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指导思想 《湄潭县志(1978-2007)》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全面地记述湄潭县改革开放30年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内容时限:
1978-2007
出版时间:
2011年10月
目录
封面
湄潭县志
图片
--
湄潭县在贵州省所处的位置图
--
湄潭县行政区划图
--
湄潭县交通图
--
湄潭县旅游地图
--
附图
--
图5湄潭县城(2010年摄)
--
党政
----
图6 2006年10月,中国共产党湄潭县第十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
图7 2006年11月,湄潭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
----
图8 2006年11月,政协第八届湄潭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
----
图9 1984年至2011年,四任中共湄潭县委书记华金河(左二)、黄天俊(右二)田 刚(右一)、藤昭
----
图10 中共湄潭县第十届委员会全体常务委员左起:颜建禾、刘照文、张弘、张志勇、田刚、肖发君、吉斌、贺
----
图11湄潭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当选的县长、副县长
--
城镇建设
----
图12 20世纪60年代初的湄潭县城
----
图13 20世纪90年代初的湄潭县城
----
图14 2009年的湄潭县城一角
----
图15 县城居民小区
----
图16 县城湄江大桥
----
图17 2011年改造后的县城街道
----
图18 永兴镇农贸街
--
基础设施
----
图19 1993年11月21日,湄潭县开通EWSD程控电话,图为县长汪德贵打第一个长途电话
----
图20 湄潭电信局程控电话控制室(2003年摄)
----
图21 县城污水处理设施(2009年摄)
----
图22 1993年7月,角口水电站竣工投产
----
图23 电力设施(2010年摄)
----
图24 326国道永兴段(2010年摄)
----
图25 204省道兴隆段(2010年摄)
----
图26 1992年,抄乐至石莲公路竣工,图为解乐村与黄莲村交界处的水落洞隧道
----
图27 乡村公路立交桥(2006年摄)
----
图28 县道官堰段(2011年摄)
----
图29 正在建设中的杭州至瑞丽高速公路湄潭合同水段的高架桥(2011年摄)
--
新农村建设
----
图30 高台镇油菜基地(2008年摄)
----
图31 仙谷山下的新农村(2010年摄)
----
图32 湄江镇核桃坝四品君公司的休闲山庄(2010年摄)
----
图33 连户路(2007年摄)
----
图34 茅坪镇苗寨新貌(2007年摄)
----
图35 黄家坝镇邓家寨着力打造旅游产业,图为邓家寨迎宾长廊(2011年摄J
----
图36 黄家坝镇邓家寨(2006年摄)
----
图37 兴隆镇田家沟一角(2008年摄)
----
图38 荷塘人家(2010年摄)
----
图39 2009年1月2日,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石宗源(前右四)在湄潭核桃坝村调研
----
图40 2008年6月,贵州省省长林树森(右一)在湄潭调研
----
图41 贵州省省长赵克志(前右二)在兴隆镇田家沟调研
----
图42 2011年3月9日,田家沟村民伍远程(中)、谭士才(后右三)作客中央电视台《小崔会客》栏目
----
图43 20世纪80年代初,核桃坝村支两委共商致富门路
----
图45 田家沟的农民读书室
----
图46 赞比亚多党民主运动干部考察团一行16人在湄潭考察新农村建设
----
图47 兴隆镇田家沟农民的休闲时光(2008年摄)
--
农业产业
----
图48 20世纪80年代,核桃坝村民依靠种植茶苗,逐步走上富裕道路
----
图49 茶青交易市场(2006年摄)
----
图50 湄江镇兰江村茶农接受茶叶种植专业培训
----
图51 核桃坝生态茶园
----
图52 机械化插秧
----
图53 黄家坝牛场大坝
----
图54 机械化收割稻谷
----
图55 高新农业示范园区
----
图56 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泥瓦制作
----
图57 20世纪80年代马山区发展的金银花产业
----
图58 烟水工程惠及烟农(2008年摄)
----
图59 烤烟科技工作者在田间调查烟叶生长情况(1986年摄)
----
图60 县畜牧局引进的外三元杂交猪种(2007年摄)
----
图61 红薯育种
--
水利建设
----
图62 高台镇窑上山塘
----
图63 石莲乡关山沟山塘
----
图64 湄潭水利工作者开展野外作业
----
图65 湄江水库
--
工业经济
----
图66 2011年7月,省委书记栗战书(右一)、省长赵克志(前左一)在湄潭考察
----
图67 科技部专家领导到湄考察科技园(2011年摄)
----
图68 遵义市湄潭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入口(2010年摄)
----
图69 正在建设中的工业园区(2008年摄)
----
图70 入驻工业园区的企业(2010年摄)
----
图71 副省长孙国强(前右一)参观绿色食品工业园区企业
----
图72 2011年3月8日,中共遵义市委书记喻红秋(右二)、市政府市长王晓光(右一)到工业园区视察
----
图73 入驻工业园区的企业
----
图74 茶叶籽油精炼车间(2011年摄)
----
图75 茶多酚生产车间(2010年摄)
----
图76 铝制品车间
----
图77 绿茶清洁化生产线(2010年摄)
--
名优特产
----
图78 20世纪80年代初,核桃坝村生产的核伦春茶
----
图79 20世纪80年代,核桃坝村生产的“银凤”茶(1988年摄)
----
图80 湄潭翠芽(2010年摄)
----
图81 遵义红红茶(2010年摄)
----
图82 七润茶多酚(2011年摄)
----
图83 湄潭翠芽系列(2009年摄)
----
图84 茶叶籽油(2009年摄)
----
图85 茶香洒(2010年摄)
----
图86 湄窖酒(2006年摄)
----
图87 米皮胚芽油(2010年摄)
----
图88 茅贡牌大粒香产品
----
图89 名优菜肴——贡米鸡
----
图90 名优菜肴——清塘鱼
----
图91 永兴古镇板鸭
--
法制建设
----
图92 创建平安湄潭万人签名活动(2005年摄)
----
图93 公安干警大练兵(2004年摄)
----
图94 2002年,湄潭县人民法院被评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好法院」, 图为院长苟光旭(第二排左五)在北
----
图95 2008年12月,县委宣传部、县委办、妇联、统计局等部门在县城新大街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
图96 创建平安小区(2009年摄)
--
茶文化
----
图97 2006年5月18日,中国西部春茶交易会暨第二届贵州省茶文化节 在湄潭举行
----
图98 茶文化的研究与推广成果(2009年摄)
----
图99 台湾茶文化专家范增平考察湄潭茶叶(2010年摄)
----
图100 2010年6月,“茶国行吟”在湄潭,图为品茗晚会
----
图101 集镇茶馆(2002年摄)
--
浙大西迁文化
----
图102 2008年,省长林树森(右三)到湄潭调研期间,参观湄潭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
----
图103 2010年,浙大党委书记张曦(前左三)、副书记王玉芝(前右二)率团参加湄潭浙大文化小学奠基
----
图104 2009年,竺可桢之子竺安(二排右七)及夫人参加湄潭中学举行的竺可桢塑像揭幕仪式
----
图105 红军长征在湄潭纪念馆(2010年摄)
--
群众文化
----
图106 1999年国庆活动
----
图107 1986年,湄潭县文化馆举办的迎春唢呐民歌比赛
----
图108 抄乐乡精神文明活动中心(2000年摄)
----
图109 2010年7月,抄乐乡诗词学会成立
----
图110 茅坪苗族习俗“三月三”踩山坪(2007年摄)
----
图111 2009年国庆文艺晚会
----
图112 群众文化活动——车车灯(2007年摄)
----
图113 街头文化活动——狮子灯(2007年摄)
----
图114 广场文化活动——龙灯(2007年摄)
----
图115 抄乐乡的群众文化活动(1985年摄)
----
图116 湄潭傩戏表演(1988年摄)
--
教育
----
图117 湄潭中学运动场(2011年摄)
----
图118 永兴镇中心小学(2009年摄)
----
图119 湄潭实验幼儿园(2009年摄)
----
图120 民办湄潭乐乐中学(2009年摄)
----
图121 湄潭县求是高级中学
--
休育卫生方志
----
图122 1986年,抄乐开展边区篮球邀请赛
----
图123 2006年,湄潭举行环城赛跑活动
----
图124 2008年6月,黄振霞(左图)、骆明(右图)到遵义参加奥运火炬传递
----
图125 2009年6月,全国山地自行车业余比赛在湄潭举行
----
图127 黄家坝镇卫生院(2010年摄)
----
图128 兴隆镇龙凤村田家沟计生卫生服务室(2010年摄)
----
图129 2010年10月,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全市相关人员在湄潭召开《湄潭县志》评稿会
--
文物
----
图13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大西迁办学旧址——湄潭文庙
----
图132 洗马乡小塘坝刘氏墓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贵州百大新发现之一
----
图131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湄潭天主堂红军标语
----
图133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大西迁办学旧址——永兴欧阳曙宅
----
图134 古镇永兴万寿宫牌楼的彩釉寿字砖
----
图135 龙凤三角柱础
----
图136 咸丰年间铸造的“将军炮”(2007年摄)
----
图137 永兴镇龙井湾摩崖石刻(2004年摄)
----
图138 浙大西迁湄潭办学时期,由浙大教授组织了一个湄江吟社,图为保存于湄潭档案局的《湄江吟社》手稿
----
图139 民国中央实验茶场旧址——万寿宫
--
茶文物
----
图140 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茶籽化石,保存于湄潭茶科所
----
图141 1940年2月,武汉头等测候所西迁湄潭时留下的座钟
----
图142 1942年,浙大农学院学生到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实习,李联标为校方撰写的红茶、绿茶、龙井茶的制
----
图143 20世纪40年代中期,湄潭茶场生产的木质制茶机具
----
图144 民国中央实验茶场留下的天平秤
----
图145 1940年,李联标在湄潭工作期间采集的茶树标本
----
图146 20世纪70年代,中国茶树栽培的重大革新试验地——打鼓坡密植免耕茶园
----
图147 当年开垦永兴茶园的东方红牌推土机(2006年摄)
--
湄江风景
----
图148 湄江琴洲秋色(2007年摄)
----
图149 仙谷山景观(2007年摄)
----
图150 湄江下游景观——黄家坝田畴风光
----
图151中国西部茶海
----
图152 茅坪天生桥群一角(2006年摄)
----
图154 构皮滩水电站未建成后的乌江河流一一石莲乡沿江渡(2010年摄)
----
图153 建成前
----
图155 湄江上游风光——永兴三岔河(2005摄 )
----
图156 三层崖峡谷风光
----
图157 载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的湄潭标志性建筑——天下第一壶(2010年摄)
湄潭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湄潭县志》编辑部
《湄潭县志》终审人员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政区环境
--
第一章 政区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行政区划
----
第三节 现行政区
--
第二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地质地貌
----
第二节 土壤
----
第三节 气候
----
第四节 水文
----
第五节 自然资源
--
第三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水灾
----
第二节 旱灾
----
第三节 雹灾
----
第四节 其他灾害
第二篇 人口 民族 宗教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状况
----
第二节 计划生育
--
第二章 民族
----
第一节 民族分布
----
第二节 少数民族
----
第三节 民族事务
--
第三章 宗教
----
第一节 宗教概况
----
第二节 宗教管理
第三篇 基础设施建设
--
第一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城乡建设规划
----
第二节 县城建设
----
第三节 集镇建设
----
第四节 新村建设
----
第五节 住房制度改革
--
第二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公路
----
第二节 桥梁隧道
----
第三节 交通工具汽车站
----
第四节 水上交通运输
----
第五节 公路运输
----
第六节 汽车维修检测驾驶培训
----
第七节 交通运输管理
--
第三章 能源建设
----
第一节 电力
----
第二节 煤炭石油天然气
----
第三节 农村能源
--
第四章 通信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
第三节 互联网电子政务
----
第四节 通信机构
--
第五章 水利
----
第一节 水库
----
第二节 提水工程
----
第三节 引水工程
----
第四节 防汛抗旱
----
第五节 水土流失治理
----
第六节 水利管理
第四篇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湄潭县委员会
----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
----
第二节 县委工作机构
----
第三节 基层党委
--
第二章 会议制度
----
第一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县委会议
--
第三章 领导与决策
----
第一节 领导机制
----
第二节 县委工作纪略
--
第四章 纪检监察
----
第一节 党风廉政建设
----
第二节 信访监督案件查处
--
第五章 党务工作
----
第一节 组织工作
----
第二节 宣传工作
----
第三节 政法工作
----
第四节 统战工作
----
第五节 老干部工作
----
第六节 党校教育
----
第七节 信访工作
----
第八节 机关党建工作
----
第九节 党史研究工作
----
第十节 编制工作
第五篇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
第一章 工作机构
----
第一节 县人大历届常务委员会
----
第二节 区、乡(镇)人大机构
--
第二章 人民代表
----
第一节 县、乡(镇)人民代表
----
第二节 人民代表选举
--
第三章 会议
----
第一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县人大常委会议
----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
----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章 权力行使
----
第一节 决定权
----
第二节 监督权
----
第三节 任免权
----
第四节 执法监督
第六篇 地方人民政府
--
第一章 县乡人民政府
----
第一节 县政府职能
----
第二节 县政府工作机构
----
第三节 乡(镇)人民政府
--
第二章 行政制度
----
第一节 会议制度
----
第二节 县长负责制及目标责任制
--
第三章 依法行政
----
第一节 依法办事
----
第二节 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工作制度
----
第三节 政务公开政府采购
--
第四章 政务纪略
----
第一节 五项重要成就
----
第二节 办理实事
----
第三节 创先争优
第七篇 地方人民政协
--
第一章 政协湄潭县委员会
----
第一节 县政协常务委员会
----
第二节 区、乡(镇)政协联络组
--
第二章 会议制度
----
第一节 委员全体会议
----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会议
----
第三节 主席会议
----
第四节 专门委员会会议
--
第三章 履行职能
----
第一节 参政议政
----
第二节 提案工作
----
第三节 收集社情民意
----
第四节 对外联谊
----
第五节 智力支边
----
第六节 文史工作
第八篇 人民团体
--
第一章 工会
----
第一节 工会组织
----
第二节 权益维护
----
第三节 关心职工生活
----
第四节 财务管理
--
第二章 共青团
----
第一节 共青团组织
----
第二节 少先队组织
----
第三节 青少年道德教育
----
第四节 主要活动
--
第三章 妇女联合会
----
第一节 妇女组织
----
第二节 妇女儿童权益维护
----
第三节 主题活动
--
第四章 工商联合会
----
第一节 工商联组织
----
第二节 主要工作
--
第五章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第一节 文联组织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六章 残疾人联合会
----
第一节 残联组织
----
第二节 主要工作
--
第七章 科学技术协会
----
第一节 科协组织
----
第二节 主要工作
--
第八章 红十字会
----
第一节 红十字会组织
----
第二节 募捐救助
--
第九章 其他社会组织
----
第一节 中介组织
----
第二节 协会
第九篇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章 活动
----
第一节 主题活动
----
第二节 创建活动
----
第三节 其他活动
--
第二章 思想道德建设
----
第一节 传统美德教育
----
第二节 公民道德建设
----
第三节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第十篇 人民武装
--
第一章 人武部驻军
----
第一节 县人民武装部
----
第二节 驻军
--
第二章 兵役国防人防
----
第一节 兵役
----
第二节 国防教育
----
第三节 人防战备
--
第三章 民兵
----
第一节 民兵组织建设
----
第二节 民兵军事训练
----
第三节 民兵参治参建
第十一篇 法制 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治安管理
----
第二节 刑事侦破
----
第三节 监所管理
----
第四节 交通、消防管理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刑事检察
----
第二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三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四节 监所检察
----
第五节 法纪检察
----
第六节 人民监督员制度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刑事审判
----
第二节 民事审判
----
第三节 行政审判
----
第四节 判决执行
--
第四章 司法
----
第一节 法制宣传
----
第二节 普及法律常识
----
第三节 律师事务
----
第四节 公证事务
----
第五节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
--
第五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一节 “严打”斗争
----
第二节 维护社会稳定
----
第三节 群防群治
----
第四节 平安工程创建
第十二篇 人事劳动社会保障
--
第一章 人事
----
第一节 干部人事管理
----
第二节 公务员管理
----
第三节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
第四节 人才交流
----
第五节 工资待遇管理
----
第六节 干部离退休管理
--
第二章 劳动
----
第一节 劳动就业
----
第二节 劳动就业培训
----
第三节 劳动维权
--
第三章 社会保障
----
第一节 养老保险
----
第二节 失业保险医疗保险
第十三篇 民政
--
第一章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
第一节 村民委员会
----
第二节 居民委员会社区
--
第二章 拥军优属优抚安置
----
第一节 拥军优属
----
第二节 优抚安置
----
第三节 抚恤
----
第四节 烈士褒扬
--
第三章 救灾救济救助
----
第一节 赈灾救济扶贫解困
----
第二节 救灾救济改革
----
第三节 社会救济
----
第四节 社会救助
--
第四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农村“五保”户供养
----
第二节 城乡低保
----
第三节 社会福利有奖募捐
--
第五章 社会行政事务管理
----
第一节 社团管理
----
第二节 婚姻登记管理
----
第三节 地名地界管理
----
第四节 殡葬管理
--
第六章 民政事业经费
----
第一节 经费来源
----
第二节 经费使用、管理和监督
第十四篇 农业
--
第一章 农业经济
----
第一节 体制改革
----
第二节 产业结构调整
----
第三节 综合开发
----
第四节 扶贫开发
----
第五节 产业化建设
----
第六节 经济总量农民生活水平
--
第二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三节 农业技术推广
----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
--
第三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饲料资源
----
第二节 畜禽品种
----
第三节 畜禽品种改良
----
第四节 养殖技术
----
第五节 畜禽疫病防治
----
第六节 畜禽水产交易市场
----
第七节 水产养殖
----
第八节 养蜂业
----
第九节 畜牧产业
--
第四章 林业
----
第一节 森林培育
----
第二节 森林保护
----
第三节 林业科技
----
第四节 林业营销
----
第五节 国有林场苗圃场
--
第五章 烟草
----
第一节 烤烟种植
----
第二节 烟叶加工
----
第三节 烟叶收购烟草专卖
----
第四节 申湄烟草基地
--
第六章 农业机械
----
第一节 主要农具
----
第二节 农机生产、供应
----
第三节 农机作业、培训和管理
----
第四节 农机工程建设
--
第七章 气象
----
第一节 气象观测
----
第二节 人工影响局部天气
----
第三节 气象服务
第十五篇 茶业
--
第一章 科研及生产加工
----
第一节 茶叶科研
----
第二节 生产加工
--
第二章 茶园建设
----
第一节 茶叶基地建设
----
第二节 茶树品种培育
--
第三章 市场营销
----
第一节 茶叶品牌
----
第二节 茶叶营销
--
第四章 茶叶名镇名村
----
第一节 茶叶名镇
----
第二节 茶叶名村
--
第五章 名茶与名人
----
第一节 各级领导与湄潭茶业
----
第二节 浙大师生与茶乡湄潭
----
第三节 专家学者与茶乡湄潭
------
一、陈宗懋任湄潭茶业首席顾问
------
二、林治任湄潭茶文化研究会顾问
------
三、张玉娇走进茶乡
------
四、王玉庆参观永兴万亩茶海
------
五、中茶公司考察组到
------
六、省科技厅调研组肯定湄潭茶产业
第十六篇 工商业
--
第一章 工业
----
第一节 工业企业
----
第二节 工业产值
----
第三节 国有企业改革改制
----
第四节 工业园区建设
--
第二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非农产品加工业
----
第二节 农副产品加工业
----
第三节 第三产业
--
第三章 商业
----
第一节 商品流通
----
第二节 国有商业改革改制
--
第四章 供销合作
----
第一节 供销企业
----
第二节 供销业务
----
第三节 供销管理
----
第四节 供销改革改制
--
第五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粮油收购
----
第二节 粮油销售
----
第三节 粮油加工、储运
----
第四节 粮油企业企业改制管理机构
--
第六章 旅游规划招商引资
----
第一节 旅游规划
----
第二节 招商引资
第十七篇 财政税收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
第二节 农业税农业特产税
----
第三节 财政收入
----
第四节 财政支出
----
第五节 财政管理
----
第六节 国有资产及管理
----
第七节 财政监督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务机构
----
第二节 税制
----
第三节 税收收入
----
第四节 征收管理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金融机构
----
第二节 金融管理
----
第三节 存款信贷
----
第四节 代理业务
----
第五节 保险业务
第十八篇 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体制改革
----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实施
----
第三节 扶贫开发
----
第四节 项目库建设与管理
--
第二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统计监管
----
第二节 统计调查
--
第三章 审计监督
----
第一节 审计项目
----
第二节 专项审计调查
--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管理
----
第二节 注册登记管理
----
第三节 合同管理
----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五节 工商行政执法
----
第六节 个体经济管理
----
第七节 管理机构
--
第五章 质量技术监督管理
----
第一节 计量监督管理
----
第二节 标准化监督管理
----
第三节 质量监督管理
----
第四节 特种设备监督管理
----
第五节 检定检验
----
第六节 监管机构
--
第六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商品价格管理
----
第二节 经营服务性收费价格管理
----
第三节 行政事业性收费价格管理
----
第四节 价格成本调查
----
第五节 价格监督管理
--
第七章 安全生产
----
第一节 安全生产责任制
----
第二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
第八章 国土管理
----
第一节 土地规划与开发
----
第二节 用地管理
----
第三节 耕地保护
----
第四节 土地监察与执法
----
第五节 矿产管理
--
第九章 城乡建设管理
----
第一节 城市管理
----
第二节 建筑企业管理
----
第三节 建筑质量管理
--
第十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质量
----
第二节 环境保护、治理
第十九篇 教育卫生科技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学前教育
----
第三节 义务教育
----
第四节 普通高中教育
----
第五节 职业教育
----
第六节 社会办学
----
第七节 教师
----
第八节 学生
----
第九节 教育科学研究
----
第十节 现代教育技术
----
第十一节 教育经费
--
第二章 医疗卫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卫生医疗体制改革
----
第三节 疾病控制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
第五节 卫生监督药品监管
----
第六节 初级卫生保健
----
第七节 爱国卫生
----
第八节 中药中医
----
第九节 民间医术
----
第十节 队伍建设与管理
--
第三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
第二节 科技工作
第二十篇 文化事业
--
第一章 文化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民族民间文化
----
第三节 文物
----
第四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五节 文化带建设
----
第六节 文化市场管理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竞技体育
----
第四节 重大赛事体育彩票
--
第三章 广播电视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三节 经费管理
--
第四章 档案地方志
----
第一节 档案
----
第二节 地方志
第二十一篇 地方特色文化
--
第一章 红军长征文化
----
第一节 红军长征在湄潭
----
第二节 红九军团遗址
--
第二章 浙江大学西迁历史文化
----
第一节 西迁历程
----
第二节 遵湄办学
----
第三节 西迁历史研究
--
第三章 茶文化
----
第一节 国民政府中央实验茶场落户湄潭
----
第二节 茶礼茶俗
----
第三节 茶道茶艺
----
第四节 茶调茶歌
----
第五节 茶诗
----
第六节 茶文物
----
第七节 茶文化活动
----
第八节 茶文化研究
--
第四章 气象文化
----
第一节 武汉头等测候所西迁湄潭
----
第二节 主要学术论文和著作
----
第三节 气象文物
----
第四节 气象谚语
--
第五章 酒文化傩文化
----
第一节 酒文化
----
第二节 傩文化
第二十二篇 时尚 民俗
--
第一章 时尚
----
第一节 休闲娱乐
----
第二节 健身保健
----
第三节 时尚用语
--
第二章 民俗
----
第一节 生活
----
第二节 生产 节令 礼仪
----
第三节 少数民族习俗
人物
--
一、人物传略
----
竺可桢
----
胡刚复
----
钱宝琮
----
陈建功
----
卢守耕
----
吴耕民
----
罗宗洛
----
苏步青
----
蔡邦华
----
刘淦芝
----
贝时璋
----
罗登义
----
王淦昌
----
束星北
----
谈家桢
----
卢鋈
----
李联标
----
卢鹤绂
----
何恩余
----
夏怀恩
----
邓乃朋
----
李小侠
----
王正容
----
何殿伦
----
张开良
----
范廷华
----
肖明刚
----
郭文渊
----
吴元喜
--
二、人物简介
----
张天福
----
徐国桢
----
叶笃正
----
卢仰柱
----
何其荣
----
程开甲
----
王绍清
----
刘其志
----
王弟堂
----
李政道
----
高天才
----
苑文林
----
李光辉
----
邹正和
----
黄振霞
----
吴忠国
----
吴子铭
----
冯绍隆
----
李子忠
----
叶景文
----
胡顺猷
----
陶华碧
----
邹书海
----
王忠诚
----
谢才书
----
熊治学
----
骆明
----
陶晓旭
----
杨永刚
----
肖勤
--
三、人物列表
附录
--
一、政策文件
--
二、政策研究
--
三、经验交流
--
四、纪实
--
五、补遗
编后记
索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