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乌拉街乡镇志》经过发动群众,搜集采访,积累资料,整理筛选,几经修改,终于在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问里编辑成册。这是我们乡镇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各方面珍贵资料的汇集,是用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编篡的具有地方特点,时代特点的新志书。乌拉街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遗存,有山青水秀的美丽河山和物产丰富的肥沃土地。我们把历史上的资料和现实中的成就真实地、科学地、系统地记录下来,流传后世,使人们能“前有所稽、后有所鉴”,深感荣幸。
目录
封面
序言
图片
--
乌拉街满族乡区域图
--
乌拉街镇现状图
--
革命烈士纪念塔
--
中共乌拉街满族乡委员会
--
中共乌拉街镇委员会
--
乌拉街镇派出所外出执勤
--
乌拉街乡中心小学
--
乌拉街乡阿拉底朝鲜族中心小学
--
乌拉街乡敬老院
--
乌拉街中心卫生院
--
永吉县第三中学
--
乌拉街乡第七中学
--
乌拉街中心幼儿园
--
阿拉底村幼儿园
--
乌拉街满族乡乡政府
--
乌拉街镇政府
--
乌拉街满族乡招待所(清朝西府门房)
--
梅花鹿
--
阿拉村养鸡专业户
--
乌拉街镇镇委、政府巡视员 王品秋 吕良超 李福
乌拉古城歌
目录
第一篇 概述
第二篇 大事记
第三篇 建置
--
第一章 建治沿革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三章 民族
--
第四章 人口
----
附录:1.乌拉部始末
----
2.打牲乌拉总管衙门
----
3.协领衙门
第四篇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位置、面积
--
第二章 山脉、河流
----
第一节 山脉
----
第二节 河流
--
第三章 气候、物候
----
第一节 气候
----
第二节 物候
--
第四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笫二节 水利资源
----
第三节 林业资源
----
第四节 矿物资源
----
第五节 生物资源
------
一、动物资源
------
二、植物资源
--
第五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洪涝灾害
----
第二节 霜冻灾害
----
第三节 冰雹灾害
----
第四节 大风灾害
----
第五节 干旱灾害
----
第六节 低温灾害
----
第七节 病虫害
----
第八节 雪灾
第五篇 农业
--
第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土地制度
------
一、地主剥削农民的作法
------
二、土地买卖与典押
------
三、土地改革后的土地状况
----
第二节 农作物的产量与分布
----
第三节 经营管理
----
第四节 农技农艺
------
1、新型栽培技术的推广
------
2、新品种的培育
------
3、合理密植与新品种的运用
------
4、病虫害的防治
------
5、除草药剂的使用
------
6、农业科学技术人员的培训
------
7、地膜的广泛应用
------
8、化肥供应和使用
----
第五节 农机农具
----
第六节 农田建设
------
1、开辟水田
------
2、水利园田化
------
3、改土造田
------
4、土地方田化
--
第二章 蔬菜
----
第一节 开发生产
----
第二节 科学管理
----
第三节 产销与收益
--
第三章 畜牧
----
第一节 牲畜饲养
------
1、养牛
------
2、养马(骡、驴)
------
3、养猪
------
4、养家禽
------
5、其它
----
第二节 品种改良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四章 林业
----
第一节 森林分布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林业管理
--
第五章 水利
----
第一节 水利建设
------
1、蓄水工程
------
2、引水工程
------
3、提水工程
----
第二节 防洪排涝
------
1、堤防工程
------
2、水土保持
--
第六章 农电
----
第一节 电网分布
----
第二节 电力使用
----
第三节 电力管理
------
1、计划用电
------
2、电费收缴
------
3、线路维修
--
第七章 多种经营
----
第一节 种植业
----
第二节 养殖业
----
第三节 采集业
----
第四节 编织业
第六篇 工业、交通、邮电
--
第一章 工业
----
第一节 主要工业
------
1、手工业作坊和私人工业兴起
------
2、国营工业(官办工业)
------
3、县办国营工业
------
4、集体工业
------
5、企业管理
----
第二节 乡、村企业
------
1、乡、镇办工业
------
2、乡、镇企业管理(方法、体制、变革)
------
3、村、街道工业
------
4、村、街道企业(管理、改革)
----
第三节 个体工业
----
第四节 校办工业
--
第二章 交通
----
第一节 公路
------
一、线路
--------
1、驿道
--------
2、国家干线公路
--------
3、县级公路
--------
4、乡路
--------
5、村、屯公路
--------
6、桥涵
------
二、客货运输
--------
1、客运
--------
2、货运
------
三、交通管理
--------
1、公路养护
--------
2、交通安全
----
第二节 水路
----
第三节 铁路
--
第三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笫七篇 乡、镇建设
--
第一章 集镇建设
----
第一节 集镇形成
------
一、乌拉街镇公用建筑
------
二、乌拉街镇民用建筑
----
第二节 街路
----
第三节 绿化
----
第四节 庭院
----
第五节 卫生
----
第六节 建筑工艺
--
第二章 村、屯建设
----
第一节 1947年前村屯房屋建筑情况
----
第二节 1947年-1985年村屯房屋建筑情况
------
一、公用建筑
------
二、民用建筑
----
第三节 典型村、屯建筑
--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 房产管理
------
一、公房
------
二、维修
------
三、收费
------
四、住房分配
----
第三节 住宅地的审批
第八篇 商业、粮食
--
第一章 商业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国营商业
----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
------
1、乌拉街供销社
------
2、分销店
------
3、代销点
------
4、联营商店
------
5、经营管理
----
第四节 合作商店
----
第五节 乡、镇办商业
----
第六节 个体商业
----
第七节 知青商业
----
第八节 集市贸易
------
一、集市贸易
------
二、1947年至1985年集市贸易
--
第二章 粮食
----
第一节 粮食购销
------
一、粮谷出荷
------
二、统购统销
------
三、议购议销
------
四、粮油供应
----
第二节 粮油储运
------
一、1947年以前的粮食储运
------
二、1948年以后的粮食储运
----
第三节 饲料加工
第九篇 税务、金融
--
第一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务
----
第二节 税收
------
1、田赋税
------
2、杂税
------
3、地方税
--
第二章 金融
----
第一节 货币
----
第二节 储蓄与信贷
----
第三节 国库券
----
第四节 保险
----
第五节 银行
----
第六节 信用合作社
------
附记:当铺与高利贷
第十篇 党派群团
--
第一章 共产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党员代表会
----
第三节 党的建设
------
一、组织建设
------
二、思想建没
----
第四节 纪律检查
--
第二章 群众组织
----
第一节 青少年组织
------
一、儿童团
------
二、少先队
------
三、共青团
----
第二节 妇女组织
----
第三节 工人组织
----
第四节 民组织
------
一、农民会
------
二、贫下中农协会
----
第五节 工商组织
------
附记
--------
一、国民党
--------
二、义勇奉公队
--------
三、童子军
--------
四、工农社(青年进步组织)
第十一篇 政事
--
第一章 乡、镇人民代表会
--
第二章 区、乡、镇政权
--
第三章 民政
----
第一节 普选
----
第二节 优抚安置
----
第三节 社会福利
------
一、五保户
------
二、敬老院
------
三、福利厂(店)
----
第四节 结婚登记
--
第四章 政法
----
第一节 社会治安
------
一、乌拉街公安机关
------
二、1947年以前社会治安概况
------
三、1948年以后治安工作
----
第二节 户籍管理
----
第三节 民事调解
----
第四节 人民法庭
----
第五节 法律事务所
--
第五章 兵事、匪患、武装
----
第一节 兵事
------
一、乌拉部灭亡之战
------
二、解放军三打乌拉街
----
第二节 匪患
----
第三节 武装
------
一、地方武装
------
二、驻军
----
专题记述
------
1、抢盐斗争
------
2、抢粮斗争
------
3、兵役、俸士、劳工
------
4、土地改革
------
5、“政治犯”
------
6、“经济犯”
------
7、抗美援朝
------
8、镇压反革命
------
9、“三反” “五反”
------
10、改造落后地区
------
11、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13、“五、七”道路,知青上山下乡
第十二篇 教育
--
第一章 学校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四节 职业教育
----
第五节 中专教育
----
第六节 学校体育
--
第二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扫盲
----
第二节 职工教育
--
第三章 教育经费
----
第一节 上级拨款
----
第二节 民办经费
----
第三节 勤工俭学收入
--
第四章 教师队伍
----
第一节 教师状况
----
第二节 教师进修
第十三篇 文化、体育、科技
--
第一章 文化
----
第一节 文化艺术
------
1、文化团体
------
2、文化活动
------
3、活动场所
------
4、文学创作
------
5、图书发行
------
6、电影放映
------
7、民间娱乐
------
8、文娱比赛
----
第二节 文物古迹
------
一、古迹文物
--------
1、大海猛遗址
--------
2、前阿拉南山遗址
--------
3、学古东山遗址
--------
4、大郑砖厂遗址
--------
5、张老瓦块地遗址
--------
6、窑址和窖藏
--------
7、征集文物
--------
8、城池
--------
9、名胜遗址
------
二、革命文物
------
三、古墓和贞坊
------
四、庙宇宗祠
--------
1、三霄殿和圃通楼
--------
2、保宁庵
--------
3、山神庙
--------
4、观音阁
--------
5、关帝庙
--------
6、城隍庙
--------
7、财神庙
--------
8、药王鹰
--------
9、将军祠
--------
10、仓神祠
--------
11、昭忠祠
--------
12、松江第一祠
--------
13、各村关帝庙
--------
14、清真寺
--------
附记
------
五、府邸
----
第三节 革命纪念建筑
----
第四节 广播电视
------
1、广播站
------
2、广播网
------
3、通信报道
------
4、电视村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第二节 体育竞赛
--
第三章 科技
----
第一节 农业
----
第二节 工业
----
第三节 医疗成果
----
第四节 少年科技
第十四篇 卫生、计划生育
--
第一章 卫生
----
第一节 医疗
------
1、卫生所
------
2、合作医疗站
------
3、卫生院
--
第二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计划生育宣传
----
第二节 计划生育措施
----
第三节 计划生育效果
--
第三章 幼妇保健
----
第一节 新法接生
----
第二节 妇幼保健
----
第三节 疾病医治
----
第四节 爱国卫生
第十五篇 社会
--
第一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民生活
----
第二节 职工生活
--
第二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伊斯兰教
----
第三节 基督教
----
笫四节 萨满教
--
第三章 习俗
----
第一节 服饰
----
第二节 婚嫁
----
第三节 丧葬
----
笫四节 节日
----
第五节 礼仪
----
笫六节 祭祀
----
第七节 祭祖
----
第八节 办寿
----
第九节 居室
----
第十节 禁忌
----
第十一节 接神
--
第四章 社会新风
----
第一节 民族团结
----
第二节 喜事新办
----
第三节 男到女家
----
第四节 尊老爱幼
----
第五节 拾金不昧
----
第六节 扶困济贫
----
第七节 见义勇为
----
第八节 殡葬改革
----
第九节 军民共建
----
第十节 助人为乐
--
第五章 方言土语、民谣、谚语、诗词、歇后语、儿歌
----
第一节 方言土语
----
第二节 民谣
----
第三节 谚语
----
第四节 诗词
----
第五节 歇后语
----
第六节 儿歌
------
附记:陋习
--------
1、吸毒
--------
2、赌博
--------
3、妓院
--------
4、纳妄
--------
5、迷信
--------
6、童养媳
--
第六章 社会组织和反动会道门
----
第一节 道德会
----
第二节 慈善会
----
第三节 理善公所
----
第四节 反动会道门
--
第七章 民间传说
----
1、端午节挂葫芦的传说
----
2、满州的国号为什么叫大清
----
3、满旅人不吃狗肉的传说
----
4、索伦棍与锡斗的传说
第十六篇 人物
--
第一章 传略
----
通侯额勒登保传略
----
赵云生传略
----
韩仁和传略
----
赵公民传略
----
金龙久传略
--
第二章 烈士英名录
--
第三章 表
----
1、出席省先进工作者及模范
----
2、出席市先进工作者及模范
----
3、在外地党政军干部
----
4、旅居外地乡友表
----
5、各界知名人士
------
张富
------
关晓言
------
常雄信
------
朱凤海
------
关忠煜
------
罗伯军
------
裴明守
------
曹淑芹
乌拉街乡、镇志编篡委员会
乌拉街乡、镇志编写办公室
编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