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所志(1957-2002)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方针,严格遵守国家法令、法规和保密规定,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突出本所的特点,反映时代特征,概要地记述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的建立、建设与发展的历史;系统地记载建所以来的重大活动,领导班子的更替,职能管理和科研机构的沿革和发展;全面地总结我所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人才培养与科技队伍建设、科研条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成就。
内容时限:
1957-2002
出版时间:
2007年09月
目录
封面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所志
图片
--
1.中作科技楼(建于1984年)
--
2.科技综合楼(建于2000年)
--
3.作物育种实验楼(建于1998年)
--
1.“八五”全国农业研究开发综合实力百强研究所
--
2.中国农业科学院文明单位
--
3.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
4.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
5.北京国家大豆改良分中心。
--
6.中国作物学会、国家小麦改良中心
--
1.水稻良种“京越1号”;杂交玉米良种“白单4号”;冬小麦良种“北京8号”、“北京10号水稻旱种新技
--
2.春小麦良种“京红号”;玉米优良杂交种“中单2号”;多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与研究;异源八倍体小黑麦
--
3.多抗性丰产玉米杂交种“中单2号”,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
--
4.小麦“叶龄指标促控法”栽培管理技术体系,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5.全国大区级小麦良种区域试验“六五”成果及其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6.综合应用生物技术创造抗黄矮病普通小麦新种质,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
7.异源细胞质(粗山羊草)小麦新种质的创造及利用,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
--
8.中国小麦光温特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
9.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发现、鉴定与初步利用,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10.我国抗稻白叶枯病粳稻近等基因系的培育及应用,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1.夏播玉米单交种京早七号的选育、生育规律、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马铃薯优种“虎头”选育与推广,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3.中国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研究及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4.谷类作物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
--
5.华北地区节 水型农业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6.晋东豫西旱农类型区农林牧综合发展优化模式,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7.谷子基因互作型显性核不育的发现、起源、胞质转换与应用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
--
8.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培矮64S”选育及其应用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9.高配合力、综合性状优良的玉米自交系“黄早四”,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1.金善宝
--
2.戴松恩
--
3.李竞雄
--
4.鲍文奎
--
5.庄巧生
--
1.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期间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接见会议代表,照片中有李竞雄.鲍文奎院士
--
2.1991年10月9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在中南海与18位科学家座谈后合影,前排右起第
--
3.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1992年1月11日来所视察中央领导同志来所视察照片
--
4.1993年1月1 9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国务委员
--
5.1993年7月20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来所视察
--
6.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1998年11月18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视察
--
7.原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姜春云1995年1月4日来所视察
--
8.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1992年5月16日来所视察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所志编纂委员会
前言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职能部门与管理
--
第一节 所办公室及行政管理
--
第二节 科研处及科研管理
--
第三节 人事处与人事管理
--
第四节 党委办公室
--
第五节 科技开发处与科技产业开发
--
第六节 服务中心
第三章 科研机构
--
第一节 麦类育种室
--
第二节 玉米育种室
--
第三节 水稻育种室
--
第四节 大豆育种室
--
第五节 作物遗传室
--
第六节 作物栽培研究室
--
第七节 生理遗传室
--
第八节 作物生理室
--
第九节 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
第十节 计算机农业应用研究室
--
第十一节 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第四章 科学研究
--
第一节 小麦品种改良
--
第二节 玉米品种改良
--
第三节 水稻品种改良
--
第四节 大豆育种研究
--
第五节 多倍体育种研究
--
第六节 作物栽培研究
--
第七节 作物生理遗传研究
--
第八节 作物遗传研究
--
第九节 作物生理研究与农副产品加工研究
--
第十节 作物信息技术研究
--
第十一节 “863”计划课题研究
--
第十二节 重大基础研究
--
第十三节 谷物品质与农作物种子质量监测及科研工作
--
第十四节 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
--
第十五节 科技兴农与西部开发
第五章 基础设施与农村基点
--
第一节 基本建设
--
第二节 仪器设备
--
第三节 试验农场与昌平基地
--
第四节 农村基点
第六章 学术委员会及学术活动
--
第一节 所学术委员会
--
第二节 学术活动
第七章 中国作物学会
第八章 党群工作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
--
第二节 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
--
第三节 工会
--
第四节 妇女委员会
--
第五节 职工代表大会
--
第六节 民主党派
第九章 研究生培养
第十章 科技名人录
--
祖德明
--
卜慕华
--
鲍文奎
--
张锦熙
--
沈锦骅
--
李竞雄
--
林世成
--
庄巧生
--
邓景扬
--
过益先
--
曾道孝
--
王恒立
--
石德权
--
潘才暹
--
辛志勇
--
李梅芳
--
凌忠专
--
石社民
--
冯瑞英
--
陈孝
第十一章 大事记
附录
--
一 科研成果汇编(1978~2002年12月)
--
二 历届作物所领导和党委(党支部)成员名录
--
三 历届所职能部门、研究室(系)、中心、场、基地负责人名录
--
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院士、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国家与部级突出贡献中
--
五 在作物所任职时的研究员、副研究员名录(统计截至2002年末)
--
六 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名单
--
七 在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工作期间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名录
--
八 访问、考察、合作研究、援外和读学位人员名录
--
九 作物所职工名单
--
十 作物所单价2万元以上仪器设备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