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市民族志

吉首市民族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本志志名为《吉首市民族志》。 二、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民族观为指导思想,坚持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民族工作方针,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宗旨,客观 如实地记述吉首市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现状,力求融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和可读性于一体。 三、本志为官修通志,上限事物发端,下限2012年;照片收集延至志书出版前。

内容时限: 0000-2012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目录

封面
封底
版权
《吉首市民族志》编纂委员

凡例
图片
目录
总述
专记
-- 一、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吉首市
-- 二、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参加湘西自治州百所希望小学落成庆典纪要
-- 三、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吉首市
第一篇 苗族
-- 第一章 族称来历
---- 第一节 族称
---- 第二节 来历
-- 第二章 人口
---- 第一节 总量
---- 第二节 分布
-- 第三章 民族关系
---- 第一节 反抗斗争
---- 第二节 封建社会民族关系
---- 第三节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 第四章 文学
---- 第一节 民间文学
---- 第二节 歌谣
---- 第三节 《湘西土著民族考察报告》
-- 第五章 艺术
---- 第一节 戏剧
---- 第二节 乐器
---- 第三节 书法绘画摄影
---- 第四节 苗族鼓舞
---- 第五节 历届(代)苗族女鼓王
---- 第六节 民间工艺
-- 第六章 语言文字
---- 第一节 语言
---- 第二节 语音
---- 第三节 文字
-- 第七章 体育
---- 第一节 体育项目
---- 第二节 运动会
-- 第八章 风俗习惯
---- 第一节 饮食
---- 第二节 服饰
---- 第三节 住房
---- 第四节 婚姻家庭
---- 第五节 节 庆
---- 第六节 礼仪
---- 第七节 丧葬
-- 第九章 信仰崇拜禁忌
---- 第一节 信仰崇拜
---- 第二节 禁忌
第二篇 土家族
-- 第一章 历史概况
---- 第一节 族称
---- 第二节 来历
---- 第三节 人口
---- 第四节 抗倭和抗击帝国主义入侵
-- 第二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文学
---- 第二节 工艺绘画
-- 第三章 语言文字
---- 第一节 语言
---- 第二节 文字
-- 第四章 体育
---- 第一节 竞技类
---- 第二节 棋类
---- 第三节 游戏活动
-- 第五章 习俗
---- 第一节 饮食狩猎
---- 第二节 服饰
---- 第三节 住房
---- 第四节 婚嫁家庭
---- 第五节 节 庆
---- 第六节 礼俗
---- 第七节 丧葬
-- 第六章 信仰禁忌
---- 第一节 信仰
---- 第二节 禁忌
第三篇 其他民族
-- 第一章 汉族
---- 第一节 迁入
---- 第二节 人口
---- 第三节 开发
---- 第四节 方言
-- 第二章 回、白、侗、瑶等民族
---- 第一节 人口
---- 第二节 回族
---- 第三节 白族
---- 第四节 侗族
---- 第五节 瑶族
第四篇 民族经济
-- 第一章 民族工业交通
---- 第一节 民族工业
---- 第二节 民族特需用品生产
---- 第三节 交通
-- 第二章 民族贸易
----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商业网点
---- 第三节 民族特需用品供应
---- 第四节 边贸会及西部开发·湖南吉首经贸洽谈暨商品展销会
---- 第五节 少数民族生活必需品供应
---- 第六节 土产品
---- 第七节 特产品
---- 第八节 新产品
---- 第九节 地方小吃
-- 第三章 扶贫开发
---- 第一节 恢复和发展生产
---- 第二节 少数民族发展资金
---- 第三节 专项扶贫
---- 第四节 万亩桠柑商品基地建设
---- 第五节 服务体系创办
---- 第六节 “公司十农户”扶贫开发模式创立
---- 第七节 技术扶贫项目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八节 挂点和联系点扶贫
---- 第九节 “43331”扶贫工程实施
---- 第十节 特困村建设和小康示范村活动
---- 第十一节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先行先试先创
---- 第十二节 扶贫成效
-- 第四章 特种养殖
---- 第一节 大鲵养殖
---- 第二节 竹鼠养殖
---- 第三节 蜜蜂养殖
-- 第五章 民族自治地方改革开放试验区
---- 第一节 试验区的设立
---- 第二节 试验内容
---- 第三节 综合配套改革措施
---- 第四节 优惠政策
---- 第五节 方案实施
第五篇 民族教育广播电视
-- 第一章 私塾学馆书院
---- 第一节 私塾
---- 第二节 学馆
---- 第三节 书院
-- 第二章 民族初等教育
---- 第一节 苗义学
---- 第二节 “边胞”小学
---- 第三节 特区短期义务小学
---- 第四节 苗族中心小学
---- 第五节 学前教育
---- 第六节 民族寄宿制中心小学
---- 第七节 希望小学
---- 第八节 民族实验小学
-- 第三章 民族中等教育
---- 第一节 初中和“普九”教育
---- 第二节 民族中学
---- 第三节 民族师范学校
---- 第四节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 第四章 民族高等教育
---- 第一节 综合性大学
---- 第二节 民族师范学院
---- 第三节 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 第五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扫盲
---- 第二节 农民教育
---- 第三节 农广校
-- 第六章 广播电视
---- 第一节 广播网络
---- 第二节 电视网络
---- 第三节 居民电视机拥有量
---- 第四节 广播与电视节 目
第六篇 卫生
-- 第一章 疫病防治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预防
---- 第三节 治疗
---- 第四节 计划免疫
-- 第二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新法接生
---- 第三节 妇女保健
---- 第四节 婴幼儿保健
---- 第五节 卫九项目
-- 第三章 健康教育农村初级保健
---- 第一节 健康教育
---- 第二节 农村初级保健
---- 第三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 第四节 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
-- 第四章 民族医药
---- 第一节 苗族医药
---- 第二节 土家族医药
第七篇 民族文物古迹民族旅游文化
-- 第一章 民族文物古迹
---- 第一节 文物
---- 第二节 古迹选介
---- 第三节 古文化遗址
-- 第二章 民族旅游文化
---- 第一节 矮寨奇观景区
---- 第二节 乾州古城
---- 第三节 国家级峒河湿地公园
---- 第四节 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园
第八篇 民族事务
-- 第一章 民族工作机构
---- 第一节 市人民政府民族工作机构
---- 第二节 市人大常委会及市政协民族工作机构
-- 第二章 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教育
---- 第一节 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教育
---- 第二节 尊重少数民族习俗
-- 第三章 民族优惠政策
---- 第一节 财政优惠
---- 第二节 税收优惠
---- 第三节 民贸优惠
---- 第四节 考生优惠
---- 第五节 金融优惠
---- 第六节 帮扶优惠
---- 第七节 民族资金管理
-- 第四章 民族成分确定、更改及审核
---- 第一节 民族成分确定及更改
---- 第二节 考生资格审核
-- 第五章 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及使用
---- 第一节 少数民族干部培养
---- 第二节 少数民族干部使用
-- 第六章 民族团结
---- 第一节 民族团结工作
---- 第二节 民族团结建筑物
---- 第三节 民族交往
---- 第四节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 第五节 民族工作联络员制
---- 第六节 文明社区创建
-- 第七章 社会事务
---- 第一节 民族教育和卫生工作
---- 第二节 民族古籍收集整理和汇编
---- 第三节 民族文体活动开展
---- 第四节 民族服饰推广
---- 第五节 民族文化旅游精品打造
---- 第六节 校园民族文化“谷韵之声”合唱团
---- 第七节 民族文化产业建设
-- 第八章 民族特色村寨建设
---- 第一节 建设规划
---- 第二节 规划实施
---- 第三节 重武古苗寨建设
-- 第九章 调研及通讯工作宗教事务管理
---- 第一节 调研工作
---- 第二节 通讯工作
---- 第三节 宗教事务
---- 第四节 寺庙选介
第九篇 人物
-- 一、人物传(以卒年为序)
-- 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
附录
-- 一、重要文存
---- (一)国家民委关于恢复或改正民族成分问题的补充通知
---- (二)中共吉首市委、吉首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
---- (三)吉首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规定
---- (四)国务院总理朱镕基题诗
-- 二、修民族志文件
-- 三、市史志办公室市委统战部等五单位关于《吉首市民族志>审稿批复
-- 四、方志出版社评审意见
-- 五、吉首市与其他民族自治州州府县市对比资料
-- 六、国家级省部级劳动模范及先进工作者名录
-- 七、全国人口普查吉首市各乡镇街道民族人口数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