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宣威格宜镇教育志(1812-2006年)

云南·宣威格宜镇教育志(1812-2006年)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力求全面记述格宜镇教育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客观真实地反映格宜教育事业与社会各种因素之间的必然联系,充分体现格宜各族人民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动力作用,也充分体现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格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内容时限: 1812-2006

出版时间: 2008年02月

目录

封面
格宜镇教育志
《格宜镇教育志》编纂委员会
内容提要
图片
-- 格宜镇学校分布示意图
-- 格宜镇集镇全貌(2007年4月摄)
-- 《曲靖市教育志》主编陈大献(左三)《宣威市教育志》主编李正树(左四)《格宜镇教育志》编委主任、总编陈
-- 团结务实的中心学校领导班子
-- 编委成员
-- 新石器时代遗址——格宜镇尖角洞
-- 附图
-- 尖角洞出土文物
-- 大坪水族铜鼓
-- 铜钟(现存崇文小学)
-- 曲靖市教育局局长张吉祥(左一),在宣威市教育局局长赵家任(右二)、格宜镇党委书记潘晓勇(左二)、曲靖
-- 曲靖市审计局局长宁伯浩(左四)、宣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高连恒(左六)等领导,在格宜镇党委书记潘晓勇(左
-- 曲靖市教育局局长张吉祥(右二)、曲靖市审计局局长宁伯浩(左四)、在格宜镇党委书记潘晓勇(左二)、宣威
-- 从左至右排列:镇人大主席王定伟、时任党委副书记苏元光、时任宣威市财政局局长徐天祜、原宣威县副县长宁明
-- 宣威市政协主席沈庆美(左一),在格宜镇原党委书记张国忠(左三)、翠华村党支部书记朱发祥(左二)村主任
-- 宣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缪丽芳(左五)、原宣威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光旭(左四)、曲靖市审计局纪检组长王
-- 原宣威市副市长何兆先(左一)、原宣威市人大副主任符世凯(左二)等领导,到格宜镇检查指导“普实”验收工
-- 宣威市副市长徐天荣参加石磨完小教学楼竣工典礼
-- 宣威市教育局局长赵家任(左),在格宜镇中心学校校长陈顺甫的陪同下,到格宜镇得马完小检查指导工作
-- 曲靖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廖凤明(左)和基础教育科李祝贤(右),到格宜镇检查指导省一级示范学校验收工
-- 宣威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光厚(左六)、曲靖市教育志主编陈大献(左五)、宣威市教育志主编李正树和部分编委成
-- 宣威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彩茂(左)、教科所所长孔德苍(右)、到格宜镇主持召开宣威市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会
-- 宣威市教育局副局长侯文广(右)、教育科科长李正树(左)、到格宜镇一中检查德育工作
-- 宣威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光厚(右一)等领导,到格宜镇检查指导『两基』工作
-- 格宜镇党委政府领导出席2006年教育工作会
-- 格宜镇党委政府领导出席2004年教育工作会
-- 原格宜镇人大主席刘家润(左二)、原格宜镇党委书记王志怀(左三)、原格宜镇镇长瞿增寿(左四)、原格宜镇
-- 原格宜镇党委书记凡福贵(左一)、原格宜镇党委副书记吴云德(左二)等领导,出席教育工作会
-- 从左至右:时任党委副书记刘大培、时任党委书记瞿增寿、时任镇长范全军、时任分管教育副镇长王月娥
-- 办学先进单位
-- 发戛安氏家族私塾旧址
-- 附图
-- 中心学校
-- 米茂打磨沟小学
-- 龙泉完小
-- 得马吊井小学
-- 陆村小学
-- 大坪完小
-- 翠华马场小学
-- 得马完小
-- 早稻平沟小学
-- 镇一中
-- 镇二中
-- 格宜中心完小(启文完小)
-- 格宜中心完小(启文完小)
-- 格宜中心幼儿园
-- 翠华完小
-- 陆村完小
-- 石磨完小
-- 得马完小
-- 早稻完小
-- 龙山完小
-- 中村煤矿子弟小学
-- 龙泉完小
-- 发戛完小
-- 白泥完小
-- 华泽完小
-- 大兴完小
-- 米茂完小
-- 米茂合兴小学(审计希望小学)
-- 大坪完小
-- 启文完小崇文小学
-- 启文湖(宣威市第二中学内)
-- 宣威市第二中学
-- 德育基地:“六·六”起义纪念碑
-- 爱国主义教育
-- 法制教育
-- 升旗仪式
-- 启文完小德育室
-- 国防教育
-- 入团仪式
--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
-- 豉号队表演
-- 入队仪式
-- 演讲比赛
-- 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
-- 教育工作会会场一角
-- 小学英语教学观摩暨研讨活动
-- 初中教研活动
-- 小学教研活动
-- 学生分组试验
-- 演示实验
-- 课堂辅导
-- 精心指导
--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 小学语文教学示范课
-- 小学自然实验教学
-- 幼儿教学示范课
-- 特殊教育
-- 2006年综合考核初中第一名、小学前五名颁奖仪式
-- 多媒体教室
-- 实验仪器保管室
-- 采集标本
-- 课外劳动
-- 课外活动
-- 格宜镇第十届中小学运动会开幕式
-- 运动会会场一角
-- 体育活动
-- 文艺活动
-- 荣誉附图
序言(一)
序言(二)
序言(三)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私塾
-- 第一节 私塾的种类、学制和形式
---- 一、种类
---- 二、学制
---- 三、教学形式
-- 第二节 私塾的教材
---- 一、识字教材
---- 二、读写教材
-- 第三节 私塾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 一、识字
---- 二、读书
---- 三、写字
---- 四、属对
---- 五、作文
---- 六、杂务
第二章 教育行政
-- 第二节 村级教育行政
---- 一、学董
---- 二、保国民学校校长
---- 三、乡文教管理股和村文教组
---- 四、文教委员
---- 五、校区校长
---- 六、大队贫下中农管理委员会
---- 七、校区校长及教师组长
---- 八、办事处完小校长
---- 九、办学领导小组
---- 十、村完小校长
-- 第三节 教育管理
---- 一、学校内部管理
---- 二、“三制”改革
---- 三、人事制度改革
---- 四、各类人员职责
第一节 镇级教育行政
-- 一、遵化里和浴恩里里长
-- 二、东区第二学区劝学员
-- 三、格宜学区管理员
-- 四、“政教合一”国民中心学校校长
-- 五、新二区文教科
-- 六、第八区文教助理员
-- 七、第二区中心学校校长
-- 八、公社文教宣传部
-- 九、格宜校区校长
-- 十、格宜区文教助理员
-- 十一、格宜公社教育革命办公室及文教领导小组
-- 十二、格宜公社文教助理员及中心学校校长
-- 十三、格宜区教育办公室
-- 十四、格宜镇中心学校
-- 十五、格宜镇教育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
-- 十六、格宜镇中心学校
第三章 学前教育
-- 第一节 幼儿园
---- 一、沿革及设置
---- 二、办园形式
---- 三、幼儿园管理
---- 四、教育教学及方法
---- 五、保健工作
-- 第二节 学前班
---- 一、设置与管理
---- 二、教育工作
---- 三、教学方法
第四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小学教育的发展
---- 一、私塾
---- 二、初、高级小学
-- 第二节 小学的类型
---- 一、子弟小学
---- 二、民族小学
---- 三、半寄宿制小学
---- 四、特殊教育
-- 第三节 学制与课程
---- 一、学制
---- 二、课程
-- 第四节 小学教学
---- 一、小学教学的目的、任务
---- 二、教学大纲的使用
---- 三、教材
---- 四、组织形式
---- 五、教学方法
---- 六、成绩考核
第五章 中学教育
-- 第一节 中学沿革
---- 一、完全中学
---- 二、初级中学
---- 三、附设初中
---- 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 一、学制
---- 二、课程
-- 第三节 教学工作
---- 一、教材
---- 二、组织形式
---- 三、教学方法
---- 四、成绩考核
---- 五、高中会考
第六章 德育
-- 第一节 小学德育
---- 一、思想品德课
---- 二、课内外日常思想品德教育
---- 三、班主任工作
---- 四、《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 第二节 中学德育
---- 一、政治课
---- 二、日常政治思想工作
---- 三、班主任工作
---- 四、《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 第三节 精神文明建设
---- 一、团队活动
------ 获县(市)级以上表彰荣誉名录
---- 二、“五讲、四美、三热爱”
---- 三、“两史一情”教育
---- 四、“七个一”工程
---- 五、实施“十有十无”
---- 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 七、校园文化建设
---- 八、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第七章 体育、美育、健康教育
-- 第一节 体育
---- 一、体育的基本要求、原则及任务
---- 二、设置与内容
---- 三、场地与器材
---- 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 五、体育运动会
---- 六、体育中考
-- 第二节 美育
---- 一、音乐、舞蹈
---- 二、文艺汇演
---- 三、书法、美术
-- 第三节 健康教育
---- 一、学校卫生
---- 二、健康教育
---- 三、学生体检
第八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扫盲
---- 一、沿革
---- 二、标准
---- 三、教材与教法
---- 四、扫盲教育管理
-- 第二节 成人文化技术教育
---- 一、“3+1”班
---- 二、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 三、成人初等教育
-- 第三节 教职工学历教育
---- 一、在职学历教育
---- 二、脱产进修
第九章 教育科学研究与信息教育
-- 第一节 教育科学研究
---- 一、机构设置
---- 二、基本职责
---- 三、主要活动
---- 四、实施的主要工程
---- 五、各学科教学研究
---- 六、素质教育
---- 七、教学质量检测
-- 第二节 信息教育
---- 一、设备
---- 二、管理
---- 三、信息教育培训
---- 四、信息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
---- 五、信息技术教育
第十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师队伍
---- 一、教师来源
---- 二、公办教师
---- 三、民办教师
---- 四、代课教师
-- 第二节 教师培训
---- 一、教材教法过关考试
---- 二、专业合格证书考试、考核
---- 三、“两学一法”合格考试
---- 四、校长培训
---- 五、骨干教师培训
---- 六、继续教育
---- 七、教师资格考试
-- 第三节 教师待遇
---- 一、政治待遇
---- 二、社会地位
---- 三、经济待遇
---- 四、福利待遇
第十一章 学生
-- 第一节 招生
---- 一、招生机构及制度
---- 二、小学招生
---- 三、中学招生
-- 第二节 学生管理
---- 一、学籍管理
---- 二、常规管理
---- 三、安全管理
---- 四、学生待遇
---- 五、检测与考试
第十二章 办学条件
-- 第一节 经费来源
---- 一、财政拨款
---- 二、学杂费
---- 三、教育费附加
---- 四、社会各界捐集资助学
---- 五、勤工俭学
-- 第二节 校园校舍
---- 一、学校数量
---- 二、校舍质量
---- 三、校园绿化美化
-- 第三节 设备
---- 一、课桌凳
---- 二、文艺体育设备
---- 三、实验教学设备
---- 四、信息技术教育设备
第十三章 学校
-- 第一节 中学
---- 宣威市第二中学
---- 格宜镇第一中学
---- 格宜镇第二中学
-- 第二节 小学、幼儿园
---- 格宜镇大坪完小
---- 格宜镇得马完小
---- 格宜镇旱稻完小
---- 格宜镇发戛完小
---- 格宜镇龙山完小
---- 格宜镇白泥完小
---- 格宜镇启文完小
---- 格宜镇大兴完小
---- 格宜镇石磨完小
---- 格宜镇陆村完小
---- 格宜镇翠华完小
---- 格宜镇龙泉完小
---- 格宜镇米茂完小
---- 格宜镇华泽完小
---- 中村煤矿子弟学校
---- 格宜镇中心幼儿园
第十四章 党群组织
-- 第一节 党组织
---- 一、党组织的发展
---- 二、教育活动
-- 第二节 教育工会
---- 一、工会的发展
---- 二、基层工会的基本任务
---- 三、会员的权利与义务
---- 四、女工委员会
-- 第三节 团队组织
---- 一、共青团组织
---- 二、少先队组织
第十五章 人物
-- 第一节 传略
---- 柴爱国
---- 柴灿国
---- 柴正海
-- 第二节 简介
---- 一、人物选介
------ 李文选
------ 王朝欢
------ 鲍吉书
------ 杨光彦
------ 方玉谷
------ 柴家平
------ 杨光旭
---- 二、捐资助学万元以上的单位和人士简介
------ 曲靖市审计局
-------- 薛开华
-------- 陶学能
-------- 赵虎
-------- 柴正昆
-------- 周承波
-------- 薛安佑
-------- 柴彪
---- 三、格宜镇教育志编委选介
------ 陈顺甫
------ 孙兴广
------ 柴家瑄
-- 第三节 人物表
---- 一、2006年格宜镇全体中小学教职工统计表
---- 二、至2006年格宜镇离退休中小学教职工统计表
---- 三、至2006年退休教师中已故人员
---- 四、至2006年未退休而病故人员
-- 第四节 人物名录
---- 一、格宜籍副县(团)级以上干部名录
---- 二、格宜籍教师高职及以上人员名录
---- 三、格宜籍教师中职(中教一级、小学高级)人员名录
---- 四、2006年外籍教师在格宜镇中小学任教的中职人员名录(不含市二中)
---- 五、捐资千元以上万元以下人员名录
附录
-- 1.关于集资建镇中的倡议
-- 2.格宜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
-- 3.格宜镇贯彻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划
-- 4.格宜镇人民政府《关于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决定》的通知
-- 5.格宜镇人民政府《关于筹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办学资金的决定》
-- 6.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格宜教育的新局面
-- 7.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提高办学质量,不断开创我镇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 8.与时俱进,深化改革,不断开创格宜镇教育工作新局面
-- 9.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再写我镇教育工作的新篇章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