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李镇志 珍门卷

梅李镇志 珍门卷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当地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出版时间: 2006年09月

目录

封面
梅李镇志·珍门卷
版权页
图片
-- 何耀文原常熟市政协主席
-- 许学良中共苏州市相城区委副书记
-- 王金元原苏州市常熟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
-- 珍门镇党委、政府办公楼
-- 常熟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定杯”银杯奖
-- 常熟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定杯”铜杯奖
-- 常熟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 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乡镇
-- 苏州市级卫生保健达标乡镇
-- 常熟市卫生镇
-- 常熟市消灭血吸虫病达标镇
-- 常熟市灭鼠先进镇区
-- 常熟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 江苏省粮食生产高产单位
-- 江苏省油菜生产高产单位
-- 1945年9月出席中共苏常太工委扩大会议的部分人员合影
-- 市领导江浩来珍门检查蔬菜生产
-- 镇水稻千亩丰产示范方
-- 水泥排板沟
-- 防洪闸
-- 大红菱村灌溉站
-- 杨木村灌溉站
-- 蔬菜示范方
-- 千头养猪场
-- 养蟹基地
-- 万方蘑菇方
-- 万羽养鸡场
-- 联合收割机
-- 色织八厂荣誉牌(选介)
-- 特种精密钢管厂
-- 产品系列
-- 棉纺厂纺部车间
-- 珍门建筑公司
-- 常熟市板手厂(现华东模锻厂)及产品
-- 久宜电子设备厂产品
-- 珍达手套厂产品系列
-- 异型铜管厂生产车间
-- 常熟人民印刷厂荣誉牌(选介)
-- 常熟人民印刷厂部分精装样品
-- 常熟市中亚仪表厂
-- 中外合资常熟宏盛机械有限公司
-- 华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珍门工厂
-- 斯隆服饰有限公司及产品、所获荣誉
-- 禄隆羊毛衫厂
-- 涂料厂生产的系列产品
-- 电镀厂加工的产品
-- 珍门中学教育楼
-- 中学实验课堂
-- 珍门中心小学
-- 珍门中心幼儿园
-- 中心小学微机室
-- 棋类培训中心
-- 镇党校、成人教育中心校
-- 珍门卫生院
-- 骨伤科特色门诊
-- 镇计划生育服务站
-- 电力管理站
-- 自来水厂
-- 珍门福利院
-- 中国农业银行珍门办事处
-- 珍门信用合作社
-- 珍门邮电支局
-- 地税局珍门税务所
-- 珍门镇区老街新貌
-- 珍门商厦外景
-- 珍门商场外景
-- 中心街商住楼
-- 小商品市场
-- 中心街西街
-- 镇区停车场
-- 珍门加油站
-- 珍门宾馆外景
-- 珍门农贸市场
-- 珍门市镇居民新村
-- 市“安全文明示范小区”奖牌
-- 支王公路镇区西段
-- 镇区规划平面图
-- 农民新居
-- 村级公路
-- 村级公路桥
-- 村间桥梁
-- 珍门文化站
-- 常熟市副市长孙坤保检查珍门文化中心
-- 300多年树龄的古银杏
-- 百年木兰树
-- 百年桂花树
-- 稀有的“牌九”草
-- 花木苗圃
-- 木兰拳表演队
-- 获奖盆景
-- 根雕艺术
-- 民间舞龙队
-- 古折扇面藏品
-- 古钱币藏品
-- 徐建新钱币博物馆一角
-- 唐代墓志碑(砖刻)
-- 清代古建筑一角
-- 珍门乡血吸虫病流行情况图(1985年)
-- 《梅李镇志·珍门卷》终审会议会场
-- 参加终审会议全体人员合影
-- 《梅李镇志·珍门卷》编志组成员合影
-- 珍站镇行政区划图
《梅李镇志》编纂委员会
《梅李镇志·珍门卷》编写人员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置区划
-- 第一章建置沿革
---- 第一节民国前建置区划
---- 第二节民国期间建置区划
----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后建置区划
-- 第二章镇村概况
---- 第一节集镇
---- 第二节各村概况
---- 第三节居民委员会
第二编自然地理
-- 第一章地理环境
---- 第一节地理位置
---- 第二节面积
---- 第三节土壤
---- 第四节河流
-- 第二章气候
---- 第一节气温
---- 第二节日照
---- 第三节雨量
---- 第四节风向
---- 第五节霜、雪
-- 第三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旱灾、水灾
---- 第二节台风、龙卷风
---- 第三节地震、雷殛
---- 第四节虫害、冻害
-- 第四章物产
---- 第一节粮食作物
---- 第二节经济作物
---- 第三节野生动植物
------ 附:地下资源
第三编农业·水利
-- 第一章农业经济制度变革
---- 第一节土地私有制
---- 第二节土地改革
---- 第三节农业合作化
---- 第四节人民公社化
---- 第五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章农业生产
---- 第一节耕作制度
---- 第二节品种、布局
---- 第三节作物栽培
---- 第四节肥料、植保
---- 第五节农作物产量
---- 第六节样板队与丰产方
---- 第七节农业普查
---- 第八节农业技术推广站
-- 第三章水利建设
---- 第一节河道建设
---- 第二节农田建设
---- 第三节排灌设施
---- 第四节水利管理服务站
-- 第四章农具、农机
---- 第一节农具
---- 第二节农机
---- 第三节农机管理服务站
第四编多种经营
-- 第一章种植业
---- 第一节蔬菜
---- 第二节瓜果
---- 第三节食用菌
---- 第四节植树绿化
------ 附:珍门林场
-- 第二章养殖业
---- 第一节家畜饲养
---- 第二节家禽饲养
---- 第三节其他养殖
-- 第三章水产业
---- 第一节内河养殖与捕捞
---- 第二节精养、半精养鱼池
---- 第三节河蚌育珍珠
---- 第四节特种水产养殖
-- 第四章家庭副业
---- 第一节花边工艺
---- 第二节土纺土织
---- 第三节竹木器制作
---- 第四节杞柳生产加工
---- 第五节草制品
---- 第六节针织缝合与绣花
---- 第七节服装加工
-- 第五章服务机构
---- 第一节多种经营综合服务站
---- 第二节畜牧兽医站
---- 第三节花边社
第五编工业
-- 第一章手工业、作坊
---- 第一节手工业
------ 附:手工业联社
---- 第二节作坊
---- 第三节其他手工业
-- 第二章镇村工业
---- 第一节镇办工业
---- 第二节村办工业
---- 第三节建筑业
-- 第三章私营企业
----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前的私营企业
----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后的私营企业
------ 附:常熟市禄隆羊毛衫厂简介
-- 第四章中外合资企业
-- 第五章管理机构
---- 第一节乡镇企业管理服务站
------ 附:外贸公司
------ 工业供销公司
---- 第二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 第三节劳动服务机构
第六编政治·军事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党员代表大会
------ 出席常熟市(县)历届党代会代表
---- 第三节基层党组织
---- 第四节党员思想教育
---- 第五节党务工作
---- 第六节信访工作
-- 第二章党派·团体
---- 第一节中国国民党
---- 第二节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
-- 第三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工人团体
---- 第二节农民团体(农会、贫协)
---- 第三节青少年团体
---- 第四节妇女联合会(妇代会)
---- 第五节协会团体
-- 第四章政权
---- 第一节行政机构
----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
------ 出席常熟市(县)人代会代表名单
---- 第三节经济管理机构
-- 第五章军事
---- 第一节地方武装及驻军
---- 第二节兵灾
---- 第三节民兵组织
---- 第四节兵役
---- 第五节人民武装部
------ 珍门镇(公社、乡)人武部正副部长任职表
------ 珍门镇境内志愿兵役制军人及赴朝参战军人名单
------ 珍门公社参加援越抗美军人名单
------ 1950~1998年12月珍门镇(公社、乡)征兵入伍情况
第七编民政·治安·司法
-- 第一章民政
---- 第一节优待抚恤
---- 第二节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三节社会救济
---- 第四节婚姻登记
---- 第五节敬老养老
---- 第六节地名普查
---- 第七节殡葬改革
-- 第二章治安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治安管理
---- 第三节户籍管理
---- 第四节交通管理
---- 第五节消防工作
---- 第六节人口普查
-- 第三章司法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法制宣传
---- 第三节人民调解
---- 第四节律师事务(法律服务所)
---- 第五节协办公证
第八编商 业
-- 第一章私营商业
---- 第一节建国前的私营商业
---- 第二节建国后的个私商业
-- 第二章集体商业
---- 第一节合作商店、商业总店
---- 第二节集体商业总店、分公司、商业公司
-- 第三章国营商业
---- 第一节粮食管理所(简称粮食所)
---- 第二节食品站
---- 第三节药店
-- 第四章供销合作社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棉花收购
---- 第三节农副产品收购
---- 第四节生产资料供应
---- 第五节生活资料供应
-- 第五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管理职能
---- 第三节集贸市场
第九编财税·金融
-- 第一章财政
---- 第一节财政机构
---- 第二节财政收支
-- 第二章税收
---- 第一节税务机构
---- 第二节农业赋税
---- 第三节工商税及其他
-- 第三章金融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储蓄
---- 第三节信贷业务
---- 第四节公债、国库券、国债券
---- 第五节保险
-- 第四章公产、物价
---- 第一节公产
---- 第二节物价
第十编交通·邮电
-- 第一章交通
---- 第一节陆上交通
---- 第二节水上交通
---- 第三节交通运输工具
---- 第四节装卸搬运
---- 第五节交通管理所
-- 第二章邮电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邮政
---- 第三节电信
第十一编医疗卫生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行政管理
---- 第二节医疗机构
-- 第二章人员设备
---- 第一节医务人员
------ 附:地方名医
---- 第二节医疗设备
-- 第三章医疗制度
---- 第一节公费医疗
---- 第二节农村合作医疗
-- 第四章保健事业
---- 第一节妇幼保健
---- 第二节儿童保健
-- 第五章预防疾病
---- 第一节爱国卫生运动
------ 附:创建卫生镇
---- 第二节环境卫生
---- 第三节饮食卫生
---- 第四节饮水卫生
---- 第五节预防接种
---- 第六节传染病普查防治
-- 第六章血吸虫病防治
---- 第一节查螺灭螺
---- 第二节查病治病
第十二编科技·教育·环保
-- 第一章科技工作
---- 第一节科技成果
---- 第二节管理机构
-- 第二章普通教育
---- 第一节私塾
---- 第二节小学
---- 第三节中学
---- 第四节幼儿教育
-- 第三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扫除文盲
---- 第二节专业培训
---- 第三节成人教育中心校
---- 第四节职工教育
-- 第四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污染
---- 第二节治理
---- 第三节管理机构
第十三编文 化
-- 第一章群众文化
---- 第一节文化站
---- 第二节文艺团体与活动
---- 第三节文学艺术创作
---- 第四节民间文艺
---- 第五节民间器乐
-- 第二章广播影视
---- 第一节广播电视站
---- 第二节有线广播
---- 第三节有线电视
---- 第四节自办节目
---- 第五节电影放映
-- 第三章体育
---- 第一节群众体育
---- 第二节学校体育
-- 第四章文物·收藏
---- 第一节古建筑
---- 第二节庙宇、祠堂
---- 第三节古桥、古墓、古树
---- 第四节遗迹、碑刻
---- 第五节民间收藏
-- 第五章档案工作
---- 第一节档案沿革
---- 第二节档案发展
---- 第三节基层档案工作
第十四编镇村建设
-- 第一章珍门镇区建设
---- 第一节街道
---- 第二节桥梁
---- 第三节驳岸
---- 第四节路灯
---- 第五节下水道
---- 第六节镇区绿化
-- 第二章农村住宅建设
---- 第一节农户住宅
---- 第二节居民新村
-- 第三章建设用地管理
---- 第一节集体建设用地
---- 第二节个人建房用地
-- 第四章管理机构
---- 第一节建设管理所
---- 第二节土地管理所
---- 第三节集镇市容监察队
-- 第五章供用电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供用电及设施
-- 第六章供水
---- 第一节改水
---- 第二节自来水厂
第十五编社 会
-- 第一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民族
---- 第二节户籍(人口变动)
---- 第三节姓氏
---- 第四节年龄
---- 第五节劳动力使用情况
---- 第六节文化程度
-- 第二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节制生育
---- 第二节优生优育
---- 第三节服务机构
-- 第三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收入消费
---- 第二节膳食
---- 第三节服饰衣着
---- 第四节居室
---- 第五节交通工具
---- 第六节发型与首饰
-- 第四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道教
---- 第三节天主教
-- 第五章地方习俗
---- 第一节岁时节日
---- 第二节建国后的法定节日
---- 第三节婚丧喜庆
---- 第四节历史陋习
---- 第五节时令食俗
---- 第六节新风尚
-- 第六章语言
---- 第一节乡土语
---- 第二节俗语
---- 第三节农谚
---- 第四节歇后语
---- 第五节其他
第十六编人 物
-- 第一章名人传略
---- 第一节古代名人
------ 一、章有成
------ 二、薛芬
------ 三、潘武
------ 四、朱麐
------ 五、朱兆僖
------ 六、朱瑞
------ 七、黄镇
------ 八、徐涵
------ 九、潘濬
---- 第二节近现代名人
------ 一、朱逸民(1899~1991年)
------ 二、李凌(1914~1979年)
------ 三、潘君明(1937年~ )
------ 四、夏荣春(1932~1982年)
------ 五、陆建康(1959年7月~ )
---- 第三节民间著名人士
------ 一、地方名医张詠韶
------ 二、地方名厨
------ 三、地方名泥瓦匠何寿司
------ 四、名画家管仲贤
-- 第二章革命烈士
---- 第一节烈士传略
------ 一、朱爱秾(1918~1941年)
------ 二、朱宝康(1925~1947年)
------ 三、高元龙(1903~1941年)
------ 四、金四(口男)(1902~1942年)
---- 第二节烈士英名录
-- 第三章劳模·先进
---- 第一节先进集体
------ 一、获部、省级(系统)荣誉
------ 二、获苏州市级(系统)荣誉
---- 第二节劳动模范、先进个人
------ 一、获部、省级(系统)荣誉者
------ 二、获苏州市级(系统)荣誉者
------ 三、常熟市级以上(含县、市级)劳动模范
-- 第四章党政军领导干部
---- 第一节县团级
------ 何耀文
------ 陶雪明
------ 李华生
------ 张瑞忠
------ 王瑞华
------ 汪新根
------ 丁复兴
------ 吴建芬
------ 潘国明
------ 张瑞兴
------ 陈金寿
------ 朱永康
------ 张雪根
------ 唐根兴
---- 第二节地、师级以上(含地、师级)
------ 陈耀炯
------ 何耀祥
------ 杨渭根
------ 潘锦文
------ 何进球
------ 吴元林
------ 陆坤元
------ 王惠良
------ 钱建国
-- 第五章科技界人士
---- 第一节简介
------ 温鸿钧
------ 陆华元
------ 徐乾益
------ 潘伟忠
------ 高龙宝
------ 姚月玲
------ 吴士良
------ 艾永明
------ 张祖德
---- 第二节科技界人士[职称(学位)归类]列名
-- 第六章旅外人士(已知部分)
---- 第一节旅居港、澳、台同胞
------ 吴寿
------ 张永兴
------ 陆传生
------ 沈老五
------ 陈去新
------ 徐永兴
------ 沈慧娟
------ 潘寿明
------ 何耀国
---- 第二节旅居海外侨胞
------ 一、列名
------ 二、选介
-------- 丁玮
-------- 李建兴
第十七编珍门人民革命斗争
-- 第一章革命活动
---- 第一节组建抗日烽火少年先锋队
---- 第二节壮大抗日队伍
---- 第三节打入敌伪政权内部
---- 第四节出版油印《大众报》
---- 第五节做军鞋、军袜
---- 第六节夜袭经漕连地保
---- 第七节实施毁桥破路行动
---- 第八节发动群众迎解放
---- 第九节收缴敌人武器
---- 第十节支援解放大上海
-- 第二章革命群众
---- 第一节潘仲华舍身救乡亲
---- 第二节唐氏兄弟救护伤员
---- 第三节潘兴根智藏手榴弹
---- 第四节潘云洲掩护杨浩庐养伤
---- 第五节沈芳走上革命路
---- 第六节钱根兴舍身诱敌
---- 第七节潘根福救护江琪生
-- 第三章革命斗争故事
---- 第一节地下交通员费老元
---- 第二节沈乾枪打叛徒
---- 第三节沈杏元在黎明前牺牲
志余
-- 第一章史外撷趣
---- 第一节“沈家市”的得名
---- 第二节“珍门”的由来
---- 第三节黄炳元敲诈李少启
---- 第四节胖沙墩
---- 第五节航船
---- 第六节打更
---- 第七节石和尚
---- 第八节土高炉大炼钢铁
---- 第九节证、卡、票、券
---- 第十节全民写诗活动
---- 第十一节走马灯
---- 第十二节放鹞子、挂鹞灯
-- 第二章乡里传说
---- 第一节白龙潭
---- 第二节冬瓜籽钓金小鸭
---- 第三节捉拿白颈老鸹
---- 第四节十三铜甏窃摸笑
---- 第五节油砖烤鳗鱼
---- 第六节陆先生悬壶济世
---- 第七节丧司的故事
---- 第八节武术师与理发师
---- 第九节金佩卿绝技惊地痞
---- 第十节驸马墩
-- 第三章儿歌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