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街道志

河套街道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编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记述河套域内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注重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旨在存史、资政、教化,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服务。

内容时限: 1369-2003

出版时间: 2010年10月

目录

封面
《河套街道志》编审人员
序(一)
序(二)
图片
-- 图片附图
-- 青岛市城阳区河套街道行政图
-- 河套镇行政图
-- 2009年11月1日,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右三)视察青岛出口加工区。青岛市委书记阎启俊(左)、市长张夏
-- 2009年5月16日,山东省副省长才利民(右二)视察青岛出口加工区洋马发动机企业。青岛市委副书记,市
-- 2003年12月26日,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夏耕(左四)视察青岛出口加工区建设。城阳区委书记李学海(
-- 2006午8月18日,青岛市委副书记张若飞(前排左一)视察青岛出口加工区。城阳区委书记李学海(中)陪
-- 2007年9月6日,青岛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书坚(右一)视察青岛出口加工区。城阳区委副书记、区长王
-- 2009年6月30日,青岛市副市长张元福在河套街道视察。街道党工委书记总纲陪同。
-- 2004年12月27日,城阳区委书记李学海(右三)、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扬钊贤(右一)视察河套工
-- 2009年11月27日,城阳区区长刘圣珍(右二)到河套街道调研。街道党工委书记纪总纲(右一)、街道办
-- 河套街道党政领导合影。
-- 街道办事处办公大楼
-- 2002年9月9日,青岛出口加上区奠基仪式。
-- 青岛出口加工区东大门全景
-- 2003年12月29日,青岛出口加工区颁发验收合格证书仪式。
-- 青岛出口加工区五洲广场
-- 2004年12月15日,德国STIHL公司落户青岛出口加工区签字仪式。
-- 2006年5月11日,日本星电高科技(青岛)有限公司落户青岛出口加工区签字仪式。
-- 2007年12月27日,杰华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落户青岛出口加工区签约仪式。
-- 2008年4月22日,城阳区委书记王鲁明(中)出席青岛出口加工区洋马发动机项目奠基仪式。
-- 2009年7月13日,街道党工垂书记纪总纲(左四)、办事处主任张伟(左三)参加澳洲食品研发中心项目签
-- 2009年5月16日,青岛润洁甜菊糖高科有限公司落户出口加工区签约仪式。
-- 2009年5月16日,山东省副省长才利民(中),城阳区委书记王鲁明(左一)、GLG集团总裁张勇(右一
-- 2009年5月16日,省、市及GLG集团领导共同为青岛润浩甜菊糖高科有限公司开工奠基。
-- 2009年7月28日,街道党工委书记纪总纲(中)主持迎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动员大会。
-- 2010年2月6日,街道2009年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 2009年10月23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升一(中)、区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于法鹏(右一)在河套
-- 2008年7月,河套街道广大渔民及其村民制作流网清理浒苔。
-- 街道办事处中心广场
-- 水上公园
-- 龙海路
-- 正阳路901客车河套政府站
-- 商业街
-- 金日家园
-- 将军花园
-- 尚家沟折村
-- 青岛出口加工区实验小学
-- 将军花园幼儿园
-- 街道机关干部参加城阳区第八届市民节体育运动会
-- 河套奋进鼓
-- 第四届城阳区市民节——中央台激情广场现场直播
-- 罗家营渔港
-- 山角渔港
-- 胶澳旭日
-- 耕海牧渔——河套街道四方湖岛养殖场
-- 八带鱼
-- 光鱼
-- 大对虾
-- 梭蟹
-- 海螺
-- 蛤蜊
-- 《河套街道志》编审人员。
-- 参加《河套街道志》评审会人员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建置
-- 第一章 沿革
---- 第一节 夏商周至战国时期
---- 第二节 秦汉至唐宋元时期
---- 第三节 明清至民国时期
----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解放前
---- 第二节 解放后
-- 第三章 行政村
---- 第一节 赵家岭村
---- 第二节 孟家村
---- 第三节 胡庆村
---- 第四节 韩家庄
---- 第五节 东河套村
---- 第六节 西河套村
---- 第七节 小涧东村
---- 第八节 小涧西村
---- 第九节 大涧村
---- 第十节 上疃村
---- 第十一节 下疃村
---- 第十二节 山角村
---- 第十三节 罗家营村
---- 第十四节 孙哥庄东村
---- 第十五节 孙哥庄西村
---- 第十六节 潮海东村
---- 第十七节 潮海西村
---- 第十八节 尚家沟村
第二篇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构造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丘陵
---- 第二节 平原
-- 第三章 海域
---- 第一节 海岸
---- 第二节 浅海滩涂
---- 第三节 沿海沉积物
---- 第四节 潮汐
---- 第五节 潮流
---- 第六节 海浪
---- 第七节 海水表层温度与盐度
-- 第四章 河流
---- 第一节 大沽河
---- 第二节 桃源河
-- 第五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特征
---- 第二节 日照云雾
---- 第三节 气温地温
---- 第四节 降水
---- 第五节 湿度蒸发
---- 第六节 霜雪
---- 第七节 气压风
---- 第八节 物候
---- 第九节 二十四节气特征
---- 第十节 气象谚语
-- 第六章 土壤植被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植被
-- 第七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矿产资源
---- 第四节 野生动植物资源
---- 第五节 水产资源
-- 第八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旱灾
---- 第二节 水灾
---- 第三节 风灾
---- 第四节 雹灾
---- 第五节 海啸
---- 第六节 冻灾
---- 第七节 虫灾
第三篇 土地
-- 第一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地籍管理
---- 第三节 规划管理
---- 第四节 用地管理
-- 第二章 土地使用
---- 第一节 农业用地
---- 第二节 农村住房用地
---- 第三节 公共建设用地
---- 第四节 工矿用地
-- 第三章 土地规划
---- 第一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第二节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 第三节 土地整理及开发复垦规划
第四篇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规模
---- 第一节 人口数量
---- 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密度
-- 第二章 人口变动
---- 第一节 自然变动
---- 第二节 机械变动
-- 第三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民族构成
---- 第二节 姓氏构成
---- 第三节 性别构成
---- 第四节 年龄构成
---- 第五节 职业构成
---- 第六节 文化构成
-- 第四章 婚姻家庭生育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家庭
---- 第三节 生育
-- 第五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晚婚晚育
---- 第三节 生育管理
---- 第四节 计划生育成果
第五篇 镇村建设
-- 第一章 城镇建设
---- 第一节 城镇规划
---- 第二节 区域建设
-- 第二章 村庄建设
---- 第一节 村庄规划
---- 第二节 住房建设
---- 第三节 基础设施建设
第六篇 环境保护
-- 第一章 环境污染
---- 第一节 河流污染
---- 第二节 海域污染
---- 第三节 地下水污染
---- 第四节 大气污染
---- 第五节 土壤污染
---- 第六节 噪声污染
-- 第二章 环境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环境治理
-- 第三章 调处污染纠纷
---- 第一节 调处水污染纠纷
---- 第二节 调处大气污染纠纷
---- 第三节 调处噪声污染纠纷
---- 第四节 调处垃圾场污染纠纷
第七篇 农业
-- 第一章 土地所有制
----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 农民土地所有制
---- 第三节 集体土地所有制
-- 第二章 农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经营管理
---- 第三节 劳动管理
---- 第四节 农村财务管理
---- 第五节 收益分配
-- 第三章 农作物种植
---- 第一节 良种推广
---- 第二节 作物栽培
---- 第三节 肥料施用
---- 第四节 耕作技术
---- 第五节 农作物保护
---- 第六节 粮食产量
-- 第四章 农机具
---- 第一节 旧式农具
---- 第二节 农业机械
-- 第五章 蔬菜
---- 第一节 蔬菜种植
---- 第二节 蔬菜产量
-- 第六章 林果
---- 第一节 林木种类
---- 第二节 古树名木
---- 第三节 植树造林
---- 第四节 育苗
---- 第五节 果树
-- 第七章 畜牧
---- 第一节 畜牧养殖
---- 第二节 饲养管理
---- 第三节 饲料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第八篇 渔业
-- 第一章 渔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渔船管理
---- 第三节 滩涂管理
---- 第四节 安全管理
-- 第二章 渔民
---- 第一节 渔民待遇
---- 第二节 渔民收入
-- 第三章 海洋捕捞与加工
---- 第一节 渔船
---- 第二节 渔具
---- 第三节 渔期渔场
---- 第四节 捕捞量
---- 第五节 资源保护
---- 第六节 水产品加工
-- 第四章 渔港码头
---- 第一节 罗家营渔港码头
---- 第二节 山角渔港码头
---- 第三节 潮海渔港
-- 第五章 养殖
---- 第一节 海水养殖
---- 第二节 滩涂养殖
---- 第三节 淡水养殖
-- 第六章 渔需物资供应
---- 第一节 物资种类
---- 第二节 物资供应
第九篇 水利
-- 第一章 河道治理
---- 第一节 大沽河治理
---- 第二节 桃源河治理
-- 第二章 农田治理
---- 第一节 治岭整地
---- 第二节 改滩治碱
-- 第三章 水利建设
---- 第一节 环流工程
---- 第二节 扬水站
---- 第三节 水库
---- 第四节 塘坝
---- 第五节 井
---- 第六节 桥闸工程
---- 第七节 海堤加固工程
-- 第四章 农田灌溉
---- 第一节 井水灌溉
---- 第二节 库水灌溉
-- 第五章 抗旱防汛
---- 第一节 抗旱
---- 第二节 防汛
-- 第六章 饮水
---- 第一节 改水
---- 第二节 供水
-- 第七章 水利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第三节 水文
-- 第八章 水事纠纷
---- 第一节 与青岛市盐务局排水纠纷
---- 第二节 与胶州市水事纠纷
第十篇 工业外贸
-- 第一章 镇村工业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第三节 质量管理
---- 第四节 职工队伍
---- 第五节 职工工资
---- 第六节 安全生产
---- 第七节 乡镇企业简介
---- 第八节 村办私营企业
-- 第二章 园区工业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园区建设
---- 第三节 工业园区
---- 第四节 内外资企业简介
-- 第三章 外贸出口
---- 第一节 花边出口
---- 第二节 冷藏加工出口
---- 第三节 木制品加工出口
第十一篇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道路
---- 第一节 公路
---- 第二节 村路区路
---- 第三节 桥涵
-- 第二章 运输
---- 第一节 货运
---- 第二节 客运
-- 第三章 交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机动车管理
---- 第三节 驾驶员管理
---- 第四节 渡口管理
---- 第五节 公路管理
-- 第四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电机构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第十二篇 商业
-- 第一章 商业体制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国有商业
-- 第二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商品购进
---- 第二节 商品销售
-- 第三章 集市贸易
---- 第一节 河套集市
---- 第二节 山角集市
---- 第三节 赵家岭集市
---- 第四节 其他集市
-- 第四章 服务业
---- 第一节 饮食服务业
---- 第二节 其他服务业
第十三篇 粮油
-- 第一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粮油交易
---- 第二节 统购统销
---- 第三节 议价购销
---- 第四节 粮油票证管理
---- 第五节 购销价格
-- 第二章 粮油加工
---- 第一节 粮食加工
---- 第二节 食品加工
---- 第三节 油料加工
-- 第三章 粮食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粮库管理
第十四篇 财政税务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财政体制
---- 第三节 财政收入
---- 第四节 财政支出
---- 第五节 财政管理
---- 第六节 资金统筹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旧时赋税
---- 第三节 人民税收
第十五篇 金融保险
-- 第一章 金融机构
---- 第一节 钱庄
---- 第二节 河套农村信用合作社
---- 第三节 农业银行河套分理处
---- 第四节 河套邮政储蓄
---- 第五节 河套镇农村股份合作基金会
-- 第二章 货币
---- 第一节 古代货币
---- 第二节 清末至民国时期货币
---- 第三节 人民币
-- 第三章 存款
---- 第一节 单位存款
---- 第二节 个人储蓄
-- 第四章 信贷
---- 第一节 民间借贷
---- 第二节 农业信贷
-- 第五章 公债
---- 第一节 善后公债
---- 第二节 折实公债
---- 第三节 建设公债
---- 第四节 国库券
-- 第六章 保险
---- 第一节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河套代办所
---- 第二节 太平洋保险公司河套代办处
第十六篇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第三节 计划编制
-- 第二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四节 商标注册管理
---- 第五节 集市管理
---- 第六节 打击投机倒把
-- 第三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物价调整
---- 第三节 物价监督
-- 第四章 标准计量管理
---- 第一节 计量管理
----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 第五章 统计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统计管理
-- 第六章 审计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审计管理
第十七篇 政党社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河套地方组织
----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 第二节 党的思想建设
---- 第三节 党员代表会
---- 第四节 纪律检查
-- 第二章 社会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少年儿童团体
----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
---- 第五节 农民团体
---- 第六节 工商团体
---- 第七节 事业团体
第十八篇 政权政协
-- 第一章 地方权力机构
----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设机构
---- 第四节 选举
-- 第二章 地方行政机构
---- 第一节 明清时期河套地方行政机构
---- 第二节 民国时期河套地方行政机构
---- 第三节 人民政府
-- 第三章 政协
---- 第一节 政协组织
---- 第二节 主要工作
第十九篇 政法
-- 第一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工作成效
-- 第二章 公安
---- 第一节 治安机构
---- 第二节 保卫政权
---- 第三节 治安管理
---- 第四节 消防
---- 第五节 交通安全管理
-- 第三章 海防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船舶管理
---- 第三节 预防和打击偷渡犯罪
-- 第四章 审判
---- 第一节 审判机构
---- 第二节 民事审判
-- 第五章 司法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法制宣传
---- 第三节 人民调解
---- 第四节 法律服务
-- 第六章 信访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信访业务
第二十篇 军事
-- 第一章 兵役制度
---- 第一节 招募兵役制
----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
----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
---- 第四节 预备兵役制
-- 第二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民间武装
---- 第二节 地主土匪武装
---- 第三节 国民党地方武装
---- 第四节 日伪地方武装
---- 第五节 人民地方武装
-- 第三章 民兵
---- 第一节 民兵组织
---- 第二节 民兵活动
---- 第三节 民兵训练
---- 第四节 民兵装备
-- 第四章 驻军
---- 第一节 明清时期驻军
---- 第二节 国民党驻军
---- 第三节 人民军队
-- 第五章 兵灾战事
---- 第一节 兵灾
---- 第二节 战事
第二十一篇 民政
-- 第一章 支前拥军
---- 第一节 支援前线
---- 第二节 拥军优属
---- 第三节 抚恤
---- 第四节 烈士褒扬
---- 第五节 复退军人安置
-- 第二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救灾济贫
---- 第二节 五保供养
---- 第三节 残疾人事业
-- 第三章 婚丧管理
---- 第一节 婚姻登记
---- 第二节 丧葬改革
-- 第四章 勘界
---- 第一节 行政村勘界
---- 第二节 与胶州市接壤处勘界
第二十二篇 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
-- 第一章 劳动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劳动就业
---- 第三节 技工培训
-- 第二章 人事
---- 第二节 干部任免
---- 第三节 干部奖惩
---- 第四节 工资福利
-- 第三章 社会保障
---- 第一节 劳动保险
---- 第二节 医疗保险
---- 第三节 农村养老保险
第二十三篇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章 五讲四美三热爱
---- 第一节 美化环境
---- 第二节 普及文明用语做文明青少年
---- 第三节 学雷锋树新风
---- 第四节 爱国主义教育
---- 第五节 三德教育
-- 第二章 文明创建活动
---- 第一节 文明镇单位创建
---- 第二节 文明家庭创建
第二十四篇 科技
-- 第一章 科技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科普组织
---- 第三节 科技队伍
---- 第四节 科技宣传
---- 第五节 技术培训
-- 第二章 科技成果
---- 第一节 农业科技成果
---- 第二节 工业科技成果
---- 第三节 其他科技成果
---- 第四节 科技项目申报
-- 第三章 地震
---- 第一节 地震测报
---- 第二节 地震史料
-- 第四章 能源
---- 第一节 沼气
---- 第二节 省柴灶
---- 第三节 太阳能
第二十五篇 教育体育
-- 第一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建国前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建国后管理机构
-- 第二章 私塾学堂
---- 第一节 私塾
---- 第二节 学堂
-- 第三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幼教的发展
---- 第二节 幼儿教师
---- 第三节 教材与课程
---- 第四节 幼教管理
-- 第四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建国前小学
---- 第二节 建国后小学
---- 第三节 学制与课程
---- 第四节 教学与考试
-- 第五章 中学教育
---- 第一节 中学
----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 第三节 教学与考试
-- 第六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扫盲教育
---- 第二节 学历教育
-- 第七章 职业教育
---- 第一节 初中职业教育
---- 第二节 高中职业学校
-- 第八章 教师队伍
---- 第二节 教师待遇
---- 第三节 职称与聘任
-- 第九章 教育设施
---- 第一节 基础设施
---- 第二节 教学设备
-- 第十章 体育
---- 第一节 传统体育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学校体育
---- 第四节 体育比赛
---- 第五节 体育场地
第二十六篇 文化
-- 第一章 机构设置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文化活动场所
---- 第三节 文艺队伍
---- 第四节 文化市场管理
-- 第二章 民间文艺
---- 第一节 民间舞蹈
---- 第二节 曲艺
---- 第三节 民间艺术
-- 第三章 戏剧
---- 第一节 柳腔
---- 第二节 业余剧团
-- 第四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文学
---- 第二节 艺术
-- 第五章 电影
---- 第一节 放映队
---- 第二节 电影放映
---- 第三节 幻灯宣传
-- 第六章 图书档案
---- 第一节 图书
---- 第二节 档案
-- 第七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烽火台遗址
---- 第二节 古庙宇
---- 第三节 古碑
---- 第四节 革命旧址
---- 第五节 名胜风景
-- 第八章 广播电视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三节 新闻宣传
第二十七篇 医药卫生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防疫机构
---- 第二节 医疗机构
-- 第二章 防疫保健
---- 第一节 预防接种
----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 第四节 皮肤病防治
---- 第五节 结核病防治
---- 第六节 妇幼保健
-- 第三章 爱国卫生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四章 医疗
---- 第一节 医疗队伍
---- 第二节 医疗设施
---- 第三节 医疗水平
第二十八篇 民俗宗教
-- 第一章 生活习俗
---- 第一节 衣饰
---- 第二节 饮食
---- 第三节 居住
---- 第四节 生活用具
---- 第五节 代步用具
-- 第二章 节日习俗
---- 第一节 传统节日
---- 第二节 新节日
-- 第三章 礼仪习俗
---- 第一节 嫁娶
---- 第二节 喜庆
---- 第三节 丧葬
---- 第四节 祭祀
---- 第五节 称谓
-- 第四章 迷信陋习
---- 第一节 迷信
---- 第二节 陋习
---- 第三节 禁忌
-- 第五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天主教
第二十九篇 方言
-- 第一章 概况
---- 第一节 区属与特点
---- 第二节 内部差异
---- 第三节 标音符号
-- 第二章 语音
---- 第一节 声母
---- 第二节 韵母
---- 第三节 河套方言与普通话发音的比较
-- 第三章 语汇
---- 第一节 天文地理
---- 第二节 亲属称谓
---- 第三节 身体疾病
---- 第四节 交往行为
---- 第五节 房舍用品
---- 第六节 服饰饮食
---- 第七节 农渔学商
---- 第八节 动物植物
---- 第九节 形容词副词
---- 第十节 量词介词
-- 第四章 语法
---- 第一节 代词
---- 第二节 表示数量
---- 第三节 儿化音
---- 第四节 形容词生动形式
-- 第五章 语料配音
---- 第一节 歇后语
---- 第二节 谜语
---- 第三节 儿歌
---- 第四节 日常会话行为
---- 第五节 民间故事
第三十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记
---- 李鼎铭
---- 徐名山
---- 刘勋臣
---- 刘贤河
---- 刘相德
---- 徐启湖
---- 刘顺延
-- 第二章 革命烈士
---- 第一节 河套籍烈士
------ 刘清慈
------ 陈云学
------ 刘志祥
------ 陈作海
------ 叶春生
------ 赵克井
------ 王光元
------ 刘哲训
------ 刘哲禄
------ 刘贤信
------ 王仁道
------ 刘同法
------ 刘哲志
---- 第二节 外籍烈士
------ 于德富
-- 第三章 当代人物名录
---- 第一节 党政军界
------ 刘裕山
------ 刘琇一
------ 刘志许
------ 崔学焕
------ 王善道
------ 刘哲灏
------ 韩洪金
------ 刘志钦
------ 吴遂盛
------ 孙思敬
------ 张元福
------ 张元禄
------ 刘志和
------ 徐正富
------ 吴淑玲
------ 阎文圣
------ 刘赞杰
------ 刘界元
------ 刘赞松
------ 李宽端
---- 第二节 企业界
------ 韩本锡
------ 韩敦仁
------ 刘波
------ 刘贤珂
------ 刘志河
------ 赵克胜
---- 第三节 科教文卫界
------ 徐开五
------ 刘彩一
------ 刘哲卓
------ 刘明发
------ 刘明池
------ 刘世普
------ 许敬先
------ 徐奎选
------ 徐克峰
------ 冷继香
------ 赵四海
------ 李云基
------ 徐奎诰
------ 周瑞芹
------ 徐正考
------ 刘方爱
------ 刘志国
------ 刘志珍
附录
-- 一 大事记(2004~2010年8月)
-- 二 中共河套街道组织史资料
-- 三 河套街道国民经济统计资料
-- 四 行政区域归属及设置文件辑存
-- 五 诗文选辑
-- 六 修志文件
-- 七 河套街道志编纂委员会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