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砚山县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2000年12月
目录
封面
砚山县志
版权页
图片
--
砚山县卫星影像图
--
砚山县行政区划图
--
砚山县交通分布图
--
砚山县矿产资源分布图
--
198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到文山视察途经砚山,接见中共砚山县委、县人民政府党政领导
--
《砚山县志》终审会议人员合影
--
中共砚山县委书记徐爱民在《砚山县志》终审会议上向来宾、专家、学者作县情介绍
--
砚山县人民政府县长蒋祝成在《砚山县志》终审会议上致欢迎辞
--
中共砚山县委副书记李建生在《砚山县志》终审会议上作《砚山县志》编纂说明
--
砚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余波(前排中)召集中共砚山县委、县人民政府原任书记、副书记和县长、副县长认真审议
--
县城鸟瞰
--
砚山县志办公室部分工作人员合影
--
三七红籽
--
三七花
--
1.三七“金条”
--
2.三七系列产品——金不换荣获第五届亚太国际金奖
--
3.三年生三七园
--
1.三七袋泡茶
--
2.三七花袋泡茶
--
3.三七蜜精系列产品
--
4.商品七等级
--
5.金不换系列产品
--
1.杂交水稻良种——“冈优63”引种获高产
--
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
3.科学育苗
--
4.地膜覆盖栽培
--
1.烤烟样板
--
2.自制杂交玉米良种——“砚顶一号”
--
3.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海拔2200米)
--
1.龙所原始森林
--
2.人工杉木林
--
3.藤本植物
--
4.优质林木
--
5.商品材——原木
--
1.商品鱼
--
2.杂交牛犊
--
3.浴仙湖银鱼
--
4.商品羊
--
1.柑桔
--
2.辣椒
--
3.苹果
--
4.花红李
--
5.蔬菜
--
6.玉米
--
1.江那综合市场
--
2.云南稼依辣椒城
--
3.城关三七市场
--
4.交易辣椒
--
1.铅矿石
--
2.砚山水泥厂
--
3.砚山斜发沸石矿
--
4.程控通讯
--
5.乡邮
--
1.医疗设备
--
2.紧急救护
--
3.卫星地面电视接收站
--
4.城关电视差转台
--
1.壮族(沙人)
--
2.苗族(花苗)
--
3.彝族(阿扎)
--
4.彝族(花仆)
--
1.瑶族
--
2.壮族(布傣)
--
3.回族
--
4.壮族(布侬)
--
1.壮族“棒棒灯”
--
2.中学生方块队
--
3.耍龙灯
--
4.下乡演出
--
1.革命根据地——“阿猛会议”会址
--
2.陆春将军住宅直匾
--
3.阿基小各大出土的铜鼓(春秋晚期万家坝型)
--
4.壮族民宅木雕屏
--
5.龙所石雕群
--
1.阿猛魁阁
--
2.龙所魁星阁
--
3.阿舍鲁都克天主教堂
--
1.路江渡槽
--
2.河谷瀑布
--
3.江那回龙水库
--
4.浴仙湖
《砚山县志》顾问
砚山县志编纂委员会
砚山县地方志办公室
《砚山县志》编纂职名
《砚山县志》参修人员
《砚山县志》初审会议人员
州终审验收人员
省终审验收人员
《砚山县志》终审会议人员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地理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构造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地形
----
第二节 地貌分类
--
第三章 气象
----
第一节 气候特点
----
第二节 其他气候现象
--
第四章 水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五章 土
----
第一节 土壤类型
----
第二节 土壤特征
--
第六章 资源与灾害
----
第一节 生物资源
----
第二节 矿产
----
第三节 自然灾害
第二编 建置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历代建置
----
第二节 境域变迁
----
第三节 地名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清朝时期
----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第三章 县城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政区
--
第四章 乡镇
----
第一节 江那镇
----
第二节 平远镇
----
第三节 稼依镇
----
第四节 阿猛镇
----
第五节 维摩彝族乡
----
第六节 盘龙彝族乡
----
第七节 阿舍彝族乡
----
第八节 干河彝族乡
----
第九节 八嘎乡
----
第十节 者腊乡
----
第十一节 蚌峨乡
----
第十二节 阿基乡
第三编 人口
--
第一章 总人口
----
第一节 发展
----
第二节 分布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性别
----
第三节 年龄
----
第四节 文化
----
第五节 职业
----
第六节 家庭婚姻
----
第七节 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和百岁老人
--
第三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政策 措施
第四编 民族 宗教
--
第一章 壮族
----
第一节 族源及分布
----
第二节 语言文字
----
第三节 婚姻 家庭
----
第四节 习俗
--
第二章 彝族
----
第一节 族源及分布
----
第二节 语言文字
----
第三节 婚姻 家庭
----
第四节 习俗
--
第三章 苗族
----
第一节 族源及分布
----
第二节 语言文字
----
第三节 婚姻 家庭
----
第四节 习俗
--
第四章 回族
----
第一节 族源及分布
----
第二节 语言文字
----
第三节 婚姻 家庭
----
第四节 习俗
--
第五章 瑶族
----
第一节 族源及分布
----
第二节 语言文字
----
第三节 婚姻 家庭
----
第四节 习俗
--
第六章 汉族
----
第一节 迁入与分布
----
第二节 婚姻
----
第三节 习俗
--
第七章 民族构成与社会形态
----
第一节 户数人口
----
第二节 姓氏 家谱
--
第八章 民族事务
----
第一节 民族关系
----
第二节 贯彻民族政策
----
第三节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
第四节 民族事务经费
--
第九章 宗教
----
第一节 自然崇拜
----
第二节 宗教信仰
----
第三节 寺、庙
第五编 综合经济
--
第一章 国民经济计划
----
第一节 计划编制
----
第二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
第二章 统计
----
第一节 社会总产值
----
第二节 国民收入
----
第三节 决算分配
----
第四节 生产水平
----
第五节 人民生活水平
--
第三章 审计工作
----
第一节 法规
----
第二节 种类
--
第四章 机构
----
第一节 委员会
----
第二节 科局
--
第五章 工商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市场
----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
----
第四节 经济合同
----
第五节 商标广告
--
第六章 物价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物价
----
第三节 管理
--
第七章 计量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计量
----
第三节 标准化
--
第八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土地
----
第三节 土地资源调查
第六编 农牧渔业
--
第一章 农业经济制度
----
第一节 私有制变革
----
第二节 公有制
--
第二章 农业
----
第一节 生产力
----
第二节 耕作制度与作物品种
----
第三节 种植与植保
--
第三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饲养
----
第二节 兽医与防疫
--
第四章 渔业 副业
----
第一节 渔业
----
第二节 副业
--
第五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劳动、财务、物资管理
----
第二节 分配政策
--
第六章 农业区划
----
第一节 综合农业区划
----
第二节 种植业区划
--
第七章 生产实绩
----
第一节 产量
----
第二节 农业产值
--
第八章 农民生活
----
第一节 经济收入
----
第二节 物质生活水平
--
第九章 机构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行政事业机构
----
第三节 直辖机构
第七编 林业
--
第一章森林资源
----
第一节 山林
----
第二节 树种
--
第二章 山林权属
----
第一节 私有林
----
第二节 公有林和集体林
----
第三节 国有林
----
第四节 重大山林纠纷
--
第三章 林业生产
----
第一节 造林
----
第二节 森林保护
----
第三节 资源利用
--
第四章 林业“三定”与林业区划
----
第一节 林业“三定”
----
第二节 林业区划
--
第五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事业
----
第二节 企业
第八编 水利 电力
--
第一章 蓄水工程
----
第一节 丰收水库
----
第二节 中型水库
----
第三节 小(一)型水库
----
第四节 小(二)型水库
----
第五节 坝塘
----
第六节 搬迁抚恤
--
第二章 提水、引水、排水工程
----
第一节 提水
----
第二节 引水
----
第三节 排水
--
第三章 人畜饮水工程
----
第一节 设施
----
第二节 状况
--
第四章 水利管理
----
第一节 体制
----
第二节 机构人员
----
第三节 工程
----
第四节 水库
----
第五节 人畜饮水
----
第六节 综合经营
--
第五章 水产养殖
----
第一节 水产养殖环境
----
第二节 水产发展
--
第六章 农田灌溉
----
第一节 方式
----
第二节 机具
--
第七章 电力工程
----
第一节 锅驼机站
----
第二节 阿香电站
----
第三节 外来电源工程
----
第四节 乡镇电站
----
第五节 其他电力工程
--
第八章 电力管理
----
第一节 砚山片和阿猛片
----
第二节 八嘎片
----
第三节 平远片
--
第九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管理
----
第二节 技术管理
第九编 工业
--
第一章 手工业改造
----
第一节 手工业概貌
----
第二节 手工业改造
--
第二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机械
----
第二节 冶炼
----
第三节 建材
----
第四节 印刷
----
第五节 缝纫
----
第六节 食品
----
第七节 陶器
----
第八节 煤炭
----
第九节 木器
----
第十节 染织 纺织 编织
----
第十一节 酿酒
--
第三章 全民工业
----
第一节 企业
----
第二节 行政管理机构
----
第三节 效益
----
第四节 产品
--
第四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乡镇工业
----
第二节 矿业冶炼
----
第三节 沸石
----
第四节 农具 五金木器
----
第五节 染织
----
第六节 建材
----
第七节 饲料加工
----
第八节 经济效益
----
第九节 产品选介
----
第十节 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五章 部门工业
----
第一节 油料食品 酿造
----
第二节 冶炼建材
--
第六章 斗南锰矿
----
第一节 资源状况
----
第二节 开采
----
第三节 矿山建设
----
第四节 矿业开发
----
第五节 经营管理
第十编 交通
--
第一章 线路
----
第一节 驿道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桥涵
--
第二章 运输
----
第一节 畜力
----
第二节 机动车
----
第三节 客运
----
第四节 企业
--
第三章 管理
----
第一节 公路
----
第二节 路政
----
第三节 安全
----
第四节 机构
第十一编 邮电
--
第一章 邮政
----
第一节 邮路
----
第二节 邮政
--
第二章 电信
----
第一节 线路、机构设备
----
第二节 业务
--
第三章 机构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局、所
第十二编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城市建设
----
第一节 城市规划
----
第二节 建设
--
第二章 乡村建设
----
第一节 规划
----
第二节 房舍
----
第三节 公益设施
--
第三章 建筑
----
第一节 建筑队伍
----
第二节 设计与施工
----
第三节 建筑投资
----
第四节 技术、建材与机械
--
第四章 典型工程
----
第一节 古建筑
----
第二节 城垣、隧洞
----
第三节 教堂、寺、宫
----
第四节 军垦建筑
----
第五节 县城重点建筑工程
--
第五章 环境保护与监测
----
第一节 环境污染
----
第二节 环境保护
--
第六章 建设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规划
----
第三节 房产
----
第四节 建设用地
----
第五节 工程管理
第十三编 商业
--
第一章 沿革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外贸商业
----
第三节 国营商业
----
第四节 供销商业
----
第五节 合营商业
--
第二章 商品收购
----
第一节 农副产品
----
第二节 副食品
----
第三节 蔬菜
----
第四节 中药材
----
第五节 土副产品
----
第六节 废品
--
第三章 商品销售
----
第一节 木材建材
----
第二节 农机 机电
----
第三节 金属、化轻原料
----
第四节 化肥农药 药材
----
第五节 农具农膜耕畜
----
第六节 石油煤炭
----
第七节 五金交电
----
第八节 棉布 百货
----
第九节 肉食禽蛋
----
第十节 糖烟 酒
----
第十一节 杂货供应
----
第十二节 中药西药
----
第十三节 蔬菜
----
第十四节 饮食、服务业
----
第十五节 外贸出口
--
第四章 商业机构
----
第一节 驻砚单位
----
第二节 县属单位
----
第三节 部门商业
----
第四节 管理机构
第十四编 粮油
--
第一章 征购
----
第一节 田赋
----
第二节 粮食征购
----
第三节 油料收购
--
第二章 供应
----
第一节 粮食
----
第二节 油脂
----
第三节 军粮
----
第四节 财政出口
----
第五节 副产品周转粮
----
第六节 粮油议价购销
--
第三章 加工
----
第一节 粮油作坊
----
第二节 粮油工业
----
第三节 综合利用
--
第四章 储运
----
第一节 粮油仓场建设
----
第二节 仓储管理
----
第三节 粮油调运
--
第五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管理
----
第二节 乡、镇粮管所
第十五编 财税
--
第一章 财政体制
----
第一节 旧体制
----
第二节 体制变革
--
第二章 财政收支
----
第一节 收入
----
第二节 支出
--
第三章 工商税收
----
第一节 捐税
----
第二节 税收
--
第四章 农业税
----
第一节 田赋
----
第二节 农业税
----
第三节 三七税
--
第五章 机构
----
第一节 财政
----
第二节 税务
第十六编 金融
--
第一章 货币
----
第一节 流通
----
第二节 管理
--
第二章 存款
----
第一节 企业存款
----
第二节 财政性存款
----
第三节 城乡储蓄
----
第四节 基本建设拨款
--
第三章 贷款
----
第一节 工业
----
第二节 农业
----
第三节 商业
--
第四章 保险 公债
----
第一节 保险
----
第二节 公债
--
第五章 机构
----
第一节 股份制银行
----
第二节 四行一司
第十七编 垦殖农场
--
第一章 开文垦殖局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垦殖状况
----
第三节 工程建设
----
第四节 生产
----
第五节 管理
--
第二章 平远街华侨农场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生产
----
第三节 归侨安置与管理
----
第四节 文教卫生
--
第三章 稼依华侨农场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生产
----
第三节 管理
--
第四章 铳卡三七药材场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生产
----
第三节 教育卫生
----
第四节 狱政管理
--
第五章 新民农场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生产
----
第三节 管理
----
第四节 生产效益
--
第六章 回龙农场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生产
----
第三节 管理
----
第四节 文教卫生
第十八编 三七
--
第一章 三七考
----
第一节 释名
----
第二节 特征 特性
--
第二章 功用
----
第一节 历代医书论述
----
第二节 三七的化学成份及药理作用
----
第三节 研究开发
--
第三章 生产销售
----
第一节 栽培
----
第二节 产地
----
第三节 经营
第十九编 党群
--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砚山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县党部
----
第二节 党务
----
第三节 三青团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砚山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建立和发展
----
第二节 中共砚山县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
----
第三节 组织工作
----
第四节 宣传工作
----
第五节 统一战线
----
第六节 县委工作机构
----
第七节 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人组织
----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
----
第三节 妇女组织
----
第四节 农民组织
----
第五节 工商业联合会
----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
第二十编 政权
--
第一章 民国政权及代议机构
----
第一节 政权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基层政权
----
第三节 县参议会及选举
--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人民代表协商委员会
----
第二节 各族各界代表会议
----
第三节 代表选举
----
第四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及会议
----
第五节 常务委员会
----
第六节 代表联系及来信来访
----
第七节 提案处理及调查、视察
--
第三章 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隶属机构
----
第三节 基层政权
----
第四节 信访与侨务
--
第四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会议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第二十一编 政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治安管理
----
第三节 消防
----
第四节 惩治犯罪
----
第五节 狱政管理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法纪检查
----
第四节 经济检查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案件复查
--
第四章 司法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公证
----
第三节 人民调解
----
第四节 法制宣传
----
第五节 律师
第二十二编 民政
--
第一章 拥军 优属
----
第一节 拥军
----
第二节 国家抚恤
----
第三节 群众优待
----
第四节 国家定期定量补助
--
第二章 安置
----
第一节 复员、转业、退伍军人
----
第二节 归侨和难民
----
第三节 移民
----
第四节 残疾人
--
第三章 救济
----
第一节 社会救济
----
第二节 灾害救济
----
第三节 农村扶贫
--
第四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孤寡老人供养
----
第二节 麻风病人救济及康复村
----
第三节 收容遣送
--
第五章 婚姻管理
----
第一节 婚姻法宣传
----
第二节 婚姻登记
--
第六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援军机构
第二十三编 劳动人事
--
第一章 劳动管理
----
第一节 用工制度
----
第二节 职工来源
----
第三节 劳务输出
----
第四节 职工调配
----
第五节 劳动就业
----
第六节 劳动保护
--
第二章 劳动工资
----
第一节 工资形式
----
第二节 工资改革
----
第三节 工资调整
----
第四节 其他工资
----
第五节 临时工、合同工工资待遇
--
第三章 福利待遇
----
第一节 离休、退休和退职
----
第二节 社会保险
----
第三节 职工福利
--
第四章 人事
----
第一节 干部状况
----
第二节 干部管理
----
第三节 干部制度
--
第五章 机构
第二十四编 军事
--
第一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清末以前的武装
----
第二节 民国政府的武装
----
第三节 边纵武装
----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武装
----
第五节 兵役
--
第二章 驻军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军事设施
----
第三节 人民防空
--
第三章 主要战事
----
第一节 攻击战
----
第二节 伏击战与围点打援战
----
第三节 突围战与遭遇战
----
第四节 政治瓦解战与追歼战
--
第四章 兵燹 匪患
----
第一节 明、清时期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第三节 剿匪
--
第五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训练
----
第三节 支前
第二十五编 教育
--
第一章 普通教育
----
第一节 私塾义学 书院
----
第二节 幼儿园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普通中学
----
第五节 人才输送
----
第六节 专业教育
--
第二章 厂(场)矿、部队学校
----
第一节 厂(场)矿学校
----
第二节 部队小学
--
第三章 业余教育
----
第一节 扫除文盲
----
第二节 文化补习、函大、电大
----
第三节 民族教育
--
第四章 师资
----
第一节 队伍
----
第二节 培训
----
第三节 待遇
--
第五章 经费 修建
----
第一节 经费
----
第二节 校舍修建
--
第六章 教学
----
第一节 学制与课程
----
第二节 教研与考试
----
第三节 机构
第二十六编 科技
--
第一章 机构队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学会 协会
----
第三节 队伍
--
第二章 科技工作
----
第一节 宣传培训
----
第二节 科研 科技推广
--
第三章 科技成果
----
第一节 科技推广运用
----
第二节 科技著作
第二十七编 文化艺术
--
第一章 文化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场所
--
第二章 文艺演出
----
第一节 业余演出
----
第二节 专业演出
----
第三节 慰问演出
--
第三章 电影
----
第一节 历史
----
第二节 发行
--
第四章 图书
----
第一节 发行
----
第二节 管理
--
第五章 新闻出版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三节 报刊图书
--
第六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文艺创作
----
第二节 民间文艺
--
第七章 文物胜迹
----
第一节 文物
----
第二节 胜迹
第二十八编 卫生
--
第一章 医疗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队伍
----
第三节 业务培训
--
第二章 防疫治病
----
第一节 疫情
----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
第三节 麻风病
----
第四节 水肿病
--
第三章 卫生保健
----
第一节 妇女保健
----
第二节 优生优育
----
第三节 学校
----
第四节 爱国卫生
第二十九编 体育
--
第一章 组织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队伍
--
第二章 群众体育
----
第一节 职工
----
第二节 农民
----
第三节 学校
----
第四节 民族
----
第五节 老年
--
第三章 经费 设施
----
第一节 经费
----
第二节 设施
--
第四章 比赛 表演
----
第一节 比赛
----
第二节 表演
人物
--
传记
----
李占春 张耀 张鼎
----
李初
----
李应珍
----
陆春
----
纳顺洪
----
刘祖武
----
马级三
----
杨必昌
----
赵尚功
----
王仲
----
王朝阳
----
李渊
----
杨廷彦
----
龙雨生
----
杨育涵
----
王有德
----
王能德
----
郭连钧
----
杨福忠
----
张禄光
----
陈勋隆
----
周珍麒
----
吴鸿才
----
张文贵
----
雷绍华
----
李西开
----
万象乾
----
陈建军
--
人物简述
----
砚山籍在外副处职人员
------
周忠才
------
王正昌
------
张一凡
------
黄朝铣
------
张学信
------
杨 焘
------
郑兴茂
------
张 平
------
周忠彦
------
太世雁
------
段子华
------
任齐福
------
杨孝文
------
王发品
------
戴光禄
------
孙朝珍
------
王传忠
------
汪宣亮
------
赵文华
----
先进模范
------
牛会高
------
孙自荣
------
姚光武
------
苏锦屏
------
冉顺鹏
------
侬朝阳
------
冯永康
------
王有龙
------
周定仙
------
陆兴平
------
查光和
----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唐高才
------
李茂兴
------
王宗常
------
赵文英
------
肖华崇
------
宋盛泽
------
张连富
------
李仕权
------
雷光英
------
马顺恩
------
马宗藩
------
谢田昌
------
颜锡文
------
靳其秀
------
李国昭
------
杨孝武
------
雷治秉
--
英名录
----
砚山籍烈士
------
蒋朝品
------
杨廷虎
------
余正福
------
游长明
------
王有贵
------
王树恩
------
朱荣昌
------
陈国彦
------
钱保清
------
高志能
------
陈国才
------
代王忠
------
姜成荣
------
吴定发
------
吴定国
------
沈国章
------
刘保明
------
刘益堂
------
李天有
------
唐贵谦
------
王永玉
------
童德林
------
朱保仲
------
陈富全
------
尹培武
------
尹锡坤
------
郭安仁
------
杨照贤
------
李维仕
------
杨正才
------
金开科
------
杨朝龙
------
刘忠兴
------
张仕义
------
杨炳信
------
杨天运
------
何自英
------
吴世华
------
梁寿洪
------
龙福生
------
张连生
------
侬廷相
------
陈洪明
------
王光兴
------
陆正修
------
王仕选
------
张忠富
------
杨云江
------
张文德
------
高万才
------
张治安
------
刘顺德
------
陆永和
------
李得福
------
杨光斗
------
田培关
------
尹国正
------
王成海
------
熊有恒
------
涂田文
------
杨正江
------
朱应昌
------
郑自开
------
王仕清
------
宋开明
------
杨正兴
------
陈有福
------
梁昌雨
------
高廷贵
------
陆 良
------
游廷学
------
刘启贵
------
王金文
------
杨有语
------
杨应堂
------
沐荣恩
------
罗张氏
------
沈凤蓉
------
白春兰
------
卢占国
------
艾福财
------
龙廷跃
------
王朝敏
------
陆振林
------
陆正洪
------
杨天座
------
王正道
------
李小龙
------
何祖坤
------
周洪明
------
高全贵
------
李朝如
------
王连友
------
胡正兴
------
王春明
------
付朝云
------
向有德
------
张玉廷
------
李仕光
------
陈付师
------
王老四
------
张开发
------
黄森理
------
项朝兵
------
王金成
------
刘思忠
------
陆振兴
------
陆凤澡
------
陆九兴
------
陆九科
------
陆光荣
------
杨小保
------
代联辉
------
高培龙
------
吴远发
------
陆世金
------
侯成光
------
王国光
------
刘万义
------
王贴新
------
廖书明
------
廖寿连
------
王家卫
------
卢荣喜
------
罗志云
------
余正才
------
余开林
------
余保发
------
余成德
------
王光连
------
潘成寿
------
王炳钧
------
杨光发
------
付锦山
------
王廷兴
------
廖寿明
------
廖寿达
------
李光荣
------
纳本福
------
杨金和
------
朱连祥
------
黄金保
------
沈文柱
------
梁龙境
------
唐桂琴
------
王进禄
------
杨如常
------
王正富
------
高朝武
------
权永兴
------
曹仕坤
------
李加海
------
胡发昌
------
沈光堂
------
梁华昌
------
王正辉
------
权仕明
------
骆恩良
------
张家树
------
宗继聪
------
秦龙跃
------
代永平
------
杨旭初
------
王明申
------
梁朝祥
------
沈春山
------
王建川
------
林 杰
------
胡忠发
------
王祖生
------
权光友
------
李廷方
------
雷绍华
----
外籍牺牲于砚山的烈士
------
高贵聪
------
李国发
------
龙于湘
------
常志高
------
赵 雄
------
张福恩
------
邓继华
------
郭连钧
------
杨福忠
------
李兴奎
------
孙尚尧
------
陈天明
------
雷映华
------
江崇圣
----
稼依烈士宫烈士
------
王 友
------
刘金惠
------
马 丁
------
冯兆和
------
阎荣旦
------
张运发
------
何 明
------
黄正元
------
石狮龙
------
梁小金
------
李芝保
------
符明权
------
赵国章
------
丁守仁
------
袁永珍
------
李金贤
------
文明德
------
杨自荣
------
屈正发
------
张朝凤
------
陈树全
------
黄永安
------
侯焕昌
------
姜忠仁
------
艾以正
------
沈万能
------
余应儒
------
王再国
------
侯焕良
------
李应忠
------
余万成
------
龚太正
------
李正勇
------
陈有明
------
兰仁松
------
庞 坤
------
张跃林
------
王文早
------
革 振
------
郑明成
------
刘子杰
------
吴道山
------
赵天禄
------
陈玉林
------
周有林
------
史正则
------
胡心民
------
王纪仓
------
黄文高
------
刘 克
------
王三国
------
宁班正
------
刘景绪
------
任 科
------
侨章应
------
何 明
------
李天应
------
张国富
------
刘中芳
------
张正富
------
席来有
------
程相起
------
刘芳廷
------
刘志法
------
王清林
------
任敬之
------
曾贵生
------
陈家煊
------
李方云
------
石达三
------
王世光
------
张光林
------
李闹子
------
张银贵
------
庞志光
------
张华荣
------
赵金旺
------
罗朝义
------
苏金义
------
李泰顺
------
杨子仁
------
董万忠
------
朱家有
------
符明权
------
豆继凯
------
杨永宽
------
杨天贵
------
付家宽
------
耿正清
------
唐茂森
------
杨自荣
------
杨世书
------
口少奇
------
王其生
------
杨吉清
------
李法顺
------
苗二保
------
何深有
------
许世恒
------
杨克清
------
张长礼
------
杨忠明
------
郭海江
------
丁仕三
------
余久明
------
唐文有
------
王克省
------
胡士才
------
陈珍才
------
高明光
------
苟其德
------
李金保
------
杜天昌
------
曹正兴
------
刘思海
------
李文法
------
刘 六
------
李先云
------
郭明光
------
任光和
------
吴金山
------
何公贤
------
汪文珍
------
邱 广
------
魏仁轩
------
张朝安
------
黎 文
------
庞炳元
------
石深海
------
邓富才
------
黄华元
------
李金显
------
杨仕元
------
谢三省
------
陆学明
------
董东屯
------
曹明山
------
栾 富
------
井玉林
------
康维昌
------
蔡德富
------
李 全
------
牛安龙
------
胡 全
------
苏 武
------
吴鸿安
------
黄 荣
------
王国英
------
王进忠
------
石万山
------
易冠周
------
李天和
------
梁顺江
------
郭进忠
------
孛喜文
------
李文清
------
冯 球
------
韩保法
------
苏 雄
------
林启君
------
熊盈佑
------
杨廷显
------
殷全国
------
陈志安
------
马凤存
------
李 良
------
赵志成
------
张玉良
------
杜长清
------
郭玉全
------
杨朝德
------
王义善
------
胡天德
------
颜克华
------
杨国贤
------
许长发
------
华宝铨
------
张子清
------
张其恩
------
肖 泰
------
陆德成
------
钟桌群
------
黄 毅
------
林瑞发
------
郑则明
------
李家荣
------
魏兆兰
------
郭天荣
------
赵永胜
------
孙金有
------
朱 志
------
熊绍路
------
苏 德
------
付国保
------
齐喜堂
------
张立成
------
王伯芝
------
樊书尚
------
文明德
------
王玉合
------
姜忠仁
------
胡元详
------
刘照明
------
杨万年
------
张天佑
------
张 云
------
王云忠
------
张克文
------
罗伟民
------
黄自铭
------
罗 其
------
何济光
------
陈云庆
------
宋子珍
------
霍堂秀
------
冠瑞生
------
周树荣
------
牛求荣
------
耿绍文
------
杨子镜
------
陈世勤
------
杨升生
------
陈 义
------
唐生世
------
张江海
------
白有堂
------
宋宿有
------
张富彦
------
屈正发
------
司文山
------
孙有祥
------
李永贤
------
张朝凤
------
付汉钦
------
胥松林
------
彭殿科
------
杨 海
------
卢长清
------
张建德
------
李保林
------
赵龙芝
------
李成武
------
马会三
------
毕玉兴
------
曹可山
------
赵振中
------
杨玉山
------
杨雨来
------
王世俭
------
张庆云
------
邵合聚
------
王成才
------
郭金楼
------
郑 华
------
潘其木
------
麦悦庭
------
夏世林
------
李茂生
------
罗松生
------
邱振中
------
余 发
------
谭 帮
------
吴大鸿
------
熊良贯
------
曾 继
------
陈古忠
------
吴国民
------
魏明发
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