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志(1960-2010)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1998年为了适应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形势和北京工业大学“211工程”建设的需要,由北京工业大学原土木工程系、建筑系、建筑勘察设计院、供热通风与空调技术专业合并,成立了建筑工程学院。2005年北京工业大学水利水电分部(原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并入建筑工程学院。
内容时限:
1960-2010
目录
封面
建筑工程学院院志
编写组
图片
--
60年代土建系形象化教学展览会
--
60年代土建系实验室
--
文革前土建系教师、干部下乡劳动
--
60年代道桥专业学生在山区实习
--
1974年土建系学生在山区实习时自己动手搭帐篷
--
1976年校领导为7343班赴青藏毕业实习送行
--
70年代蒋璜教授与研究生在老校门前合影
--
1979年美籍华人交通工程专家张秋先生来我院访问
--
1986年10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凯特博士聘为名誉教授
--
1980年7月土木系暑期培训班
--
1984年6月美国布法罗大学到我院访问
--
土建系学生进行测量实习
--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土木系主任到我院访问
--
土建系建筑结构试验室
--
1991年4月土建系召开科技工作会
--
我校名誉教授卡德斯顿赛博士为土建系研究生答疑
--
2008年10月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到我院视察
--
2003年12月北京市长王岐山陪同李嘉诚先生到交通工程实验室听取《奥运交通规划》成果介绍
--
2010年5月北京市委副书记王安顺到我院视察
--
2010年6月教育部副部长陈希到我院视察
--
2005年2月校长左铁镛到我院参加张杰院士水环境恢复理论研究评审会
--
2006年6月校长范伯元到我院调研
--
2010年6月校长郭广生到我院调研
--
2009年7月校党委书记王守法到我院调研
--
2003年2月主办中美城市基础设施与公用建筑抗御地震及人为灾害论坛
--
2005年11月主办中美大型公共建筑多灾种综合防御策略与监测技术专题研讨会
--
2008年10月承办第二届结构抗爆炸与冲击荷载分析与设计国际会议
--
2010年8月主办第十届交通运输领域华人学者国际会议
--
2004年2月西班牙大使Jose-Pedro先生到我院中西智能交通中心视察
--
2005年7月道桥学科部教授与欧盟签订技术合作项目Asia—Link
--
2008年9月学院与美国阿拉斯加大学安克雷奇工学院交换科研合作协议书
--
2009年10月瑞士吉博力集团到市政工程系访问
--
2006年9月学院教授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学术交流
--
2007年3月承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大工程的动力灾变”会议
--
2008年10月承办大型建筑抗爆研究学术交流会
--
2009年6月召开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重点实验室验收会议
--
交通工程实验中心
--
市政工程实验中心
--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验中心
--
土木工程实验中心
--
2004年学院教工参加“国庆节”文艺汇演
--
四十五周年校庆创建蒋璜基金
--
2008年学院教工参加“三八节”文艺汇演
--
2008年建院十周年庆祝大会
--
我院学生荣获第九届“北京高校建筑结构设计联赛”一等奖
--
我院学生舞蹈团荣获校舞蹈比赛一等奖
--
我院学生男子篮球队荣获“工大杯”激情五月篮球赛三连冠
--
学院奖学金颁奖典礼
--
毕业典礼
--
张在明 院士
--
周锡元 院士
--
张杰 院士
--
罗玲 桥梁大师
--
杜修力 长江学者
--
霍达 教授
--
张毅刚 教授
--
任福田 教授
--
蒋璜 教授
--
陈明绍 教授
--
窦以松 教授
--
程静 教授
--
刘小明 教授
--
张爱林 教授
序
目录
历史篇
--
第一章 学院沿革
----
一、土木工程系
----
二、市政工程系
----
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
----
四、交通工程系
----
五、水利水电学科
--
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人员
----
一、土木建筑工程系(1960-1998)
----
二、建筑工程学院(1998-2010)
教育篇
--
第三章 本专科教学
----
一、本科教学
----
二、成人与继续教育
--
第四章 研究生教学
----
一、学科建设与发展
----
二、博士指导教师名单
----
三、硕士指导教师名单
----
四、博士学位论文
----
五、博士后培养
--
第五章 学生工作
----
一、学生管理体制及人员
----
二、学生党建工作
----
三、共青团工作
--
第六章 教育基金
----
一、蒋璜基金
----
二、“熊猫—水环境”奖学金
--
第七章 教学、科研设施
----
一、实验中心简介
----
二、图书资料室
科研篇
--
第八章 科学研究
----
一、科学研究概况
----
二、科研成果
--
第九章 技术开发
----
一、建筑勘查设计院
----
二、爆破公司
----
三、学院董事会
----
四、学院青年教师联谊会
风采篇
--
第十章 院士乙大师与长江学者
----
张在明
----
张杰
----
周锡元
----
罗玲
----
杜修力
--
第十一章 校友风采山
----
感激母校,感谢老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在明
----
踏遍青山人不老——记北工大百岁教授蒋璜
----
生命的常青树——记原北工大副校长、建工学院市政工程系教授陈明绍
----
上善若水 有为乃大——记北工大教授、农田水利及标准化专家窦以松
----
中国交通工程学科的主要创建人——记北工大博士生导师、原交通研究中心主任任福田
----
自强不息、事必躬亲的攀登者——记北工大博士生导师、原建工学院院长霍达
----
卓越才能成就多面人生——记北工大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张毅刚
----
少将的公仆风范——原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副院长杜方淼少将
----
激情照亮美丽人生——记北京市水务局局长、原北工大副校长程静
----
用奋斗的青春谱写成功的乐章——记北京市交委主任、原北工大副校长刘小明
----
与奥运结缘的日子——记北工大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张爱林
教职工与校友
--
第十二章 教职工名单
----
一、在职教职土名单
----
二、离退休教职工名单
----
三、曾在院(系)工作过教师名单
--
第十三章 校友名单
----
一、本科生校友名单
----
二、研究生校友名单
大事记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