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棱县志

绥棱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从实际出发,坚持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本志以事分类,以时为序,以纪事本宋体为主,兼用纪传体和编年体,以志为主体。本书上限追溯至清同治元年(1862年),下限断到1985年。

出版时间: 1988年08月

目录

封面
绥棱县志
赠送:李献長副主任
图片
-- 县政府办公楼
-- 县城一角
-- 繁华大街
-- 诺敏河大桥
-- 向阳水库
-- 阁山脚下
-- 大青观
-- 绥棱宾馆
-- 绥棱电影院
-- 人民银行
-- 农副产品市场
-- 医务人员工作之余
-- 客运
-- 县评剧团演出的《三看御妹》剧照
-- 民兵军事训练
-- 收割小麦
-- 培育树苗
-- 人工林
-- 三吉台乡敬老院饲养的麝鼠
-- 工艺美术陶器制品
-- 天津市永兴化工厂绥棱分厂生产的化妆品
-- 高产田
-- 县猪场奶牛群
-- 猪群
-- 鹿场
-- 县纺纱厂细纱车间
-- 县鞋帽厂
-- 邮电局话务班
-- 兰吉台乡柳编厂
-- 县邮电局工作人员测试农村环路载波
-- 县第一百货商店布匹组为顾客服务
-- 自动化加油站
-- 县制粉厂制粉车间
-- 绥棱粮库储粮仓
-- 县一中教学楼
-- 县第一小学
-- 县第二幼儿园
-- 县人民医院第一分院上集镇住院处
-- 绥棱县1985年体育运动大会会场
-- 绥中公社敬老院
-- 朝鲜族农民家庭
-- 革命烈士陵园
-- 上集镇娘娘庙遗址石碑
《绥棱县志》编审委员
《绥棱县志》编纂人员
序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第一篇 大事记
第二篇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位置面积
---- 第一节 位置
---- 第二节 面积
-- 第二章 地质地貌
---- 第一节 地质结构
---- 第二节 地貌
---- 第三节 地形
---- 第四节 山脉
-- 第三章 气候物候
---- 第一节 气候
---- 第二节 物候
-- 第四章 资源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三节 水质
---- 第四节 土壤
---- 第五节 植被
---- 第六节 物产
-- 第五章 灾害
---- 第一节 水灾
---- 第二节 旱灾
---- 第三节 虫灾
---- 第四节 风灾
---- 第五节 雹灾
---- 第六节 地震
第三篇 建置
-- 第一章 历史沿革
---- 第一节 建置简述
---- 第二节 行政区划
-- 第二章 县城镇乡
---- 第一节 县城
---- 第二节 镇乡
-- 第三章 驻绥单位
---- 第一节 省属单位
---- 第二节 地属单位
第四篇 农业
--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 土地改革
---- 第二节 互助组
---- 第三节 初级社
---- 第四节 高级社
---- 第五节 人民公社
---- 第六节 联产承包
-- 第二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土地开发
---- 第二节 耕作区与产量
---- 第三节 耕作制度
---- 第四节 农业技术
---- 第五节 种子
---- 第六节 农田建设
---- 第七节 队伍
-- 第三章 农业气象
---- 第一节 人工降雨
---- 第二节 人工防雹
---- 第三节 人工防霜
---- 第四节 气象区划
-- 第四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财务管理
---- 第三节 物资管理
---- 第四节 劳动管理
-- 第五章 畜牧
---- 第一节 饲养
---- 第二节 品种改良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四节 草原管理
---- 第五节 所属单位
-- 第六章 副业
---- 第一节 家庭副业
---- 第二节 集体副业
-- 第七章 渔业
---- 第一节 养殖
---- 第二节 捕捞
---- 第三节 管理
---- 第四节 队伍
-- 第八章 水利
---- 第一节 水利工程
---- 第二节 电井建设
---- 第三节 灌溉
---- 第四节 水土保持
---- 第五节 防洪排涝
---- 第六节 水利机具
---- 第七节 队伍
-- 第九章 农机具
---- 第一节 农具
---- 第二节 修理
---- 第三节 机耕程度
---- 第四节 管理
---- 第五节 所属单位
-- 第十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审批利用
---- 第二节 管理
-- 第十一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企业种类
---- 第二节 管理
第五篇 林业
-- 第一章 种类蓄积量
---- 第一节 种类
---- 第二节 蓄积量
-- 第二章 林业区划
---- 第一节 用材林区
---- 第二节 薪炭林区
---- 第三节 农防林区
---- 第四节 施业林区
-- 第三章 采运
---- 第一节 采伐
---- 第二节 运输
-- 第四章 营林
---- 第一节 营林生产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苗圃
-- 第五章 森林保护
---- 第一节 林政
---- 第二节 护林防火
---- 第三节 病虫防治
-- 第六章 木材生产
---- 第一节 加工
---- 第二节 贮藏
-- 第七章 队伍
---- 第一节 国营林场
---- 第二节 乡镇林业站
第六篇 工业
-- 第一章 所有制形式
---- 第一节 私营工业
---- 第二节 集体工业
---- 第三节 国营工业
-- 第二章 轻工业手工业
---- 第一节 简况
---- 第二节 工厂简述
-- 第三章 化学工业
---- 第一节 简况
---- 第二节 工厂简述
-- 第四章 重工业
---- 第一节 冶金
---- 第二节 建材
---- 第三节 电力
---- 第四节 机械
-- 第五章 食品工业
---- 第一节 简况
---- 第二节 工厂简述
-- 第六章 企业管理
---- 第一节 设备管理
---- 第二节 技术管理
---- 第三节 质量管理
---- 第四节 劳动管理
---- 第五节 工资管理
---- 第六节 经营管理
第七篇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公路
---- 第二节 铁路
---- 第三节 桥涵
-- 第二章 运输
---- 第一节 人力运输
---- 第二节 畜力运输
---- 第三节 汽车运输
---- 第四节 铁路运输
---- 第五节 水路运输
-- 第三章 管理
---- 第一节 公路管理
---- 第二节 运输管理
---- 第三节 交通监理
-- 第四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 第三节 管理
第八篇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城镇建设
---- 第一节 城区交通
---- 第二节 园林绿化
---- 第三节 照明供水
---- 第四节 用气取暖
---- 第五节 公用建筑
---- 第六节 民用建筑
---- 第七节 房产管理
---- 第八节 所属单位
-- 第二章 农村建设
---- 第一节 公用建筑
---- 第二节 民用建筑
---- 第三节 农村交通
---- 第四节 农村绿化
-- 第三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污水处理
---- 第二节 粉尘处理
第九篇 商业
-- 第一章 商业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公私合营商业
---- 第三节 集体商业
---- 第四节 国营商业
---- 第五节 集市贸易
---- 第六节 网点布局
---- 第七节 商品贮运
-- 第二章 烟草
---- 第一节 烟叶生产
---- 第二节 收购销售
---- 第三节 卷烟经营
-- 第三章 粮食
---- 第一节 私人粮行
---- 第二节 征购销售
---- 第三节 贮藏运输
---- 第四节 粮油供应
---- 第五节 所属单位
-- 第四章 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 第一节 社员代表大会
---- 第二节 网点布局
---- 第三节 经营管理
-- 第五章 物资
---- 第一节 采购
---- 第二节 供应
---- 第三节 交流
---- 第四节 所属单位
-- 第六章 外贸
---- 第一节 收购加工
---- 第二节 商品出口
第十篇 财政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预算
---- 第二节 财务管理与监督
---- 第三节 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收
---- 第二节 税政
---- 第三节 税检
---- 第四节 队伍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金融机构
---- 第二节 货币流通
---- 第三节 信贷
---- 第四节 侨汇
---- 第五节 储蓄
---- 第六节 债券
---- 第七节 保险
第十一篇 工商物价
-- 第一章 工商
---- 第一节 市场管理
---- 第二节 企业登记
---- 第三节 商标注册
---- 第四节 经济合同
---- 第五节 队伍
-- 第二章 物价
---- 第一节 物价
---- 第二节 调整
---- 第三节 主要商品价格
---- 第四节 管理
第十二篇 党派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 第一节 党组织
---- 第二节 党员
---- 第三节 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干部管理
---- 第五节 宣传
---- 第六节 统一战线
---- 第七节 纪律检查
---- 第八节 党员培训
-- 第二章 社会团体
---- 第一节 抗日救国会
---- 第二节 工人组织
----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 第四节 妇女组织
---- 第五节 农民组织
---- 第六节 工商业联合会
---- 第七节 中苏友好协会
---- 第八节 科学技术协会
---- 第九节 文学艺术协(学)会
-- 第三章 其他党团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 第二节 民主同盟会
第十三篇 政事
--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重要活动
---- 第四节 基层选举
-- 第二章 政府
---- 第一节 清末分防府经历
---- 第二节 中华民国政府
---- 第三节 伪满政府
---- 第四节 人民政府
---- 第五节 基层政权
---- 第六节 档案
---- 第七节 信访
-- 第三章 政协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政治协商会议
---- 第三节 重要活动
第十四篇 公安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户籍
---- 第二节 侦破
---- 第三节 治安政保
---- 第四节 消防
---- 第五节 警察
---- 第六节 看守所
---- 第七节 重大活动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批捕起诉
---- 第二节 法纪检察
---- 第三节 刑事检察
---- 第四节 经济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审判
---- 第二节 伪满时期的审判
---- 第三节 人民审判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律师
---- 第二节 公证
---- 第三节 调解
---- 第四节 法制宣传
第十五篇 民政劳动人事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社会福利
---- 第二节 社会救济
---- 第三节 移民安置
---- 第四节 优抚安置
---- 第五节 支前
---- 第六节 婚姻登记
---- 第七节 殡葬改革
-- 第二章 劳动
---- 第一节 劳动管理
---- 第二节 工资福利
---- 第三节 劳动保护
---- 第四节 精简下放
---- 第五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第三章 人事
---- 第一节 人事监察
---- 第二节 干部工资福利
---- 第三节 编制
第十六篇 军事
-- 第一章 驻军
---- 第一节 中华民国驻军
---- 第二节 伪满驻军
---- 第三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
-- 第二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民团
---- 第二节 自卫团
---- 第三节 县大队
---- 第四节 人民武装部
---- 第五节 预备役炮兵团
-- 第三章 兵役制度
---- 第一节 征募国兵制
----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
----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
-- 第四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民兵活动
-- 第五章 重大兵事
---- 第一节 郝大干屯战斗
---- 第二节 一间楼战斗
---- 第三节 欧肯河战斗
---- 第四节 瑞穗村战斗
---- 第五节 绥棱镇战斗
---- 第六节 半截河战斗
-- 第六章 战备
---- 第一节 人民防空
---- 第二节 后方基地
---- 第三节 武器试制
-- 第七章 抗日
---- 第一节 军队抗日
---- 第二节 群众抗日
第十七篇 文化
-- 第一章 文化事业
---- 第一节 文化设施
---- 第二节 文艺团体
---- 第三节 群众文艺
---- 第四节 文艺创作
---- 第五节 民间艺术
-- 第二章 新闻广播电视
---- 第一节 新闻通讯报道
---- 第二节 报纸
---- 第三节 广播
---- 第四节 电视
-- 第三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文物
---- 第二节 古迹
第十八篇 教育
-- 第一章 教育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经费
-- 第二章 各类教育
---- 第一节 私塾
---- 第二节 学前教育
---- 第三节 初等教育
---- 第四节 中等教育
---- 第五节 专业教育
---- 第六节 成人教育
---- 第七节 少数民族教育
---- 第八节 聋哑教育
---- 第九节 考试制度
-- 第三章 教师
---- 第一节 队伍
---- 第二节 师资培训
---- 第三节 教师待遇
-- 第四章 教学研究
---- 第一节 教育研究
---- 第二节 教学研究
第十九篇 卫生
-- 第一章 医术
---- 第一节 中医
---- 第二节 西医
----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 第二章 医疗
---- 第一节 医疗制度
---- 第二节 医疗器械
---- 第三节 医疗水平
---- 第四节 公费医疗
---- 第五节 合作医疗
---- 第六节 医疗机构
-- 第三章 医药
---- 第一节 中药
---- 第二节 西药
---- 第三节 药政
-- 第四章 预防
---- 第一节 地方病防治
---- 第二节 职业病防治
---- 第三节 妇幼保健
---- 第四节 卫生防疫
---- 第五节 爱国卫生
---- 第六节 节育措施
第二十篇 科技体育
-- 第一章 科技
---- 第一节 活动
---- 第二节 成果
---- 第三节 地震观测
---- 第四节 标准计量
---- 第五节 沼气利用
---- 第六节 气象观测
---- 第七节 机构队伍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体育设施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社会体育
---- 第四节 运动员培训输送
---- 第五节 体育竞赛
第二十一篇 社会
-- 第一章 人口民族
---- 第一节 人口增减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第三节 计划生育
-- 第二章 宗教帮会
---- 第一节 宗教
---- 第二节 帮会
-- 第三章 习俗
---- 第一节 衣食住行
---- 第二节 婚嫁丧葬
---- 第三节 杂俗
---- 第四节 家庭构成
---- 第五节 节日时令
-- 第四章 娼妓吸毒赌博迷信
---- 第一节 娼妓吸毒
---- 第二节 赌博迷信
-- 第五章 方言谚语歇后语
---- 第一节 方言
---- 第二节 谚语
---- 第三节 歇后语
-- 第六章 人民生活水平
---- 第一节 农民生活水平
---- 第二节 职工生活水平
第二十二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略
---- 第一节 人物传记
------ 戴汝吉
---- 第二节 人物简介
------ 徐子横
------ 徐国顺
------ 栗本堂
------ 宋林
------ 王觐军
------ 温子臣
------ 寇化林
------ 祁忠甲
------ 赵忠福
------ 孙长珍
-- 第二章 人物名录
---- 第一节 英名录
---- 第二节 模范人物名录
---- 第三节 党政军闻人名录
---- 第四节 知名人士
附录
-- “开拓团”
-- 抓劳工
-- 勤劳奉仕
-- 粮谷出荷
-- 配给
-- 先进单位
-- 《牢门脱险记》节选
-- 为抢在敌前
编纂资料来源
编修始末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