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街镇志

小街镇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小街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历史及现状。

内容时限: 0000-2001

出版时间: 2003年03月

目录

封面
小街镇志
图片
-- 小街镇行政区划图
-- 小街镇党委、政府办公、住宿楼
-- 中共小街镇委员会、镇人民政府大院
-- 新建的小街25米宽大街
-- 新大街民宅之一
-- 新大街民宅之二
-- 2001年3月,州、县有关领导出席小街撤乡建镇庆典
-- 副州长王发龙到小街视察工作
--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王建国(前排左7)在州、县有关领导陪同下到小街中学看望上海市南汇县支教教师
-- ①文山州教委主任包忠财陪同王副司长与小街中学教师座谈。
-- ②文山州委副书记付加兴视察老君山村沼气建设情况。
-- ③文山县常务副县长陆永耀与小街中学教师座谈。
-- 文山县县长陈国忠、县委组织部长左玉堂为小街综合市场开业剪彩
-- 投资150万元建成的小街综合市场
-- 庆祝市场开业
-- 文山电视台记者到小街镇二河沟采访省绿化先进个人侯开珍老人
-- 小街镇“万亩八角基地”远眺
-- 小街镇乡党委书记徐选兵、乡长张富学在『万亩八角基地』查看八角生长情况
-- 老君山的野生三七
-- 野山茶花
--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长蕊木兰
-- 红杜鹃
-- 生长于老君山顶峰的长蕊木兰
-- 虎头兰之一——碧玉
-- 朵朵香
-- 墨兰
-- 寒兰
-- 无公害三七园
-- 分捡加工后待出售的“20”头三七
-- 小街中学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为三七加工户分捡三七
-- 加工人员在翻晒三七
-- 三七园外景
-- ①小玉树可村头“龙潭古杨”
-- ②哈处柏村的“千年香樟”
-- ③“千年香樟”局部
-- ④“黑箐古栎”局部
-- ⑤黄泥坡村中的“百年巨杉”
-- ①晨雾
-- ②者底疯龙潭
-- ③茅坝子温泉
-- ④菖蒲塘温泉
-- ⑤姊妹双瀑
-- 老君山顶峰的天然植被
-- 老君山村头的大樟树
-- 那拉底银厂和英雄大沟遗址
-- 已恢复生长的老君山边缘林带
-- 挂剑山夕照
-- 颇具桂漓风韵的秀美山峰
-- 雌雄双石
-- 哪么果河畔的层层梯田
-- 左母纪大龙潭
-- 鹿塘瀑布
-- 哪么果河谷
-- 日出
-- 大锯子山远眺
-- 小街综合市场鸟瞰
-- 宽敞的停车场
-- 交易繁忙的小街三七市场
-- 朵白库村级市场
-- 发展中的小街镇
-- 小街镇卫生院住院部
-- 镇政府大院一角
-- 小街中心校教学区
-- 2002年建成的玉龙亭
-- 小街中心鸟瞰
-- ①朵白库自然村远眺
-- ②与红河州屏边苗族自治县隔河相望的营盘山自然村
-- ③农技人员检测陆稻、玉米套种产量
-- ④水稻新品种种植推广现场会
-- ⑤山水秀美的大石洞自然村
-- ⑥农技人员在哪么果河谷查看杂交水稻的生长情况
-- 二河沟电站
-- 电站机房
-- 电站变电设施
-- 岔河电站(二站)
-- ①左母纪燃灯寺燃灯佛殿
-- ②重100公斤的练功石锁
-- ③燃灯佛殿内的泥塑镏金佛像
-- ④双石洞十三烈士纪念碑
-- ⑤燃灯寺内的六面石礅
-- ⑥营盘山土司城遗物
-- ⑦小街——和平公路上的哪么果河桥
-- ⑧营盘山土司城遗址
-- ⑨者底马道上的疯龙潭古桥
-- 老君山森林一瞥
-- 长势良好的人工杉木林
-- 小街镇境内广为修建的三面光引水沟之一
-- 已挂果10余年的二河沟八角林
-- ①养鸡重点户的鸡群
-- ②养猪重点户饲养的外地良种——约克
-- ③小街镇主要耕畜——水牛
-- ④小街农户饲养的本地黑猪
-- ⑤小街镇驮运牲畜——骡
-- ⑥小街镇本地山羊
-- ⑦养猪饲料作物——鲁梅克斯
-- ①引进种植的优良水果——日本甜柿
-- ②二河沟电站桔园又获丰收
-- ③小街镇特产水果——花红
-- ④哪么果河谷特产芭蕉在小街市场上市
-- ⑤成片桃林
-- ⑥小街特色蔬菜——青菜
-- ⑦小街夏秋大白菜上市
-- 长势旺盛的特产作物——草果
-- 八角示范苗圃
-- 正在萌发的草果花芽
-- ①壮族老年妇女服饰
-- ②壮族少女服饰
-- ③苗族妇女服饰
-- ④彝族妇女服饰
-- ⑤小学生演出的苗族舞蹈
-- 1999年,小街镇(乡)达“两基”验收标准,图为“两基”工作汇报会
-- 小街镇党委副书记蒋鹏与周边乡镇分管领导签定治安联防协议
-- 小街镇经济建设发展研讨会与会人员合影
-- 小街镇集镇总体规划评审会议
-- 小街镇扶贫“三项工程”开工仪式
-- ①团结奋进的小街镇党政领导班子(2001年)
-- ②中共小街镇党委领导班子
-- ③小街镇人民政府领导班子
-- ④小街中学学生运动会
-- ⑤小街环卫工人在新大街街心花园辛勤劳动
-- ⑥文山县民乐团到小街进行文艺演出
-- 群众在观看文山县民乐团文艺演出
-- 小街老年协会文艺队街天作宣传演出
-- 小街中学的腰鼓队表演
-- 杨东明书法选
-- 何德航书法选
-- 通往县城的弹石公路
-- 正在修筑的村村公路
-- 通往屏边的盘山公路
-- 《小街镇志》编纂动员大会
-- 《小街镇志》评审会会场
-- 《小街镇志》编纂办公室人员合影
-- 原县委书记张纂良在志稿评审会上发言
-- 县委副书记谢添才在志稿评审会上讲话
-- 州志办主任陈树民在志稿评审会上讲话
-- 县委会助理调研员刘成勇在志稿评审会上发言
-- 县文联主席杨映雪在志稿评审会上发言
-- 县史志办助编王文在志稿评审会上作主审发言
-- 《小街镇志》编委会顾问:杨顺启
-- 《小街镇志》编委会顾问:徐选兵
-- 《小街镇志》编委会顾问:张富学
-- 《小街镇志》编委会主任:何锦涛
-- 《小街镇志》主审:李汉鹏
-- 《小街镇志》主编:邵星海
-- 副主编:刘汉发
-- 副主编:雷涛

凡例
《小街镇志》编纂委员会
《小街镇志》编纂领导小组
小街镇史志办公室
小街镇志编纂人员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地理
-- 第一章 建置概况
---- 第一节 位置面积
---- 第二节 历史沿革
---- 第三节 行政区划
---- 第四节 行政村自然村
-- 第二章 环境
---- 第一节 地层地貌
---- 第二节 山脉地形
---- 第三节 土壤
---- 第四节 气候
---- 第五节 河流水系
---- 第六节 植被
-- 第三章 资源
---- 第一节 土地
---- 第二节 光热
---- 第三节 水量
---- 第四节 植物
---- 第五节 动物
---- 第六节 矿藏
---- 第七节 名胜古迹
-- 第四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水灾暴风雨灾雹灾
---- 第二节 旱灾
---- 第三节 病虫害
---- 第四节 霜冻雪灾
---- 第五节 火灾
第二篇 民族人口
-- 第一章 汉族
---- 第一节 源流分布
---- 第二节 生产
---- 第三节 生活
---- 第四节 风俗
---- 第五节 宗教信仰
---- 第六节 语言文字
-- 第二章 壮族
---- 第一节 源流分布
---- 第二节 生产
---- 第三节 生活
---- 第四节 风俗
---- 第五节 宗教信仰
---- 第六节 语言文字
-- 第三章 苗族
---- 第一节 源流分布
---- 第二节 生产
---- 第三节 生活
---- 第四节 风俗
---- 第五节 宗教信仰
---- 第六节 语言文字
-- 第四章 彝族
---- 第一节 源流分布
---- 第二节 生产
---- 第三节 生活
---- 第四节 风俗
---- 第五节 宗教信仰
---- 第六节 语言文字
-- 第五章 人口
---- 第一节 总人口
---- 第二节 变动
---- 第三节 分布
---- 第四节 构成
---- 第五节 婚姻家庭
---- 第六节 计划生育
第三篇 政治、军事
-- 第一章 政党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玉树乡区分部及组织活动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小街镇委员会及前期组织
-- 第二章 政权
----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人大常务主席团
---- 第三节 乡(镇)人民政府
---- 第四节 基层组织
-- 第三章 人民团体
---- 第一节 农民协会
---- 第二节 工会
---- 第三节 共青团
----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
---- 第五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六节 老年人协会
---- 第七节 科学技术协会
---- 第八节 残疾人协会
-- 第四章 政法
---- 第一节 公安
---- 第二节 司法
-- 第五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救济
---- 第三节 社会福利
---- 第四节 婚姻管理
-- 第六章 武装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征兵
---- 第三节 民兵
---- 第四节 重要兵事
---- 第五节 军民关系
第四篇 经济建设
-- 第一章 经济制度
---- 第一节 封建所有制
---- 第二节 土地制度改革
---- 第三节 社会主义所有制
-- 第二章 经济结构
---- 第一节 产业结构
---- 第二节 国民收入结构
-- 第三章 经济管理
---- 第一节 计划
---- 第二节 物资
---- 第三节 国土资源
---- 第四节 工商行政
---- 第五节 统计
-- 第四章 农业
---- 第一节 生产资料
---- 第二节 种植业
---- 第三节 养殖业
---- 第四节 加工业
---- 第五节 经营管理
---- 第六节 扶贫
---- 第七节 农业发展区划
---- 第八节 机构
-- 第五章 三七
---- 第一节 功效
---- 第二节 发展状况
---- 第三节 生产技术
---- 第四节 产品粗加工
-- 第六章 林业
---- 第一节 山林
---- 第二节 珍稀林木
---- 第三节 山林权属
---- 第四节 绿化造林
---- 第五节 管理养护
---- 第六节 发展区划
---- 第七节 机构
-- 第七章 水利电力
---- 第一节 水利建设
---- 第二节 电力建设
---- 第三节 人畜饮水
---- 第四节 抗旱防洪
---- 第五节 水土保持
---- 第六节 水政管理
-- 第八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企业结构
---- 第三节 企业生产
---- 第四节 管理
-- 第九章 交通
---- 第一节 驿道 马道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桥涵
---- 第四节 运输
-- 第十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 第十一章 村镇建设
---- 第一节 集镇建设
---- 第二节 农村建设
---- 第三节 风景点建设
---- 第四节 环境保护
---- 第五节 管理及机构
-- 第十二章 商业
---- 第一节 国有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个体商业
---- 第四节 集市贸易
---- 第五节 管理体制
-- 第十三 章财税
---- 第一节 收入
---- 第二节 支出
---- 第三节 管理
---- 第四节 机构
-- 第十四章 金融
---- 第一节 货币
---- 第二节 机构
---- 第三节 存储
---- 第四节 信贷
第五篇 社会发展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私塾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五节 成人教育
---- 第六节 教学研究
---- 第七节 教师
---- 第八节 经费
---- 第九节 学校建设
---- 第十节 管理机构
-- 第二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科技推广
---- 第三节 科技经费
-- 第三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机构设施
---- 第二节 广播、电视
---- 第三节 民间文艺
---- 第四节 民间工艺
---- 第五节 管理
-- 第四章 医药卫生
---- 第一节 医疗建设
---- 第二节 医药管理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 第五节 爱国卫生
---- 第六节 麻风病防治
---- 第七节 公费医疗
---- 第八节 管理机构
-- 第五章 体育
---- 第一节 项目
---- 第二节 活动
---- 第三节 设施
---- 第四节 运动会
---- 第五节 机构
-- 第六章 宗教祭祀节日
---- 第一节 宗教
---- 第二节 法定节日
---- 第三节 祭祀与俗成节日
---- 第四节 庙会
-- 第七章 社会风范
---- 第一节 尊老敬长 扶贫助残
---- 第二节 见义勇为 扶危济困
-- 第八章 饮食
---- 第一节 酬客食品
---- 第二节 名食小吃
-- 第九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收入
---- 第二节 物质生活
---- 第三节 文化生活
人物
-- 传略
---- 何声清
---- 邓崇先
---- 邓为
---- 刘继烈
---- 朱文平
-- 事略
---- 何源海
---- 施习谦
---- 侯开珍
---- 张慕良
---- 宋子祥
---- 何家祥
---- 方绍文
---- 徐选兵
---- 潘华娣
---- 朱国清
---- 宋万禄
---- 王真伟
---- 何裕道
---- 李恩义
---- 陈金柱
---- 周廷友
---- 朱应元
---- 谢自云
---- 黄恩茂
---- 雷作海
---- 尚高文
名表
-- 小街籍革命烈士名表
-- 小街籍模范,功臣名表
-- 中共小街镇(公社、区、乡)党委历任书记名表
-- 中共小街镇(公社、区、乡)党委历任副书记名表
-- 小街镇(乡)纪委历任书记名表
-- 小街镇(公社、革委会、乡)政府历任镇长(社长、主任、区长,乡长)名表
-- 小街镇(公社、革委会、乡)政府历任副镇长(副社长、副主任、副区长、副乡长)名表
-- 小街镇(乡)人大主席团主席名表
-- 小街镇在外地任职人员名表
-- 小街镇籍大学生名表
名录
-- 小街镇机关单位历任责人(含副职)名录
-- 小街籍专业技术职称名录
附录
-- 一、文献辑存
---- 《小街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计划及二○一五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摘录)
-- 二、碑记
-- 三、墓志铭
-- 四、诗词文选
----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争创绿色经济强镇
---- 小街镇老君山自然风景区游览指南
-- 五、重要文件索引
-- 六、著述索引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