 王福银
---- 韩虚谷
---- 谷氏兄弟
---- 魏樾民
---- 姜榓荣
---- 张箕南
---- 崔新生
---- 张福堂
---- 史岫海
---- 赵一卜
---- 梁宝森
---- 肖一舟
---- 王含馥
---- 王培堂
---- 阎海燕
---- 袁勃
---- 张鸿恩
---- 任光亚
---- 张西贵
---- 李同安
---- 薛福春
---- 赵一
---- 陈永修
---- 史起图
-- 第二章人物表
---- 第一节古代至民国初年职官表
---- 第二节广宗籍党政军副地师职以上干部名录
---- 第三节出席省部级以上先进人物表
---- 第四节广宗县科技学者名人表
-- 第三章革命烈士英名录
杂记
-- 一地名管理
---- (一)普查过程
---- (二)村名考
-- 二土壤普查和土地详查
---- (一)土壤普查
---- (二)土地详查
-- 三重大事故选例
---- (一)火灾
---- (二)中毒
---- (三)工伤
---- (四)触电
-- 四奇闻轶事
---- (一)古代
---- (二)近现代
志补
-- 一政区 人口
---- (一)政区
---- (二)人口
-- 二重要会议
---- (一)党代会
---- (二)人民代表大会
---- (三)政治协商会议
-- 三领导人更迭
-- 四经济概述
---- (一)第一产业
---- (二)第二产业
---- (三)第三产业
-- 五社会事业
---- (一)教育
---- (二)广播电视
---- (三)卫生
---- (四)计划生育
---- (五)交通
---- (六)城镇建设
---- (七)邮政
---- (八)电信
---- (九)体育
---- (十)电网建设
附录
-- 古诗选
-- 明·隆庆《广宗县志》序
-- 明·万历《广宗县志》序
-- 清·康熙《广宗县续志》序
-- 清·康熙《广宗县志》序
-- 清·嘉庆《广宗县志》序
-- 清·同治《广宗县志》序
-- 民国《广宗县志》序
-- 民国《广宗县志》序
-- 广宗风土记
-- 重修张家庄保善寨碑
-- 平堰碑
-- 修筑漳河堤岸碑
-- 李守通墓表
-- 沙丘平台遗址考略
-- 平台遗恨
-- 钟楼寺
-- 前届编纂机构及成员
-- 本志编纂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