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史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史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科研工作和管理工作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50-1987

出版时间: 1995年02月

目录

封面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史
《铁道科学研究院史》编辑委员会
《铁道科学研究院史》编辑部

目录
第一篇 创建时期(1949.2~1955.12)
-- 第一章 综述
-- 第二章 新中国铁道科研机构的组建
---- 第一节 旧有铁路研究机构的接管
---- 第二节 铁道部铁道技术研究所的筹建
---- 第三节 铁道部铁道研究所的组建
---- 第四节 大连铁道研究所并入铁道部铁道研究所
-- 第三章 科学研究基地的建设
---- 第一节 铁道研究所北京西郊科研基地的基本建设
---- 第二节 北京、唐山、大连三地人员设备集中北京西郊基地
---- 第三节 技术装备的建设
-- 第四章 研究工作的方向、任务和办所方针
---- 第一节 “学习苏联、结合现场、联系各方、培养干部”十六字工作方针的提出
---- 第二节 “一切为科研,科研为运输”办所方针的贯彻执行
---- 第三节 结合现场开展调查研究,推动研究试验工作
-- 第五章 科研计划管理制度的建立,新研究机构的发展
---- 第一节 科研计划管理制度的形成
---- 第二节 研究试验机构的充实加强,新的研究机构的建立
-- 第六章 创建时期研究试验工作的成就
---- 第一节 工务部分
---- 第二节 机务部分
---- 第三节 电务部分
---- 第四节 实验工厂的产品试制
-- 第七章 学术组织的建立
---- 第一节 所技术委员会的成立
---- 第二节 学术活动的开展
---- 第三节 学术刊物的出版
-- 第八章 “学习苏联”,开展国际交流活动
---- 第一节 学习苏联铁道科学研究工作
---- 第二节 聘请苏联专家
---- 第三节 赴苏考察环形铁路试验线的建设和管理经验
-- 第九章 招聘科技人员和培训在职干部
---- 第一节 在全国范围选调和招聘科技人员
---- 第二节 在职干部的培训
-- 第十章 行政管理和生活保障工作的开展
-- 第十一章 研究所党、团、工会组织的建立,开展“镇反”、“抗美援朝”、“三反”运动
---- 第一节 研究所党组织的建立
---- 第二节 研究所团的工作的开展
---- 第三节 研究所工会组织的建设
---- 第四节 “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三反”运动
-- 小结
第二篇 发展时期(1956.1~1966.6)
-- 第一章 综述
-- 第二章 科研和事业发展规划
---- 第一节 1956~1967年铁道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 第二节 1960~1967年院科研发展规划
---- 第三节 1963~1972年铁道专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 第三章 科研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 第一节 本时期科研计划的特点
---- 第二节 1956~1957年阶段
---- 第三节 1958~1960年“大跃进”阶段
---- 第四节 1961~1963年调整阶段
---- 第五节 1964~1965年阶段
-- 第四章 三年“大跃进”
-- 第五章 贯彻《自然科学工作十四条》
-- 第六章 “下楼出院”和支援“三线”建设
-- 第七章 加强科研管理
---- 第一节 明确研究院的方向任务
---- 第二节 加强专题管理的基础工作
---- 第四节 完善研究工作制度
---- 第五节 成果的鉴定、登记
-- 第八章 开展学术活动
---- 第一节 成立第一届院学术委员会
---- 第二节 院第二、三届学委会的调整
---- 第三节 学术活动空前活跃
---- 第四节 科技人员技术水平的评定
-- 第九章 国际科技合作
-- 第十章 党政领导体制的发展
---- 第一节 党的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党政领导体制
-- 第十一章 研究机构的建设
-- 第十二章 科研队伍的壮大
---- 第一节 队伍建设
---- 第二节 干部培养和研究生制度的建立
-- 第十三章 基本建设和后勤管理
---- 第一节 基本建设
---- 第二节 器材供应和加工试制
---- 第三节 行政后勤
---- 第四节 财务管理
---- 第五节 工资改革
-- 第十四章 政治运动
---- 第一节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 第二节 反浪费运动
---- 第三节 人民公社运动
---- 第四节 反右倾斗争
---- 第五节 反官僚主义运动
---- 第六节 甄别和解思想“疙瘩”
---- 第七节 新“五反”运动
---- 第八节 “四清”运动
-- 小结
第三篇 “文革”时期(1966·6~1976·10)
-- 第一章 综述
-- 第二章 “文革”的基本过程
---- 第一节 “文革”开始至“革委会”成立
---- 第二节 “清理阶级队伍”
---- 第三节 “整党”和恢复党组织活动
---- 第四节 “下放”劳动
---- 第五节 “批清”运动
---- 第六节 “批林整风”
---- 第七节 “批林批孔”
-- 第三章 科研管理的整顿
---- 第一节 规划编制
---- 第二节 整顿科研工作秩序
---- 第三节 总结科研工作经验,清理科研成果
---- 第四节 国际科技合作交流
---- 第五节 科技决策的研究
---- 第六节 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
-- 第四章 逆境中的科研成就
-- 第五章 基建和后勤保障
---- 第一节 基本建设
---- 第二节 物资供应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 第四节 人事和劳动工资的管理
---- 第五节 行政后勤工作
第四篇 恢复和振兴时期(1976.10~1984.12)
-- 第一章 综述
---- 第一节 历史背景
---- 第二节 八年发展的基本形势和重要决策
-- 第二章 拨乱反正,清除“左”的错误影响
---- 第一节 揭发批判“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罪行
---- 第二节 清查同“四人邦”活动有牵连的人和事
---- 第三节 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党的政策
-- 第三章 贯彻全国科学大会精神,总结历史经验,进一步明确办院方针
---- 第一节 继续开展工业学大庆活动
---- 第二节 统一管理全路专业科研机构
---- 第三节 贯彻全国科学大会精神,庆祝建院三十周年
---- 第四节 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工作重点转移,进一步明确办院方针
---- 第五节 贯彻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
-- 第四章 编制科学研究事业发展规划
---- 第一节 1976—1985年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
---- 第二节 《铁科院1978—2000年科研长远发展规划纲要》的起草
---- 第三节 铁科院1978~1985年和1981~1985年科研规划的编制
---- 第四节 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
-- 第五章 加强科研管理,建立正常科研秩序
---- 第一节 进一步明确研究所的主攻方向和任务,编制好各研究所的长远发展规划
---- 第二节 年度科研计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
---- 第三节 加强科研成果管理
---- 第四节 加强科研管理,建立科研工作正常秩序
-- 第六章 发挥综合优势,获得丰硕成果
---- 第一节 铁路发展战略的研究
---- 第二节 交通运输技术政策的研究
---- 第三节 取得了开行重载列车配套关键技术的重大科研成果
---- 第四节 提供了促进铁路现代化的大量科研成果
-- 第七章 重建学术委员会,积极开展学术活动
---- 第一节 学术委员会的重建
---- 第二节 围绕铁路现代化的重大、关键问题,开展学术活动
---- 第三节 编辑出版《中国铁道科学》、《铁道科学论文集》、《铁科院学术活动简报》
---- 第四节 学会活动
-- 第八章 加强科研队伍管理,恢复研究生培养,发展继续工程教育
---- 第一节 科研队伍的变化
---- 第二节 确定人才培训战略,制定全员培训规划
---- 第三节 培训工作的发展,继续教育中心的建立
---- 第四节 研究生制度的恢复,研究生部的建立
---- 第五节 恢复技术职称的评定
---- 第六节 调整职工工资,改革工资制度
-- 第九章 科研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建设
---- 第一节 加速科研手段现代化
---- 第二节 进一步提高环形铁道试验基地的综合试验能力
---- 第三节 试验室、试验装备的更新、配套和新建
---- 第四节 试验车的新建和改造
---- 第五节 加工能力和供电系统的改善
-- 第十章 国际科技交流活动的恢复和发展
---- 第一节 新时期院的国际科技交流方针的提出和外事机构的建立
---- 第二节 国际科技交流活动的蓬勃发展
-- 第十一章 后勤保障条件的改善
---- 第一节 试验和科研用房的兴建
---- 第二节 大力建设住宅,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
---- 第三节 搞好综合治理,加强安全保卫工作
-- 第十二章 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院第五次党代会的召开
---- 第一节 调整和加强领导班子
---- 第二节 院中共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
---- 第三节 恢复工会活动,重建共青团委员会
-- 第十三章 完成全面整顿任务,进行改革试点
---- 第一节 全面整顿
---- 第二节 改革试点
-- 小结
第五篇 科研体制改革时期(1985.1~1987.12)
-- 第一章 综述
---- 第一节 改革的依据
---- 第二节 改革的目标
---- 第三节 改革的主要内容
---- 第四节 三年改革的评价
-- 第二章 领导体制的改革
---- 第一节 试行院(所)长负责制
---- 第二节 调整院、所职能
---- 第三节 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 第四节 建立院(所)务委员会
---- 第五节 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
-- 第三章 运行机制的改革
---- 第一节 改变拨款制度
---- 第二节 实行技术合同制和科技基金制
---- 第三节 实行课题承包
---- 第四节 探讨新的运行机制和组织形式
---- 第五节 关于进入或并入企业
---- 第六节 研究所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试点
-- 第四章 科研管理的配套改革
---- 第一节 编制院“七五”发展规划
---- 第二节 科研计划实行分级管理,建立科研基金制
---- 第三节 改革财务管理体制,开展科研课题核算
---- 第四节 人事管理实行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制
---- 第五节 行政技术后勤试行部分有偿服务
---- 第六节 建立新的收入、分配及奖励制度
-- 第五章 改革促进科研大发展
---- 第一节 改革时期科研工作的特点
---- 第二节 实现货运重载,客运扩编,提出发展高速铁路的建议
---- 第三节 安全技术取得新进展
---- 第四节 突破大秦铁路建设的关键技术
---- 第五节 一批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得到应用
---- 第六节 软科学研究喜获丰收
-- 第六章 科技开发初战告捷
---- 第一节 建立科技开发体制
---- 第二节 组织成果开发
---- 第三节 积极探索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开发新路
---- 第四节 科技开发初显效益
-- 第七章 基本建设持续发展
-- 第八章 大力加强队伍建设
-- 第九章 国际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
---- 第一节 双边科技合作
---- 第二节 参加亚太经社会(ESCAP)科技活动
---- 第三节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 第四节 国际学术交流
-- 小结
结束语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