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记述了郑常庄村的自然、地理、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以求达到“存史、资政、育人”的目的。
目录
封面
郑常庄村志
丰台区卢沟桥乡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郑常庄村志编纂委员会
编纂人员
序一
序二
凡例
图片
--
郑常庄村行政区域图
--
郑常庄村行政示意图
--
1 2005年6月,丰台区委书记王子生(左二}.区农委书记李明圣(右一)在乡党委书记孙强(左一)的陪
--
2 2008年1月,丰台区区长李超钢(左三)在乡党委书记李杜(前排右二)、乡长吴继东(前排右一)陪同
--
1 2006年4月,乡党委书记李杜(左二)视察郑常庄村企业和绿色产业
--
2 2008年村副职以上干部合影
--
1 1992年1月,郑常庄村经济合作社成立大会
--
2 2003年12月,丰正聚源投资管理公司成立大会
--
1 1992年村党总支书记庞金生(右二)为村办企业丰五路餐厅开业剪彩
--
2 1994年郑常庄农工商联合公司被卢沟桥乡评为“经济十强公司”
--
3 1998年郑常庄村“五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获奖家庭上台领奖
--
1 2001年北京家世界购物广场合资协议签字仪式
--
2 2008年10月8日,郑常庄村羽毛球馆开工仪式
--
3 2006年郑17-常庄村与上汽集团合资成立的企业——上汽丰华汽车销售服务公司开业庆典
--
1 1997年7月10日,郑常庄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
--
2 1995年郑常庄村召开经济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
--
3 2007年5月,郑常庄村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现场
--
4 2007年10月10日,郑常庄村新村二期回迁房工程开工仪式
--
1 1954年郑常庄魏家村小学全体师生合影
--
2 55年后原魏家村小学部分师生合影
--
1 2003年郑常庄村对新发展党员进行公示
--
2 2008年5月,郑常庄村组织本村党员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
--
3 2006年村党总支组织党员到西柏坡参观学习
--
1 2008月4月30日 郑常庄村团总支组织团员开展“迎奥运倒计时1天”签名活动
--
2 2008年6月24日,郑常庄村组织本村党员、职工进行“星火工程”文艺表演
--
3 1992年郑常庄村老年秧歌队在丰体中心参加区秧歌比赛
--
4 1992年郑常庄村老年秧歌队在丰体中心表演节目
--
1 体育乐园健身场地
--
2 设施齐全的体育乐园
--
3 郑常庄村体育乐园游泳池
--
4 郑常庄村文化活动站
--
1 2008年12月,在全村先进典型表彰大会上,村领导为优秀职工颁发荣誉证书
--
2 2008年5月,郑常庄村组织安全员开展防火演习,确保”奥运”期间村域消防安全
--
3 2008年8月,郑常庄村天桥看护队队员在交接班
--
1 1996年村领导与考入大学的本村学生在公司楼前合影
--
2 1996年村领导与参军入伍人员在公司楼前合影
--
1 1976年村民高清玉在菜地里收菜
--
2 20世纪70年代,“开门办学”活动中,村民高清玉与到本村的法国留学生在田间劳动
--
3 1962年郑常庄分大队妇女组长以上干部在托儿所留影
--
1 村里每年为村民定期检查身体
--
2 郑常庄村社区卫生服务站
--
3 原魏家村供销社
--
4 2003年设施简陋的公厕
--
5 2005年新建的设施齐全的公共厕所
--
1 2002年投入使用的体育乐园足球场
--
2 高楼包围下的破旧平房
--
3 2002年魏家村街道
--
4 2008年村域内宽敞干净的道路
--
1 上汽车华汽车销售服务公司
--
2 建威后的华润万家购物广场
--
3 家世界购物广场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置和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境域
----
第二节 沿革
--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构造
----
第二节 气候环境
----
第三节 土壤
----
第四节 水文水系
----
第五节 植物
----
第六节 动物
第二编 人口
--
第一章 演变与结构
----
第一节 人口演变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第二章 计划生育与流动人口
----
第一节 计划生育
----
第二节 流动人口
第三编 政治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组织发展
----
第二节 思想建设
----
第三节 党在各时期的工作
--
第二章 村务工作
----
第一节 村组织沿革
----
第二节 村民委员会
----
第三节 村民选举
--
第三章 群众组织
----
第一节 共青团
----
第二节 妇联
----
第三节 贫协
--
第四章 军事
----
第一节 战事
----
第二节 民兵组织
----
第三节 荣军
第四编 经济
--
第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农业土地制度
----
第二节 粮食作物
----
第三节 其他作物
----
第四节 畜牧养殖
----
第五节 农业生产条件
----
第六节 农机具改进
----
第七节 收益分配
--
第二章 工业
----
第一节 村办企业发展
----
第二节 企业改制
--
第三章 商饮服务业
----
第一节 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商业
----
第二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
--
第四章 财政收支
----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收支
----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收支
----
第三节 近年收支
第五编 市政环境建设
--
第一章 道路与交通
----
第一节 道路建设
----
第二节 公共交通
--
第二章 环境建设
----
第一节 绿化美化
--
第三章 发展规划
----
第一节 旧村改造
----
第二节 村镇建设
----
第三节 发展规划
第六编 文教卫体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学前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成人教育
--
第二章 文化
----
第一节 广播电影
----
第二节 群众文化
----
第三节 文物古迹
----
第四节 村名考证
--
第三章 医疗与防疫
----
第一节 卫生防疫
--
第四章 体育
----
第一节 踢毽运动
----
第二节 市区乡三级荣誉
第七编 生活 社会
--
第一章 生活
----
第一节 收入变化
----
第二节 住房变化
----
第三节 家电通讯
----
第四节 交通工具
----
第五节 退休养老
--
第二章 社会民情
----
第一节 民族与宗教信仰
----
第二节 村风习俗
----
第三节 生活习惯
----
第四节 婚姻嫁娶
----
第五节 丧葬习俗
----
第六节 节日习俗
----
第七节 不良习俗
--
第三章 方言民谚民谣歇后语
----
第一节 方言
----
第二节 民谚与民谣
----
第三节 歇后语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