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会昌县志》(1986~2009)(以下简称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存真求实的原则,翔实地记载会昌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努力体现时代特点、地方特色和改革开放成果,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可读性的有机统一。
内容时限:
1986-2009
出版时间:
2010年05月
目录
封面
会昌县志
会昌县地方志编纂机构及人员
《会昌县志》(1986~2009)编务人员
《会昌县志》(1986~2009)审定单位
图片
--
会昌县政区图
--
会昌县城区图
--
2004年3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会昌视察。
--
2003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小密乡视察新农村建设。
--
2003年10月23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尉健行在小密乡半迳村调研。
--
2002年5月26日,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在会昌视察工作。
--
2009年1月7日,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在会昌县九二工业基地视察。
--
2006年1月9日,江西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吴新雄在会昌调研。
--
2001年9月7日,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顾秀莲在小密乡考察妇女工作。
--
2009年3月10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
世元在小密乡杉背村调研土地整理工作。
--
2006年4月21日,新华社社长田聪明在会昌县小密乡调研。
--
2006年6月9日,南京军区副政委熊自仁中将在会昌调研。
--
2007年5月13日,省委副书记王宪魁出席珠兰示范学校启用仪式。
--
2009年12月25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尚勇在江西九二盐业公司视察。
--
2009年6月10日,省委常委、副省长陈达恒在周田镇视察新农村建设。
--
2007年3月16日,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刘上洋在汉仙岩考察。
--
2007年6月29日,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潘逸阳在西江镇视察新农村建设。
--
2007年5月12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张海如在会昌山参观考察。
--
2008年11月8日,全国政协常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江西省委主席陈清华参观会昌米粉展览。
--
2009年11月25日,赣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平在珠兰乡考察农科教公司种植基地。
--
2007年5月13日,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原书记处书记李永海在珠兰示范学校接受村民赠送锦旗。
--
2007年11月21日,会昌县在北京举行脐橙品尝会暨珠兰示范学校捐建和药材种植扶贫基地签约仪式。原全
--
2008年11月8日,会昌县举办中国会昌首届江西米粉节 。
--
2009年3月28日,江西会昌招商推介会在厦门举行。
--
2009年9月1~10日,“汉仙岩”杯2009年全国篮球俱乐部青年男子联赛第二阶段决赛在会昌举行。
--
2009年11月26日,会昌县在山东省淄博市举办赣南脐橙营销洽谈会。
--
2009年9月29日,会昌县在体育场举行“歌唱祖国,热爱会昌”歌咏大赛,热烈庆祝建国60周年。
--
2009年1月1日,会昌县第五届全运会在新体育场举行。
--
2008年12月8日,会昌县举办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 。
--
2007年12月28日,会昌县首期廉租房进行了摇号。
--
2009年12月13日,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干部考察团一行在会昌县访问考察。
--
江西省会昌县九二工业基地
--
烤烟生产基地
--
珠兰乡万亩脐橙基地
--
新会昌中学
--
三馆一中心
--
同济大道
--
会昌文化广场
--
修缮后的龙光宝塔
--
污水处理厂
--
汉仙云海
--
岚山望江亭
--
饼丘新村
--
会昌县革命烈士纪念塔
--
2009年7月,会昌县被评为江西十佳魅力新城。
--
2010年2月,会昌县被评为江西省卫生县城。
--
宋玉琳将军铜像
序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专记
--
胡锦涛视察会昌生态农业
--
中国会昌·首届江西米粉节
--
李永海与会昌老区建设
第一篇 建置区划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位置面积
--
第二章 区划
----
第一节 镇、乡区划
----
第二节 村级区划
第二篇 环境
--
第一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 地貌
----
第二节 气候
----
第三节 水文
----
第四节 土壤 植被
--
第二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动植物资源
----
第四节 矿产资源
--
第三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气象灾害
----
第二节 地震灾害
--
第四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环境污染状况
----
第三节 环境治理
----
第四节 监督管理
----
第五节 宣传教育
--
第五章 水土保持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水土流失状况
----
第三节 综合治理
----
第四节 监督执法
第三篇 人口与计划生育
--
第一章 人口状况
----
第一节 人口数量 分布 密度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第三节 人口素质
--
第二章 人口变动
----
第一节 自然变动
----
第二节 人口流动
--
第三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宣传教育
----
第三节 技术服务
----
第四节 利益导向机制建设
----
第五节 基层基础建设
----
第六节 计划生育管理
第四篇 经济总情
--
第一章 经济发展
----
第一节 1986~1990年经济发展
----
第二节 1991~2000年经济发展
----
第三节 2001~2009年经济发展
--
第二章 经济结构
----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
第二节 产业结构
----
第三节 投资结构
----
第四节 商品流通结构
----
第五节 收入与分配结构
--
第三章 居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村居民生活
----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
第五篇 农业与农村经济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农村工作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农业管理机构
----
第三节 农业机械管理机构
----
第四节 农业开发机构
--
第二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延长土地承包期
----
第二节 农村经营体制改革
----
第三节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
第三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三节 粮食自给工程
----
第四节 现代农业示范园
--
第四章 烤烟生产
----
第一节 烤烟品种与分布
----
第二节 烤烟栽培
----
第三节 烟水路工程
----
第四节 烤房建设
----
第五节 烟草科技示范园
--
第五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家畜饲养
----
第二节 家禽饲养
----
第三节 动物检疫与疫病防治
----
第四节 特种养殖
----
第五节 水产品养殖
--
第六章 农业技术推广
----
第一节 农科网络建设
----
第二节 良种推广
----
第三节 施肥技术
----
第四节 新技术推广
----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
--
第七章 农业机械
----
第一节 农机推广
----
第二节 农机培训
----
第三节 农机经营
----
第四节 农机管理
----
第五节 安全监理
--
第八章 农业综合开发
----
第一节 开发资金
----
第二节 开发项目
--
第九章 老区建设与扶贫开发
----
第一节 确定贫困乡镇
----
第二节 扶贫开发项目
--
第十章 农村经营管理
----
第一节 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
第二节 村级集体财务管理
----
第三节 农村经济审计
--
第十一章 新农村建设
----
第一节 发展新产业
----
第二节 建设新村镇
----
第三节 培育新农民
----
第四节 组建新经济组织
----
第五节 塑造新风貌
----
第六节 创建好班子
----
第七节 新农村建设典型选介
第六篇 林业果茶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林业机构
----
第二节 果业机构
--
第二章 林业生态建设
----
第一节 植树造林
----
第二节 封山育林
----
第三节 退耕还林
----
第四节 林木抚育
----
第五节 国有营林场(站)
----
第六节 生态公益林建设
----
第七节 珍稀古树保护
--
第三章 森林保护
----
第一节 森林资源调查
----
第二节 森林防火
----
第三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
--
第四章 森林利用
----
第一节 林木采伐
----
第二节 林产品加工
--
第五章 野生动植物保护
----
第一节 野生动物保护
----
第二节 野生植物保护
--
第六章 林业管理
----
第一节 山林权属调处
----
第二节 林区设施建设
----
第三节 林政管理
----
第四节 经费管理
----
第五节 林权改革
--
第七章 果茶花卉
----
第一节 果树品种
----
第二节 果业开发
----
第三节 果品贮存与销售
----
第四节 技术服务
----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
----
第六节 茶叶生产
----
第七节 花卉与苗木
第七篇 水利 电力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水利机构
----
第二节 电力机构
--
第二章 水利工程建设
----
第一节 蓄水工程
----
第二节 引水工程
----
第三节 防洪工程
----
第四节 水库除险加固
----
第五节 人畜饮水
--
第三章 电力设施建设
----
第一节 水电站建设
----
第二节 电网建设
----
第三节 电网改造
--
第四章 防汛抗旱
----
第一节 指挥网络
----
第二节 抗灾措施
----
第三节 抗灾纪实
--
第五章 水利水电管理
----
第一节 水政管理
----
第二节 水费征收
----
第三节 供电管理
----
第四节 用电管理
第八篇 工业
--
第一章 管理与改革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工业企业改制
--
第二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矿产工业
----
第二节 建材工业
----
第三节 食品工业
----
第四节 服装加工业
----
第五节 医药化工
----
第六节 机械工业
--
第三章 工业园(基地)
----
第一节 江西会昌工业园区
----
第二节 会昌九二工业基地
----
第三节 江西中泰华友高科技生物园区
第九篇 商业贸易
--
第一章 机构 网点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市场
----
第三节 商业网点
--
第二章 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国有商业体制改革
----
第二节 供销体制改革
----
第三节 商业行业管理
----
第四节 个体私营商业
--
第三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日用工业品经营
----
第二节 食品经营
----
第三节 石油经营
----
第四节 医药经营
----
第五节 农资经营
----
第六节 农副产品购销
----
第七节 废旧物资回收
----
第八节 煤炭经营
----
第九节 拍卖业
--
第四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粮油收购
----
第三节 粮油销售
----
第四节 粮油储运
----
第五节 粮油经营管理
----
第六节 粮油体制改革
--
第五章 烟草 烟花专卖 食盐专营
----
第一节 烟草专卖
----
第二节 食盐专营
----
第三节 烟花爆竹专卖
--
第六章 饮食服务业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
第七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贸易产品
----
第三节 业务经营
----
第四节 外贸体制改革
第十篇 交通
--
第一章 公路交通
----
第一节 高速公路
----
第二节 国道
----
第三节 省道
----
第四节 县乡公路
----
第五节 专用公路
----
第六节 公路桥梁
----
第七节 公路养护与绿化
--
第二章 铁路交通
----
第一节 线路
----
第二节 征地拆迁
----
第三节 火车站
--
第三章 水路交通
----
第一节 航道
----
第二节 渡口
----
第三节 码头港口
--
第四章 运输
----
第一节 铁路运输
----
第二节 公路运输
----
第三节 水路运输
----
第四节 装卸搬运
--
第五章 交通运输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公路建设管理
----
第三节 公路交通管理
----
第四节 水路交通管理
----
第五节 运输管理
第十一篇 旅游
--
第一章 旅游景观
----
第一节 自然景观
----
第二节 人文景观
--
第二章 旅游资源开发
----
第一节 开发规划
----
第二节 会昌山开发
----
第三节 汉仙岩开发
----
第四节 红色旅游开发
--
第三章 旅游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旅游路线
----
第三节 旅游服务设施
----
第四节 旅游购物
第十二篇 邮政电信
--
第一章 邮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邮路
----
第三节 分拣封发
----
第四节 投递
----
第五节 设备
----
第六节 邮政业务
----
第七节 邮政管理
--
第二章 电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电话
----
第三节 电报
----
第四节 数据通信
----
第五节 无线寻呼
----
第六节 电信管理
----
第七节 移动通信
第十三篇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县城规划
----
第二节 市政建设
----
第三节 公共事业
----
第四节 县城绿化
----
第五节 环境卫生
--
第二章 村镇建设
----
第一节 村镇规划
----
第二节 集镇建设
----
第三节 村庄建设
--
第三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建筑企业
----
第二节 建筑工程
----
第三节 建筑设计
--
第四章 房地产业
----
第一节 房地产市场管理
----
第二节 房屋拆迁
----
第三节 住房制度改革
--
第五章 城建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规划设计管理
----
第三节 建筑管理
----
第四节 市容管理
----
第五节 房地产管理
第十四篇 金融 保险
--
第一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货币流通
----
第三节 存款 储蓄
----
第四节 贷款
----
第五节 理财业务
----
第六节 结算
----
第七节 经理国库
----
第八节 金融管理
----
第九节 金融体制改革
--
第二章 保险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财产保险
----
第三节 人寿保险
----
第四节 理赔
第十五篇 财政 税务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财政体制
----
第三节 财政收入
----
第四节 财政支出
----
第五节 债券发行
----
第六节 财政管理
----
第七节 财政监督
----
第八节 农税征管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税种 税率
----
第三节 税收体制
----
第四节 税收征管
----
第五节 税收稽查
第十六篇 综合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计划编制
----
第三节 计划实施
--
第二章 统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国情普查
----
第三节 抽样调查
----
第四节 专业统计
----
第五节 统计管理
----
第六节 统计服务
--
第三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价格管理
----
第三节 收费管理
----
第四节 体制改革
----
第五节 物价监督
--
第四章 物资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物资采购
----
第三节 物资供应
----
第四节 体制改革
--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企业登记
----
第三节 市场管理
----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六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
第七节 经济检查
--
第六章 审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财税金融审计
----
第三节 企业审计
----
第四节 经济责任审计
----
第五节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
----
第六节 专项审计与审计调查
----
第七节 外资运用审计
----
第八节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
第九节 社会审计
----
第十节 内部审计
--
第七章 质量技术监督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
第三节 计量管理
----
第四节 质量监督
--
第八章 国土资源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用地管理
----
第三节 地籍管理
----
第四节 土地整理储备和交易
----
第五节 执法监察
--
第九章 矿产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矿产资源管理
----
第三节 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
第十七篇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
第一章 党员及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党员
----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二章 机构
----
第一节 中共会昌县委机关
----
第二节 中共会昌县纪检机关
----
第三节 中共会昌县基层组织
--
第三章 县委工作制度
----
第一节 县委常委会议事制度
----
第二节 县委全委会议事制度
----
第三节 县委联席会议制度
--
第四章 党务
----
第一节 组织工作
----
第二节 宣传工作
----
第三节 统战工作
----
第四节 机要保密工作
----
第五节 台湾事务
----
第六节 老干部工作
----
第七节 党校教育
----
第八节 文秘信息与督查
----
第九节 党史研究
----
第十节 机关党建
--
第五章 纪律检查
----
第一节 廉政建设
----
第二节 专项治理
----
第三节 案件查处
第十八篇 政权政协
--
第一章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人大代表
----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
----
第四节 工作机构
----
第五节 工作纪略
----
第六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章 地方人民政府
----
第一节 工作机构
----
第二节 县政府工作制度
----
第三节 乡镇人民政府
--
第三章 地方人民政协
----
第一节 政协委员
----
第二节 县政协全体委员会议
----
第三节 县政协常务委员会议与主席会议
----
第四节 工作机构
----
第五节 工作纪略
----
第六节 乡镇政协工作机构
第十九篇 重大决策与实施
--
第一章 发展经济
----
第一节 一年消灭荒山三年绿化会昌
----
第二节 发展特种养殖
----
第三节 实施“猪—沼—果”工程
----
第四节 对外开放 招商引资
----
第五节 发展米粉产业
----
第六节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
第二章 发展教育文化事业
----
第一节 教育文化园区建设
----
第二节 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
第三章 优化环境
----
第一节 实施“四创”工程
----
第二节 加快县城建设
--
第四章 改善民生
----
第一节 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
----
第二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
第三节 乡村公路建设
第二十篇 社会团体
--
第一章 工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二章 青少年组织
----
第一节 共青团组织
----
第二节 团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团组织建设
----
第四节 主要活动
----
第五节 少年先锋队
--
第三章 妇女联合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妇女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四章 工商业联合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五章 科学技术协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六章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七章 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八章 归国华侨联合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九章 残疾人联合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十章 其他社会团体
----
第一节 计划生育协会
----
第二节 红十字会
----
第三节 个体私营经济协会
----
第四节 消费者协会
----
第五节 佛教协会
----
第六节 道教协会
第二十一篇 军事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人民武装部
----
第二节 人民武装委员会
----
第三节 国防动员委员会
----
第四节 武装警察部队
--
第二章 兵役
----
第一节 兵役制度
----
第二节 兵役登记
----
第三节 兵员征集
--
第三章 民兵与预备役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政治工作
----
第三节 军事训练
----
第四节 基地建设
----
第五节 装备管理
--
第四章 后勤保障
----
第一节 以劳养武
----
第二节 营房建设
--
第五章 人民防空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人防应急建设
----
第三节 宣传教育
----
第四节 防空工程
第二十二篇 政法
--
第一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综治措施
----
第三节 打黑除恶
--
第二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政治案件侦查及安全保卫
----
第三节 刑事案件侦查
----
第四节 经济文化侦查
----
第五节 治安管理
----
第六节 交通安全管理
----
第七节 森林公安
----
第八节 监所管理
----
第九节 消防管理
--
第三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反贪污贿赂
----
第四节 反渎职侵权
----
第五节 职务犯罪预防
----
第六节 监所检察
----
第七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八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四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民商事)审判
----
第五节 行政审判
----
第六节 林业审判
----
第七节 立案与审判监督
----
第八节 案件执行
--
第五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法律普及
----
第三节 人民调解
----
第四节 法律服务
----
第五节 安置帮教
----
第六节 法律援助
第二十三篇 综合政务
--
第一章 劳动人事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机构编制
----
第三节 干部管理
----
第四节 公务员制度实施
----
第五节 机构改革
----
第六节 劳动就业
----
第七节 安全监察
----
第八节 职业培训
----
第九节 工资福利
----
第十节 职称评聘
----
第十一节 养老保险
----
第十二节 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
第二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基层政权建设
----
第三节 优抚安置
----
第四节 救灾救济
----
第五节 募捐与赞助
----
第六节 农保与城乡低保
----
第七节 地名工作
----
第八节 社团管理
----
第九节 婚姻登记
----
第十节 殡葬管理
----
第十一节 老龄工作
--
第三章 外事侨务 港澳事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主要工作
--
第四章 信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三节 案件办理
--
第五章 文秘 法制 接待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文秘工作
----
第三节 法制工作
----
第四节 公务接待
----
第五节 无线电管理
第二十四篇 教育
--
第一章 学前教育
----
第一节 办学和管理
----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
第三节 教学
----
第四节 幼儿园选介
--
第二章 普通教育
----
第一节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
第二节 学校设置
----
第三节 学制与课程
----
第四节 教育教学
----
第五节 中考和高考
----
第六节 学校选介
--
第三章 职业教育
----
第一节 发展状况
----
第二节 职业学校选介
--
第四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扫除青壮年文盲
----
第二节 农民业务教育
----
第三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
第五章 教师队伍
----
第一节 师资
----
第二节 培训
----
第三节 师德教育
----
第四节 教师待遇
--
第六章 教学研究
----
第一节 教研网络
----
第二节 教研活动
----
第三节 教研成果
--
第七章 教育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人事管理
----
第三节 办学体制改革
----
第四节 经费管理
----
第五节 校舍建设
第二十五篇 科学技术
--
第一章 机构队伍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科研机构
----
第三节 科技队伍
--
第二章 科技兴县
----
第一节 科技兴县战略
----
第二节 科技兴县活动
----
第三节 民营科技企业
--
第三章 科技计划成果与管理
----
第一节 科技计划项目管理
----
第二节 科技成果管理
----
第三节 专利技术成果管理
----
第四节 科技经费
--
第四章 科技普及
----
第一节 科技宣传
----
第二节 科技普法
----
第三节 科技咨询与培训
----
第四节 技术引进与交流
--
第五章 气象工作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地面气象观测
----
第三节 天气预报服务
----
第四节 防雷减灾服务
--
第六章 防震减灾
----
第一节 防震工作机构
----
第二节 地震监测
----
第三节 防震减灾宣传
----
第四节 地震应急救援
----
第五节 地震实录
第二十六篇 文化事业
--
第一章 文化 图书 文物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群众文化
----
第三节 文化市场发展与管理
----
第四节 文学艺术创作
----
第五节 图书发行与阅览
----
第六节 文物管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第二章 广播 电视 电影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广播
----
第三节 电视
----
第四节 电影发行与放映
----
第五节 广播电视管理
--
第三章 档案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馆藏档案
----
第三节 档案服务
----
第四节 档案执法
----
第五节 档案登记
----
第六节 档案开放
----
第七节 评估认定
--
第四章 地方志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方志编纂
----
第三节 年鉴编纂
----
第四节 旧志整理
----
第五节 读志用志
--
第五章 编著书目与艺文选
----
第一节 书目与篇目
----
第二节 艺文选
第二十七篇 卫生
--
第一章 医疗
----
第一节 医疗机构
----
第二节 医疗队伍
----
第三节 医疗设备
----
第四节 医疗技术
--
第二章 卫生防疫
----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二节 公共卫生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三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妇女保健
----
第二节 儿童保健
----
第三节 卫V1和“降消”项目
--
第四章 医药卫生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医政管理
----
第三节 药政管理
----
第四节 医疗卫生制度改革
----
第五节 公费医疗改革
第二十八篇 体育
--
第一章 机构 设施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体育设施
--
第二章 体育活动
----
第一节 全民健身活动
----
第二节 职工体育
----
第三节 农村体育
----
第四节 学校体育
----
第五节 老年体育
--
第三章 体育竞赛与人才输送
----
第一节 县内体育赛事
----
第二节 参加省、市体育赛事
----
第三节 人才输送
第二十九篇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章 文明创建活动
----
第一节 文明单位创建
----
第二节 文明先进乡镇评选
----
第三节 文明县城创建
----
第四节 “五好”文明家庭创建
--
第二章 思想道德教育
----
第一节 “两爱”教育
----
第二节 “两德”教育
----
第三节 荣辱观教育
----
第四节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
第五节 移风易俗教育
----
第六节 “会昌精神”教育
--
第三章 农村塑造新风貌工作
----
第一节 创特色文化新村
----
第二节 建文明和谐社区
--
第四章 文明新风选录
----
第一节 爱岗敬业
----
第二节 见义勇为
----
第三节 孝老敬亲
----
第四节 急公好义
----
第五节 助人为乐
--
第五章 文明建设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文明单位管理
第三十篇 民俗宗教
--
第一章 民俗
----
第一节 生活习俗
----
第二节 节日习俗
----
第三节 礼仪习俗
----
第四节 其他习俗
--
第二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基督教
第三十一篇 人物先进集体
--
第一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略
------
一、老红军
--------
曾元标
--------
谢华敏
--------
郭国芳
--------
张清文
--------
刘长发
--------
宋升云
--------
赖华
--------
吴吉清
--------
何岳
--------
陈士法
--------
欧阳章
--------
朱金养
--------
彭金高
--------
曹昌
--------
邹唐寿
--------
汪复三
--------
廖星辉
--------
廖作庭
--------
曾八庆
--------
吴庆发
--------
宋玉琳
--------
王能河
--------
邹新民
------
二、革命烈士
--------
王良
--------
贺昌
--------
李翔梧
--------
曹启洪
--------
徐化起
--------
张豹田
--------
迟春元
--------
富文荣
--------
江九龙生
------
三、模范人物
--------
刘和寿
--------
赖蔚霖
------
四、领导干部
--------
曾宪明
--------
邹致祥
--------
黄信辉
--------
钟耀庭
------
五、知名人士
--------
欧老满
------
六、百岁老人
--------
钟桂花姑
--------
刘莲仔
--------
刘招娣
----
第二节 人物简介
------
一、老红军
--------
吴清昌
--------
池道生
--------
萧泽泉
------
二、副省军职领导干部
--------
林道萃
--------
陈清华
------
三、模范人物
--------
欧阳运华
----
第三节 人物表
--
第二章 先进集体
----
第一节 省(部)级以上先进集体
----
第二节 国家级先进集体简介
第三十二篇 乡镇
--
第一章 镇
----
第一节 文武坝镇
----
第二节 筠门岭镇
----
第三节 周田镇
----
第四节 西江镇
----
第五节
麻州镇
----
第六节 庄口镇
--
第二章 乡
----
第一节 清溪乡
----
第二节 右水乡
----
第三节 高排乡
----
第四节 晓龙乡
----
第五节 珠兰乡
----
第六节 洞头乡
----
第七节 中村乡
----
第八节 站塘乡
----
第九节 永隆乡
----
第十节 富城乡
----
第十一节 小密乡
----
第十二节 庄埠乡
----
第十三节 白鹅乡
附录
--
一、重要文件选辑
--
二、前志补正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