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市志

永安市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永安市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452-1989

出版时间: 1994年04月

目录

封面
永安市志
版权页
图片
-- 永安市标
-- 永安市政区图
-- 永安市城区图
-- 永安市地形图
-- 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
-- 永安撤县设市纪念碑奠基仪式
-- 省委书记陈光毅在市委书记李轩源陪同下看望农村个体户
-- 省长贾庆林在市长陈洁人陪同下视察永安城建展览馆
-- 市老干部活动中心
-- 永安市南大路
-- 市邮电大楼
-- 永安大厦和铁道工程大厦
-- 市工商大楼
-- 兴业银行大楼
-- 永安首家农民饭店——南方饭店
-- 新安宾馆
-- 市环保局办公大楼
-- 石门新村
-- 农村新镇——曹远
-- 龟山公园
-- 北塔远眺
-- 南塔
-- 贡川古城墙
-- 安贡古堡
-- 文庙
-- 会清桥
-- 抗战时期的永安县城
-- 抗战时期兴建的永安桂口电站
-- 永安市抗战时期进步文化学术研讨会
-- 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在永安
-- 科学种烟草
-- 生态循环工程之一——茅坪农场
-- 猴头菇
-- 柑桔新品种——美国脐橙
-- 千亩云峰茶场
-- 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的猴头杜鹃花
-- 优质杉木林
-- 装机容量1.2万千瓦的鸭姆潭水电站
-- 装机容量35万千瓦的永安火电厂
-- 永安火车站
-- 福建省化纤化工厂
-- 年产百万吨水泥的福建水泥厂
-- 拥有百台进口箭杆织机的市纺织总厂
-- 林产化工厂
-- 市造纸厂铜版纸车间
-- 重晶石矿
-- 市“绿星”食品饮料厂
-- 市染整厂
-- 外商独资企业迪可也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精美木制品
-- 巴溪市场
-- 园林化的含笑商场
-- 省重点中学——永安一中的教学楼
-- 市机关幼儿园
-- 市立医院病房大楼
-- 元宵灯会
-- 美猴抱桃
-- 国家级风景区——石林
-- 一线天,全长120米,由下而上170级台阶
-- 千载难逢的普祥山佛光
-- 国家级风景区——桃源洞(雪景)
-- 地下溶洞——甘乳岩
-- 亚运火炬传燕城
-- 龙舟竞渡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卷一政 区
-- 第一章隶属沿革
---- 第一节建县
---- 第二节隶属
-- 第二章境域
-- 第三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明、清区划
---- 第二节民国区划
---- 第三节解放后区划
-- 第四章城区 乡镇
---- 第一节城区
---- 第二节乡镇
卷二自然地理
-- 第一章地质
---- 第一节构造
---- 第二节地层
---- 第三节侵入岩
-- 第二章地貌
---- 第一节类型
---- 第二节分区
-- 第三章气候
---- 第一节气温
---- 第二节降水
---- 第三节湿度 蒸发
---- 第四节日照 气压
---- 第五节风雾
-- 第四章水系
---- 第一节水系
---- 第二节径流
---- 第三节水质
-- 第五章土壤
---- 第一节红壤
---- 第二节黄壤
---- 第三节水稻土
---- 第四节其他土类
-- 第六章资源
---- 第一节水资源
---- 第二节土地资源
---- 第三节矿产资源
---- 第四节植物资源
---- 第五节动物资源
-- 第七章自然灾异
---- 第一节水灾 旱灾
---- 第二节三寒 冰雹 风灾 雷击
卷三人 口
-- 第一章源流 数量
---- 第一节源流
---- 第二节数量
-- 第二章分布 变动
---- 第一节人口分布
---- 第二节人口变动
-- 第三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民族构成
---- 第二节姓氏构成
---- 第三节性别构成
---- 第四节年龄构成
---- 第五节文化构成
---- 第六节职业构成
-- 第四章户口管理
---- 第一节常住户口管理
---- 第二节暂住人口管理
---- 第三节控制城镇人口
-- 第五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宣传教育
---- 第三节节制生育
卷四经济综述
-- 第一章经济发展
---- 第一节建设投资
---- 第二节发展速度
---- 第三节经济效益
-- 第二章经济结构
---- 第一节所有制结构
---- 第二节产业结构
---- 第三节产值构成
-- 第三章国民收入
---- 第一节生产额
---- 第二节分配额
-- 第四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收入水平
---- 第二节消费水平
-- 第五章经济部分职能管理
---- 第一节计划管理
---- 第二节统计管理
---- 第三节物价管理
---- 第四节标准计量管理
卷五重工业
-- 第一章所有制
---- 第一节国营
---- 第二节集体
---- 第三节私营个体
---- 第四节合营
-- 第二章能源工业
---- 第一节电力
---- 第二节煤炭
-- 第三章建材工业
---- 第一节水泥
---- 第二节砖瓦石灰
---- 第三节耐火材料水泥预制品
-- 第四章交通工业
---- 第一节船舶制造
---- 第二节车辆维修
---- 第三节汽车制造
-- 第五章矿冶工业
---- 第一节矿产采掘
---- 第二节炼铁 轧钢
---- 第三节铁合金冶炼
-- 第六章竹木采运、加工
---- 第一节竹木采运
---- 第二节锯材加工
---- 第三节人造板制造
-- 第七章化学工业
---- 第一节化学肥料
---- 第二节林产化工
---- 第三节炸药及火工产品
---- 第四节其他产品
-- 第八章机械工业
---- 第一节通用机械
---- 第二节滚动轴承
---- 第三节地质探矿机械
---- 第四节铸件与钢球
---- 第五节其他机械
-- 第九章工业管理
---- 第一节生产管理
---- 第二节安全管理
---- 第三节质量管理
卷六轻工业
-- 第一章所有制
---- 第一节私营个体
---- 第二节合营
---- 第三节集体
---- 第四节国营
-- 第二章行业门类
---- 第一节塑料皮革
---- 第二节纺织缝纫
---- 第三节造纸印刷
---- 第四节化纤医药
---- 第五节木竹金属制品
---- 第六节食品饮料
---- 第七节其他行业
-- 第三章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管理体制
---- 第三节企业管理
---- 第四节企业改革
-- 第四章企业、产品选介
---- 第一节企业选介
---- 第二节产品选介
卷七电 力
-- 第一章水电
---- 第一节县(市)水电站
---- 第二节省属水电站
-- 第二章火电
---- 第一节县属火电厂
---- 第二节省属火电厂
-- 第三章电网
---- 第一节省属变电站
---- 第二节市(县)变电站
---- 第三节乡镇变电站
-- 第四章用电
---- 第一节工业用电
---- 第二节农业用电
---- 第三节生活用电
-- 第五章管理
---- 第一节发电管理
---- 第二节供电管理
---- 第三节用电管理
---- 第四节安全管理
卷八矿 业
-- 第一章地质勘探
---- 第一节矿产普查
---- 第二节矿点踏勘
-- 第二章矿产资源
---- 第一节金属矿
---- 第二节非金属矿
---- 第三节燃料矿
-- 第三章矿产开发
---- 第一节黑色金属矿采选
---- 第二节煤炭采选
---- 第三节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
-- 第四章矿业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经营管理
---- 第三节资源管理
卷九农 业
-- 第一章生产条件
---- 第一节耕地
---- 第二节劳动力
---- 第三节畜力
---- 第四节农田水利
---- 第五节农具农机
---- 第六节农业资源综合区划
-- 第二章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土地改革
---- 第三节互助组
---- 第四节农业生产合作社
---- 第五节人民公社
---- 第六节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七节国营农场
-- 第三章种植业
---- 第一节粮食作物
---- 第二节蔬菜
---- 第三节茶叶 水果
---- 第四节烟叶
---- 第五节其他作物
-- 第四章农业技术
---- 第一节耕作制度
---- 第二节良种推广
---- 第三节栽培技术
---- 第四节肥料施用
---- 第五节植物保护
-- 第五章畜牧业
---- 第一节草场饲料
---- 第二节饲养方法
---- 第三节品种改良
---- 第四节疫病防治
-- 第六章渔业
---- 第一节水产资源
---- 第二节淡水养殖
---- 第三节天然捕捞
卷十林 业
-- 第一章林业资源
---- 第一节林地面积
---- 第二节蓄积量
---- 第三节树种
-- 第二章山林权属变革
---- 第一节山林改革
---- 第二节林木入社
---- 第三节林业“三定”
---- 第四节集体林区改革试验
-- 第三章营林生产
---- 第一节种苗
---- 第二节造林
---- 第三节抚育
-- 第四章森林保护
---- 第一节林政管理
---- 第二节依法治林
---- 第三节护林防火
---- 第四节封山育林
---- 第五节病虫害防治
---- 第六节自然区保护
-- 第五章木竹经营
---- 第一节木竹采伐
---- 第二节木竹贮运
---- 第三节木竹购销
---- 第四节综合利用
-- 第六章林区建设
---- 第一节国营伐木场建设
---- 第二节生活区设施
---- 第三节林区道路建设
卷十一乡镇企业
-- 第一章组织形式
---- 第一节乡(镇)办
---- 第二节村(街)办
---- 第三节联户办
---- 第四节个体办
-- 第二章企业门类
---- 第一节工业企业
---- 第二节农业企业
---- 第三节建筑企业
---- 第四节交通运输企业
---- 第五节商业饮食服务企业
-- 第三章主要产品
---- 第一节采掘工业产品
---- 第二节原料工业产品
---- 第三节制造工业产品
---- 第四节农副产品
-- 第四章经营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企业管理
---- 第三节经营决策
---- 第四节经济效益
卷十二交 通
-- 第一章交通线路
---- 第一节航道
---- 第二节大道
---- 第三节公路
---- 第四节铁路
-- 第二章交通设施
---- 第一节桥梁
---- 第二节渡口
---- 第三节码头
---- 第四节车站
-- 第三章水陆运输
---- 第一节船筏运输
---- 第二节非机动车运输
---- 第三节汽车运输
---- 第四节火车运输
---- 第五节其他机动车运输
---- 第六节搬运装卸
-- 第四章交通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路政管理
---- 第三节航政管理
---- 第四节运政管理
---- 第五节交通监理
卷十三邮 电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递铺
---- 第二节邮电局
---- 第三节微波站 线务段
-- 第二章邮政
---- 第一节邮路
---- 第二节设施
---- 第三节业务
-- 第三章电信
---- 第一节电报
---- 第二节电话
卷十四城乡建设
-- 第一章城市建设
---- 第一节城郭变迁
---- 第二节市政建设
---- 第三节公共建筑
---- 第四节住宅建设
---- 第五节园林绿化
-- 第二章乡村建设
---- 第一节乡镇建设
---- 第二节村庄建设
---- 第三节农房建设
-- 第三章建筑业
---- 第一节队伍
---- 第二节设计
---- 第三节施工
---- 第四节经营
---- 第五节典型建筑
-- 第四章建设管理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城乡规划
---- 第三节房产管理
---- 第四节环境卫生
---- 第五节用地管理
---- 第六节建筑市场管理
卷十五环境保护
-- 第一章环境污染
---- 第一节水体污染
---- 第二节大气污染
---- 第三节噪声污染
---- 第四节废弃物污染
-- 第二章监测治理
---- 第一节监测
---- 第二节治理
-- 第三章环境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管理范围
---- 第三节宣传教育
---- 第四节环保科技
-- 第四章水土保持
---- 第一节水土流失
---- 第二节水土治理
卷十六商业
-- 第一章商业所有制
---- 第一节私营个体经营
---- 第二节集体经营
---- 第三节公私合营
---- 第四节国营
-- 第二章贸易市场
---- 第一节墟场集市
---- 第二节专业市场
---- 第三节商店网点
-- 第三章商品购销
---- 第一节百货
---- 第二节针纺织品
---- 第三节五金 交电 化工
---- 第四节副食品
---- 第五节糖 烟 酒
---- 第六节医药 医疗器械
---- 第七节工业生产资料
-- 第四章饮食服务业
---- 第一节饮食业
---- 第二节服务业
-- 第五章企业管理
---- 第一节业务管理
---- 第二节财务管理
---- 第三节经营责任制
卷十七供销合作
-- 第一章机构设置
---- 第一节市(县)供销合作总社
---- 第二节专业公司
---- 第三节基层供销社
-- 第二章经营业务
---- 第一节农副产品收购
---- 第二节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 第三节生活资料销售
---- 第四节废旧物资回收
---- 第五节饮食服务
-- 第三章经营管理
---- 第一节民主办社
---- 第二节资金管理
---- 第三节商品储运
---- 第四节营业管理
卷十八对外经贸
-- 第一章出口
---- 第一节出口商品
---- 第二节货源收购
---- 第三节基地建设
-- 第二章引进
---- 第一节引进技术
---- 第二节吸收外资
-- 第三章商务
---- 第一节合作交流
---- 第二节磋商交易
-- 第四章管理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经营管理
卷十九粮油经营
-- 第一章市场
---- 第一节集市贸易
---- 第二节粮行 米店
-- 第二章征购
---- 第一节公粮征收
---- 第二节余粮统购
---- 第三节议价粮收购
---- 第四节油料收购
-- 第三章销售
---- 第一节城镇供应
---- 第二节农村返销
---- 第三节食油供应
-- 第四章储运
---- 第一节仓储
---- 第二节调运
-- 第五章加工
---- 第一节米 面 油
---- 第二节复制品
-- 第六章管理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计划管理
---- 第三节财务管理
---- 第四节票证管理
卷二十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章市场管理
---- 第一节集市管理
---- 第二节市场建设
---- 第三节经营监督
-- 第二章私营工商业管理
---- 第一节行政管理
----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
-- 第三章企业登记管理
---- 第一节私营、个体工商业登记
---- 第二节企业登记
-- 第四章经济合同管理
---- 第一节法规宣传
---- 第二节合同鉴证与仲裁
-- 第五章商标广告管理
---- 第一节商标管理
---- 第二节广告管理
卷二十一财政 税务
-- 第一章财政体制
-- 第二章财政收入
---- 第一节税款收入
---- 第二节企业收入
---- 第三节其他收入
---- 第四节公债及国库券
-- 第三章财政支出
---- 第一节经济建设费
---- 第二节文教卫生及抚恤救济费
---- 第三节行政管理费
---- 第四节上解支出
-- 第四章财政管理
---- 第一节预算管理
---- 第二节财务管理
---- 第三节乡镇财政
---- 第四节审计监督
-- 第五章税务
---- 第一节税种
---- 第二节征收
---- 第三节管理
卷二十二金 融
-- 第一章货币
---- 第一节币种
---- 第二节流通
-- 第二章机构
---- 第一节典当 钱庄 银楼
---- 第二节银行
---- 第三节其他机构
-- 第三章存款
---- 第一节单位存款
---- 第二节个人储蓄
---- 第三节代理政府债券发行兑付
-- 第四章贷款
---- 第一节农业贷款
---- 第二节工业贷款
---- 第三节商业贷款
---- 第四节固定资产贷款
---- 第五节乡镇企业贷款
---- 第六节信托
-- 第五章结算
---- 第一节现金结算
---- 第二节转帐结算
---- 第三节商业信用
-- 第六章保险
---- 第一节险种
---- 第二节承保
---- 第三节防火理赔
-- 第七章管理
---- 第一节货币管理
---- 第二节外汇和金融管理
---- 第三节金融调控
---- 第四节金融市场管理
---- 第五节稽核检查
卷二十三政党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永安地方组织
---- 第一节党员
---- 第二节组织机构
---- 第三节历次党的代表大会
---- 第四节县(市)委重大活动
---- 第五节组织建设
---- 第六节宣传教育
---- 第七节纪律检查
---- 第八节统一战线
-- 第二章中国民主同盟永安地方组织
---- 第一节组织机构和盟员
---- 第二节主要活动
-- 第三章中国国民党永安地方组织
---- 第一节组织机构和党员
---- 第二节主要活动
卷二十四政权 政协
-- 第一章明清政权
---- 第一节县衙
---- 第二节政务
-- 第二章民国政权
---- 第一节县参议会
---- 第二节县政府
---- 第三节政务
-- 第三章人民代表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县(市)人民代表
---- 第二节县人民代表会议
---- 第三节县(市)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县(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四章人民政府
---- 第一节行政机构
---- 第二节基层政权
---- 第三节政事纪要
-- 第五章人民政协
---- 第一节历届会议
---- 第二节常委会组织
---- 第三节政协工作
卷二十五群众团体
-- 第一章工人团体
---- 第一节各业工人联合会
---- 第二节总工会
-- 第二章农民团体
---- 第一节农民理事会
---- 第二节农民协会和贫下中农协会
-- 第三章青少年团体
---- 第一节三民主义青年团
---- 第二节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三节少年先锋队
-- 第四章妇女团体
---- 第一节妇女会
---- 第二节妇女联合会
-- 第五章工商业者团体
---- 第一节商会
---- 第二节工商业者联合会
---- 第三节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六章文化科学界团体
---- 第一节文化艺术界工作者联合会
---- 第二节科学技术协会
-- 第七章侨、台同胞团体
---- 第一节归国华侨联合会
---- 第二节台湾同胞联谊会
卷二十六军事
-- 第一章兵防
---- 第一节军事机构
---- 第二节驻军
---- 第三节地方武装
---- 第四节军事设施
---- 第五节拥政爱民
-- 第二章兵役
---- 第一节征兵制
---- 第二节志愿兵役制
---- 第三节义务兵役制
---- 第四节预备役
-- 第三章民兵
---- 第一节组织建设
---- 第二节军事训练
---- 第三节政治教育
---- 第四节平战结合
-- 第四章重大兵事
---- 第一节小陶营农民起义
---- 第二节红钱会反清
---- 第三节北伐军转战永安
---- 第四节工农红军在永安
---- 第五节闽中游击队在永安
---- 第六节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永安
---- 第七节剿匪
卷二十七司 法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警政机构
---- 第二节治安管理
---- 第三节户政管理
---- 第四节保卫工作
---- 第五节刑事侦察
---- 第六节预审与监所
---- 第七节消防
---- 第八节道路交通管理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刑事检察
---- 第二节经济检察
---- 第三节法纪检察
---- 第四节林业检察
---- 第五节监所检察
---- 第六节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刑事审判
---- 第二节民事审判
---- 第三节经济审判
---- 第四节林业审判
---- 第五节行政审判
---- 第六节案件复查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法制宣传
---- 第二节公证
---- 第三节律师事务
---- 第四节调解
卷二十八民政
-- 第一章优抚
---- 第一节国家抚恤
---- 第二节群众优待
---- 第三节拥军优属
-- 第二章安置
---- 第一节复退军人安置
---- 第二节离退休军人安置
---- 第三节军人转运接待
---- 第四节开发使用军地两用人才
-- 第三章救济
---- 第一节灾害救济
---- 第二节社会救济
-- 第四章社会福利
---- 第一节社会福利院
---- 第二节农村“五保户”
---- 第三节民政福利厂
---- 第四节收容遣送
-- 第五章扶贫
---- 第一节扶持革命老区
---- 第二节扶持少数民族
---- 第三节扶持贫困户
-- 第六章移民和下乡安置
---- 第一节外县移民安置
---- 第二节县内移民安置
---- 第三节城镇居民下乡安置
-- 第七章其他民政事务
---- 第一节婚姻登记
---- 第二节殡仪服务
---- 第三节地名管理
卷二十九人事劳动
-- 第一章人事
---- 第一节干部队伍
---- 第二节编制
---- 第三节人事管理
-- 第二章工人
---- 第一节劳动就业
---- 第二节从业培训
---- 第三节劳动管理
---- 第四节劳动保护
-- 第三章工资福利
---- 第一节工资
---- 第二节福利
-- 第四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第一节安置
---- 第二节选调
卷三十教育
-- 第一章旧式教育
---- 第一节私塾
---- 第二节社学
---- 第三节儒学
---- 第四节书院
-- 第二章基础教育
---- 第一节学前教育
---- 第二节小学教育
---- 第三节中学教育
-- 第三章职业技术教育
---- 第一节中等专业教育
---- 第二节中等职业教育
---- 第三节技工培训
-- 第四章高等教育
---- 第一节普通高校
---- 第二节职业大学
---- 第三节业余高等教育
-- 第五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农民教育
---- 第二节职工教育
---- 第三节干部教育
-- 第六章教师
---- 第一节教师队伍
---- 第二节教师素质
---- 第三节教师待遇
-- 第七章教育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管理体制
---- 第三节教育经费
---- 第四节学校建设
-- 第八章勤工俭学
卷三十一科技
-- 第一章科技组织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专业机构
---- 第三节科技团体
-- 第二章科技队伍
---- 第一节人员
---- 第二节待遇
-- 第三章科技普及
---- 第一节科普宣传
---- 第二节科技培训
---- 第三节学术交流
---- 第四节科技咨询
---- 第五节科技示范
-- 第四章科技研究
---- 第一节科技情报
---- 第二节科研项目
---- 第三节科技推广
---- 第四节科技成果
-- 第五章测报 计量
---- 第一节测报
---- 第二节计量
卷三十二文化
-- 第一章文学艺术
---- 第一节文学
---- 第二节艺术
---- 第三节演出
-- 第二章新闻 出版
---- 第一节新闻
---- 第二节出版
-- 第三章广播 电视
---- 第一节广播
---- 第二节电视
-- 第四章电影 录像
---- 第一节电影发行
---- 第二节电影宣传
---- 第三节电影放映
---- 第四节录像放映
-- 第五章图书 档案 史志
---- 第一节图书
---- 第二节档案
---- 第三节史志
-- 第六章文化设施
---- 第一节城市文化设施
---- 第二节农村文化设施
---- 第三节厂矿文化设施
-- 第七章文物 景胜
---- 第一节文物古迹
---- 第二节风景名胜
-- 第八章文化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文化市场
卷三十三医药卫生
-- 第一章机构 队伍
---- 第一节卫生机构与设施
---- 第二节医疗机构与设施
-- 第二章卫生防疫
---- 第一节卫生
---- 第二节防疫
---- 第三节保健
-- 第三章医疗技术
---- 第一节中医
---- 第二节西医
---- 第三节中西医结合
---- 第四节护理
-- 第四章药品
---- 第一节中草药
---- 第二节西药
-- 第五章管理
---- 第一节医政
---- 第二节药政
卷三十四体育
-- 第一章机构 设施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体育设施
-- 第二章群众体育
---- 第一节民间传统体育
---- 第二节农民体育
---- 第三节职工体育
---- 第四节老年体育
-- 第三章学校体育
---- 第一节幼儿体育
---- 第二节小学体育
---- 第三节中学体育
---- 第四节大中专体育
---- 第五节少年业余体校
-- 第四章体育竞赛
---- 第一节县(市)运动会
---- 第二节参加各级体育比赛
---- 第三节承办各级体育比赛
卷三十五风俗 宗教
-- 第一章风土习俗
---- 第一节生活习俗
---- 第二节生产习俗
---- 第三节婚嫁习俗
---- 第四节丧葬习俗
---- 第五节人际习俗
---- 第六节时令习俗
-- 第二章道德风尚
---- 第一节民间美德
---- 第二节社会新风
-- 第三章陈规陋习
---- 第一节迎神庙会
---- 第二节占卜迷信
---- 第三节恶俗陋习
---- 第四节禁忌
-- 第四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道教
---- 第三节基督教
卷三十六方言
-- 第一章语音
---- 第一节音系
---- 第二节连读变调
---- 第三节内部差异
-- 第二章词汇
---- 第一节词汇特点
---- 第二节分类词汇
-- 第三章语法
---- 第一节实词
---- 第二节虚词
---- 第三节特殊句式
卷三十七人物
-- 一、人物传记
---- 陈杨卿
---- 陈偁
---- 陈瓘
---- 陈渊
---- 邓肃
---- 邓茂七
---- 陈隆
---- 林腾蛟
---- 杨表正
---- 杨赤美
---- 陈源湛
---- 严九岳
---- 罗明祖
---- 罗南星
---- 陈文海
---- 聂儆
---- 聂大勋
---- 刘德骥
---- 郑佛仁
---- 李其瀚
---- 罗线良
---- 王少东
---- 刘朝榜
---- 聂诗维
---- 刘佐成
---- 李宝焌
---- 陈文孙
---- 陈朝敬
---- 吴德龙
---- 黎振旺
---- 钟炳生
---- 王仁锋
---- 黄曾樾
---- 张腾辉
---- 陈圣铨
---- 刘占云
---- 陈德旺 邓纯焜 张狗仔
---- 鲍一飞
---- 罗瑞珍
---- 林罗志
---- 郭克勇
---- 陈邦文
---- 周所道
---- 王佩珍
---- 赵泰然
---- 王天德
---- 阮文森
---- 赖其芬
---- 杨健
---- 胡玉谦
---- 林俊英
---- 赖昆仑
---- 邢超川
---- 蔡定祖
---- 陈镜
-- 二、革命烈士英名录
-- 三、英雄模范名表
附 录
-- 旧志序选
-- 诗选
-- 重要文献
《永安市志》编修审定机构、人员名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