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指导思想: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
题的决议》为准则,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求实
存真。
二、断限:本志上限为公元502年,下限2009年。个别事件为记述完整,适
当上溯下延。大事记以搁笔为限。
三、结构:本志分卷首、专志、卷尾三大部分。专志设篇、章、节、目4个
层次二全志以概述为纲,大事记为经,以专志为主,以事命题,横排竖写。
四、文体:本志除附录外,均以语体文记叙,采用述、记、志、传、图、表、
录诸体并用。大事记以编年为主,记事本末体为辅。
五、称谓:本志称谓一律采用第三人称,直书其名,不加褒贬,不冠头衔,
属资料引用的仍依其旧。在行文中首次出现的名称用全称,多次出现者酌用简称。
六、人物:设人物传略、人物简介、人物名录3个部分,表、录排列以时为
序。
七、纪年:本志纪年,历史纪年括注公元年号,中华人民共和围纪年一律用
公元纪年。
八、计量:本志使用的计量单位,以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为准。历史计量,照实记录。
内容时限:
502-2009
出版时间:
2013年01月
目录
封面
封底
勘误表
《回兴街道志》编委会
序
凡例
图片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街域与地理
--
第一章 历史沿革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区划变动
----
第三节 村(居)委会
--
第二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地形
----
第二节 自然环境
----
第三节 自然资源
----
第四节 自然灾害
--
第三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总量与构成
----
第二节 计划生育
第二篇 街域经济
--
第一章 经济规划与发展
----
第一节 回兴镇2000~2004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
----
第二节 小康建设规划
----
第三节 国民经济发展
--
第二章 农业
----
第一节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二节 种植业
----
第三节 养殖业
----
第四节 林业
----
第五节 农机水利
----
第六节 农业综合开发
----
第七节 管理
----
第八节 小康建设
--
第三章 工业
----
第一节 乡镇企业发展
----
第二节 民营企业发展
----
第三节 企业选介
--
第四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
第五章 商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市场
--
第六章 交通
----
第一节 古道
----
第二节 古桥
----
第三节 公路
----
第四节 道路运输
--
第七章 财税金融
----
第一节 财政
----
第二节 税收
----
第三节 金融
第三篇 机构与管理
--
第一章 政党
----
第一节 国民党回兴分部
----
第二节 中共回兴街道党工委
----
第三节 中共回兴街道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二章 政权
----
第一节 民国时期乡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回兴乡(镇)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
--
第三章 政府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回兴乡公所
----
第二节 回兴街道办事处
----
第三节 派驻机构
--
第四章 乡镇武装
----
第一节 自卫队
----
第二节 人民武装
--
第五章 群团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妇联
----
第四节 科协
第四篇 社会事业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私塾教育
----
第二节 义学
----
第三节 幼儿教育
----
第四节 小学教育
----
第五节 中等教育
----
第六节 高等教育
----
第七节 成人教育
----
第八节 教师队伍
----
第九节 教育管理
--
第二章 科技
----
第一节 科技活动
----
第二节 科技成果
--
第三章 文化事业
----
第一节 机构设施
----
第二节 群众文化
--
第四章 卫生事业
----
第一节 卫生机构
----
第二节 卫生队伍
----
第三节 医疗设备
----
第四节 合作医疗
----
第五节 卫生防疫
--
第五章 体育事业
----
第一节 体育设施
----
第二节 体育运动
--
第六章 广电事业
----
第一节 有线广播
----
第二节 电影
----
第三节 电视
--
第七章 民政事业
----
第一节 救灾 救济
----
第二节 优抚安置
----
第三节 “双拥”活动
----
第四节 残疾人事业
----
第五节 婚丧管理
----
第六节 老龄工作
----
第七节 养老 收养
--
第八章 社会保障
----
第一节 最低生活保障
----
第二节 社会保险
第五篇 开发与建设
--
第一章 规划与建设
----
第一节 规划
----
第二节 建设
--
第二章 开放开发
----
第一节 招商引资
----
第二节 征地 拆迁 补偿 安置
----
第三节 项目引进
--
第三章 新城规划
----
第一节 重庆市现代农业开发园区规划
----
第二节 渝北区工业园区(A区)规划
----
第三节 两路工业园区规划(台商工业园)
--
第四章 新城建设
----
第一节 基础设施
----
第二节 公共建筑
----
第三节 民用建筑
----
第四节 园林绿化
----
第五节 环境保护
--
第五章 城市化进程
----
第一节 产业结构调整
----
第二节 劳动力转化
----
第三节 城镇化率
----
第四节 人民生活
第六篇 社会习俗
--
第一章 社会组织
----
第一节 家族
----
第二节 行会
----
第三节 帮会
----
第四节 会道门
----
第五节 猪头帮
--
第二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基督教
--
第三章 风俗习惯
----
第一节 生活习惯
----
第二节 节 日习俗
----
第三节 道德风尚
----
第四节 婚丧寿俗
----
第五节 陋习 恶俗
--
第四章 方言谚语
----
第一节 地方方言
----
第二节 谚语
----
第三节 歇后语
人物
--
一 人物传略
--
二 人物名录
附录
--
一 文存
--
二 文选
--
三 《重庆市渝北区回兴街道志》资料提供单位和个人名单
--
修志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