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北京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北京市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历史和现状。包括组织机构与管理体制,经营管理,以及业务状况等内容。

内容时限: 1950-2000

出版时间: 2005年01月

目录

北京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北京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编纂委员会
凡例
序言
彩图
-- 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滕文生题词
-- 中共中央委员、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阎海旺题词
-- 北京市农村信用社成立50周年之际,原北京市副市长、著名书法家郭献瑞老先生欣然题词,盛赞信用社是全心全
-- 1956年7月,毛泽东主席和中共中央领导人接见农村金融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农村信用社张国香、刘增、刘玉
-- 各个时期报刊对信用社的报道
-- 密云县墙子路信用社50年代办公场所旧址
-- 门头沟信用社60年代办公场所旧址
-- 全国金融系统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安玉莲同志,背包下乡,走在山间小路上
-- 50年代-70年代,农村信用社发放大量贷款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学大寨”运动,图为北京市郊区农村农
-- 农村信用社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积聚零散资金,支持农村经济建设,从农田基本建设到农村种养业的发展,都有
-- 50年来,农村信用社不断改善服务,加强存款宣传工作,推动了储蓄存款的稳布增长
-- 上图为报刊宣传资料及60年代农村信用社储蓄宣传画
-- 下图为开办24小时金融服务的大兴区黄村信用社
-- 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支持的大棚种植葡萄喜获丰收
-- 基层信用社深入到村委会现场为农民发放小额信用贷款
-- 信用社贷款支持的养鸭基地
-- 北京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陈翰林主任视察信用社贷款支持的奶牛养殖基地
-- 北京市农村信用社与大兴区政府签署银政(银农)合作协议
-- 中国人民银行史纪良副行长视察北京市农村信用社贷款支持的锦绣大地有限公司
--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韩平主任在农业博览会上参观银农合作成果展示
-- 农村信用社贷款支持的蔬菜种植地
-- 1996年<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
-- 2000年1月16日,北京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成立
-- 北京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第一届领导班子成员
-- 行使民主权利,投下庄严一票
-- 北京市农村信用社第一届社员代表大会全体代表
-- 北京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尹凤海
-- 北京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主任——陈翰林
-- 美国全国信用社管理局德莫主席对北京市农村信用社进行友好访问
-- 美国信合保险公司副总裁拉尔夫先生一行到北京市农村信用社进行友好访问
-- 1993年10月8日,全国第一家农村信用社省级营业部——北京市农村信用社营业部成立
-- 随着业务的发展和资金实力的增强,北京市农村信用社的营业办公环境不断改善
-- 2000年末,北京市农村信用社计算机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建设成果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 北京市农村信用社电子化中心机房
-- 北京市农村信用社在做好各项经营管理工作的同时,十分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图为市联社王健副主任代表北
-- “七一”期间,市联社党委组织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到革命圣地井冈山开展“红色寻根”活动
-- 北京市农村信用社成立50周年之际,市联社举办“岁月沧桑话信合”演讲比赛
-- 经常举办的业务技能比赛,为提高信用社整体服务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 各项文体活动的开展,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凝聚力
目录
概述
第一篇 组织机构与管理体制
-- 北京市农村信用社2000年底组织结构图
-- 农村信用社领导体制变动情况示意图
-- 第一章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创建与发展
---- 第一节 信用合作社建立以前的信用组织
------ 一、供销合作社信用部
------ 二、以行政村建立生产部兼办信用业务
------ 三、建立专办农村金融业务的信用部
------ 四、信用互助小组
---- 第二节 建立信用合作社
------ 一、重点试办信用社
------ 二、普遍建立信用社
------ 三、1955年-1957年的整顿、巩固、提高信用社
---- 第三节 信用社改为信用部、信用分部和信用社的恢复
------ 一、1955年,把信用社并入农业社成立农业社信用部
------ 二、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化后,信用社下放人民公社改为公社信用部
------ 三、恢复信用合作社
---- 第四节 精简人员,下放机构,信用社交由贫下中农管理
------ 一、精简人员,下放机构
------ 二、实行贫下中农管理信用社
------ 三、收回机构、人员和领导权
---- 第五节 实行“既是集体金融组织,又是国家银行在农村的基层机构”的体制和恢复信用社的“三性”
------ 一、既是集体金融组织,又是国家银行在农村的基层机构
------ 二、以恢复“三性”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改革
------ 三、改革后信用社的机构体制
-------- 1951年-2000年农村信用社组织机构状况表(单位:个)
---- 第六节 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
------ 一、成立领导组织,全面贯彻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意见
------ 二、“脱钩”后对农村信用社的规范工作
------ 三、“脱钩”后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机构
-- 第二章 区县联社的创建与发展
---- 第一节 早期的顺义县信用社联合社
---- 第二节 县联社的普遍建立与发展
------ 一、县联社的普遍建立
------ 二、县联社的蓬勃发展
-------- 各区县农村信用社及市农信社营业部2000年底存贷款示意图
---- 第三节 区县联社及市农信社营业部
------ 一、朝阳信用联社
------ 二、丰台信用联社
------ 三、石景山信用联社
------ 四、海淀信用联社
------ 五、门头沟信用联社
------ 六、昌平信用联社
------ 七、通州信用联社
------ 八、顺义信用联社
------ 九、大兴信用联社
------ 十、房山信用联社
------ 十一、平谷信用联社
------ 十二、密云信用联社
------ 十三、怀柔信用联社
------ 十四、延庆信用联社
------ 十五、市农信社营业部
------ 附表
-------- 附表1 1984年-2000年朝阳信用联社业务经营主要数据表(单位:万元)
-------- 附表2 1984年-2000年丰台信用联社业务经营主要数据表(单位:万元)
-------- 附表3 1984年-2000年石景山信用联社业务经营主要数据表(单位:万元)
-------- 附表4 1984年-2000年海淀信用联社业务经营主要数据表(单位:万元)
-------- 附表5 1984年-2000年门头沟信用联社业务经营主要数据表(单位:万元)
-------- 附表6 1984年-2000年昌平信用联社业务经营主要数据表(单位:万元)
-------- 附表7 1984年-2000年通州信用联社业务经营主要数据表(单位:万元)
-------- 附表8 1984年-2000年顺义信用联社业务经主要数据表(单位:万元)
-------- 附表9 1984年-2000年大兴信用联社业务经营主要数据表(单位:万元)
-------- 附表10 1985年-2000年房山信用联社业务经营主要数据表(单位:万元)
-------- 附表11 1984年-2000年平谷信用联社业务经营主要数据表(单位:万元)
-------- 附表12 1984年-2000年密云信用联社业务经营主要数据表(单位:万元)
-------- 附表13 1984年-2000年怀柔信用联社业务经营主要数据表(单位:万元)
-------- 附表14 1984年-2000年延庆信用联社业务经营主要数据表(单位:万元)
-------- 附表15 1993年-2000年市农村信用社营业部业务经营主要数据表(单位:万元)
-- 第三章 市联社的成立
---- 第一节 市联社成立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成果
------ 一、人民银行对信用社改革的要求和部署
------ 二、市联社的成立是北京市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历史必然
------ 三、市联社成立的可行性
---- 第二节 市联社成立的过程
------ 一、申请与批复阶段
------ 二、筹备工作阶段
------ 三、人总行对市联社成立有关问题的答复
------ 四、市联社领导人选的报批
------ 五、宣布成立
---- 第三节 市联社的性质、职能与内设机构
------ 一、市联社的性质
------ 二、市联社的权力机构与管理形式
------ 三、市联社的内设机构与工作职责
---- 第四节 市联社成立后的工作情况
------ 一、在信贷管理方面
------ 二、在人事管理方面
------ 三、在风险防范方面
------ 四、在电子化建设方面
------ 五、在安全保卫方面
第二篇 业务
-- 第四章 存款
---- 第一节 存款的种类
------ 一、单位存款
------ 二、储蓄存款
------ 三、财政存款
---- 第二节 从信用社建立到改革开放前的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
------ 北京市农村信用社1953年-1978年存款示意图
---- 第三节 从改革开放到行、社“脱钩”前的信用社存款工作
------ 北京市农村信用社1978年-1996年存款余额示意图
------ 1994年3月-1995年12月长期保值储蓄贴补率
---- 第四节 行、社“脱钩”后信用社的存款发展情况
------ 北京市农村信用社1996年-2000年存款余额示意图
---- 第五节 信用社存款工作的特点与做法
------ 北京市农村信用社2000年底存款结构示意图
------ 北京市农村信用合作社1953年-2000年存款余额表(单位:万元)
-- 第五章 贷款
---- 第一节 贷款管理方式的多次变化
------ 一、贷款分类方式的变化
-------- 北京市农村信用社1953年-2000年贷款分类统计表(单位:万元)
------ 二、贷款原则的变化与完善
------ 三、借款条件的变化
------ 四、贷款发放程序的变化
------ 五、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变化
------ 六、贷款计息方式的变化
---- 第二节 1979年以前的贷款业务
------ 北京市农村信用社1953年-1980年贷款余额示意图
------ 一、贷款投放情况
------ 二、贷款的主要作用
---- 第三节 80年代贷款业务的迅猛发展
------ 一、贷款支持重点的转移
------ 二、贷款的集中投放与乡镇企业的崛起
------ 三、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全面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 四、贷款增长带来的变化
---- 第四节 1990年以后的贷款业务
------ 一、贷款投放情况
-------- 北京市农村信用社1990年-2000年贷款余额示意图
------ 二、贷款的规范管理与风险防范
------ 三、支农贷款的变化与创新
-------- 北京市农村信用社2000年底贷款结构示意图
------ 四、信贷业务的逐步市场化
-------- 北京市农村信用社1953年-2000年贷款发放及收回情况统计表(单位:万元)
-- 第六章 结算汇兑
---- 第一节 现金结算
---- 第二节 农村转账结算
---- 第三节 同城转账结算
------ 一、取款凭证结算
------ 二、支票结算,参加全市票据交换
------ 三、限额支票结算
------ 四、农村付款委托书结算
------ 五、托收无承付结算
------ 六、三联进账单结算
---- 第四节 异地转账结算
------ 一、异地转账结算的方式
------ 二、异地转账结算的渠道
-- 第七章 代理业务
---- 第一节 代理银行业务
------ 一、代理银行发放与收回贷款
------ 二、代理银行存款业务
------ 三、代办基层银行对全民所有制单位的存放款业务
---- 第二节 代理社队出纳工作
---- 第三节 代理保险业务
------ 一、50年代代理农村保险业务
------ 二、80年代以来的代理保险业务
---- 第四节 代理收款
------ 一、代收电费
------ 二、代收管理费
------ 三、代收电话费
------ 四、代理国库经收业务
------ 五、代收其他费用
------ 六、代收他行票据
---- 第五节 代理付款
------ 一、代本社客户付款
------ 二、代理国家监督支付款项
------ 三、代付医疗保险费业务
第三篇 经营管理
-- 第八章 信贷资金管理
---- 第一节 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 一、50年代的“以存定贷,存贷结合”的资金管理体制
------ 二、60年代的“分口管理,分别使用,统筹安排,综合平衡”的资金管理体制
------ 三、70年代计划管理的资金管理体制
------ 四、“存贷挂钩、差额包干”的资金管理体制
------ 五、“以存定贷、多存多贷、自求平衡和比例管理”的资金管理体制
------ 六、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 七、“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的信贷管理体制
---- 第二节 信贷资金的来源与运用
------ 一、资金来源
------ 二、资金运用
-------- 北京市农村信用社1952年-2000年信贷资金来源状况表(单位:万元)
-------- 北京市农村信用社1952年-2000年信贷资金运用状况表(单位:万元)
---- 第三节 贷款的日常管理
------ 一、贷款检查
------ 二、等级评估
------ 三、信贷合同管理
------ 四、贷款的审批
------ 五、贷款期限管理
------ 六、贷款管理责任制
------ 七、实行贷款证管理制度
------ 八、信贷纪律与信贷制裁
------ 九、建立健全信贷档案
---- 第四节 不良贷款的管理
------ 一、不良贷款的确认
-------- 1997年-2000年信用社贷款占用形态统计表(单位:万元)
------ 二、不良贷款的处理和清收
------ 三、呆账贷款的处理
-------- 1997年-2000年农村信用社呆坏账核销情况统计表(单位:万元)
-- 第九章 存、贷款利率
---- 第一节 存款利率
------ 一、储蓄存款利率
------ 二、单位存款利率
---- 第二节 贷款利率
------ 一、贷款利率水平
------ 二、贷款利率的管理
---- 第三节 信用社与银行往来利率
------ 一、往来利率水平
-------- 存贷利率一致期间,其利率变化如下表(月息)
------ 二、实行利差补贴
-------- 附表1 储蓄存款利率表(月息‰)
-------- 附表2 单位存款利率表(月息‰)
-------- 附表3 北京市农村信用社1951年-1999年贷款利率变动表(月息‰)
-------- 附表4 银行与信用社往来利率(月息‰)
-- 第十章 经营责任制管理
---- 第一节 实行经济核算制
---- 第二节 实行经营责任制
---- 第三节 经营考核体系的完善过程
------ 一、经济核算办法的确立
------ 二、经营责任制的指标体系
------ 三、指标考核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 第四节 信用社的考核情况
------ 区县联社2000年度经营责任制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考核表(金额单位:万元)
-- 第十一章 会计与出纳管理
---- 第一节 会计管理
------ 一、会计制度的建立
------ 二、会计档案管理
------ 三、会计达标
------ 四、信用站的会计工作
------ 五、会计电算化
------ 六、业务培训
---- 第二节 现金出纳工作
------ 一、现金管理
------ 二、信用社执行的现金出纳制度
------ 三、执行出纳制度的简要过程
------ 四、反假
---- 第三节 综合柜员制
------ 附表1 集体单位贷款科目变化情况
------ 附表2 农户贷款科目变化情况
------ 附表3 存款科目变动情况
------ 附表4 结算及转存款科目变化情况
------ 附表5 其他资产负责主要科目变化情况
------ 附表6 损益科目变化情况
------ 附表7 北京市农村信用社会计质量统计表
------ 附表8 北京市农村信用社现金出纳质量统计表
------ 附表9 北京市农村信用社会计人员统计表(单位:人)
------ 附表10 北京市农村信用社出纳人员统计表(单位:人)
-- 第十二章 财务管理
---- 第一节 财务管理制度
---- 第二节 财务管理的内容
------ 一、成本管理
-------- 1996年-2000年北京农村信用社成本状况表(单位:亿元)
------ 二、股金分红
------ 三、固定资产管理
-------- 附:1978年-2000年北京市农村信用社固定资产总额表
------ 四、发展基金和管理费的管理
-------- 全市区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1996年-1999年管理费收支情况(单位:万元)
------ 五、抵债资产的管理
---- 第三节 财务状况分析
------ 一、收支情况
------ 二、盈亏情况
-------- 北京市家农村信用社1959年-2000年经营益亏示意图
------ 三、盈亏处理
-------- 1959年-2000年北京市农村信用社财务收支情况表(金额单位:万元)
-------- 1959年-2000年北京市农村信用社财务收支情况表(金额单位:万元)
---- 第四节 税收管理
------ 全市信用社缴纳税款情况(单位:万元)
---- 第五节 财务检查
---- 第六节 清产核资
------ 一、1994年的清产核资
------ 二、1997年的清产核资
------ 三、1999年的清产核资
-- 第十三章 稽核
---- 第一节 稽核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 一、建立机构
------ 二、人员配备
------ 三、建立稽核审计制度
---- 第二节 开展稽核工作
------ 一、常规稽核
------ 二、专项稽核
---- 第三节 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
------ 一、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 二、高风险社的综合治理
-- 第十四章 电子计算机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 第一节 信用社计算机系统应用的发展过程
------ 一、信用社应用计算机办理业务初始阶段
------ 二、市联社成立前电子化建设的状况
---- 第二节 信用社计算机综合业务网络系统的建立
------ 一、明确信用社电子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 二、选择计算机综合业务网络系统的依据
------ 三、综合业务网络系统的组织实施
------ 四、综合业务网络系统的全面运行
-- 第十五章 人事管理
---- 第一节 员工管理
------ 一、员工录用
-------- 1998年-2000年北京市农村信用社职工学历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 二、员工考核
-------- 1984年-2000年北京市农村信用社员工人数统计表(单位:人)
---- 第二节 干部管理
------ 一、管理形式
------ 二、领导干部的考核与任免
------ 三、后备干部的选拔与培养
------ 四、领导干部培训
---- 第三节 离退休干部管理
---- 第四节 专业技术职称评定
------ 1998年-2000年北京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员工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情况表(单位:人)
---- 第五节 劳动工资和福利待遇
------ 一、工资
-------- 北京市郊区信用合作社干部工资标准表(金额单位:元)
-------- 专业技术职务工资表(单位:元)
-------- 各区县津贴目标责任与职务工资比例表
------ 二、职工福利待遇
-- 第十六章 安全保卫
---- 第一节 1984年以前的安全保卫工作
---- 第二节 1984年-1996年的安全保卫工作
---- 第三节 行、社“脱钩”后的安全保卫工作
------ 一、组织机构
------ 二、安全防范设施
-------- 2000年北京市农村信用社运钞车、安全技术防范设施情况表
------ 三、安全保卫制度
------ 四、实行安全责任制管理
------ 五、安全保卫检查
-- 第十七章 行政事务
---- 第一节 行、社“脱钩”前少量的事务工作
---- 第二节 行、社“脱钩”后的行政事务工作
------ 一、公文处理
------ 二、档案管理
------ 三、信访工作
------ 四、信息工作
第四篇 党群
-- 第十八章 党的组织机构
---- 第一节 信用社党组织
------ 一、基层信用社党组织
------ 二、区县联社党组织
-------- 1996年行、社“脱钩”后各区县联社首届党委(组)成员名单
------ 三、市联社党组织
---- 第二节 党组织对信用社的领导
------ 一、地方党委的领导
------ 二、农业银行党委的领导
------ 三、区县联社成立系统党组织
------ 四、人民银行党委的领导
-- 第十九章 纪检监察
---- 第一节 行、社“脱钩”前的纪检监察工作
---- 第二节 行、社“脱钩”后的纪检监察工作
------ 一、市农金体改办时期
------ 二、市联社时期
-- 第二十章 共青团
---- 一、信用社共青团组织
---- 二、开展“青年文明号”活动
-- 第二十一章 工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一、行、社“脱钩”前的工会组织
------ 二、建立系统工会委员会
---- 第二节 劳动竞赛与业务技术比赛
------ 一、劳动竞赛
------ 二、业务技术比赛
---- 第三节 文体活动
---- 第四节 职工之家
---- 第五节 女工工作
-- 第二十二章 企业文化
第五篇 先进人物 先进集体
-- 先进人物
-- 先进集体
附录
-- 大事记
-- 农村信用社章程及体制改革文件
---- 农村信用合作社示范章程准则草案(一九五一年)
---- 北京市农村信用合作社示范章程(试行)(一九九七年)
---- 农村信用合作社县级联合社管理规定(中国人民很行一九九七年九月十五日印发)
---- 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一九九七年九月十五日印发)
---- 北京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章程
---- 国务院批转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改革信用合作社管理体制的报告的通知国发[1984]105号
---- 关于改革信用合作社管理体制的报告
---- 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一九九六年八月二十二日)
---- 北京市郊区行政区划变动情况
---- 银行领导农村信用社的办事机构
索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