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畜牧志

徐州市畜牧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编篡原则尊重史实,实事求是,详今略古,立足当代,客观地反映徐州市畜牧业的历史和现状。二、时间断限从1910年起(即清宣统二年,也有部分内容上溯到古代)到1988年止。三、内容编排编写采取以“事”为横,以“时”为纵,横排竖写的方法,按章、节、目、,项四级排列,从古至今,力求完整。

出版时间: 1990年05月

目录

封面
俆州市畜牧志
《徐州市畜牧志》编委会
图片
-- 陶猪
-- 陶鸡(东洞山汉墓)
-- 徐州十里铺姑墩出土的陶猪圈
-- 陶鸭(东洞山汉墓)
-- 徐州黄牛
-- 淮猪
-- 睢宁白山羊
-- 徐州市畜牧兽医站大院
-- 俆州市畜牧兽医站化验室
-- 徐州市家畜良种站种公牛场地
-- 农业部畜牧局陈耀春局长来徐州考察畜牧工作
-- 联合国粮农组织养牛专家考察徐州市家畜良种站
前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下属机构
---- 一、徐州市畜牧兽医站
---- 二、徐州市家畜良种站
-- 第三节 县畜牧兽医机构
---- 一、丰县畜牧兽医站
---- 二、沛县畜牧兽医站
---- 三、铜山县兽医院
---- 四、睢宁县畜牧兽医站
---- 五、邳县畜牧兽医站
---- 六、新沂县畜牧兽医站
---- 七、徐州市郊区畜牧兽医站
第二章 畜禽品种
-- 第一节 地方品种
---- 一、淮猪
---- 二、徐州黄牛
---- 三、徐州毛驴
---- 四、小尾寒羊
---- 五、丰县青山羊
---- 六、睢宁白山羊
---- 七、徐海鹏
-- 第二节 引进品种
---- 一、猪的品种
---- 二、牛的品种
---- 三、马(驴)的品种
---- 四、羊的品种
---- 五、兔的品种
---- 六、家禽的品种(品系)
第三章 畜牧生产
-- 第一节 养猪
---- 一、养猪政策
---- 二、饲养方式
-- 第二节 养牛
---- 一、耕牛
---- 二、奶牛
-- 第三节 养马(驴、骡)
---- 一、养马
---- 二、养驴
---- 三、养骡
-- 第四节 养羊
---- 一、绵羊改良
---- 二、山羊生产
---- 三、饲养管理
-- 第五节 养禽
---- 一、养鸡
---- 二、养鸭、养鹅
---- 三、禽蛋收购政策
-- 第六节 养兔
---- 一、肉兔
---- 二、毛兔
---- 三、獭兔
-- 第七节 养蜂
-- 第八节 特种经济动物
---- 一、水貂
---- 二、貉
---- 三、麝鼠
---- 四、鹿
---- 五、艾虎
---- 六、鹌鹑
---- 七、肉鸽
---- 八、珍珠鸡
---- 九、七彩山鸡
第四章 繁育改良
-- 第一节 配种组织
---- 一、个体配种户
---- 二、私营配种店
---- 三、国营、集体耕畜配种站(点)和国社合营耕畜配种站
---- 四、乡(公社)畜牧兽医站(配种站)
-- 第二节 繁殖技术
---- 一、自由交配和人工辅助交配
---- 二、常温精液人工授精
---- 三、冷冻精液人工授精
---- 四、胚胎移植
-- 第三节 孵化技术
---- 一、天然孵化(抱窝法)
---- 二、火炕
---- 三、电孵
---- 四、煤油灯孵化法
---- 五、缸孵(缸炕)法
-- 第四节 种畜种禽场
---- 一、丰县种畜种禽场
---- 二、沛县种猪场
---- 三、铜山种羊场
---- 四、徐州种牛场
---- 五、铜山县徐庄种猪场
---- 六、睢宁县种猪场
---- 七、睢宁县种羊场
---- 八、新沂县踢球山种畜场
---- 九、新沂县种兔场
---- 十、新沂县水禽良种场
---- 十一、新沂县种貂场
---- 十二、徐州特种饲料联合公司
-- 第五节 家畜改良站
---- 一、丰县家畜改良站
---- 二、沛县家畜改良站
---- 三、铜山县家畜改良站
---- 四、睢宁县家斋改良站
---- 五、邳县家畜改良站
---- 六、新沂县家畜改良站
---- 七、徐州市郊区畜禽改良站
第五章 饲草和饲料
-- 第一节 饲草
---- 一、饲草资源
---- 二、饲草利用
-- 第二节 饲料
---- 一、饲料资源
---- 二、国家计划饲料粮
---- 三、饲料加工
第六章 生产基地和产品加工
-- 第一节 畜牧生产投入
-- 第二节 商品生产基地
---- 一、瘦肉型猪生产基地
---- 二、山羊板皮基地
---- 三、肉兔生产基地
---- 四、商品牛生产基地
---- 五、优质细毛羊生产基地
-- 第三节 畜产品加工
---- 一、肉禽蛋加工
---- 二、毛纺加工
---- 三、皮革加工
---- 四、裘皮加工
---- 五、畜骨加工
---- 六、肠衣加工
---- 七、乳品加工
---- 八、蜂产品加工
第七章 兽医防制
-- 第一节 基层兽医
---- 一、民间兽医
---- 二、联合诊所
---- 三、牲畜保健站
---- 四、乡(公社)畜牧兽医站
-- 第二节 经营管理
---- 一、门诊制
---- 二、保健制
---- 三、统筹医疗制
---- 四、畜禽防治技术服务承包制
---- 五、保险制
---- 六、综合办站
-- 第三节 防疫检疫
---- 一、防疫
---- 二、检疫
-- 第四节 兽医药械
---- 一、兽药供应
---- 二、疫苗供应
---- 三、兽药管理
---- 四、兽药厂家
第八章 畜禽疫病
-- 第一节 共患病
---- 一、炭疽病
---- 二、狂犬病
---- 三、结核病
---- 四、布氏杆菌病
---- 五、钩端螺旋体病
-- 第二节 牛病
---- 一、气肿疽
---- 二、牛流行性感冒
-- 第三节 马病
---- 一、马传染性贫血病
---- 二、马腺疫
---- 三、马鼻疽
-- 第四节 猪病
---- 一、猪瘟
---- 二、猪丹毒
---- 三、猪肺疫
---- 四、猪气喘病
-- 第五节 禽病
---- 一、鸡新城疫
---- 二、禽霍乱
---- 三、马立克氏病
---- 四、鸡传染性法氏囊炎
---- 五、小鹅瘟
-- 第六节 兔病
---- 一、兔瘟
---- 二、兔魏氏梭菌病
-- 第七节 貂、蜂病
---- 一、貂瘟热
---- 二、蜂病
-- 第八节 寄生虫病
---- 一、球虫病
---- 二、弓形体病
第九章 畜牧科技
-- 第一节 科技队伍
-- 第二节 科技成果
---- 一、徐州优质细毛羊综合配套技术研究
---- 二、家兔精液冷冻技术
---- 三、江苏省“黄淮海”中低产地区商品瘦肉猪生产配套技术研究
---- 四、马传染性贫血病的流行及防制研究
-- 第三节 科技培训
---- 一、民间兽医技术培训班
---- 二、畜牧兽医站长培训班
---- 三、家畜人工授精圳练班
---- 四、兽医技术训练班
---- 五、畜禽饲养训练班
---- 六、进修班
---- 七、代培班
第十章 外事和学术
-- 第一节 外事往来
-- 第二节 学术组织
---- 一、徐州市畜牧兽医学会
---- 二、淮猪育种委员会
---- 三、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兽疫联防会
编写始末
附录 徐州市畜牧兽医人员名录(1988年)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