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志

胶州市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胶州市的历史和现状,包括自然、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

内容时限: 1840-1988

出版时间: 1992年05月

目录

封面
胶州市志
胶州市志编纂委员会
《胶州市志》审定
胶州市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图片
-- 中共胶州市委、市纪委,胶州市人大常委会,胶州市人民政府,胶州市政协,胶州市人武部主要领导人
-- 胶州市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 胶州市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人员
-- 中共胶州市委
-- 胶州市人大常委会、胶州市人民政府
-- 胶州火车站
-- 胶州宾馆
-- 市区鸟瞰
-- 胶州汽车站
-- 郑州路
-- 惠州路
-- 市区一角
-- 胶州路
-- 云溪新村居民小区
-- 胶州影剧院
-- 青岛锻压机械厂生产的电阻焊三片罐自动生产线(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和机械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 胶州公园
-- 青岛电站辅机厂生产的“辉煌”牌GBM型(S0—600mw)电站风门
-- 青岛锻压机械厂生产的“多角”牌QHJ52-1 600型1 600千牛摩擦压力机
-- 青岛锻压机械厂生产的J53-300A型3000千牛双盘摩擦压力机
-- 胶州市体育场游泳池
-- 青岛锅炉辅机厂生产的GBL-1·2×24型刮板捞渣机
-- 青岛第二农药厂水胺硫磷车间
-- 青岛锅炉金属结构件厂生产的圆蒸发器部分组装件
-- 青岛船用锅炉厂生产的LAMl0-10船用立式锅炉
-- 青岛酒厂生产的南阜家酒
-- 青岛炭黑厂
-- 胶州市第一水泥厂为全国花园式企业
-- 胶州地毯厂整修车间
-- 青岛环球服装厂缝纫车间
-- 青岛第十二针织厂针织车间
-- 青岛第十一强布厂织布车间
-- 青岛第二刺绣厂机绣车间
-- 胶州大白菜
-- 北王珠镇闸子提水站
-- 胶莱南河入大沽河处
-- 茂腔剧团演出茂腔《状元与乞丐》
-- 胶州大秧歌
-- 高凤翰书法立轴
-- 大店村唐代所植银杏树
-- 胶州市第一中学教学楼
-- 历代出版的胶州地方志
-- 柯劭忞所著《新元史》
-- 法伟堂参与总纂的《山东通志》(民国版)
-- 胶州博物馆馆藏宋代金银书《妙法莲华经》
-- 三里河出土的蟠螭形陶鬶
-- 三里河出土的薄胎黑陶器
-- 西皇姑庵出土的簋
-- 西皇姑庵出土的青铜鼎
-- 西皇姑庵出土的剑
-- 西皇姑庵出土的爵
-- 西皇姑庵出土的方彝
-- 西皇姑庵出土的尊史卣
-- 西皇姑庵出土的尊
目录

凡例
概 述
大事记
-- 一 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839年
-- 二 公元1840年至1911年
-- 三 公元1912年至1949年9月
-- 四 公元1949年10月至1988年
第一篇 建 置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西周至战国时期
---- 第二节 秦至五代时期
---- 第三节 宋至民国时期
---- 第四节 建国后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明代区划
---- 第二节 清代区划
---- 第三节 民国区划
---- 第四节 解放后区划
-- 第三章 市区乡镇
---- 第一节 市区
---- 第二节 乡镇
------ 附 胶州市部分村庄简介
第二篇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构造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低山陵地
---- 第二节 平原
---- 第三节 海岸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特征
---- 第二节 气象要素
---- 第三节 灾害性天气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五章 土壤
---- 第一节 土壤类型
---- 第二节 土壤肥力
---- 第三节 土壤侵蚀
---- 第四节 植被
-- 第六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矿产资源
---- 第四节 生物资源
-- 第七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水灾
---- 第二节 旱灾
---- 第三节 风灾
---- 第四节 雹灾
---- 第五节 虫灾
第三篇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规模
---- 第一节 人口总量
---- 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密度
-- 第二章 人口变动
---- 第一节 自然变动
---- 第二节 机械变动
-- 第三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民族构成
---- 第二节 性别构成
---- 第三节 年龄构成
---- 第四节 姓氏构成
---- 第五节 行业职业构成
-- 第四章 人口素质
---- 第一节 身体素质
---- 第二节 文化素质
-- 第五章 婚姻家庭生育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家庭
---- 第三节 生育
-- 第六章 人口控制
---- 第一节 晚婚晚育
---- 第二节 节制生育
第四篇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建设规划
---- 第一节 市区建设规划
---- 第二节 乡镇建设规划
-- 第二章 市区建设
---- 第一节 街道建设
---- 第二节 桥闸建设
---- 第三节 房屋建设
---- 第四节 园林建设
---- 第五节 水电建设
-- 第三章 农村建设
---- 第一节 农村房屋建设
---- 第二节 农村水电建设
-- 第四章 建设队伍
---- 第一节 市属建设队伍
---- 第二节 乡镇建筑队伍
---- 第三节 村建筑队伍
------ 附 驻胶勘察设计建设队伍
-- 第五章 建设管理
---- 第一节 市容管理
---- 第二节 房产管理
---- 第三节 拆迁安置
---- 第四节 土地管理
第五篇 环境保护
-- 第一章 环境污染
---- 第一节 水污染
---- 第二节 大气污染
---- 第三节 土壤污染
---- 第四节 噪声污染
-- 第二章环境监测
---- 第一节 水监测
---- 第二节 大气监测
---- 第三节 噪声监测
-- 第三章三废治理
---- 第一节 废水治理
---- 第二节 废气治理
---- 第三节 废渣治理
-- 第四章 环境管理
---- 第一节 设施管理
---- 第二节 经济补偿
第六篇 工 业
-- 第一章 轻纺工业
---- 第一节 纺织
---- 第二节 制毡
---- 第三节 食品
---- 第四节 缝纫
---- 第五节 皮革
---- 第六节 木器
---- 第七节 造纸
---- 第八节 印刷
---- 第九节 工艺品
-- 第二章 化学工业
---- 第一节 化肥
---- 第二节 农药
---- 第三节 炭黑
---- 第四节 无机化学产品
---- 第五节 橡胶制品
-- 第三章 机械电子工业
---- 第一节 锻压设备
---- 第二节 锅炉辅机
---- 第三节 汽车配件
---- 第四节 减速机
---- 第五节 石油机械配件
---- 第六节 铸钢件
---- 第七节 轴承
---- 第八节 电容器
---- 第九节 电机电器
-- 第四章 建材工业
---- 第一节 砖瓦
---- 第二节 石灰
---- 第三节 水泥
-- 第五章 电力工业
---- 第一节 发电
---- 第二节 输变电工程
---- 第三节 电力供应
---- 第四节 安全用电
第七篇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工业企业
---- 第一节 化学工业
---- 第二节 机械工业
---- 第三节 建筑材料工业
---- 第四节 采掘工业
---- 第五节 食品工业
---- 第六节 纺织工业
---- 第七节 造纸工业
---- 第八节 木器加工业
---- 第九节 皮革加工业
---- 第十节 缝纫工业
---- 第十一节 文教用品工业
---- 第十二节 工艺美术品工业
---- 第十三节 玻璃制品工业
-- 第二章 建筑企业
-- 第三章 交通运输企业
-- 第四章 商业企业
第八篇 交通运输
-- 第一章 道路
---- 第一节 公路
---- 第二节 铁路
---- 第三节 航路
-- 第二章 桥涵
---- 第一节 公路桥
---- 第二节 城乡桥
---- 第三节 铁路桥涵
-- 第三章 车站港口
---- 第一节 火车站
---- 第二节 汽车站
---- 第三节 海港
---- 第四节 渡口
-- 第四章 运输
---- 第一节 货运
---- 第二节 客运
-- 第五章 交通管理
---- 第一节 交通监理
---- 第二节 公路管理
---- 第三节 运输管理
---- 第四节 渡运管理
第九篇 邮 电
-- 第一章 邮电机构
---- 第一节 邮政局
---- 第二节 电信局
---- 第三节 邮电局
---- 第四节 邮电支局
-- 第二章 邮电线路
---- 第一节 邮路
---- 第二节 电报电路
---- 第三节 电话线路
---- 第四节 专用线路
-- 第三章 邮政业务
---- 第一节 邮件收寄
---- 第二节 邮件投递
---- 第三节 其他业务
-- 第四章 电信业务
---- 第一节 电话接转
---- 第二节 电报收发
---- 第三节 电报投送
第十篇 农 业
-- 第一章 农业土地
---- 第一节 土地改革
---- 第二节 土地治理
-- 第二章 农业经营
---- 第一节 互助合作
---- 第二节 人民公社
---- 第三节 联产承包
---- 第四节 国营农场
-- 第三章 农业效益
---- 第一节 粮食产量
---- 第二节 农业产值
-- 第四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种植结构
---- 第二节 主要作物
---- 第三节 良种推广
---- 第四节耕作技术
---- 第五节 农作物保护
---- 第六节 肥料施用
-- 第五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场苗圃
---- 第二节 主要树种
---- 第三节 林木育苗
---- 第四节 植树造林
---- 第五节 林木保护
---- 第六节 林政管理
-- 第六章 果业
---- 第一节 果树栽培
---- 第二节 果树病虫害防治
-- 第七章 饲养业
---- 第一节 畜禽饲养
---- 第二节 畜禽良种
---- 第三节 饲料饲草
---- 第四节 畜禽防疫
-- 第八章 水产业
---- 第一节 水产养殖
---- 第二节 水产捕涝
---- 第三节 水产加工
-- 第九章 农业机械
---- 第一节 动力机械
---- 第二节 被动力机械
---- 第三节 两用机械
第十一篇 水 利
-- 第一章 河道治理
---- 第一节 大沽河治理
---- 第二节 胶莱河治理
---- 第三节 其他河流治理
-- 第二章 水利设施
---- 第一节 水库
---- 第二节 塘坝
---- 第三节 扬水站
---- 第四节 机井
---- 第五节 滞洪区
---- 第六节 涵闸
-- 第三章 水资源利用
---- 第一节 农田灌溉
---- 第二节 生活供水
---- 第三节 水力发电
-- 第四章 水利纠纷
---- 第一节 胶平边界水利纠纷
---- 第二节 两县屯水利纠纷
---- 第三节 安家屯水利纠纷
---- 第四节 胶即边界水利纠纷
---- 第五节 桃源河右岸水利纠纷
第十二篇 商 业
-- 第一章 商业所有制
---- 第一节 国营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个体商业
-- 第二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商品购进
---- 第二节 商品销售
---- 第三节 商品调运储存
-- 第三章 集市贸易
---- 第一节 山会
---- 第二节 城乡市场
---- 第三节 物资交流大会
-- 第四章 饮食服务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 第五章 商业管理
---- 第一节 商业计划
---- 第二节 商业财务
第十三篇 外 贸
-- 第一章 出口商品
---- 第一节 农副业产品
---- 第二节 工矿业产品
-- 第二章 进口商品
---- 第一节 外贸公司进口商品
---- 第二节 其他部门进口商品
第十四篇 粮 油
-- 第一章 粮油征购
---- 第一节 粮食征购
---- 第二节 油料计划收购
---- 第三节 粮油奖售
-- 第二章 粮油供应
---- 第一节 非农业人口供应
---- 第二节 农村返销
---- 第三节 专项用粮
-- 第三章 购销价格
-- 第四章 粮油储运
---- 第一节 粮油仓库
---- 第二节 粮油保管
---- 第三节 粮油调运
-- 第五章 粮油贸易
---- 第一节 集市贸易
---- 第二节 议购议销
第十五篇 财 税
-- 第一章 财政收入
---- 第一节 税收
---- 第二节 其他收入
-- 第二章 财政支出
---- 第一节 上解财政支出
---- 第二节 市内财政支出
-- 第三章 财税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财务管理
---- 第三节 税务管理
第十六篇 金 融
-- 第一章 金融组织
---- 第一节 银号
---- 第二节 当铺
---- 第三节 银行
---- 第四节 信用合作社
---- 第五节 保险公司
-- 第二章 货币
---- 第一节 货币种类
---- 第二节 货币流通
-- 第三章 储存
---- 第一节 储蓄
---- 第二节 存款
-- 第四章 借贷
---- 第一节 民间借贷
---- 第二节 银行信贷
-- 第五章 保险
---- 第一节 保险种类
---- 第二节 保险收付
-- 第六章 金融管理
---- 第一节 核算制度
---- 第二节 结算方式
---- 第三节 债券发行
---- 第四节 金银管理
第十七篇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工业计划
---- 第二节 农业计划
---- 第三节 商业计划
---- 第四节 物资供应计划
---- 第五节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 第二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定期统计
---- 第二节 一次性统计
---- 第三节 抽样调查
-- 第三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管理
----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
---- 第三节 个体工商户管理
---- 第四节 商标注册管理
----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四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物价
---- 第二节 审价定价
---- 第三节 物价调整
---- 第四节 物价检查
-- 第五章 标准计量管理
---- 第一节 计量管理
---- 第二节 管理设备
-- 第六章 审计监督
---- 第一节 财务收支审计
---- 第二节 专项审计
---- 第三节 内部审计
---- 第四节 审计处理
第十八篇 政 党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胶州市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党员队伍
---- 第三节 代表会
---- 第四节 主要活动
---- 第五节 党员教育
---- 第六节 整党整风
---- 第七节 纪律检查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胶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状况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三节 组织转移
---- 附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胶县分团部
-- 第三章 中国农工民主党胶州市支部
第十九篇 社会团体
-- 第一章 工人团体
---- 第一节 职工救国会
---- 第二节 工会
-- 第二章 农民团体
---- 第一节 农民救国会
---- 第二节 贫下中农协会
-- 第三章 青少年团体
---- 第一节 青年救国会
---- 第二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三节 少年先锋队
-- 第四章 妇女团体
---- 第一节 妇女救国会
---- 第二节 妇女联合会
-- 第五章 工商团体
---- 第一节 胶县商会
---- 第二节 工商业联合会
---- 第三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六章 事业团体
---- 第一节 科技协会
---- 第二节 文化学会协会
---- 第三节 卫生协会
---- 第四节 体育协会
-- 第七章 宗教团体
---- 第一节 基督教浸信会
---- 第二节 基督教信义会
---- 第三节 中华基督教会
---- 第四节 基督教灵恩会
---- 第五节 基督徒聚会处
---- 第六节 天主教会
第二十篇 政 权 政 协
-- 第一章 权力机构
---- 第一节 临时参议会
----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
-- 第二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清代州署
---- 第二节 民国政府
---- 第三节 人民政府
---- 第四节 基层行政组织
-- 第三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政协委员会
---- 第二节 政协常务委员会
第二十一篇 军 事
-- 第一章 兵役
---- 第一节 招募兵役制
----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
----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
---- 第四节 预备兵役制
-- 第二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民间武装
---- 第二节 国民党地方武装
---- 第三节 人民武装
-- 第三章 民兵
---- 第一节 民兵组织
---- 第二节 民兵装备
---- 第三节 民兵训练
---- 第四节 民兵演习
---- 第五节 民兵支前
---- 第六节 民兵参战
---- 第七节 民兵治安
-- 第四章 驻军
---- 第一节 绿营兵
---- 第二节 军阀部队
---- 第三节 国民革命军
---- 第四节 国民党军队
---- 第五节 人民军队
-- 第五章 战事
---- 第一节 清末至民国初期
----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
----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
第二十二篇 政 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剿匪镇反
---- 第二节 案件侦破
---- 第三节 治安管理
---- 第四节 监所管理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检察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审判机构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信访处理
---- 第六节 申诉复查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法律顾问
---- 第二节 公证业务
---- 第三节 民事调解
---- 第四节 法制宣传
---- 第五节 乡镇法律服务
第二十三篇 劳动人事
-- 第一章 劳动管理
---- 第一节 劳动就业
---- 第二节 劳动保险
---- 第三节 劳动保护
-- 第二章 人事管理
---- 第一节 干部编制
---- 第二节 干部来源
---- 第三节 干部构成
---- 第四节 干部调配任免
---- 第五节 干部福利
---- 第六节 干部退职退休离休
---- 第七节 干部奖惩
-- 第三章 工资管理
---- 第一节 工资制度
---- 第二节 工资调整
第二十四篇 民 政
-- 第一章 救灾救济
---- 第一节 救灾
---- 第二节 济贫
---- 第三节 扶贫
---- 第四节 社会救济
---- 第五节 收容遣送
-- 第二章 优待抚恤
---- 第一节 优待
---- 第二节 抚恤
---- 第三节 烈士褒扬
-- 第三章 退役安置
---- 第一节 复退军人安置
---- 第二节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
---- 第三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 第四章 婚丧管理
---- 第一节 婚姻登记
---- 第二节 殡葬改革
-- 第五章 建设移民
---- 第一节 机场移民
---- 第二节 库区移民
---- 第三节 引黄济青移民
-- 第六章 侨务
---- 第一节 华侨分布
---- 第二节 侨务管理
第二十五篇 民 俗
-- 第一章 传统习俗
---- 第一节 岁时节日
---- 第二节 礼仪
-- 第二章 生活习俗
---- 第一节 服装
---- 第二节 饮食
---- 第三节 房屋
---- 第四节 用器
第二十六篇 方 言
-- 第一章 语音
---- 第一节 声母
---- 第二节 韵母
---- 第三节 声母韵母配合
---- 第四节 声调
---- 第五节 儿化
-- 第二章 词汇
---- 第一节 天文地理
---- 第二节 称谓别称
---- 第三节 身躯疾病
---- 第四节 衣食住用
---- 第五节 事态行为
---- 第六节 植物动物
---- 第七节 其他词汇
-- 第三章 语法
---- 第一节 复数人称代词
---- 第二节 合成形容词
---- 第三节 词类活用
---- 第四节 语气词
-- 第四章 方言记音
---- 第一节 歌谣
---- 第二节 谚语
---- 第三节 谜语
---- 第四节 歇后语
---- 第五节 日常会话
第二十七篇 科 技
-- 第一章 科研组织
---- 第一节 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 第二节 科技专业组织
---- 第三节 科技群众团体
-- 第二章 科技队伍
---- 第一节 专业科技人员
---- 第二节 专业技术职称评定
---- 第三节 科技人材任用
-- 第三章 科技服务
---- 第一节 科技情报
---- 第二节 地震测报
---- 第三节 气象测报
---- 第四节 农业气象
---- 第五节 沼气推广
---- 第六节 农业科技试验
---- 第七节 改灶节柴
---- 第八节 科普活动
-- 第四章 科技成果
---- 第一节 国家级科技成果
---- 第二节 省级科技成果
第二十八篇 教 育
-- 第一章 私塾书院
---- 第一节 私塾
---- 第二节 书院
-- 第二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园所设置
---- 第二节 园所管理
-- 第三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小学设置
---- 第二节 小学管理
---- 第三节 小学教学
---- 第四节 小学道德品质教育
---- 第五节 小学体育
---- 第六节 小学卫生
-- 第四章 中学教育
---- 第一节 中学设置
---- 第二节 中学管理
---- 第三节 中学教学
---- 第四节 中学政治思想教育
---- 第五节 中学体育
-- 第五章 职业教育
---- 第一节 初中职业学校
---- 第二节 高中职业学校
-- 第六章 中专教育
---- 第一节 师范学校
---- 第二节 卫生学校
---- 第三节 技工学校
-- 第七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农民教育
---- 第二节 职工教育
-- 第八章 特殊教育
---- 第一节 弱智辅读班
---- 第二节 盲聋哑学校
-- 第九章 教师队伍
---- 第一节 队伍构成
---- 第二节 师资待遇
---- 第三节 师资培养
-- 第十章 经费设备
---- 第一节 教育经费
---- 第二节 教学设备
第二十九篇 文 化
-- 第一章 文化场所
---- 第一节 市区文化场所
---- 第二节 乡镇文化场所
-- 第二章 民间文艺
---- 第一节 胶州秧歌
---- 第二节 曲艺
---- 第三节 音乐舞蹈
---- 第四节 民间工艺
-- 第三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文化遗址
---- 第二节 庙宇金石
---- 第三节 馆藏文物
-- 第四章 戏剧电影
---- 第一节 戏剧
---- 第二节 电影发行
-- 第五章 文艺创作
---- 第一节 著述
---- 第二节 书画
---- 第三节 摄影
---- 第四节 音乐
-- 第六章 新闻报刊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三节 报刊
-- 第七章 图书档案
---- 第一节 图书
---- 第二节 档案
第三十篇 医药卫生
-- 第一章 组织设施
---- 第一节 医疗机构
---- 第二节 医疗队伍
---- 第三节 医疗器械
-- 第二章 防疫保健
----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二节 疫病预防
---- 第三节 卫生保健
-- 第三章 疾病医疗
---- 第一节 医疗制度
---- 第二节 医疗技术
-- 第四章 中药使用
---- 第一节 道地药材
---- 第二节 传统炮制
第三十一篇 体 育
-- 第一章 体育场地
---- 第一节 中体育场
---- 第二节 胶州市体育场
---- 第三节 其他体育场
-- 第二章 体育组织
---- 第一节 体育馆队
---- 第二节 体育队伍
-- 第三章 体育活动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 第二节 农民体育
---- 第三节 职工体育
-- 第四章 体育竞赛
---- 第一节 田径运动会
---- 第二节 球类比赛
---- 第三节 象棋比赛
---- 第四节 射击比赛
---- 第五节 武术比赛
---- 第六节 航模比赛
---- 第七节 游泳比赛
人 物
-- 一 人物传记
---- 匡铎
---- 高宏图
---- 法若真
---- 张谦宜
---- 高凤翰
---- 王元浩
---- 匡 源
---- 法伟堂
---- 纪子瑞
---- 刘凤扬
---- 柯劭忞
---- 姜效汶
---- 苟希道
---- 王石民
---- 柴世荣
---- 姜北海
---- 匡超
---- 姜谔生
---- 戚耕民
---- 郑子扬
---- 孙芝兰
---- 管相云
---- 高益伦
---- 郝云鹏
---- 张伯宇
---- 王克捷
---- 王路丁
---- 邱 阳
---- 相汉章
---- 高友三
---- 李玉香
---- 赵毓俭
---- 石紫昀
---- 相保岐
---- 杨绳武
---- 匙良文
---- 郭文信
---- 韩育民
-- 二 人物传略
---- 庸谭
---- 杨可久
---- 匡翼之
---- 王和
---- 赵慎修
---- 纪腾蛟
---- 宋可发
---- 高日聪
---- 高文熠
---- 冷枚
---- 王懿
---- 王隽
---- 法坤厚
---- 法坤宏
---- 栾廷珍
---- 张宾雁
---- 张群雁
---- 法严
---- 史成方
---- 杨际清
---- 王葆崇
---- 刘彩
---- 姜致和
---- 周辉远
---- 黑廷成
---- 邱峦山
---- 张忠安
---- 高名录
---- 战振同
---- 冷相林
---- 宋华堂
---- 刘廷献
---- 王成章
---- 姜克芹
---- 王同业
---- 张锡武
---- 徐成仁
---- 赵尔玉
---- 姜尚怀
---- 王宝山
---- 高祀学
---- 李忠田
---- 王宗法
---- 韩守福
---- 王洪林
---- 唐振福
---- 潘兆富
---- 匡岳
---- 安久东
---- 巩传荣
---- 许风岐
---- 张海见
---- 王永本
---- 崔顺先
---- 孙继起
---- 徐相五
---- 于金玉
---- 刘涛
---- 赵德新
---- 王金福
---- 叶恩年
---- 杜义贞
---- 王志三
---- 董作玉
---- 王传印
---- 丁胜清
---- 孙德宗
---- 王祝武
---- 丁立琢
---- 庄金俊
---- 姜尚言
---- 王京义
---- 刘玉堂
---- 李云登
---- 吕圣武
---- 刘仙洲
---- 纪述古
---- 雷赤
---- 胡子周
---- 冷君家
---- 刘文同
---- 冷恩成
---- 叶执中
---- 战福业
-- 三 革命烈士英名录
-- 附 金元明清民国时期人物表
附 录
-- 一 建立胶州市文献
-- 二 历代胶州志
-- 三 胶州诗词选录
-- 四 本届修志文件
-- 五 编纂评审人员名录
编 后 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