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窑镇志

干窑镇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全志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为指导,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尽可能全面、客观地记述干窑镇的自然、经济、社会、政治、 人文历史和现状,力求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融会贯通和有机统一。 二、全志“横排纵写、详今明古”,以章、节、目三个层次展开叙述,全书设33章、157 节,志首为图照,另有大事记、概述、后记。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按事件发生之时间先后 序列。图表随文设置。 三、全志记述地域范围为干窑全境(包括合并前的范泾),时间跨度纵贯古今,记述 内容为自然、地理、人文,社会等各个方面,兼有村、社区介绍。历史上发生在镇域内的事 件散见于大事记和有关章节。 四、全志上限因事而异,下限为2010年12月。少量志首图照和随文照片的拍摄时 间在2010年后。 五、全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采用历史纪年括注公元纪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后采用公元纪年。干窑地区于1949年5月解放,志书中“解放前”指此前,“解放后”指 此后。 六、全志所载人物以干窑籍为主,个别在镇域工作过的烈士与定居嘉善并有重要业 绩的外籍人士,也予以收录。当代人物名录中的党、政、军、事业单位干部为干窑籍副处 级以上,高级知识分子为副高以上职称;还选录了当地较知名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 民间艺人。 七、全志对镇(乡、公社)党政主要领导名录和村、社区(街道)、企事业单位党政主要 领导名录均采用表格形式记载,分别编入十八章“政党”、十九章“政权”。 八、全志统计资料原则以统计部门的数据为准,部分采用主管部门提供的数据。地 理高程沿用吴淞基准高程。度量衡表述,一般采用习惯名称,必要时换算成法定计量单 位。货币按各个历史时期的称谓记载,人民币除注明旧币外,均为新币,外币为美元。 九、全志资料来自历史文献、县镇两级档案、各村(社区)提供的材料、实地调查采访 和邀集各界人士座谈整理的材料等,以上资料均经过考证核实。

内容时限: -2010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干窑镇志》编纂委员

图片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建置区划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行政区划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地貌土壤
-- 第二节 水文
-- 第三节 气候
-- 第四节 自然灾害
-- 第五节 生物资源
第三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构成
-- 第二节 计划生育
-- 第三节 姓氏人寿
-- 第四节 新居民
第四章 居民生活
-- 第一节 经济收入
-- 第二节 生活消费
第五章 水利
-- 第一节 河道治理
-- 第二节 圩区建设
-- 第三节 农田基本建设
-- 第四节 防汛抗旱
-- 第五节 水利管理
第六章 交通
-- 第一节 水路交通
-- 第二节 陆路交通
第七章 邮政电信
第一节 邮政
第二节 电信
第八章 镇村建设
-- 第一节 干窑集镇
-- 第二节 范泾集镇
-- 第三节 村庄建设
-- 第四节 公共设施建设
-- 第五节 房地产业
-- 第六节 土地管理
-- 第七节 建筑队伍
-- 第八节 环境保护
第九章 经济综述
-- 第一节 经济水平
-- 第二节 经济制度
-- 第三节 产业结构
-- 第四节 对外经济
第十章 农业
-- 第一节 农业总情
-- 第二节 粮油作物
--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 第四节 肥料施用
-- 第五节 经济作物
-- 第六节 蚕桑花果
-- 第七节 畜禽
-- 第八节 农机具
-- 第九节 管理机构与专业协会
-- 第十节 品牌农产品
第十一章 渔业
-- 第一节 渔业资源
-- 第二节 水产捕捞
-- 第三节 水产养殖
-- 第四节 水产品供销
-- 第五节 渔业管理
-- 第六节 品牌水产品
第十二章 工业
-- 第一节 解放前工业、手工业
-- 第二节 私营工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三节 工业经济体制
-- 第四节 主要工业门类
-- 第五节 工业园区
-- 第六节 管理与服务
-- 第七节 安全生产监督
-- 第八节 企业选介
第十三章 商贸服务业
-- 第一节 私营(个体)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合作商业
-- 第三节 商品购销
-- 第四节 集市贸易
-- 第五节 名店、名点、名菜
第十四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粮食购销
-- 第二节 油料购销
-- 第三节 粮食管理机构
-- 第四节 粮食加工及储运
-- 第五节 “干窑”牌大米
第十五章 金融保险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民间借贷
-- 第三节 保险
第十六章 财政税务
-- 第一节 财政
-- 第二节 税务
第十七章 工商物价管理
-- 第一节 工商管理
-- 第二节 物价管理
第十八章 政党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中共干窑镇(公社、乡)历届党代会
-- 第三节 中共干窑镇(公社、乡)历任领导人名录
-- 第四节 干窑镇部分企事业单位、村(社区)支部负责人名录
-- 第五节 解放前中共在干窑地区的活动
-- 第六节 解放后党的基层组织活动
-- 第七节 中共干窑镇(公社、乡)基层组织党务工作
-- 第八节 解放前中国国民党干窑镇组织情况
第十九章 政权
-- 第一节 民国时期乡镇政权机构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人民政府
-- 第四节 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第二十章 社会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农民团体
-- 第三节 镇妇联
-- 第四节 青少年团体
-- 第五节 工商团体
-- 第六节 残联
第二十一章 公安司法
-- 第一节 派出所
-- 第二节 法庭
-- 第三节 司法行政
第二十二章 军事
-- 第一节 兵事
-- 第二节 兵役制度
-- 第三节 地方武装
-- 第四节 驻军
第二十三章 民政
-- 第一节 优抚安置
-- 第二节 社会救助
-- 第三节 社会事务
-- 第四节 社会福利
-- 第五节 劳动就业
-- 第六节 社会保障
第二十四章 教育
-- 第一节 旧学
-- 第二节 学前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五节 成人教育
-- 第六节 教育经费
-- 第七节 新居民学校
第二十五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科技组织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三节 普及推广
第二十六章 文化
-- 第一节 机构设施
-- 第二节 广播电视
-- 第三节 群众文化
-- 第四节 民间文艺
-- 第五节 民间传说
-- 第六节 谚语
第二十七章 体育
-- 第一节 机构设施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群众体育
第二十八章 医疗卫生
-- 第一节 医疗卫生机构
-- 第二节 医疗设施与村级医疗
-- 第三节 卫生 防疫
-- 第四节 血吸虫病防治
-- 第五节 妇幼保健
-- 第六节 健康教育
第二十九章 宗教 习俗
-- 第一节 宗教
-- 第二节 风俗
-- 第三节 方言、俗语
第三十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古桥
-- 第二节 古宅、古建筑
-- 第三节 其他文物
第三十一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略、烈士介绍
-- 第二节 当代人物名录
第三十二章 村、社区
-- 第一节 范泾村
-- 第二节 范东村
-- 第三节 胡家埭村
-- 第四节 干窑村
-- 第五节 新星村
-- 第六节 长生村
-- 第七节 长丰村
-- 第八节 黎明村
-- 第九节 南宙村
-- 第十节 干窑社区
第三十三章 专记窑业与窑文化
-- 第一节 窑业史话
-- 第二节 窑业经济
-- 第三节 窑墩盘造和砖瓦制烧技艺
-- 第四节 窑工
-- 第五节 瓦当与京砖
-- 第六节 江南窑文化节
-- 第七节 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 第八节 窑乡传说
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