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乐清市水利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包括防汛抗旱、御潮排涝、河网整治、山溪治理、水力发电、工程管理等。
内容时限:
0000-1994
出版时间:
1998年08月
目录
封面
乐清市水利志
版权页
<乐清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
序
图片
--
雁荡山大龙湫
--
题词1
--
题词2
--
乐清市行政区划图
--
乐清市地势水系图
--
乐清市主要水利工程分布图
--
乐清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等值线图
--
乐清县境之图
--
县城图
--
拗担提水
--
二人脚踏水车
--
竹屿河沿陡:建于明·洪武年间,清·光绪丁酉年重修,1912年改为民间桥梁。
--
白石水库
--
钟前水库
--
福溪水库
--
淡溪水库
--
塔山水库
--
钟前二级电站
--
福溪水电站
--
原水利电力部、原水利电力工会全国委员会颁发给福溪水电站的锦旗。
--
大芙水闸
--
慎江水闸
--
清江翻水站
--
清北翻水站
--
乐清市标准海塘
--
方江屿围垦堤坝
--
钟前水库中湖大桥
--
方江屿文旦基地
--
淡水养鱼
--
乐清湾海涂特产
--
喜收对虾
--
“雁荡五珍”之一——香鱼
--
《乐清市水利志》评审会议代表合影 1996.11.5
--
省市领导同编委成员合影 1996.11.5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地理环境
--
第一节 地貌
--
第二节 地质
--
第三节 土壤植被
--
第四节 气候水文
第二章 水系河网
--
第一节 瓯江水系
--
第二节 白石溪水系河网
--
第三节 银溪水系河网
--
第四节 淡溪水系河网
--
第五节 清江水系
--
第六节 白溪水系
--
第七节 大荆溪水系
第三章 水资源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三节 水能
--
第四节 水质
--
第五节 供需水量
第四章 水旱灾害
--
第一节 洪涝风潮
--
第二节 干旱
--
第三节 冰雹
第五章 基础工作
--
第一节 测绘
--
第二节 勘探
--
第三节 水文测验
--
第四节 考察规划
第六章 防汛抗旱
--
第一节 机构与职责
--
第二节 方针与责任制
--
第三节 信息设施
--
第四节 控制调度
--
第五节 防灾抗灾记实
第七章 御潮排涝
--
第一节 古海塘
--
第二节 标准海塘
--
第三节 沿海排水闸
--
第四节 内河节制闸
第八章 河网整治
--
第一节 柳乐河道及运河
--
第二节 虹桥河道
--
第三节 清江南北河道
第九章 山溪治理
--
第一节 水土保持
--
第二节 平地改土
--
第三节 大荆溪治理
--
第四节 白溪黄金溪治理
第十章 蓄水引水
--
第一节 中型水库
--
第二节 小型水库
--
第三节 山塘堰坝渠道
第十一章 机电提水
--
第一节 传统提水工具
--
第二节 深井提水
--
第三节 机电泵站
--
第四节 水轮泵及喷灌
第十二章 水力发电
--
第一节 县办水电站
--
第二节 乡村水电站
--
第三节 小水电自供区
第十三章 海涂围垦
--
第一节 历代围垦
--
第二节 重点围垦工程
第十四章 工程管理
--
第一节 管理制度
--
第二节 工程维修
--
第三节 水费计收
--
第四节 综合经营
--
第五节 管理单位
第十五章 水利科技
--
第一节 科技推广
--
第二节 技术培训
--
第三节 科技成果
--
第四节 科技论文
--
第五节 科技档案
--
第六节 水利学会
第十六章 水政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水利法规与执法
--
第三节 水库移民
--
第四节 工伤事故
--
第五节 水利经费
第十七章 人文
--
第一节 治水人物
----
万规
----
焦千之
----
刘铨
----
刘默
----
赵敦临
----
朱谏
----
陈大年
----
程吉凤 庆瑶
----
陈殿金
----
陈庆
----
倪丕柳
--
第二节 水利劳模
--
第三节 碑著辑录
--
第四节 诗词选辑
附录 重要水利文献
--
[民国时期]
----
乐清县政府训令
----
市县工程受益费征收条例(县府训令附件)
----
乐清县各镇乡陡门管理养护办法
--
[新中国成立后]
----
各公社机电灌溉联合管理站经费开支标准
----
浙江省乐清县革命委员会布告
----
乐清县陡闸管理人员守则
----
乐清县人民政府关于清除河障,保护河道的通告
----
乐清县水利电力局水费管理办法
----
乐清县各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防御台风工作简则
----
乐清县人民政府关于《乐清县河道管理》等三个规定的通知
----
乐清县河道管理暂行规定
----
乐清县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的若干规定
----
乐清县水政监察人员任用及其职责的暂行规定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