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县卫生志

三水县卫生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三水县卫生志》记述我县医药卫生防病治病,妇幼保健,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医疗设备以及机构建立、人事变动等卫生大事和发展史。 二、全志分十六编,约20余万字。 三、本志所载,上限为1819年,下限为1986年,共167年。

出版时间: 1989年10月

目录

封面
三水县卫生志
图片
-- 三水县医疗卫生机构分布图
-- ①三水县中医院
-- ②西南镇医院
-- ③三水县人民医院病房
-- ①1983年12月26日《南方日报》报道三水县宣布消灭血吸虫病。
-- ②省、市、县党政及卫生部门领导同志亲临现场,研究巩固消灭血吸虫的工作。
-- ③三水县基本上实现用水自来化,图为农村的水塔。
-- 丹麦内政大臣布列塔·霍尔贝亚夫人参观访问芦苞卫生院。
-- 三水县中医院为病人进行纤维胃镜检查。
-- 三水县药品检验所仪器室一角。
《三水县卫生志》编纂领导组成员名单
《三水县卫生志》编写办公室成员名单
凡例

目录
第一编 概述
第二编 大事记
第三编 卫生行政机构
-- 第一章 民国时期卫生行政机构
-- 第二章 建国后卫生行政机构
---- 第一节 卫生局(科)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卫生局及所辖机构
-- 第三章 其他卫生防病管理机构
---- 第一节 三水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 第二节 三水县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及除害灭病领导小组
---- 第三节 三水县麻风病防治委员会
---- 第四节 三水县防疫指挥部
---- 第五节 三水县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
---- 第六节 三水县改水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第四编 医疗卫生事业机构
-- 第一章 建国前各时期医疗卫生机构
---- 第一节 个体开业诊所
---- 第二节 医疗慈善机构
---- 第三节 民国时期医院
------ 一、芦苞博爱留医院
------ 二、三水县麻风病人收容所
------ 三、西南公医院
------ 四、平民医院及救济院
------ 五、战时医院
------ 六、三水县卫生院
-- 第二章 建国后医疗卫生机构
---- 第一节 建国初期个体开业诊所及联合诊所
---- 第二节 三水县人民医院
---- 第三节 三水县中医院
---- 第四节 三水县血吸虫病防治站
---- 第五节 三水县卫生防疫站
---- 第六节 三水县妇幼保健站
---- 第七节 三水县慢性病防治站
---- 第八节 三水县沙梨园医院(麻风病医院)
---- 第九节 三水县预防保健中心
---- 第十节 其他县属卫生事业机构
------ 一、三水县卫生学校
------ 二、三水县药品检验所
------ 三、三水县医药卫生服务公司
------ 四、三水县医疗器械维修站
---- 第十一节 中心卫生院
------ 一、芦苞中心卫生院
------ 二、乐平中心卫生院
------ 三、金本中心卫生院
---- 第十二节 区、镇卫生院
------ 一、西南镇卫生院
------ 二、河口卫生院
------ 三、白坭卫生院
------ 四、高丰卫生院
------ 五、大塘卫生院
------ 六、范湖卫生院
------ 七、南边卫生院
------ 八、青歧卫生院
------ 九、六和卫生院
---- 第十三节 乡、村卫生站
---- 第十四节 驻县和县内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第五编 医疗卫生队伍
-- 第一章 局辖医疗卫生队伍
---- 第一节 领导班子
---- 第二节 卫生技术队伍构成与分布
---- 第三节 卫生技术队伍发展
---- 第四节 “六·二六”医疗队
---- 第五节 参军、支援国防建设、援藏与援外
---- 第六节 离休与退休
-- 第二章 农村卫生队伍及个体开业
---- 第一节 农村卫生队伍
---- 第二节 个体开业
第六编 医疗卫生行政管理
-- 第一章 人事管理
---- 第一节 人事档案
---- 第二节 人事调转、任免
---- 第三节 奖惩
---- 第四节 信访
-- 第二章 医政管理
---- 第一节 医疗卫生业务工作管理
---- 第二节 卫生技术队伍管理
---- 第三节 农村医疗卫生管理
---- 第四节 个体开业管理
---- 第五节 体格检查管理
---- 第六节 劳动力鉴定与医疗纠纷处理
-- 第三章 防病保健管理
-- 第四章 药政管理
---- 第一节 建国前的吸毒状况
---- 第二节 建国后麻醉药品管理
---- 第兰节 药品质量监督
-- 第五章 财会管理
---- 第一节 卫生事业经费
---- 第二节 财经收支概况
---- 第三节 工资待遇
---- 第四节 津贴、福利、奖金
-- 第六章 公费医疗管理
-- 第七章 改革
-- 第八章 医疗制度
第七编 医学教育、学术团体和社团组织
-- 第一章 医学教育
---- 第一节 三水县卫生学校
---- 第二节 离职学习
---- 第三节 专业培训
---- 第四节 进修
---- 第五节 函授
---- 第六节 晋升与录用
-- 第二章 学术团体
---- 第一节 医学会
---- 第二节 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 第三章 社团组织
---- 第一节 建国前社团组织
---- 第二节 建国后社团组织
第八编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
-- 第一章 中医政策
-- 第二章 中医中药队伍
-- 第三章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
第九编 医疗卫生设备、能量、技术水平和护理工作
-- 第一章 医疗卫生设备
---- 第一节 房屋
---- 第二节 空调设施
---- 第三节 车辆
---- 第四节 医疗器械
-- 第二章 医疗能量
---- 第一节 三水县人民医院
---- 第二节 三水县中医院
---- 第三节 三水县预防保健中心
---- 第四节 区(镇)卫生院
-- 第三章 技术水平
---- 第一节 三水县人民医院
---- 第二节 三水县中医院
---- 第三节 三水县预防保健中心
---- 第四节 中心卫生院
---- 第五节 区(镇)卫生院
---- 第六节 县药品检验所
-- 第四章 护理工作
---- 第一节 三水县人民医院
---- 第二节 区(镇)卫生院
第十编 中药、西药与制药、药检
-- 第一章 中草药资源
---- 第一节 建国前中草药资源及使用
---- 第二节 中草药资源现状
-- 第二章 药品销售
---- 第一节 药铺与药店
---- 第二节 药品公司
---- 第三节 中药
---- 第四节 西药
-- 第三章 制药与药检
---- 第一节 三水县药品检验所
---- 第二节 三水县人民医院制剂室
---- 第三节 三水县中医院制剂室
---- 第四节 区、镇卫生院制剂室
第十一编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一章 建国前的卫生状况
-- 第二章 建国后各时期的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三章 城乡卫生基本建设
---- 第一节 两管五改
---- 第二节 改水工作
---- 第三节 文明卫生村(镇)建设
---- 第四节 城镇公共卫生建设
第十二编 卫生防疫
-- 第一章 建国前的疫病流行
-- 第二章 建国后疫病流行及防治
---- 第一节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 第二节 其他疾病的查治
-- 第三章 疫情管理与防疫措施
---- 第一节 三级防疫网
---- 第二节 疫情管理
---- 第三节 预防措施
---- 第四节 计划免疫与冷链工作
-- 第四章 食品卫生
-- 第五章 工矿卫生
-- 第六章 学校卫生
第十三编 地方病与慢性病的防治
-- 第一章 血吸虫病
---- 第一节 血吸虫病的流行情况
---- 第二节 血吸虫病的防治
---- 第三节 防治工作效果
---- 第四节 巩固监测工作
-- 第二章 麻风病
---- 第一节 建国前麻风病的流行情况
---- 第二节 建国后麻风病的查治
-- 第三章 结核病
-- 第四章 性病
第十四编 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
-- 第一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新法接生
---- 第二节 妇女保健
---- 第三节 婴幼儿保健
-- 第二章 计划生育与优生优育
---- 第一节 计划生育
---- 第二节 优生优育
第十五编 医林人物与表彰录
-- 第一章 医林人物简介
---- 林品三
---- 黄干南
---- 林西园
---- 叶朝章
---- 林玉山
---- 谢明之
---- 唐拾义
---- 欧博明
---- 董叔干
---- 陈亦毅
---- 黄伯彩
---- 张亦良
---- 冼侠侬
---- 黄悌君
---- 龙耀光
---- 严大益
-- 第二章 先进单位与先进人物
---- 第一节 三水县卫生系统历年被评为省、地(市)的先进单位
---- 第二节 三水县卫生系统历年被评为全国、省、地区(市)的先进工作者
---- 第三节 优秀护士
---- 第四节 三水县卫生系统当选为第七和第八届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第五节 三水县卫生系统当选为第一、二届县政协委员名单
第十六编 医林杂记
-- 第一章 卫生诗文
-- 第二章 医疗事迹与人物史料选录
---- 抗日时期的“三水县战时医疗救护干部训练班”
---- “医学求益社”
---- 民国三十七年(1948)十二月《中国护士学会广东会员花名册》所载
---- 民国三十六年(1947)两粤医科专门学校同学会编印的《两粤医科学校毕业同学录》所载
---- 清朝末年以来,三水县留学外国的医科学生选录
------ 陈伯锡
------ 邓弁华
------ 唐太平
------ 何子君
------ 陈大维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