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肃宁县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4
出版时间:
1999年11月
目录
封面
肃宁县志
肃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图片
--
肃宁县行政区划图1987年10月
--
文物胜迹
----
武垣城遗址
----
进士坊(明)
----
抗日烈士塔
----
冀中第一个解放县城——肃宁
--
平原新城
----
京九铁路肃宁站
----
输变电站
----
中国银行肃宁支行
----
邮电局
----
古楼新景
----
微波塔
----
县委
----
县政府
--
农业新貌
----
地沃粮丰——商品粮生产基地县
----
千亩棉田——优质棉生产基地县
----
绿色企业——日光温室蔬菜示范县
----
花果飘香——水果生产基地县
----
鸡壮蛋硕——禽蛋生产基地县
----
肥猪满栏——生猪生产基地县
----
珍稀动物养殖
--
企业明珠
----
无滴长寿PVC塑料大棚膜生产车间
----
电力金具产品
----
纺织业
----
SD-3W系列全自动捆扎机
----
中国保健名茶——颐春茶
----
中日合资针织内衣有限公司
----
钻石牌钢锉
----
师素乡铸造用于北京亚运村的铜狮
----
河北万风药业有限公司及其产品
----
礼花产品
----
丰富的石油资源
--
文教卫生
----
县一中教学楼
----
幼儿园
----
县职教中心
----
实验小学
----
影剧院
----
防疫站
----
县医院
----
骨伤科医院
--
市场繁荣
----
尚村皮毛市场一角
----
裘皮制品
----
人民商场
----
县领导与外商洽谈项目
----
兴宁市场
--
民间艺术
----
画眉张
----
斐艳玲在化妆
----
杂技
----
武术
----
糖人艺人杨宝坤
----
高跷
--
艺术作品
----
天海字卷 张西帆书
----
桃花源记 常治国书
----
百寿图 刘书香书
----
露气 张琪画
----
太行秋色 贾又福画
----
剑门关远眺
----
毛泽东像
----
邮票
----
五角人民币
----
国家大事咱知道 郭艳茹摄
----
阻击 孔繁根摄
----
飞沙走石 张九卿摄
--
刘春霖
----
甲辰状元刘春霖
----
金榜
----
小楷
----
题词
----
对联
----
殿试帖
--
出土文物
----
编钟(战国)
----
三彩三兽足炉(唐)
----
龟(汉)
----
平虏雷(宋)
----
铜镜(汉)
----
文彭篆刻(明)
序
目录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政区建置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二章 境域变迁
--
第三章 区划演变
--
第四章 城镇乡村
----
第一节 县城
----
第二节 乡镇
----
第三节 村庄
第二篇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质构造
----
第二节 地层
----
第三节 地质演变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日照和太阳辐射
----
第二节 温度
----
第三节 降水
----
第四节 风
----
第五节 灾害性天气
----
第六节 季节变化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五章 土壤植被
----
第一节 土壤类型
----
第二节 土壤肥力
----
第三节 评价
----
第四节 植被
--
第六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生物资源
----
第四节 矿藏资源
--
第七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水旱灾害
----
第二节 风雹灾害
----
第三节 虫害
----
第四节 地震
第三篇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
----
第一节 人口总量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二章 人口变动
----
第一节 自然变动
----
第二节 机械变动
--
第三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性别构成
----
第二节 年龄构成
----
第三节 文化构成
----
第四节 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构成
----
第五节 劳动人口构成
--
第四章 民族宗教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宗教
--
第五章 婚姻家庭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家庭
--
第六章 姓氏
--
第七章 人口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政策措施
----
第三节 节育
第四篇 居民生活
--
第一章 农民生活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
--
第二章 职工生活
第五篇 风俗
--
第一章 岁时习俗
--
第二章 礼仪习俗
--
第三章 生活习俗
--
第四章 迷信、恶习和陋习
--
第五章 禁忌
第六篇 方言
--
第一章 语音
--
第二章 词汇
--
第三章 语法
第七篇 人物
--
第一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
第二章 人物传
----
钩弋夫人
----
冯 景
----
刘完素
----
刘 济
----
魏元礼
----
刘敏
----
张翼
----
段誉
----
张泰
----
朱瓒
----
易 瓒
----
张 冕
----
李如乔
----
金廷瑛
----
田衷孚
----
衣绨龙
----
黄世发
----
窦懋功
----
李元秀
----
王业(山立)
----
哈攀龙
----
哈国兴
----
苗 夔
----
刘春霖
----
郭洪海
----
刘 震
----
曹曲水
----
尹肇之
----
胡继宗
----
尹春和
----
许顺昌
----
左便
----
张进昶
----
朱贻壁
----
张凤墀
----
孙玉琦
----
王新
----
常德善
----
王玉、许秀荣
----
赵家槐
----
李兰芳
----
王远音
----
贾铁锤
----
段洪
----
李文政
----
郭勇一
----
李谦
----
马骏
----
徐春
----
王怀贞
----
刘小庆
----
李增福
----
贺大娘
----
扈霞苓
----
徐金钊
----
郭书义
----
周世豪
----
尹汝岩
----
画眉张
----
齐连荣
----
王永生
----
马功懋
----
骆风和
----
范铁
----
易国荣
----
孙志源
----
魏忠贤
----
曹志珍
----
周万寅
--
第三章 人物表
----
第一节 历代职官表
----
第二节 历代举人、进士名表
----
第三节 肃宁籍地(市)、师级以上干部名表(含副职)
----
第四节 肃宁籍或在肃宁获副教授以上职称人员表
----
第五节 省级以上先进人物表
第八篇 政党
--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肃宁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指导委员会
----
第二节 执行委员会
----
第三节 特工组织
----
第四节 秘密县党部 东安镇特支部
----
第五节 流亡县党部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肃宁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
第二节 党代表大会
----
第三节 组织整顿
----
第四节 党员教育
----
第五节 社会宣传
----
第六节 纪律检查
----
第七节 统战工作
----
第八节 政法工作
第九篇 政权
--
第一章 权力机构
----
第一节 人民代表产生
----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三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县人大常委会
--
第二章 行政机关
----
第一节 旧政府
----
第二节 人民政府
第十篇 政协社团
--
第一章 政协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政协委员会会议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二章 社会团体
----
第一节 农民组织
----
第二节 工人组织
----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
第四节 妇女组织
----
第五节 工商业联合会
----
第六节 残疾人联合会
----
第七节 老龄委员会
----
第八节 其它组织
第十一篇 党政要务
--
第一章 开展反帝反封建活动
--
第二章 领导抗日斗争
----
第一节 群众抗日活动
----
第二节 组织武装斗争
----
第三节 敌伪军工作
----
第四节 建立机要交通
--
第三章 支援解放战争
----
第一节 大生产
----
第二节 参军
----
第三节 支援前线
--
第四章 土地改革
--
第五章 巩固人民政权
----
第一节 镇压反革命
----
第二节 抗美援朝
----
第三节 “三反”“五反”
----
第四节 肃反
--
第六章 社会主义改造
--
第七章 整风反右
--
第八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
第九章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第十章 农业学大寨
--
第十二章 改革开放
----
第一节 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节 政治体制改革
第十二篇 公安司法
--
第一章 机构设置
--
第二章 社会治安
--
第三章 检察
--
第四章 审判
--
第五章 司法行政
第十三篇 综合政务
--
第一章 人事
--
第二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社会救济
----
第三节 优抚
----
第四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五节 婚姻登记
----
第六节 殡葬改革
--
第三章 人民信访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信访活动
--
第四章 侨务外事
----
第一节 侨务
----
第二节 外事活动
第十四篇 军事
--
第一章 驻军和地方武装
----
第一节 旧政权驻军和地方武装
----
第二节 人民武装机构与驻防
--
第二章 民兵
----
第一节 民兵组织
----
第二节 民兵训练
----
第三节 民兵活动
----
第四节 战备防空
--
第三章 兵役
----
第一节 志愿兵役制
----
第二节 义务兵役制
----
第三节 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
----
第四节 义务兵与志愿兵、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
--
第四章 兵事
----
第一节 清朝以前战斗
----
第二节 民国前期战斗
----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战斗
第十五篇 经济综述
--
第一章 县域经济发展
----
第一节 农业
----
第二节 工业
----
第三节 商业
----
第四节 乡镇企业
--
第二章 经济结构
----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
第二节 产业结构
--
第三章 经济效益
----
第一节 物质消耗
----
第二节 农业成本与收益
----
第三节 工业经济效益
--
第四章 经济管理
----
第一节 土地管理
----
第二节 劳动管理
----
第三节 计划管理
----
第四节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五节 物价管理
----
第六节 审计监督
----
第七节 标准计量
----
第八节 统计管理
----
第九节 农业、企业管理
第十六篇 基础设施建设
--
第一章 水利
----
第一节 河渠疏理
----
第二节 农田灌溉
----
第三节 水政水资源管理
--
第二章 电力
----
第一节 网电建设
----
第二节 供电用电
--
第三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道路
----
第二节 桥梁
----
第三节 运输
----
第四节 交通管理
--
第四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
第四节 经营管理
--
第五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县城建设
----
第二节 乡村建设
----
第三节 环境保护
第十七篇 农业
--
第一章 生产条件
----
第一节 耕地
----
第二节 农田基本建设
----
第三节 劳动力
----
第四节 农作机具
--
第二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作物种植
----
第二节 农技农艺
----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
第三章 林果业
----
第一节 林业资源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果树
----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
----
第五节 林业管理
--
第四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畜禽饲养
----
第二节 饲草饲料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四节 水产
第十八篇 工业
--
第一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私营、个体工业
----
第二节 集体工业
----
第三节 国有工业
--
第二章 生产门类
----
第一节 机械修造
----
第二节 金属制品
----
第三节 建筑材料
----
第四节 纺织服装
----
第五节 工艺美术
----
第六节 电器电料加工
----
第七节 造纸、印刷、装订
----
第八节 皮毛加工
----
第九节 食品加工
----
第十节 木材加工
----
第十一节 建筑业
----
第十二节 其它
--
第三章 重点厂家及名优特产品
----
第一节 重点厂家介绍
----
第二节 名优特产品简介
第十九篇 商业
--
第一章 所有制结构
----
第一节 私营个体商业
----
第二节 国营商业
----
第三节 集体商业
--
第二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生产资料购销
----
第二节 生活资料购销
----
第三节 农副产品收购
----
第四节 废旧物资回收
----
第五节 自由贸易
----
第六节 对外贸易
--
第三章 粮油管理
----
第一节 统购统销
----
第二节 储运
--
第四章 饮食服务业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旅店招待所
----
第三节 理发馆
----
第四节 浴池
----
第五节 照相
----
第六节 修理业
第二十篇 财税金融
--
第一章 税务
----
第一节 农业税
----
第二节 工商税
----
第三节 稽征管理
--
第二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支
----
第三节 财政管理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金融机构和管理体制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存款
----
第四节 信贷
----
第五节 保险
----
第六节 债券
第二十一篇 教育科技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教育机构
----
第二节 科举教育
----
第三节 幼儿教育
----
第四节 小学教育
----
第五节 中学教育
----
第六节 师范教育
----
第七节 职业教育
----
第八节 业余教育
----
第九节 教师
----
第十节 教学研究
----
第十一节 教育经费
----
第十二节 勤工俭学
--
第二章 科技
----
第一节 科技机构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三节 科技管理
----
第四节 科技普及
----
第五节 科研成果
第二十二篇 体育卫生
--
第一章 体育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
第二节 群体体育
----
第三节 武术
----
第四节 体育竞赛
----
第五节 体育管理
--
第二章 卫生
----
第一节 医疗机构
----
第二节 医疗队伍
----
第三节 医疗技术
----
第四节 卫生防疫
----
第五节 妇幼保健
----
第六节 医疗制度
----
第七节 医药
----
第八节 冯氏正骨
第二十三篇 文化艺术
--
第一章 文化设施
----
第一节 文化馆、站
----
第二节 书店、图书馆
----
第三节 电影院、影剧院
--
第二章 文学
----
第一节 民间文学
----
第二节 文学创作
--
第三章 艺术
----
第一节 传统艺术
----
第二节 戏剧
----
第三节 杂技
----
第四节 曲艺
----
第五节 歌舞
----
第六节 摄影
----
第七节 书画、篆刻、雕刻
------
石玉泉书
------
马增荣书
------
宋立峰书
------
齐长青书
------
易乐然治印
------
甜 张保民画
------
绿荫 苗钧画
------
张占勋画
------
齐心画
--
第四章 广播影视
----
第一节 广播电视
----
第二节 电影
--
第五章 史志档案
----
第一节 史志编修
----
第二节 档案
--
第六章 文物胜迹
----
第一节 出土文物
----
第二节 现代文物
----
第三节 古遗址
----
第四节 古墓葬
----
第五节 古碑、坊
----
第六节 庙宇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