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七中学校志

郑州市第七中学校志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郑州市第七中学发展的历史以及各项工作情况。包括教育工作、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对外交流工作等。

内容时限: 1950-2002

目录

封面
郑州七中校志
郑州市教育志系列丛书编委会
郑州市第七中学校志领导小组名单
编委会名单

凡例
图片
-- 题词1
-- 题词2
-- 中南区1950年工农速成中学办工作总结
-- 1955年暑期迁至现校址(图为金水路和教学楼旧貌)
-- 1958年更名为郑州七中(图为学校南大门旧貌)
-- 学校大门旧貌
-- 掩映在绿荫深处的教学楼
-- 孕育科学家的实验楼
-- 学生的运动天地——塑胶体育场
-- 2000年3月26日,在省体育馆隆重举行“庆祝建校五十周年大会”。
-- 大会主席台(左起)副市长龚立群、省人大副主任张世英,市政协副主席张世诚。
-- 高中部新校区鸟瞰图
-- 新校区体育馆/游泳馆
-- 新校区教学楼
-- 2001年5月1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到我校视察素质教育情况。
-- 1999年10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珮云一行来校视察工作。
-- 1999年10月,全国人大教科文委员柳斌参观美术小组。
-- 2001年11月15日,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张发强、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赵勇至我校视
-- 1997年7月,副省长李成玉来我校视察。
-- 2003年6月28日,省委副书记陈全国到校视察。
-- 2001年5月,市委市政府领导来校视察。
-- 2002年6月25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克到校视察。
-- 2002年,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克、市委副书记杨惠琴、市教育局局长司福亭到校视察。
-- 二零零二年六月,省人大副主任张世英、省教育厅副厅长马振海、市人大副主任刘振中、副市长丁世显来我校视察
-- 二零零二年四月九日,市政协主席祖松臣、副主席张世诚、李西海在市教育局司福亭局长陪同下参观我校科技周活
-- 二零零二年四月二十八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宣教处处长董俊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马正跃、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常振
-- 领导题词
-- 一九九九年校领导绘制学校发展蓝图
-- 二零零二年校领导班子合影
-- 二零零三年校领导班子合影
-- 实行全员聘任制,强化责任意识。
-- 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定期召开职工大会。
-- 加强思想教育,探讨班级管理新路。
-- 缅怀先辈、重温入党誓词,加强党组织建设。
-- 开展拜师活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 放声高歌—教工合唱团
-- 1953年暄为“河南省第一工农速成中学”
-- 郑州七中第一个学生党小组
-- 第一届共青团郑州七中委员会合唱
-- 郑州七中少先队第一届大队委员会合影
-- 1958年学生会委员合影
-- 1958年我校被定为市重点中学,图为60届考入“哈军工”的九名同学。
-- “忠于祖国、为祖国服务”—升国旗仪式
-- 以“学雷锋”为代表的榜样教育活动。
-- 校外辅导员、老红军陈玖安给少先队员讲革命故事。
-- 学生辩论会
-- 成人宣誓仪式
-- 特优生夏令营
-- 活跃的学生社团
-- 英语角
-- 学生管弦乐团
-- 艺术天地—两年一届的学校艺术节
-- 淩空飞越—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上
-- 培养艺术家的摇篮—学校美术组
-- 百米画卷书画比赛
-- 1997年,郑州七中与上海复兴中学结为友好学校。
-- 2000年,郑州七中与澳大利亚教育发展中心合作创办郑州中澳学校。
-- 1996年,郑州七中与邙山区郑州五十九中结为友好学校。
-- 2002年7月11日,袁新民校长与西北工业大学签定共建优秀生源基地协议。
-- 2003年12月31日,七中高中部新校区整体规划设计开标会。
-- 日本友人来校访问
-- 任瑞芳校长与美国教育部官员合影
-- 日本埔和市立高等学校修学旅行团来我校访问
-- 新西兰代表团与七中学生交流
-- 2001年7月16日,袁新民校长和张晓莲教师带领部分高中学生赴日本修学考察。
-- 美国教师为我校学生上课(1989年)
-- 2002年8月30日,人民日报报道我校办学特色。
-- 荣誉
-- 自1995年至2002年,学校七次荣获郑州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
-- 自1994年至2002年,学校四次获郑州市普通初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两年评选一次)。
-- 学校光荣榜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河南省工农速成中学
-- 第一节 行政
-- 第二节 党群组织
-- 第三节 教育教学
-- 第四节 学生
-- 第五节 教师
-- 第六节 总务工作
-- 第七节 基础设施
第二章 基础设施
-- 第一节 基本建设
-- 第二节 教学设施
-- 第三节 生活设施
第三章 行政建制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办学宗旨
-- 第三节 管理体制改革
第四章 教职工
-- 第一节 队伍建设
-- 第二节 待遇
-- 第三节 离休退休
第五章 教学
-- 第一节 学制与课程设置
-- 第二节 教学管理
-- 第三节 教学活动
-- 第四节 体音美教学
-- 第五节 素质教育下的课程改革
-- 第六节 研究性学习
-- 第七节 综合实践活动
-- 第八节 科技创新
第六章 德育
-- 第一节 组织领导
-- 第二节 师德教育
-- 第三节 学生德育
-- 第四节 德育的途径与活动
第七章 教育科研
-- 第一节 教学改革实验
-- 第二节 教育科研管理
-- 第三节 校本课程开发
第八章 学生
-- 第一节 招生与毕业
-- 第二节 学生管理
-- 第三节 学生会
-- 第四节 学科竞赛
第九章 党派群团
-- 第一节 共产党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少先队
-- 第四节 工会组织
-- 第五节 民主党派
第十章 后勤工作
-- 第一节 后勤保障体系
-- 第二节 总务工作
第十一章 多种形式办学
-- 第一节 郑州中澳学校
-- 第二节 郑州七中分校
第十二章 友好往来
-- 第一节 国内交流
-- 第二节 国际交流
第十三章 人物
-- 第一节 教师
---- 李烈夫
---- 崔健武
---- 孙华堂
---- 葛启荣
---- 周自邠
---- 林雪梅
---- 任瑞芳
---- 梁文荃
---- 司绍晞
-- 第二节 学生
---- 苏芳忠
---- 程宏
---- 吕兴国
---- 王松山
---- 田中禾
---- 崔慕岳
---- 佀志广
---- 韩家源
---- 孙中林
---- 乔健波
---- 全宏勋
---- 马占稳
---- 赵维莉
---- 张松正
---- 韩丽华
---- 陈岗
---- 冯冬青
---- 路明
---- 宋北光
---- 张泽群
---- 刘克
---- 赵昱
---- 郎丰睿
---- 肖陶然
---- 李冰
---- 秦梦
---- 唐蓉
---- 张爱民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