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县志

德昌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德昌县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目录

封面
德昌县志
四川省德昌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第四届)
《德昌县志》审稿领导小组
《德昌县志》总编室
《德昌县志》照片提供人员
图片
-- 德昌县城
-- 升国旗仪式
-- 县城农贸市场
-- 县城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
-- 富庶的安宁河谷是主要农作物产区
-- 凤凰嘴之晨
-- 高山湖泊——大湾黑龙塘
-- 高山流水风光美
-- 老碾乡马安村索桥仍保持古朴风貌
-- 古墓葬遗迹
-- 小高场头古驿道
-- 中魁阁(俗称钟鼓楼)
-- 圣心堂——县内最早的西式建筑
-- 茨达乡和平村毛家大房子——进士第
-- 德昌杉木
-- 云南松林
-- 攀枝花苏铁
-- 蕨苔
-- 新兴产业——烤烟
-- 甘庶丰收
-- 栽桑养蚕
-- 早蒜苔
-- 老碾柑桔
-- 宽裕水蜜桃
-- 草莓
-- 德昌是建昌鸭重要产地
-- 全国水牛地方良种—德昌水牛
-- 开发荒坡,兴修水库
-- 德昌铁合金厂
-- 铁合金厂电站渠首——安宁河拦河闸
-- 硅铁 硅锰
-- 冶炼电炉出炉
-- 德昌糖厂夜景
-- 糖厂成品包装车间
-- 糖厂蔗渣板车间
-- 国道108线沿安宁河贯穿县境南北
-- 成昆铁路穿山越水
-- 乐跃二道沟
-- 德昌公路大桥横跨安宁河
-- 水泥厂生产区
-- 德昌县医院
-- 德昌中学校园
-- 四川省广播电视厅微波总站603微波台
-- 农业银行县支行营业厅
-- 1990年7月举办的达体舞比赛盛况
-- 汉族传统游艺—耍龙灯
-- 彝族火把节的赛马活动
-- 傈僳族风情录—迎亲
-- 傈僳族风情录——织麻布
-- 傈僳族风情录——包谷丰收
-- 位于二滩电站库区内即将被淹没的热河乡集镇(县移民办供稿)
-- 参加《德昌县志》终审会议人员
-- 德昌地方志编委会(第四届)成员和总编辑、副总编辑
-- 德昌县地图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卷一建置
-- 第一章沿革
---- 第一节隶属
---- 第二节设置
-- 第二章政区
---- 第一节境域
---- 第二节治所
---- 第三节区划
-- 第三章区乡(镇)
---- 第一节区
---- 第二节乡镇
卷二自然环境
-- 第一章地质
---- 第一节构造
---- 第二节地层
---- 第三节岩浆岩
-- 第二章地貌
---- 第一节特征
---- 第二节类型
---- 第三节山脉
-- 第三章气候
---- 第一节气温
---- 第二节降水 蒸发
---- 第三节日照
---- 第四节湿度
---- 第五节风
-- 第四章水文
---- 第一节水系 河流
---- 第二节地下水
---- 第三节水质
---- 第四节水温
-- 第五章土壤
---- 第一节成土母质
---- 第二节土壤类型及分布
---- 第三节土壤理化性状
-- 第六章自然资源
---- 第一节土地
---- 第二节水
---- 第三节植被
---- 第四节动物
---- 第五节矿藏
---- 第六节自然景点
-- 第七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农业气象灾害
---- 第二节地震
---- 第三节地表灾害
---- 附:自然灾害录
卷三人口
-- 第一章人口规模
---- 第一节总量
---- 第二节分布及密度
---- 第三节变动
-- 第二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性别
---- 第二节年龄
---- 第三节民族
---- 第四节文化程度
---- 第五节行业 职业
---- 第六节婚姻 家庭
-- 第三章人口管理
---- 第一节户籍
---- 第二节人口普查
-- 第四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机构 网络
---- 第二节宣传 教育
---- 第三节政策实施
---- 第四节避孕 节育
---- 第五节计划生育管理
卷四经济行政管理
-- 第一章经济计划管理
---- 第一节计划编制
---- 第二节计划执行
---- 第三节经济技术协作
-- 第二章物资
---- 第一节物资计划
---- 第二节物资供应
-- 第三章物价
---- 第一节体制 权限
---- 第二节监督 检查
-- 第四章标准计量
---- 第一节计量器具
---- 第二节计量管理
---- 第三节标准化
-- 第五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市场管理
---- 第二节工商企业登记
---- 第三节经济合同
---- 第四节商标 广告
---- 第五节经济监督
---- 第六节个体工商户管理
-- 第六章统计
---- 第一节调查统计
---- 第二节普查 调查
---- 第三节统计管理
-- 第七章审计
---- 第一节行政事业审计
---- 第二节工商企业审计
---- 第三节审计调查和配合检查
-- 第八章国土管理
---- 第一节地籍管理
---- 第二节建设用地管理
---- 第三节整治 保护 开发
---- 第四节土地监察
卷五农业
-- 第一章农业生产环境
---- 第一节生产条件
---- 第二节生产关系
---- 第三节经营管理
-- 第二章作物栽培
---- 第一节粮食作物
---- 第二节经济作物
---- 第三节蔬菜
-- 第三章多种经营
---- 第一节果树
---- 第二节栽桑养蚕
---- 第三节茶叶
---- 第四节其他
-- 第四章农技推广应用
---- 第一节土壤改良
---- 第二节良种推广
---- 第三节栽培技术改革
---- 第四节作物保护
---- 第五节施肥
-- 第五章农具 农机
---- 第一节旧式农具
---- 第二节农业机械化进程
---- 第三节机械农具
卷六林业
-- 第一章森林资源
---- 第一节林地、林木
---- 第二节德昌杉木及珍稀树种
---- 第三节林副产品
-- 第二章林业生产
---- 第一节采种 引种
---- 第二节育苗 造林
---- 第三节抚育 更新
---- 第四节林业多种经营
-- 第三章森林保护
---- 第一节封山育林
---- 第二节护林防火
---- 第三节森林病虫防治
-- 第四章林木利用
---- 第一节采伐 销售
---- 第二节加工 利用
---- 第三节林化工
-- 第五章林业管理
---- 第一节山林权属
---- 第二节木材采伐运输与市场管理
---- 第三节经费
卷七畜牧渔业
-- 第一章养殖条件
---- 第一节饲草
---- 第二节饲料
---- 第三节水面
-- 第二章畜禽饲养
---- 第一节牛
---- 第二节猪
---- 第三节羊
---- 第四节马 驴 骡
---- 第五节家禽
---- 第六节蜂 兔
-- 第三章疫病防治
---- 第一节疫病
---- 第二节防治
---- 第三节检疫
-- 第四章渔业
---- 第一节鱼种及分布
---- 第二节养殖
卷八水利水电
-- 第一章水利
---- 第一节引水工程
---- 第二节蓄水工程
---- 第三节提水工程
---- 第四节喷灌工程
---- 第五节河道整治
---- 第六节水土保持
---- 第七节水利管理
-- 第二章电力
---- 第一节水力发电站
---- 第二节输 配 供用电
---- 第三节水电管理
卷九工业
-- 第一章体制结构
---- 第一节国营
---- 第二节集体
---- 第三节个体
-- 第二章行业沿革
---- 第一节纺织
---- 第二节造纸
---- 第三节制糖
---- 第四节竹木棕麻加工
---- 第五节金属制造与加工
---- 第六节土染 梳花 缝纫
---- 第七节陶瓷
---- 第八节建材
---- 第九节农机修造
---- 第十节矿冶
---- 第十一节化工
---- 第十二节食品加工
---- 第十三节刊刻 印刷
-- 第三章企业选介
---- 第一节国营工业企业
---- 第二节国有集体工业企业
---- 第三节乡镇工矿企业
---- 附:部分曾经开办过的厂矿、企业
卷十交通 运输
-- 第一章道路
---- 第一节古道
---- 第二节公路
---- 第三节桥渡
---- 第四节铁路
-- 第二章运输
---- 第一节营运企业
---- 第二节民间运输
---- 第三节公路运输
-- 第三章管理
---- 第一节运输管理
---- 第二节交通监理
---- 第三节公路管理
卷十一邮政电信
-- 第一章邮电机构
---- 第一节驿站 递铺
---- 第二节邮电所局
-- 第二章邮政通信
---- 第一节邮政业务
---- 第二节邮政网路
---- 第三节邮件投递
-- 第三章电信通信
---- 第一节电报
---- 第二节长途电话
---- 第三节市内电话
---- 第四节农村电话
卷十二城建 环保
-- 第一章县城
---- 第一节街道
---- 第二节街房
---- 第三节公共建筑
---- 第四节公用设施
---- 第五节规划 统建
-- 第二章乡村建设
---- 第一节集镇
---- 第二节村舍
-- 第三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污染监测
---- 第二节保护治理
---- 第三节绿化 美化
-- 第四章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公有房产
---- 第二节私有房产
---- 第三节房地产开发
-- 第五章建筑业
---- 第一节建筑企业
---- 第二节技术管理
---- 第三节建筑工程
卷十三商业 供销
-- 第一章体制与管理
---- 第一节私营个体商业
---- 第二节集体商业
---- 第三节国营商业
-- 第二章市场 网点
---- 第一节县城市场
---- 第二节农村集市
---- 第三节期市
---- 第四节商业网点
-- 第三章购销
---- 第一节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 第二节农副产品收购
---- 第三节日用工业品经营
---- 第四节副食品经营
---- 第五节烟、酒、食盐专卖
---- 第六节废旧物资和外贸商品收购
---- 第七节药品经营
-- 第四章饮食服务
---- 第一节饮食业
---- 第二节服务业
卷十四粮油
-- 第一章民国粮政实施
---- 第一节粮食管制
---- 第二节积谷征募
---- 第三节仓储
---- 第四节军粮供应
---- 附:民国粮政腐败举例
-- 第二章粮食购销
---- 第一节统购
---- 第二节定购
---- 第三节统销
---- 第四节市场购销
-- 第三章油脂 油料
---- 第一节食油收购
---- 第二节食油销售
---- 第三节非食用植物油购销
-- 第四章收储 调运
---- 第一节粮仓
---- 第二节粮油入库及保管
---- 第三节调运
-- 第五章票证
---- 第一节票证种类及流通
---- 第二节票证管理
-- 第六章粮油加工
---- 第一节粮食加工
---- 第二节植物油料加工
---- 第三节配合饲料加工
-- 第七章支援农业
---- 第一节发放粮油预购定金
---- 第二节良种引进及收贮
---- 第三节稻种除稗
卷十五财政 税务
-- 第一章财政收入
---- 第一节总收入
---- 第二节税收
---- 第三节企业收入
---- 第四节其它收入
---- 第五节预算外资金收入
---- 第六节上级补助收入
-- 第二章财政支出
---- 第一节总支出
---- 第二节农业支出
---- 第三节行政管理费
---- 第四节教育卫生支出
---- 第五节其它支出
---- 第六节预算外资金支出
---- 第七节两项资金支出
-- 第三章债券
---- 第一节民国公债
---- 第二节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和经济过设公债
---- 第三节国库券和保值公债
-- 第四章税务
---- 第一节税制简述
---- 第二节税种
---- 第三节征收
-- 第五章管理与监督
---- 第一节财税机构
---- 第二节财政预算 决算
---- 第三节财务管理
---- 第四节控购
---- 第五节监察 检查
卷十六金融 保险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银行
---- 第二节信用合作组织
---- 第三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德昌县支公司
-- 第二章货币
---- 第一节币种
---- 第二节流通与管理
---- 第三节金银收兑
-- 第三章存款
---- 第一节人民银行存款
---- 第二节人民储蓄
-- 第四章贷款
---- 第一节个人贷款
---- 第二节工商贷款
---- 第三节农业贷款
-- 第五章拨款与监督
---- 第一节农业拨款
---- 第二节基建拨款
---- 第三节地质勘探拨款
---- 第四节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 第六章核算 结算
---- 第一节会计核算
---- 第二节转帐结算
---- 第三节经济核算与经营成果
-- 第七章代办业务
---- 第一节国库
---- 第二节债券发行和兑付
-- 第八章保险
---- 第一节财产保险
---- 第二节人身保险
---- 第三节防灾 理赔
卷十七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 第一章组织机构
---- 第一节县委及工作机构
---- 第二节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三节基层党组织
-- 第二章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一节会况
---- 第二节选举
-- 第三章党的建设
---- 第一节思想组织建设
---- 第二节制度作风建设
-- 第四章党务工作
---- 第一节宣传教育
---- 第二节统战工作
---- 第三节纪检 监察
---- 第四节干部工作
---- 第五节保密工作
---- 第六节党校
---- 第七节精神文明建设
---- 第八节政法工作
卷十八政权 政事
-- 第一章民国政权
---- 第一节代议制机构
---- 第二节地方政权机构
-- 第二章人民政权权力机构
---- 第一节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
---- 第二节人民代表的产生
---- 第三节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县人大常委会
---- 第五节德昌县革命委员会
-- 第三章人民政权行政组织
---- 第一节县政府及其工作部门
---- 第二节派出机关
---- 第三节乡(镇)人民政府
-- 第四章政协德昌县委员会
---- 第一节县政协机构
---- 第二节县政协全体委员会
---- 第三节县政协常务委员会
---- 第四节政协活动记略
-- 第五章政事
---- 第一节民国政事
---- 第二节政治运动
---- 第三节政事补阙
卷十九党派 团体
-- 第一章民国党派 社团
---- 第一节国民党地方组织
---- 第二节三民主义青年团和其它党派
---- 第三节法团
-- 第二章农民组织
---- 第一节农民协会
---- 第二节劳动人民协会
---- 第三节贫下中农协会
-- 第三章中国工会地方组织
---- 第一节工会组织
---- 第二节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工会工作
---- 第四节自身建设
-- 第四章青少年组织
---- 第一节共青团地方组织
---- 第二节团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团组织活动
---- 第四节少年先锋队
-- 第五章妇女组织
---- 第一节妇女联合会
---- 第二节妇女代表会
---- 第三节工作举例
-- 第六章工商联及其他团体
---- 第一节工商业联合会
---- 第二节其它团体
卷二十劳动人事
-- 第一章人事
---- 第一节编制
---- 第二节干部队伍
---- 第三节干部管理
---- 第四节其他干部工作
-- 第二章劳动管理
---- 第一节城镇就业安置
---- 第二节知识青年安置
---- 第三节劳力调配
---- 第四节劳动安全
-- 第三章劳动工资
---- 第一节解放初期的工资制度
---- 第二节工资制度改革与调整
---- 第三节工资区类别和艰苦地区津贴
---- 第四节浮动 固定工资
---- 第五节津贴 补贴
-- 第四章劳保福利
---- 第一节劳动保护
---- 第二节假期待遇
---- 第三节保健 抚恤
---- 第四节福利费及其使用
---- 第五节劳动保险
-- 第五章离、退休 退职
---- 第一节干部离休
---- 第二节职工退休
---- 第三节退职
---- 第四节离、退休(职)其他待遇
卷二十一民政
-- 第一章社会救济
---- 第一节慈善捐募
---- 第二节五保制度
---- 第三节农村扶贫
---- 第四节救灾
---- 第五节收容 遣送 安置盲流
-- 第二章优抚 安置 烈士褒扬
---- 第一节政府优抚
---- 第二节农村群众优待
---- 第三节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四节拥军优属
---- 第五节烈士褒扬
-- 第三章社会福利事业
---- 第一节社会福利院
---- 第二节康复医院
---- 第三节县民政福利公司
---- 第四节农村“三户两属”房产保险
---- 第五节残疾人事业
-- 第四章其它民政事业
---- 第一节婚姻登记
---- 第二节殡葬改革
---- 第三节地名管理
---- 第四节禁烟肃毒
卷二十二公安 司法
-- 第一章公共安全
---- 第一节社会治安
---- 第二节户政、交通和其它管理
---- 第三节监所管理
---- 第四节消防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刑事检察
---- 第二节经济检察
---- 第三节法纪检察
---- 第四节监所检察
---- 第五节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程序与制度
---- 第二节刑事审判
---- 第三节民事审判
---- 第四节经济审判和行政审判
---- 第五节告诉申诉审判和案件复查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法制宣传教育
---- 第二节人民调解
---- 第三节律师
---- 第四节公证
卷二十三军事
-- 第一章兵役
---- 第一节兵役制度
---- 第二节兵员征集
-- 第二章地方武装及驻军
---- 第一节民国地方武装
---- 第二节民兵
---- 第三节驻军
-- 第三章兵事
---- 第一节清、清以前时期
---- 第二节民国战事
---- 第三节解放德昌 剿匪平叛
卷二十四教育
-- 第一章学校
---- 第一节旧制学校
---- 第二节幼儿(稚)园
---- 第三节小学
---- 第四节普通中学
---- 第五节职业学校和师范学校
-- 第二章教师
---- 第一节师资
---- 第二节待遇
---- 第三节培训 进修
-- 第三章学校教育
---- 第一节学前教育
---- 第二节小学教育
---- 第三节中学教育
-- 第四章教育经费
---- 第一节民国教育经费
---- 第二节解放后的教育经费
-- 第五章教育 教学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系
---- 第二节教学管理
---- 第三节教育 教学研究
---- 第四节招生 考试 毕业
-- 第六章成人业余教育
---- 第一节扫盲
---- 第二节农民技术教育
---- 第三节职工业余教育
卷二十五科学 技术
-- 第一章科技机构与组织
---- 第一节四级农科网
---- 第二节科技事业单位
---- 第三节专业研究所(站)
---- 第四节县科协和群众学术团体
-- 第二章科技队伍
---- 第一节农林畜牧技术人员
---- 第二节工程技术人员
---- 第三节卫生技术人员
---- 第四节其他技术人员
-- 第三章科普工作
---- 第一节宣传
---- 第二节技术培训
---- 第三节学术交流
-- 第四章科技推广与应用
---- 第一节引进
---- 第二节试验 示范 推广
---- 第三节群众科学实验活动
-- 第五章科技活动
---- 第一节科学调查与研究
---- 第二节气象测报
---- 第三节水文测验 报汛 整编
---- 第四节沼气利用
-- 第六章科技管理
---- 第一节项目管理
---- 第二节科技成果举例
卷二十六医药 卫生
-- 第一章卫生事业建设
---- 第一节医疗卫生机构
---- 第二节卫生队伍
-- 第二章卫生防疫
---- 第一节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二节防疫
-- 第三章医疗
---- 第一节中医
---- 第二节西医
---- 第三节护理
---- 第四节医疗管理
-- 第四章妇幼保健
---- 第一节新法接生
---- 第二节儿童保健
---- 第三节妇女保健
-- 第五章医药
---- 第一节医药行业组织
---- 第二节中药资源
---- 第三节药政管理
卷二十七文化 艺术
-- 第一章文化机构及设施
---- 第一节文化馆(站)
---- 第二节书店
---- 第三节图书馆(室)
-- 第二章群众文化活动
---- 第一节传统游艺
---- 第二节文化宣传
---- 第三节文艺演唱
---- 第四节戏剧表演
-- 第三章文学艺术
---- 第一节口头文学
---- 第二节文学创作
---- 第三节书法 美术
---- 第四节摄影
---- 第五节音乐 舞蹈
---- 附:佚作
-- 第四章图书
---- 第一节发行
---- 第二节馆藏 阅览
-- 第五章文物
---- 第一节古墓
---- 第二节古建筑
---- 第三节碑刻
---- 第四节其它文物
-- 第六章史志
---- 第一节方志
---- 第二节党史研究
-- 第七章档案
---- 第一节档案收集
---- 第二节整理 保管
---- 第三节鉴定 统计 利用
卷二十八体育运动
-- 第一章群众性体育运动
---- 第一节民间体育活动
---- 第二节职工体育
---- 第三节农民体育
---- 第四节学校体育
-- 第二章设施 器材
---- 第一节体育设施
---- 第二节运动器材
-- 第三章竞技体育
---- 第一节田径
---- 第二节球类
---- 第三节举重 射箭
---- 第四节游泳
---- 第五节体操 武术
---- 第六节棋类
-- 第四章比赛
---- 第一节县内比赛
---- 第二节地区(州)级比赛
---- 第三节参加省级比赛
-- 第五章人才培育
---- 第一节业余体校
---- 第二节教练 裁判
---- 第三节人才输送
卷二十九广播 电视 电影
-- 第一章有线广播
---- 第一节广播网建设
---- 第二节广播宣传
-- 第二章电视 录像
---- 第一节电视转播台
---- 第二节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
---- 第三节录像放映和闭路电视
---- 第四节电视宣传
---- 第五节微波工程
-- 第三章广播电视管理
---- 第一节广播事业和宣传管理
---- 第二节电视 录像管理
---- 第三节广播电视经费
-- 第四章电影
---- 第一节放映
---- 第二节发行
卷三十少数民族
-- 第一章彝族
---- 第一节族源 分布
---- 第二节社会形态
---- 第三节居住 服饰
---- 第四节彝语 彝文
---- 第五节婚丧习俗
---- 第六节彝族年与火把节
-- 第二章傈僳族
---- 第一节迁人
---- 第二节傈僳语言与文字
---- 第三节住房 服饰 饮食
---- 第四节婚俗
---- 第五节葬仪
---- 第六节口头文学
---- 第七节音乐 舞蹈
-- 第三章其他少数民族
---- 第一节白族
---- 第二节回族
---- 第三节蒙古族
-- 第四章民族事务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民主改革
---- 第三节民族工作举略
卷三十一宗教
-- 第一章佛教
---- 第一节源流
---- 第二节佛寺
---- 第三节佛事记略
-- 第二章伊斯兰教
---- 第一节教徒
---- 第二节教务
---- 第三节清真寺
-- 第三章天主教
---- 第一节传人
---- 第二节教堂
-- 第四章其它宗教组织及活动
---- 第一节基督教
---- 第二节道教
-- 第五章宗教事务
---- 第一节工作机构和宗教团体
---- 第二节落实宗教政策
---- 第三节宗教管理
卷三十二社会风俗
-- 第一章生活习俗
---- 第一节饮食
---- 第二节服饰
---- 第三节居处
---- 第四节用器
-- 第二章人生礼俗
---- 第一节婚嫁
---- 第二节生育 家庭
---- 第三节丧葬
-- 第三章礼仪民俗
---- 第一节交际
---- 第二节庆贺
---- 第三节祀典祭扫
-- 第四章信仰民俗
---- 第一节信仰崇拜
---- 第二节禁忌 问事
---- 第三节迷信 术数
-- 第五章时日节庆
---- 第一节传统节令
---- 第二节新兴节日 纪念日
-- 第六章社会组织
---- 第一节行会
---- 第二节帮会
---- 第三节会道门
-- 第七章杂识
---- 第一节宗族 姓氏
---- 第二节家庙 会馆
---- 第三节神会 庙会
---- 第四节生产民俗
---- 第五节陋习 弊端
-- 第八章方言谣谚
---- 第一节方言
---- 第二节谚语
---- 第三节歇后语
人物
-- 一、传略
---- 邓润堂
---- 张为珊
---- 张为炯
---- 张万顺
---- 张为英
---- 马星灿
---- 何荣闾
---- 李万丰
---- 肖绍清
---- 熊正明
---- 王友明
---- 张为瑄
---- 邱广福
---- 尤正明
-- 二、简介
---- 肖云卿
---- 雷炳垣
---- 陈志明
---- 陈席儒
---- 蒋五骥
---- 黄成友
---- 明汉金
-- 三、旧志人物选载
---- 觉达
---- 海德
---- 曾日唯
---- 廖国庆 尹能吉
---- 何永清
-- 四、人物表
---- 出席西康省第一、二、三届劳模会代表名录
---- 西昌县德昌区出席1962年四川省工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农业代表
---- 受省及以上表彰的职工和劳动模范名册
---- 1990年副高级以上职称科技人员名录
-- 五、烈士英名录
赘志
-- 政治
---- 一、党政领导人事更迭
---- 二、撤区并乡
---- 三、机构改革
-- 经济
---- 一、“八五”计划指标完成情况
---- 二、农业
---- 三、乡镇企业
---- 四、工业
---- 五、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 六、固定资产投资与建筑业
---- 七、拟建攀西钢铁二基地德昌厂址考察论证和勘探
---- 八、商业贸易
---- 九、财税、金融
-- 文化
---- 一、科技
---- 二、教育
---- 三、卫生
---- 四、广播电视
---- 五、文化体育
---- 六、计划生育
---- 七、档案
-- 社会
---- 一、民政要事
---- 二、住房制度改革
---- 三、二滩水电站德昌库区移民安置
---- 四、工资制度改革
---- 五、各种普查
---- 六、向“三点一线”投资活动
---- 七、杂记
-- 人物传
---- 管荣礼
---- 罗海清
---- 李国才
附录
-- 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德昌县志》出版的通知
-- 凉山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德昌县志》稿审查验收小组
-- 《德昌县志》终审人员
-- 《德昌县志》编纂始末
-- 《德昌县志》各卷编写人员分工情况
-- 《德昌县志》使用资料统计
-- 德昌县第一至第三届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及曾与其事人员名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