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县志

建始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建始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

内容时限: 1866-1987

出版时间: 1994年01月

目录

封面
建始县志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凡例
图片
-- 建始县行政区划图
-- 建始县业州镇现状示意图
-- 县城全景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在建始(向立伟摄)
-- 省委书记关广富视察建始
-- 省长贾志杰视察建始烟厂
-- 县委会
-- 县人民政府
-- 县人大、政协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倪志福品吸“建始烟”
-- 雪茄烟厂办公大楼
-- 烟厂产品
-- 宝牌雪茄
-- 外国烟草专家切磋白肋烟质量
-- 外国烟草专家考察复烤烟叶质量
-- 出口白肋烟
-- 自肋烟生产(县科委供稿)
-- 烤烟生产
-- 1、玉米丰收
-- 2、茶园基地
-- 3、富硒茶
-- 4、桑园基地
-- 5、高山牧场(方志权摄)
-- 1、楂树坪林场(方志权摄)
-- 2、日本落叶松苗圃
-- 3、猕猴桃
-- 杜仲
-- 天麻
-- 金银花
-- 国家水电部颁发的“电气化县”证书
-- 水电建设公司
-- 凹型电炉系列产品
-- 1、野三河五级电站
-- 2、四十二坝二级电站主机室
-- 3、四十二坝四级电站
-- 4、狮子滩变电站
-- 化肥厂(方志权摄)
-- 电石厂
-- 柳林煤矿
-- 水泥厂
-- 1、印刷厂彩印车间
-- 2、服装厂生产车间
-- 3、酒厂生产车间
-- 4、酒厂产品
-- 5、“稀世宝”矿泉水
-- 省、州军(分)区领导视察民兵基地建设(县人武部摄)
-- 民兵军事演习(县人武部摄)
-- 慰问子弟兵(县人武部摄)
-- 1、“三一八”国道建始路段之一
-- 2、“二零九”国道盘山公路
-- 3、景阳索道桥
-- 4、野三河公路桥
-- 邮电大楼
-- 五千门程控电话设备
-- 长梁伞厂
-- 高坪金塘湾预制构件
-- 集市贸易
-- 百货商场(商业局供稿)
-- 出口生漆
-- 鄂西火腿及证书(商业局供稿)
-- 东方宾馆
-- 茨泉宾馆
-- 地面卫星电视接收站
-- 红岩微波站
-- 欢渡春节
-- 春节文娱活动
-- 一中(姚恩惠摄)
-- 师范教学楼
-- 实验小学
-- 业州一小
-- 快乐的童年
-- 花坪民族中学
-- 景阳民族中学(姚恩惠摄)
-- 景阳民族小学(姚恩惠摄)
-- 景阳团碑村小学(姚恩惠摄)
-- 官店民族中学(姚恩惠摄)
-- 县医院门诊部(县医院供稿)
-- 县医院住院部(县医院供稿)
-- 县中医院
-- 学生运动会
-- 少年武术(张建东摄)
-- 老年“导引养生功”(张建东摄)
-- 出土文物
---- 饽于(杨年友摄)
---- 铜钲(杨年友摄)
---- 编钟(杨年友摄)
-- 石鼓门景点
---- 天鹅出洞(官平摄)
---- 金银洞(官平摄)
---- 望夫石(官平摄)
-- 西漂风光
---- 1、天生桥(官平摄)
---- 2、西漂鸳鸯(姚恩惠摄)
---- 3、岩湾锦绣
---- 4、石笋坪
---- 5、高峡平湖
---- 6、湖心岛
---- 7、龙门汪家沟双人石柱
-- 穿洞子
-- 建阳宝塔
-- 石柱观
-- 十八革
-- 1、景阳关(孙友泽摄)
-- 2、楠木兴隆寺(姚恩惠摄)
-- 3、斫河
-- 县志评审
-- 县志办公室全体同志合影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卷一 建置沿革
-- 一位置面积
-- 二建置沿革
-- 三行政区划
-- 四城镇
---- (一)县辖镇
---- (二)乡级镇
---- (三)自然镇
卷二 自然环境
-- 一地质
---- (一)地层
---- (二)构造
---- (三)水文地质
---- (四)工程地质
-- 二地貌
---- (一)特征
---- (二)类型
---- (三)山脉
-- 三气候 物候
---- (一)气候
---- (二)物候
-- 四水文
-- 五 土壤 植被
---- (一)土壤
---- (二)植被
-- 六自然资源
---- (一)土地资源
---- (二)水资源
---- (三)矿产资源
---- (四)生物资源
---- (五)风景资源
-- 七自然灾害
---- (一)灾害性天气
---- (二)崩山滑坡
卷三 人口 民族
-- 一人口
---- (一)历代人口
---- (二)人口变动
---- (三)人口构成
---- (四)人口分布
---- (五)人口密度
---- (六)家 庭
---- (七)计划生育
-- 二民族
---- (一)民族构成与分布
---- (二)民族关系
---- (三)民族工作
卷四 政党 政协 社团
-- 民国时期
---- 一中国共产党建始县地方组织
---- 二中国国民党建始县地方组织
------ (一)县党部
------ (二)区党(分)部
------ (三)党务活动
---- 三其他党派社团
------ (一)中国青年党建始县党部
------ (二)中国民主社会党建始县党务筹备处
------ (三)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建始县分团部
------ (四)工人团体
------ (五)农民团体
------ (六)妇女团体
------ (七)少年儿童团体
------ (八)商会及同业公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一中国共产党建始县委员会
------ (一)县委机构
------ (二)党员代表大会
------ (三)基层党组织
------ (四)组织工作
------ (五)宣传工作
------ (六)统战工作
------ (七)信访工作
------ (八)党史资料征编
---- 二中共建始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始县委员会
------ (一)历届历次县政协会议
------ (二)政协工作
---- 四群众团体
------ (一)工会
------ (二)农会(贫协)
------ (三)共青团
------ (四)妇女联合会
------ (五)商会
------ (六)工商业联合会
------ (七)个体劳动者协会
卷五 政权
-- 晚清时期
-- 民国时期
---- 一县政府(县署)
---- 二区、乡政权
---- 三参议会
---- 四革命根据地政权(苏维埃政权)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一权力机关
------ (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二)县人民代表大会
------ (三)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四)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二行政机关
------ (一)县人民政府
------ (二)乡(镇)人民政府
------ (三)人员编制
---- 三检察 审判机关
------ (一)检察院
------ (二)法院
卷六 司法
-- 晚清、民国时期
---- 一警察
------ (一)机构
------ (二)活动
---- 二检察处
---- 三地方法院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一公安
------ (一)打击反革命活动
------ (二)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 (三)治安管理
------ (四)消防
---- 二检察
------ (一)刑事检察
------ (二)法纪检察
------ (三)经济检察
------ (四)监所检察
------ (五)控告申诉检察
---- 三审判
------ (一)审判程序
------ (二)刑事审判
------ (三)民事审判
------ (四)经济审判
------ (五)清案复查
---- 四司法行政
------ (一)律师
------ (二)公证
------ (三)法制宣传
------ (四)民事调解
卷七 人事 劳动
-- 一人事
---- (一)干部状况
---- (二)干部来源
---- (三)干部管理
-- 二劳动
---- (一)劳动就业
---- (二)职工培训
---- (三)劳动保护
---- (四)劳动保险
-- 三工资福利
---- (一)工资
---- (二)福利
卷八 民政
-- 晚清、民国时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一优抚
------ (一)褒扬
------ (二)抚恤
------ (三)国家补助
------ (四)群众优待
------ (五)拥军优属
---- 二生产救灾
---- 三社会救济
------ (一)城镇救济
------ (二)农村救济
------ (三)退职老残职工救济
------ (四)其他救济
---- 四社会福利
---- 五扶贫扶苏
------ (一)扶贫
------ (二)扶苏
---- 六安置
---- 七婚姻登记
---- 八殡仪革新
卷九 军事
-- 晚清时期
-- 民国时期
---- 一机构
---- 二地方武装
------ (一)神兵
------ (二)游击队
---- 三驻军
------ (一)国民政府军
------ (二)红军
---- 四兵役
------ (一)募兵
------ (二)征兵
---- 五防空
---- 六战事
------ (一)南北军对峙于建始
------ (二)红军奔袭县城
------ (三)川东股匪窜犯县城
------ (四)官店地区红军反“围剿”战
------ (五)江南游击纵队袭取官店口镇
------ (六)解放建始县城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一机构
---- 二兵役
------ (一)志愿兵征集
------ (二)义务兵征集
------ (三)预备役登记
---- 三民兵
------ (一)组织
------ (二)训练
------ (三)勤务
------ (四)防空
卷十 经济综合管理
-- 一计划管理
---- (一)计划执行
---- (二)基本建设
-- 二物资管理
---- (一)计划分配及供应
---- (二)金属回收
-- 三统计管理
---- (一)管理体制
---- (二)报表制度
---- (三)专题调查
---- (四)统计服务
-- 四工商行政管理
---- (一)管理体制
---- (二)市场管理
---- (三)经济监督检查
---- (四)企业登记管理
---- (五)个体经济管理
---- (六)经济合同管理
---- (七)商标、广告管理
-- 五物价管理
---- (一)管理体制
---- (二)价格调整
---- (三)差价管理
---- (四)交换比价
---- (五)物价检查
-- 六计量管理
-- 七土地管理
卷十一 农牧业
-- 晚清、民国时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一土地制度变革
---- 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一)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三)人民公社
------ (四)国营农牧场
---- 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四生产条件
------ (一)劳动力
------ (二)耕地
------ (三)农机具
------ (四)农田建设
---- 五农作物生产
------ (一)农业区划
------ (二)耕作制度
------ (三)粮食作物
------ (四)经济作物
---- 六农业技术
------ (一)良种推广
------ (二)农田施肥
------ (三)植物保护
---- 七养殖业
------ (一)草山建设
------ (二)家畜饲养
------ (三)家禽饲养
------ (四)养兔
------ (五)养蜂
------ (六)养鱼
------ (七)良种繁育
------ (八)疫病防治
卷十二林业
-- 晚清、民国时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一森林资源
------ (一)林木种类
------ (二)林区分布
------ (三)古、大珍稀树
---- 二山林权属
------ (一)私有山林
------ (二)集体山林
------ (三)国有山林
---- 三采种育苗
------ (一)采种
------ (二)育苗
---- 四人工造林
------ (一)栽培树种
------ (二)义务植树
------ (三)“四旁”植树
------ (四)基地造林
---- 五飞播造林
---- 六山林保护
------ (一)护林防火
------ (二)封山育林
------ (三)病虫害防治
卷十三水利电力
-- 晚清时期
-- 民国时期
---- 一引水
---- 二蓄水
---- 三提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一水利建设
------ (一)灌溉设施
------ (二)农田水利
------ (三)水利工程管理
---- 二电力建设
------ (一)水电站建设
------ (二)输变电网络
------ (三)配供电网络
------ (四)供用电
------ (五)电业管理
------ (六)农村电气化建设
卷十四工业
-- 晚清时期
-- 民国时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一烟草工业
---- 二食品工业
------ (一)粮油加工
------ (二)饲料加工
------ (三)副食加工
------ (四)禽蛋肉类加工
------ (五)饮料制作
---- 三 纺织 缝纫 皮革工业
------ (一)纺织业
------ (二)缝纫业
------ (三)皮革业
---- 四印刷工业
---- 五竹藤棕草制品加工业
---- 六木材加工业
---- 七化学工业
------ (一)化肥生产
------ (二)硫磺生产
------ (三)肥皂生产
------ (四)鞭炮、焰花生产
------ (五)林化品生产
---- 八建材工业
------ (一)石灰、砖、瓦生产
------ (二)耐火材料生产
------ (三)水泥生产
------ (四)预制构件生产
------ (五)涂料生产
---- 九采掘冶炼工业
------ (一)煤矿开采
------ (二)铁矿冶炼
---- 十机械工业
------ (一)制造
------ (二)修配
------ (三)车辆维修
卷十五乡镇企业
-- 一农业企业
-- 二工业企业
---- (一)采掘业
---- (二)食品加工业
---- (三)饮料酿制业
---- (四)纺织业
---- (五)缝纫业
---- (六)造纸及纸制品业
---- (七)电力生产
---- (八)化学工业
---- (九)农机具修理制造
---- (十)建材陶瓷
---- (十一)其他工业
-- 三运输业
-- 四建筑业
-- 五商业及服务业
卷十六 交通
-- 晚清时期
-- 民国时期
---- 一人、畜力运输
---- 二公路建设及运输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一道路
------ (一)人行、驮运道
------ (二)公路建设
------ (三)渡口、桥梁
---- 二运输
------ (一)人力运输
------ (二)畜力运输
------ (三)溪河流运
------ (四)拖拉机运输
------ (五)汽车货运
------ (六)汽车客运
------ (七)装卸搬运
---- 三管理
------ (一)公路管理
------ (二)运输管理
------ (三)安全监理
卷十七 邮电
-- 晚清时期
-- 民国时期
---- 一邮政
------ (一)机构
------ (二)业务
---- 二电信
---- 三地方通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一机构
---- 二邮政
------ (一)业务
------ (二)邮运
------ (三)投递
---- 三电信
------ (一)电报
------ (二)电话
卷十八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 晚清、民国时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一城镇建设
------ (一)业州镇
------ (二)红岩寺镇
------ (三)城建管理
------ (四)房产管理
---- 二村镇建设
------ (一)区镇
------ (二)乡村
---- 三建筑业
------ (一)队伍
------ (二)设备
------ (三)设计
------ (四)工程施工
---- 四环境保护
------ (一)污染
------ (二)治理
------ (三)城镇绿化
卷十九 贸易
-- 晚清、民国时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一改造私营商业
---- 二商业体制
------ (一)国营商业
------ (二)供销合作商业
------ (三)集体商业
------ (四)个体商业
---- 三市场与网点
------ (一)集贸市场
------ (二)商业网点
---- 四粮油购销
------ (一)粮食收购
------ (二)食油收购
------ (三)粮食销售
------ (四)食油销售
------ (五)粮油政策性补贴
---- 五生产资料购销
------ (一)农业机具
------ (二)化肥
------ (三)农药农械
------ (四)农 膜
---- 六工业品购销
------ (一)棉针织品
------ (二)日用百货
------ (三)五金交电
------ (四)建材
------ (五)日用杂品
---- 七食品、副食品购销
------ (一)生猪、鲜肉
------ (二)禽蛋
------ (三)盐糖酒类
------ (四)蔬菜
------ (五)豆酱制品
------ (六)水产品
---- 八土特产品购销
------ (一)茶叶
------ (二)桐油
------ (三)生漆
------ (四)苎麻
------ (五)干鲜水果
---- 九石油产品购销
---- 十燃料购销
---- 十一药品购销
------ (一)中药材
------ (二)西药
---- 十二烟草购销
------ (一)烟草收购
------ (二)卷烟销售
---- 十三饮食服务
------ (一)饮食
------ (二)旅栈
------ (三)理发
------ (四)照相
------ (五)修理
---- 十四废旧物资回收
---- 十五对外贸易
------ (一)土特产品
------ (二)畜产品
------ (三)其他产品
卷二十 财政 税务 审计
-- 晚清时期
-- 民国时期
---- 一财政收入
------ (一)战前收入
------ (二)战时收入
------ (三)战后收入
---- 二财政支出
------ (一)战前支出
------ (二)战时支出
------ (三)战后支出
---- 三财税管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一财政
------ (一)收入
------ (二)支出
------ (三)预算外收支
------ (四)财政管理
------ (五)财政监察
---- 二税务
------ (一)工商税收
------ (二)农业“四税”
---- 三审计
------ (一)机构设置
------ (二)审计规则
------ (三)审计成果
卷二十一 金融
-- 晚清时期
-- 民国时期
---- 一机构及业务
---- 二流通货币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一金融机构
------ (一)中国人民银行建始县支行
------ (二)中国工商银行建始县支行
------ (三)中国农业银行建始县支行
------ (四)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建始县支行
------ (五)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建始县支公司
------ (六)信用合作社
---- 二人民币发行与管理
------ (一)人民币发行
------ (二)现金管理
------ (三)工资基金管理
---- 三存款及储蓄
------ (一)存款
------ (二)储蓄
---- 四贷款及拨款
------ (一)工商信贷
------ (二)农业信贷
------ (三)基本建设拨款和贷款
---- 五结算
------ (一)同城结算
------ (二)异地结算
---- 六代理业务
------ (一)代理金库
------ (二)代理发行公债
------ (三)代理发行国库卷
---- 七保险业务
---- 八信用社业务
------ (一)信用社资金
------ (二)信用社贷款
------ (三)信用社盈亏
------ (四)信用社体制改革
卷二十二 教育
-- 晚清时期
-- 民国时期
---- 一各类学校
---- 二师资状况
---- 三教育行政管理
---- 四经费、设备
---- 五革命根据地教育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一各类教育
------ (一)幼儿教育
------ (二)小学教育
------ (三)中学教育
------ (四)中等专业教育
------ (五)成人教育
---- 二教师队伍
------ (一)结构
------ (二)培训、进修、考核
------ (三)待遇
---- 三教育管理
------ (一)行政管理
------ (二)教学管理
---- 四教学研究
------ (一)教研机构
------ (二)教学研究
---- 五经费、设备
------ (一)经费
------ (二)设备
---- 六勤工俭学 集资办学
------ (一)勤工俭学
------ (二)集资办学
卷二十三 科学技术
-- 晚清、民国时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一科技机构组织
------ (一)县科学技术委员会
------ (二)县科学技术协会
------ (三)科技研究推广机构
---- 二科技管理
------ (一)科技队伍
------ (二)科技计划
------ (三)科技经费
------ (四)科技情报
------ (五)科技成果
---- 三科学技术普及
------ (一)科技知识传播
------ (二)科技咨询
------ (三)学术交流
---- 四科学技术应用
卷二十四 文化
-- 晚清、民国时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一群众文化
------ (一)机构
------ (二)活动
------ (三)业余文艺团体
------ (四)专业文艺团体
---- 二文学艺术
------ (一)戏剧
------ (二)曲艺
------ (三)文艺创作
------ (四)民间文艺
---- 三新闻
------ (一)报纸
------ (二)广播
------ (三)电视
---- 四图书阅览与发行
------ (一)阅览
------ (二)发行
---- 五电影
------ (一)放映
------ (二)发行与管理
------ (三)演映场所
---- 六档案
---- 七史志
---- 八文物胜迹
------ (一)文物
------ (二)胜迹
卷二十五 卫生
-- 晚清、民国时期
---- 一医疗机构
---- 二公共卫生
---- 三疫病
---- 四接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一卫生防疫
------ (一)爱国卫生运动
------ (二)公共卫生
---- 二疾病防治
------ (一)传染病
------ (二)寄生虫病
------ (三)地方病
------ (四)皮肤病
------ (五)慢性病、多发病
---- 三医疗
------ (一)医疗单位
------ (二)医疗技术
------ (三)医疗设备
------ (四)医疗活动
------ (五)医疗制度
------ (六)人才培养
---- 四妇幼保健
------ (一)妇女保健
------ (二)儿童保健
---- 五药政 药检
------ (一)药品管理
------ (二)药品检验
卷二十六 体育
-- 晚清、民国时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一传统体育
---- 二群众体育
------ (一)职工体育
------ (二)老年体育
---- 三学校体育
------ (一)幼儿体育
------ (二)中小学体育
------ (三)中等专业学校体育
---- 四场地设施
---- 五体育训练
------ (一)体校培训
------ (二)骨干培训
---- 六体育竞赛
------ (一)县内体育竞赛
------ (二)出县体育竞赛
卷二十七 风俗 宗教 方言
-- 一风俗
---- (一)风尚
---- (二)习俗
---- (三)革除积弊 移风易俗
-- 二宗教信仰
---- (一)佛教
---- (二)道教
---- (三)天主教
-- 三方言
---- (一)语音
---- (二)词汇
---- (三)语法
卷二十八 人物
-- 一人物传
---- 刘鼎三
---- 李怀常 李仁茂
---- 刘凤阶
---- 汪碧波
---- 吴经明
---- 朱和中
---- 吕大森
---- 聂守经
---- 陈心传
---- 聂太和
---- 江国恩
---- 冯遇伯
---- 邱炳南
---- 田见龙
---- 王训民
---- 唐启芝
---- 孙文焕
---- 邹兴义
---- 聂维桢
---- 郭春青
---- 黄协臣
---- 张文和
---- 徐习之
---- 陈述道
---- 陈庆光
---- 许莹涟
---- 曾宪文
---- 顾卓峰
---- 姚志新
---- 黄德玉
---- 廖寿斋
---- 刘美斋
---- 杨兆祥
---- 唐建屏
---- 黄凤林(翎)
---- 李垂周
---- 黄信涛
---- 黄金平
---- 辛杰
---- 周德富
---- 张世廉
---- 吕明宣
---- 袁典模
---- 吕维元
---- 李广宏
---- 苏强
---- 聂云卿
---- 苗守民
---- 刘仕灿
---- 谭明学
---- 冉隆银
---- 田明堂
---- 向春菊
---- 黄思宣 黄启禹
---- 陈安平
---- 田大友
-- 二人物录
---- 李德福
---- 雷家元
---- 王明元
---- 何佩瑢
---- 吴经礼
---- 魏武英
---- 吴炳堂 吴厚明
---- 刘希无
---- 何廷彪
---- 田明焯
---- 黄茎九
---- 雷翰臣
---- 吴玉庭
---- 田明先
---- 曾春梅
---- 张克绍
---- 吴国桢
---- 何言硕
---- 张光杰
---- 曾春茂
---- 曾宪国
---- 施茂林
---- 刘湘甫
---- 张德元
---- 詹云飞
---- 鄢彼得
---- 胡国琳
---- 刘建华
---- 王凤廷
---- 吴冰
---- 徐继堂
---- 裴治柏
---- 胡震
---- 李昌双
-- 三烈士英名录
----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牺牲人员
---- (二)抗日战争中牺牲人员
---- (三)解放战争时期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牺牲人员
---- (四)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人员
---- (五)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人员
-- 四水电、公路等建设工程中死亡民工
附录
-- 一修志文件辑存
-- 二旧志序选录
-- 三建始立县考
-- 四新编《建始县志》始末
-- 五建始县部门专志编纂汇录
-- 六建始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 七《建始县志》编纂人员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