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全面记述乌江镇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二、本志以现今的乌江镇行政区域为记事范围,对境外有联系的人和事,从略记之,以保持历史沿革的完整性。三、本志上限因事而异,要事力求追溯发端,下限断于2004年,有些内容(概述、大事记、人物、附录)延至2007年。
出版时间:
2008年08月
目录
封面
乌江镇志
《乌江镇志》编纂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
《乌江镇志》编纂委员会
编纂人员
特约资料员
审稿人员
审定单位
序
凡例
图片
--
镇政府大门(摄于2004年)
--
桥北大街(摄于2004年)
--
苏皖大桥(摄于2004年)
--
乌江集市一角(摄于2004年)
--
宁乌公路收费站(摄于2004年)
--
茶棚变电站(摄于2004年)
--
村级水泥道路(摄于2002年)
--
故居路(摄于2003年)
--
林蒲圩标准化长江大堤(摄于2000年)
--
林山村农民住宅(摄于2004年)
--
林蒲居委会(摄于2004年)
--
乌江码头(摄于2004年)
--
乌江学校(摄于2004年)
--
乌江中心小学(摄于2004年)
--
乌江中心幼儿园(摄于2004年)
--
成人教育中心(摄于2004年)
--
卫生服务中心(摄于2004年)
--
乌江镇敬老院(摄于2006年)
--
乌江镇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摄于2006年)
--
副省长姜永荣视察林山圩(摄于2002年)
--
农庄经济示范区规划论证会(摄于2002年)
--
乌江十里农庄(摄于2002年)
--
南京市水利工程现场会在林蒲圩召开(摄于1999年)
--
市关工委领导视察帅旗农庄(摄于2000年)
--
茶棚村茶园(摄于2000年)
--
帅旗农庄(摄于2004年)
--
中马农庄(摄于2004年)
--
今日秀藏獒培训基地(摄于2004年)
--
麻鸭养殖场(摄于2004年)
--
十里造船带鸟瞰(摄于2004年)
--
建设中的武家嘴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摄于2007年)
--
乌江船舶有限公司(摄于1993年)
--
江浦船厂出口船分厂开工典礼(摄于1994年)
--
乌江镇重点工程开工仪式
--
乌江镇船舶产业总体规划图
--
南京永华船业有限公司(摄于2004年)
--
南京紫金山消防器材厂(摄于2002年)
--
南京水天船业有限公司(摄于2004年)
--
南京乌江化工厂(摄于2004年)
--
乌江加油站(摄于1995年)
--
南京圣纬服装厂(摄于2004年)
--
市委书记顾浩视察林山砖瓦一厂(摄于1994年)
--
南京天创轻质建材有限公司(摄于2004年)
--
林山砖瓦一厂产品质量获奖证书(摄于2005年)
--
南京玻璃钢三厂产品及获奖证书(摄于1990年)
--
江浦农药厂现场管理达标证书(摄于1997年)
--
省优产品“坚固牌”不锈钢截止阀(摄于1997年)
--
表彰先进村民组长(摄于1993年)
--
乌江镇村民自发组织的文化宣传队下村演出(摄于2005年)
--
雷进宝当先市委委员证件(摄于2004年)
--
张即之书法作品
--
林散之书法作品
--
林散之书画作品
--
林生若书法作品
--
林筱之书画作品
--
江波书法作品
--
郑必宽书法作品
--
郑必厚书法作品
--
李华书法作品
--
东龙山原貌(摄于1995年)
--
80年代乌江民居(摄于1990年)
--
乡贤郑公祠碑刻(摄于2004年)
--
青瓷圆腹虎子。西晋(1958年红星大队高楼出土)
--
佛像贴塑青瓷四系盘口罐。西晋(1974年五二大队檀洼出土)
--
黄百万上马石(摄于2004年)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建置区划
--
第一节 建置
--
第二节 行政区划
----
附
------
1.林山乡人民政府文件
------
2.江浦县人民政府文件
--
第三节 村(居)委会概况
----
桥北居委会
----
林蒲居民委员会
----
五一村
----
茶棚村
----
南一村
----
双营村
----
周营村
----
林山村
----
林东村
----
河南村
--
第四节 聚落地名
----
城镇聚落
----
乡村聚落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
----
地层
----
构造
--
第二节 地貌
----
丘岗
----
平原
--
第三节 土壤
----
土壤分类
----
土壤分布
----
土质肥力
--
第四节 气候水文
----
四季气候
----
气候要素
----
河流
----
灾害性气候
------
附:林山乡1991年特大洪涝灾害情况
--
第五节 物产
----
植物
----
动物
----
矿产
第三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规模
----
总量
----
人口密度及分布
--
第二节 人口结构
----
民族
----
性别
----
年龄
------
附:百岁老人
----
文化程度
----
行业职业
----
姓氏
--
第三节 人口变动
----
生死
----
迁移
--
第四节 人口控制
----
计划生育
----
晚婚晚育
--
第五节 家庭婚姻
----
婚姻
----
家庭
--
第六节 人口消费
----
农民消费
----
职工消费
第四章 村镇建设
--
第一节 村镇规划
----
镇域规划
----
城镇总体规划
----
景区规划
----
中心村规划
--
第二节 城镇建设
----
街道(道路)建设
----
房屋建设
----
公用设施
--
第三节 农村建设
----
道路建设
----
住宅建设
----
供水
--
第四节 村镇建设管理
----
管理机构
----
房产管理
----
地产管理
第五章 交通供电邮电
--
第一节 交通
----
交通线路
----
交通设施
----
交通运输
----
交通管理
--
第二节 供电
----
供电设备
----
电力供应
----
供电管理
------
附:触电事故记录
--
第三节 邮电
----
邮政
----
电信
第六章 农业
--
第一节 生产关系变革
----
土地改革
----
农业合作化
----
人民公社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节 耕地
----
耕地面积
----
耕作制度
--
第三节 生产结构
----
总产值构成
----
劳动力投向
----
收益分配
--
第四节 农作物
----
品种演变
----
植物保护
----
肥料使用
--
第五节 农业机械
----
耕作机械
----
植保机械
----
收割和脱粒机械
----
运输机械
----
加工机械
--
第六节 农田水利
----
江堤港堤建设
----
河系建设
----
挖塘建库
----
机电排灌建设
----
农田建设
----
防汛防旱
第七章 多种经营
--
第一节 林业
----
林业资源
----
植树造林
----
护林
------
附:林山大队护林公约
--
第二节 苗木花卉
----
苗木花卉生产
----
苗木花卉销售
--
第三节 畜禽业
----
猪
----
牛
----
羊
----
兔
----
禽
--
第四节 副业
----
蔬菜
------
附:林蒲村蔬菜基地简介
----
瓜类
----
养蚕
----
养蜂
----
编织
----
加工
----
采集
--
第五节 渔业
----
成鱼养殖
----
特种养殖
----
捕捞
--
第六节 多种经营管理
----
管理机构
----
病虫害防治
----
畜禽检疫
第八章 工业建筑业
--
第一节 工业体制
----
县办工业
----
集体工业
----
私营工业
--
第二节 工业结构
----
建材工业
----
机械制造工业
----
化工工业
----
造船工业
----
其它工业
--
第三节 名优产品
----
南山—52稻麦脱粒机
----
坚固牌不锈钢截止阀
----
AFC外护绝热复合材料
----
承重空心砖
----
300%高浓缩杀虫双水剂
----
90%杀虫丹原粉
----
钢质驳船
----
26%稻安灵可湿性粉剂
----
300吨钢质机动货船
----
喹菌酮
----
手携式BC、ABC干粉灭火器
--
第四节 企业管理
----
管理机构
----
管理体制
--
第五节 建筑业
----
机构队伍
----
技术设备
----
建筑工程
第九章 商贸服务业
--
第一节 所有制形式
----
私营商业
----
集体商业
----
国营商业
--
第二节 商品购销
----
粮油购销
----
农副产品购销
----
废品收购
----
生产资料销售
--
第三节 商业网点
----
集贸市场
----
商店农村代销店
--
第四节 服务业
----
餐饮业
----
旅馆
----
理发
----
浴室
----
照像
--
第五节 工商行政管理
----
管理机构
----
工商登记
----
市场监管
第十章 财税金融保险
--
第一节 财政
----
机构
----
财政体制
----
财政收支
--
第二节 税务
----
机构
----
工商税
----
农业税
--
第三节 金融
----
机构
----
货币
----
信贷
----
存储
--
第四节 保险
----
机构
----
投保
----
理赔
第十一章 政党群团
--
第一节 中共地方组织
----
组织
----
党员
----
代表大会
----
党务
--
第二节 群众团体
----
农民团体
----
工会
----
共青团
----
妇联
----
关工委
----
少先队
----
工商联
----
老龄委
第十二章 政权政法政协
--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重要活动
--
第二节 政府机构
----
中华民国时期行政机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行政机构
--
第三节 公安
----
机构
----
社会治安
----
取缔邪教组织
----
户籍管理
--
第四节 司法
----
人民调解
----
法制宣传
----
依法治镇
--
第五节 综合治理
----
机构
----
群防
----
创安活动
--
第六节 政协联络组
----
机构
----
主要活动
第十三章 民政
--
第一节 优抚安置
----
优抚
----
拥军优属军民共建
----
安置
--
第二节 救济扶贫
----
社会救济
----
灾害救助
----
农村扶贫
--
第三节 社会福利
----
五保户
----
敬老院
----
福利工厂
----
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
--
第四节 婚姻登记
----
结婚登记
----
离婚登记
----
老龄婚姻
--
第五节 殡葬改革
----
火葬
----
殡葬管理
--
第六节 上山下乡
----
职工精减下放
----
知识青年安置
--
第七节 村民自治
----
民主选举
----
民主决策
----
民主监督
----
民主管理
第十四章 武装
--
第一节 地方武装
----
建国前地方武装
----
建国后地方武装
--
第二节 驻军
----
建国前驻军
----
建国后驻军
--
第三节 兵役
----
募兵制
----
征兵制
----
志愿兵役制
----
义务兵役制
----
预备役
--
第四节 民兵
----
组织
----
训练
----
重大活动
--
第五节 兵事
----
古代兵事
----
太平天国时期兵事
----
民国时期兵事
----
建国后的兵事
--
第六节 斗争记略
----
附
------
1.日军暴行
------
2.平息乌江刀会的暴乱
第十五章 教育科技
--
第一节 旧式教育
----
社学
----
私塾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学校设置
----
学校简介
----
学制课程
----
教育教学
------
附:耕读小学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学校设置
----
乌江初级中学
----
学制课程
----
教育教学
------
附:农业中学
--
第五节 成人教育
----
农民教育
----
职工教育
------
附:成人教育中心
--
第六节 教师
----
员额
----
资质
----
教师进修
----
教师待遇
--
第七节 教学设施
----
校舍
----
教学设备
--
第八节 教育管理
----
管理机构
----
管理体制
----
经费管理
--
第九节 科技
----
科技机构
----
科技队伍
----
科技应用及成果
----
科技普及
第十六章 文化体育
--
第一节 文化
----
文化机构
----
文化活动场所
----
群众文艺
----
文艺创作
------
附:《浦江文艺》乌江骨干作者名单
----
新闻广播影视
------
附
--------
1.《灵山报》
--------
2.《林山情况》
--
第二节 体育
----
传统体育
----
群众体育
----
学校体育
第十七章 书画之乡
--
第一节 书画教育
----
学校书画教育
----
民间书画教育
--
第二节 书画创作
----
民间书画创作
----
专业书画创作
--
第三节 书画人物
----
张即之
----
林散之
----
林生若
----
林筱之
----
沈板桥
----
吴昌根
----
郑必宽
----
郑必厚
----
林小康
----
张尔彬
----
李华
第十八章 医疗卫生
--
第一节 医疗机构
----
乌江镇卫生院
----
村卫生室
----
厂矿医疗单位
----
私人诊所
--
第二节 医疗技术
--
第三节 医疗制度
----
公费医疗
----
合作医疗
--
第四节 中医中药
----
中医
----
中药
--
第五节 卫生防疫
----
公共卫生
----
农村卫生保健
----
防病治病
--
第六节 妇幼保健
----
妇女保健
----
婴幼儿保健
第十九章 名胜古迹
--
第一节 东龙山
----
燕窝张
----
接隐亭
----
张籍读书台
----
陈有谅大门
----
老母鸡生蛋
----
蟒蛇洞
----
清、浑水塘
----
三板桥
------
附:东龙山地貌变迁
--
第二节 古庙旧祠
----
龙泉庵(寺)
----
玉皇宫
----
灵山庙
----
御祭庵
----
东狱庙
----
乡贤郑公祠
------
附:乡贤郑公祠碑文
--
第三节 古桥旧渡老宅古树
----
惠政桥
----
无子桥
----
乌江渡
----
洋码头
----
黄百万老宅
----
无名树
--
第四节 遗址遗物
----
蒋家庙古文化遗址
----
上陈古文化遗址
----
东龙山古墓
----
乡贤郑公祠碑刻
----
黄百万上马石马棚
--
第五节 林散之故居
----
江上草堂
----
新建故居
第二十章 民俗宗教
--
第一节 衣食住行
----
服饰
----
饮食
----
居住
----
出行
--
第二节 婚丧喜庆
----
婚
----
丧
----
喜
----
庆
--
第三节 四时八节
----
春节
----
元宵节
----
土地节
----
清明节
----
端午节
----
中秋节
--
第四节 文明新风
--
第五节 宗教
----
佛教
----
道教
----
基督教
第二十一章 方言谚语格言
--
第一节 方言
----
语音
----
词汇
--
第二节 谚语
----
气象
----
时令农事
----
民情
----
卫生保健
--
第三节 歇后语
--
第四节 治家格言
第二十二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略
----
张籍
----
张孝祥
----
张即之
----
林成兴
----
林散之
----
脱尘法师
----
利宏加
----
杨泽瑾
----
朱天才
----
雷进宝
----
严振东
----
冷松庆
--
第二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
第三节 人物简介
----
林昌庚
----
胡彰福
----
李官连
----
徐长炎
----
王宗俊
----
陈振东
----
周代林
----
陈良梅
----
徐仕海
----
江志伟
----
汪锋
----
杜欣
----
李凯
----
陈银
----
庆婷婷
--
第四节 先进人物名录
--
第五节 党政军企干部高级知识分子名录
--
第六节 大学本科以上学生名录
附录
--
第一辑 文告
--
第二辑 文选
--
第三辑 诗选
--
第四辑 传说故事
--
第五辑 民歌
编后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