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兰州市文化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包括群众文化、艺术表演、图书出版发行、电影等。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2004年10月
目录
封面
兰州市志 第五十卷 文化事业志
编辑说明
兰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兰州市志》学术顾问
《兰州市志》主编、副主编、编辑
兰州文化事业志编纂委员会
《兰州市志·文化事业志》编辑人员
《兰州市地·文化事业志》终审委员会
总序
凡例
序
图片
--
著名秦腔演员郗德育(1891年-1942年)
--
著名豫剧演员许树云(1902年-1978年)
--
著名秦腔演员靖正恭(1912年-1995年)
--
越剧《红楼梦》(1956年)
--
芭蕾舞剧《白毛女》(1972年)
--
京剧《将相和》(1978年)
--
秦腔《小八路》(1973年)
--
京剧《南天柱》(1979年)
--
大型民族舞剧《小刀会》(1976年)
--
秦腔传统戏《薛刚反唐》(1979年)
--
豫剧《早霞》(1982年)
--
豫剧《风流保姆》(1989年)
--
越剧《香妃》(1983年)
--
秦腔《三老与两小》(1989年)
--
1986年市轻音乐团在福州演出《海风轻音乐会》
--
豫剧《魂系太阳河》(1991年)
--
舞蹈诗《西出阳关》(1994年)
--
秦腔《天下太平鼓》(1992年)
--
大型民族舞剧《兰花花》(1992年)
--
新编秦腔历史剧《唐太宗嫁女》(1994年)
--
豫剧《日月图》(1994年)
--
大型原创秦腔历史剧《龙源》(2000年)
--
舞剧《大梦敦煌》(2000年)
--
豫剧现代戏《山玫》(2001年)
--
“黄河风情文化周”水上舞台交响乐演出(2002年)
--
交响音乐会(2002年)
--
豫剧现代戏《山月》(2003年)
--
社火“旱船”
--
社火“铁芯子”
--
社火“高跷”
--
社火表演
--
社火“太平鼓”
--
社火“舞狮”
--
庆祝澳门回归文艺演出(1999年)
--
群众文艺演出
--
群众演唱“兰州鼓子”
--
群众文艺表演
--
群众文化活动
--
少儿文艺演出
--
群众摄影展览
--
庆祝建国45周年群众文艺演出
--
“第十届安宁桃花会”群众演唱会
--
图书馆里的群众“读书热”
--
“黄河风情文化周”群众文艺演出(2002年)
--
读者报告会(2003年)
--
2003年首届“兰州文化庙会”
--
群众文艺演出(2004年)
--
2004年9月兰州市首届农民艺术节开幕
--
白云观古戏楼
--
陕西会馆古戏楼
--
城隍庙古戏楼
--
维修后的白云观戏楼
--
水登红城山陕会馆古戏楼
--
榆中金崖乡关帝庙古戏楼
--
榆中县青城镇碑亭子古戏楼
--
工人文化宫原貌
--
兰州图书馆外景
--
兰州市新华书店外景全貌
--
甘肃省外文书店旧址
--
榆中县新华书店新楼
--
解放电影院旧址
--
2003年改扩建后的金城大剧院(内外景)
--
2003年兰州剧院外景
--
2003年易地保护竣工的兰州文庙
--
新建东方红影城(2004年)
--
著名京剧演员程砚秋1950年来兰与省市文艺界人士合影
--
1980年著名豫剧演员陈素贞在兰收徒
--
兰州市歌舞团访问俄罗斯与俄艺术家同台演出(1992年)
--
1987年9月日本电影代表团来兰参加“日本电影周”活动
--
兰州歌舞剧院歌舞蹈团在台湾演出(1999年)
--
兰州歌舞剧院歌舞蹈团赴伊拉克演出(2003年)
--
纳米比亚官员接见来访的兰州市文化艺术代表团(2003年)
--
中国歌舞团在兰演出歌舞晚会《秘境之旅》(2004年)
--
解放军空政歌舞团在兰演出舞剧《红梅赞》(2004年)
--
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开幕式盛况(1992年)
--
第四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表演(1994年)
--
2003年7月全市文化工作会议
--
首届“文化兰州论坛”(2002年)
--
2003年首届“公益文化项目推介会”
--
2003年第二届“黄河风情文化周”
--
“大河上下万里行”文化考察活动(2003年)
--
兰州市图书馆报告厅(2003年)
目录
概述
大事辑要
第一篇 群众文化
--
第一章 形式
----
第一节 社火
------
一、舞龙
------
二、早船
------
三、秧歌
------
四、高跷
------
五、舞狮子
------
六、铁芯子
------
七、腰鼓
------
八、竹马
------
九、大头和尚戏柳翠
------
十、滚灯
----
第二节 太平鼓
------
一、城关太平鼓
------
二、皋兰太平鼓
------
三、永登太平鼓
------
四、榆中太平鼓
----
第三节 兰州鼓子
----
第四节 灯会
----
第五节 民间艺术活动
------
一、茶园文化活动
------
二、会戏
----
第六节 群众文艺演出
------
一、全市群众文艺调演、会演
------
二、群众性文艺演出活动
------
三、春季安宁桃花会
------
四、黄河之夏群众音乐会
----
第七节 其他文化活动
------
一、美术
------
二、摄影
------
三、书法
------
四、篆刻
------
五、剪纸
------
六、刺绣
------
七、歌曲
------
八、歌舞
------
九、刻葫芦
------
十、文艺社团
----
第八节 农村群众文化活动
--
第二章 设施
----
第一节 农村戏台
----
第二节 甘肃省民众教育馆
----
第三节 甘肃省群众艺术馆
----
第四节 兰州市群众艺术馆
----
第五节 县、区文化馆
------
一、城关区文化馆
------
二、七里河区文化馆
------
三、西固区文化馆
------
四、安宁区文化馆
------
五、红古区文化馆
------
六、永登县文化馆
------
七、榆中县文化馆
------
八、皋兰县文化馆
----
第六节 厂矿企业文化设施
----
第七节 乡镇文化中心(站、室)
----
第八节 兰州市少年宫
--
第三章 群众艺术团体
----
第一节 厂矿企业艺术团
------
一、窑街煤电公司剧团
------
二、兰化公司艺术团
------
三、兰州棉纺厂银线艺术团
------
四、兰州铝厂艺术团
----
第二节 校园艺术团
------
一、兰州市中学生交响乐团
------
二、兰化总校业余艺术学校
----
第三节 农村业余剧团
------
一、湟兴大队秦剧团
------
二、其他业余班社
第二篇 艺术表演
--
第一章 艺术表演团体
----
第一节 秦腔剧团
------
一、牛家班
------
二、福庆班
------
三、东盛班
------
四、万顺班
------
五、万和班
------
六、得胜班
------
七、化俗社
------
八、维新社
------
九、同乐社
------
十、锦绣舞台
------
十一、三兴社
------
十二、新兴社
------
十三、云育社
------
十四、中兴社
------
十五、共和社
------
十六、文化社
------
十七、振兴社
------
十八、众兴社
------
十九、众英社
------
二十、易风社
------
二十一、胜利剧团
------
二十二、猛进剧团
------
二十三、社教剧团
------
二十四、精诚剧团
------
二十五、盟胜剧社
------
二十六、精华剧社
------
二十七、福利社
------
二十八、生活康乐社
------
二十九、文化社
------
三十、工人秦剧团
------
三十一、兰州新光秦剧社
------
三十二、榆中栖云剧团
------
三十三、民众秦剧社
------
三十四、甘肃省秦剧团
------
三十五、兰州文光秦剧社
------
三十六、永登县秦剧团
------
三十七、皋兰县红旗剧团
------
三十八、兰州市秦剧团
------
三十九、皋兰县秦剧团
------
四十、榆中县文工团
------
四十一、窑街矿务局秦剧团
----
第二节 豫剧团
------
一、中州剧院
------
二、新光豫剧社(团)
------
三、新义豫剧团
------
四、香玉剧社
------
五、景合剧团
------
六、光明豫剧团
------
七、素真豫剧团
------
八、豫华剧团
------
九、艺光豫剧团
------
十、兰州市豫剧团
----
第三节 京剧团
------
一、胜利大舞台
------
二、云声大戏院
------
三、新生活俱乐部
------
四、兰州业余京剧团
------
五、民生剧社
------
六、甘肃省京剧团
------
七、新兴京剧团
------
八、兰州市青年京剧团
----
第四节 话剧团
------
一、血花剧团
------
二、平津流亡学生演出队
------
三、青年剧社
------
四、王氏兄妹剧团
------
五、联合剧团
------
六、西北抗战剧团
------
七、西北剧团
------
八、新西北话剧团
------
九、中国戏剧学会
------
十、天山剧团
------
十一、甘肃省话剧团
------
十二、兰州市文工团
------
十三、兰州实验话剧团
------
十四、兰州市少儿艺术团
----
第五节 歌剧、舞剧团
------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
------
二、甘肃省歌舞团
------
三、甘肃省歌剧团
------
四、兰州市歌舞团
------
五、兰州市轻音乐团
----
第六节 越剧团
------
兰州市越剧团
----
第七节 蒲剧团
------
一、晋华社
------
二、晋声蒲剧团
------
三、兰州晋风蒲剧社
------
四、窑街矿务局蒲剧团
----
第八节 陇剧团
------
甘肃省陇剧团
----
第九节 评剧团
------
兰州市评剧团
----
第十节 曲艺
------
一、西北曲艺组
------
二、甘肃人民广播电台说唱队
------
三、兰州市曲艺团
------
四、甘肃省农村文化工作队曲艺队
------
五、甘肃省曲艺团
----
第十一节 杂技
------
一、甘肃省杂技团
------
二、兴艺飞车走壁杂技团
----
第十二节 木偶 皮影戏
------
一、许家木偶戏班
------
二、金培珍木偶、皮影戏班
------
三、许明科皮影戏班
------
四、苏光先皮影戏班
------
五、王老大木偶戏班
------
六、周文俊皮影戏班
------
七、春羔子皮影戏班
------
八、栖云木偶戏剧团
------
九、兰州市木偶剧团
--
第二章 创作演出
----
第一节 表演艺术汇演
----
第二节 获奖创作剧目
--
第三章 艺术教育
----
第一节 艺术学校
------
一、觉民学社
------
二、西北戏剧学校
------
三、新光豫剧学校
------
四、兰州市戏曲学校
------
五、兰州艺术学院
------
六、甘肃省戏曲学校
------
七、甘肃省艺术学校
------
八、甘肃联合大学戏剧创作干部专修班
----
第二节 艺术培训班
------
一、化俗科班
------
二、进化剧社训练班
------
三、新兴社科班
------
四、兰州秦剧实验社学员班
------
五、兰州市文化社学员班
------
六、兰州市新光社学员班
------
七、兰州市越剧团学员队
------
八、兰州市秦剧团训练班
------
九、兰州市豫剧团学员队
------
十、榆中县青少年秦腔培训班
------
十一、榆中县兴隆艺校
--
第四章 演出场所
----
第一节 寺庙戏楼
------
一、府城隍庙戏楼
------
二、金天观戏楼
------
三、榆中青城财神庙戏楼
------
四、榆中青城龙王庙戏楼
------
五、青城东滩戏楼
------
六、青城隍庙戏楼
------
七、蔡河老爷庙戏楼
------
八、榆中老爷山戏楼
------
九、自云观戏楼
------
十、关帝庙戏楼
------
十一、周氏家庙戏楼
------
十二、泰山庙戏楼
----
第二节 会馆戏楼
------
一、青城西会馆戏楼
------
二、山陕会馆戏楼
------
三、陕西会馆戏楼
------
四、两湖会馆戏楼
------
五、皖江春戏楼
------
六、永登山西会馆戏楼
----
第三节 剧院
------
一、新舞台
------
二、胜利大舞台
------
三、中州戏院
------
四、新光剧场
------
五、抗建堂
------
六、文化剧场
------
七、新声剧场
------
八、胡世魁茶园戏台
------
九、农民俱乐部
------
十、福利社戏园
------
十一、青年馆礼堂
------
十二、群众剧场
------
十三、人民剧院
------
十四、民主剧场
------
十五、兰州剧院
------
十六、兰州工人文化官(北部)
------
十七、西固剧院
------
十八、东风剧院
------
十九、阿干剧场
------
二十、曲艺剧场
------
二十一、榆中县影剧院
------
二十二、安宁影剧院
------
二十三、五一剧院
------
二十四、皋兰县影剧院
------
二十五、新兴剧院
------
二十六、金城剧院
------
二十七、西北民族学院礼堂
------
二十八、飞天影剧院
------
二十九、八一剧院
------
三十、黄河剧场
------
三十一、长征剧院
--
第五章 戏剧专辑及刊物
----
第一节 戏剧专辑
------
一、小说戏曲研究
------
二、陇东道情
------
三、甘肃独幕剧选
------
四、甘肃省传统剧目汇编
------
五、戏剧业务学习资料
------
六、耿家脸谱
------
七、甘肃小剧选
------
八、剧本选辑
------
九、秦腔传统折子戏剧本
------
十、剧本选编
------
十一、秦腔常用曲调选
------
十二、眉户常用曲调选
------
十三、靖正恭演出剧本选
------
十四、秦腔名伶之声
------
十五、秦腔名家声腔选析
------
十六、秦腔唱腔论
------
十七、甘肃艺术研究丛书
----
第二节 戏剧刊物
------
一、秦剧评论
------
二、戏剧评论
------
三、陇苗
------
四、艺坛花絮
------
五、甘肃戏苑
第三篇 图书出版发行
--
第一章 图书
----
第一节 甘肃省图书馆
----
第二节 兰州市图书馆
----
第三节 县、区图书馆
------
一、七里河区图书馆
------
二、西固区图书馆
------
三、安宁区图书馆
------
四、红古区图书馆
------
五、永登县图书馆
------
六、榆中县图书馆
------
七、皋兰县图书馆
----
第四节 兰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
第五节 高等院校图书馆
------
一、兰州大学图书馆
------
二、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
三、西北民族学院图书馆
----
第六节 科研机构图书馆(室)
------
一、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
------
二、甘肃省科学院图书情报资料室
------
三、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
第七节 兰州市工会系统图书馆(室)
------
一、兰州市工人文化宫图书馆
------
二、西固工人俱乐部图书馆
------
三、兰州市 第一工人俱乐部图书室
----
第八节 图书馆学专业教育
------
一、兰州大学图书情报学系
------
二、甘肃省图书馆图书馆学专业教育辅导工作站
------
三、甘肃省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学专业班
----
第九节 图书馆学(协)会
------
一、兰州市图书馆协会
------
二、兰州市图书馆学会
------
三、甘肃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
------
四、甘肃省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
------
五、甘肃省图书馆学会
--
第二章 出版
----
第一节 旧出版机构
------
一、甘肃官报局、公报局和政报局
------
二、甘肃官报书局
------
三、陇右乐善书局
------
四、和通印书馆
------
五、甘肃省政府印刷局
------
六、兰州俊华印书馆
------
七、甘肃省政府编译室
------
八、集义印书馆
------
九、甘肃青年出版社
------
十、兴陇公司印刷厂与甘肃省银行印刷厂
------
十一、战斗出版社
------
十二、西北文化建设协会兰州印刷厂
----
第二节 出版社
------
一、甘肃人民出版社
------
二、兰州大学出版社
------
三、甘肃省音像出版社
--
第三章 发行
----
第一节 书肆
------
一、中华书局兰州分局
------
二、新生书店
------
三、兰州同仁消费合作社
------
四、未名书社
------
五、商务印书馆兰州支馆
------
六、兰州派报社
------
七、生活书店兰州分店
------
八、正中书局兰州分局
------
九、青年消费合作社
------
十、种因文化服务合作社
------
十一、赵氏旧书铺
------
十二、欣欣兑书社
------
十三、河声书店
------
十四、艺文书店
----
第二节 书店
------
一、兰州市新华书店
------
二、甘肃省外文书店
----
第三节 其他渠道的图书发行及图书市场
------
一、中国图书发行公司兰州分公司
------
二、供销社的图书发行
------
三、出版社自办图书发行及书店
------
四、集体、个体书店、摊点的图书发行
------
五、兰州市图书批发市场
第四篇 电影
--
第一章 摄制
----
第一节 早期电影摄制
----
第二节 兰州电影制片厂
----
第三节 其他制片厂和单位摄制
------
一、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驻甘肃摄影记者站
------
二、甘肃省文化局电影摄制组
------
三、单位摄制影片
------
四、国内外制片厂来兰州拍片
--
第二章 发行与宣传
----
第一节 发行机构
------
一、民国时期的发行商
------
二、甘肃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
三、兰州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
四、永登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
五、榆中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
六、皋兰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
七、七里河区电影发行放映管理站
------
八、西固区电影发行放映管理站
----
第二节 发行
------
一、发行的原则、办法
------
二、计划发行
------
三、电影展览
------
四、电影周
------
五、其它专题电影汇映
----
第三节 电影宣传
------
一、城市
------
二、农村
--
第三章 放映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放映
----
第二节 城市放映网
------
一、电影院
------
二、影剧院
------
三、开放礼堂、俱乐部
----
第三节 农村放映网
------
一、国家办农村电影队
------
二、人民公社办电影队
------
三、个体户办电影队
------
四、农村电影院
----
第四节 电影放映网管理
------
一、管理办法
------
二、技术管理
------
三、评比、表彰
----
第五节 镭射电影
--
第四章 培训
----
第一节 外省培训
----
第二节 兰州市电影放映训练班
----
第三节 县电影放映员训练班
--
第五章 电影机械厂
----
第一节 甘肃省电影机械厂
----
第二节 兰州市电影机械修配厂
第五篇 文化交流
--
第一章 国内交流
----
第一节 学习
------
一、学习新剧目
------
二、学习剧团管理
------
三、学习艺术表演
----
第二节 学术研讨
------
一、全国性研讨活动
------
二、兰州地区研讨活动
----
第三节 演出交流
------
一、赴外地演出
------
二、外地剧团来兰演出
--
第二章 国(境)外交流
----
第一节 学术交流
------
一、出国学术交流
------
二、来兰学术交流
----
第二节 演出交流
------
一、出国(境)演出交流
------
二、国外艺术表演团体来兰演出交流
第六篇 管理
--
第一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设置
----
第二节 兰州市文化局
------
一、内设机构、编制和职责范围
------
二、局属单位
----
第三节 文化行政管理
------
一、行政管理
------
二、体制改革
----
第四节 县、区文化管理机构
------
一、永登县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
------
二、榆中县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
------
三、皋兰县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
------
四、城关区文教局
------
五、七里河区文化局
------
六、西固区文化广播局
------
七、安宁区文化局
------
八、红古区文教局
----
第五节 甘肃省文化厅
--
第二章 社团 学会
----
第一节 兰州市民政局登记注册的文化社团、学会
----
第二节 县区文化社团、学会
------
一、永登县文艺工作者协会
------
二、西固区群众文艺社团
------
三、七里河区兰州聚文社
------
四、榆中县苑川文学社
------
五、榆中县民间文艺协会
------
六、榆中摄影学会
------
七、榆中兴隆书画学会
--
第三章 文化市场管理
----
第一节 文化市场
------
一、娱乐市场
------
二、音像市场
------
三、书报刊市场
----
第二节 市场管理机构
----
第三节 市场管理措施
附录
--
一、1991年-2003年兰州市文化工作纪略
----
(一)群众文化
------
一、社火表演与太平鼓演出
------
二、群众文艺演出
------
三、乡(镇)文化设施建设
----
(二)艺术表演
------
一、艺术创作
------
二、抓演出、找市场、创效益
------
三、抓队伍、推人才
----
(三)图书馆建设和图书发行
------
一、兰州市图书馆新馆建设
------
二、完成ILASSII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回溯建库工程
------
三、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兰州基层中心建设
------
四、举办读者报告会
------
五、图书发行网点建设
------
六、书店门市部“三优”达标工作
----
(四)电影
------
一、发行放映工作
------
二、机制改革
----
(五)文化交流
----
(六)管理
------
一、管理改革
------
二、文化市场的整治与发展
------
三、文化兰州建设
--
二、1991年-2003年兰州市文化工作要事录
--
三、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和 第四届中国艺术节文化活动概况
--
四、重要文献辑录
----
(一)兰州解放初对文化事业的接管
----
(二)兰州市革命委员会文化局文化事业发展五年规划(草案)
----
(三)兰州市文化局关于文化事业在二十世纪末发展规划(草案)
----
(四)兰州市文化局关于转发福建省宁德县闽剧团、光泽县越剧团规章制度的通知
----
(五)兰州市整顿影剧院工作办公室关于整顿影剧院工作方案
----
(六)兰州市财税局、兰州市文化局关于市属剧团和剧院改革经营管理体制的几点意见
----
(七)兰州市文化局关于一九八五年市文化系统体制改革工作要点
----
(八)中共兰州市文化局党组关于组织人事工作的几项暂行规定
----
(九)兰州市文化局关于剧团改革中若干问题的规定
----
(十)中共兰州市文化局党组关于市属剧团中层干部的任免及待遇问题的暂行规定
----
(十一)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文化局关于《兰州市影剧院管理和文艺演出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
(十二)兰州市文化市场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兰州市文化局关于加强对营业性电子游艺机、桌(台)球活动管理的
----
(十三)兰州市 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关于加强南北两山绿化工程管理和建设“文化兰州”两件议
----
(十四)中共兰州市委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兰州”的意见
----
(十五)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文化兰州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
----
(十六)金兰色的畅想——文化兰州建设巡礼
编后记
《兰州市志》编纂说明
兰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历任工作人员名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