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县山盆镇志

遵义县山盆镇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记述山盆区、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直言记事,据事直书,坚持史料翔实,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有机统一。

出版时间: 2010年06月

目录

封面
遵义县山盆镇志
《遵义县志( 1978-2007)》编纂委员会
《遵义县志(1978-2007)》办公室
《遵义县志(1978-2007)》总编室
《遵义县山盆镇志》编纂委员会
图片
-- 1991年遵义县山盆区行政区划图
-- 2007年遵义县山盆镇行政区划图
-- 图-3 仙人山“三重”一石林
-- 图-4 蛇抬头
-- 图-5 恋人接吻
-- 图-6 老人观海
-- 图-7 骆驼
-- 图-8 灰洞(钟乳石)
-- 图-9 仙人山毛家寨田园
-- 图-10 仙人山方竹林海
-- 图-11 仙人山马上坡梯田
-- 图-12 落炉两夹岩峡谷
-- 图-13 仙人山顶峰晨曦
-- 图-14 2007年山盆集镇建成区全景
-- 图-15 镇政府办公大楼
-- 图-16 1986年山盆集镇建设省级三等奖纪念碑
-- 图-17 国土资源所办公大楼
-- 图-18 林业站办公楼
-- 图-19 供电所办公楼
-- 图-20 信用社办公楼
-- 图-21 山盆集镇菜市场
-- 图-22 万里家电大楼
-- 图-23 鑫鑫酒楼
-- 图-24 诚信超市
-- 图-25 天天好大药房
-- 图-26 丁村村办公楼
-- 图-27 标子田黔北民居
-- 图-28 茶厂平田组民居
-- 图-29 丛坝天长坝居民
-- 图-30 小河沟林秀山庄
-- 图-31 老街“拆违”现场
-- 图-32 中山电视转播站及移动、联通基站
-- 图-33 大(桥)山(盆)公路螃蟹坡段
-- 图-34 岔水吊桥
-- 图-35 麻子坝渡口
-- 图-36 高雄大桥
-- 图-37 水口寺古石桥
-- 图-38 枯井铁索桥
-- 图-39 两河口风雨桥
-- 图-40 长沟石板塘长虹桥
-- 图-41 高雄盘山公路
-- 图-42 山盆变电站
-- 图-43 丁村电站
-- 图-44 境内高压输送线路
-- 图-45 金虎煤矿
-- 图-46 加油站
-- 图-47 陇鑫煤矿
-- 图-48 集镇自来水抽水站
-- 图-49 梯坎水车
-- 图-50 李梓自来水工程
-- 图-51 马家沟水库
-- 图-52 落炉电站拦河坝
-- 图-53 烟水池
-- 图-54 棋盘水库
-- 图-55 棋盘隧洞(全长374米)
-- 图-56 1978年四岩农业学大寨“战区”命名碑
-- 图-57 李梓大花厂水土整治工程
-- 图-58 小流域纪念碑
-- 图-59 李子整枝技术培训现场
-- 图-60 四岩土地整治工程
-- 图-61 麻元桔子林园
-- 图-62 翁家营李子林园
-- 图-63 镇党委书记舒乾进(前)检查烤烟生产
-- 图-64 牛机并耕
-- 图-65 玉米宽厢宽带轮作
-- 图-66 机器插秧演试
-- 图-67 李梓油菜基地
-- 图-68 剑坝村村民收割莴笋
-- 图-69 大竹龙方并烤烟地膜裁培
-- 图-70 沼气池施工现场
-- 图-71 沼气应用
-- 图-72 牧羊群
-- 图-73 赠羊扶贫
-- 图-74 养猪专业户饲养的仔猪
-- 图-75 山盆中心学校办公楼
-- 图-76 2007年山盆小学校园
-- 图-77 1984年山盆小学校园
-- 图-78 打鼓小学校园
-- 图-79 山盆中学一校区教学楼
-- 图-80 落炉小学校园
-- 图-81 丁村中小学校园
-- 图-82 丛坝小学校园
-- 图-83 雨台小学校园
-- 图-84 省、市、县领导视查山盆“两基”工作
-- 图-85 落炉中学接受香港人方铿捐资暨主持奠基仪式
-- 图-86 山盆中学二校区
-- 图-87 1974年丛坝小学小蓝球代表队
-- 图-88 教师节拔河比赛
-- 图-89 学生蓝球赛
-- 图-90 2006年教师节蓝球赛
-- 图-91 1986年丁村中学首届体育运动会
-- 图-92 昆明陆军学院官兵“重走长征路一途经山盆时举行军民联欢(一)
-- 图-93 (二)
-- 图-94 (三)
-- 图-95 (四)
-- 图-96 庆“七一”暨李子艺术节文艺表演
-- 图-97 “多彩贵州”山盆参赛节目《苗语》
-- 图-98 幼儿表演(两只老虎)
-- 图-99 茶厂村老年学校文艺表演
-- 图-100 1959年山盆公社周刊
-- 图-101 原山盆镇中学生美术作品展
-- 图-102 茶厂村“万村书库”图书室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地理
-- 第一节 区位境域
-- 第二节 建置区划
-- 第三节 地名来由
第二章 自然
-- 第一节 地质地貌
-- 第二节 资源
-- 第三节 气候
-- 第四节 自然灾害
-- 第五节 山河泉洞
-- 第六节 野生动植物
第三章 人口
-- 第一节 历年人口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人口构成
-- 第四节 人口素质
-- 第五节 人口管理
-- 第六节 计划生育
第四章 经济综述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结构
--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
-- 第四节 招商引资
-- 第五节 经济效益国民收入分配
-- 第六节 人民生活水平
第五章 交通
-- 第一节 道路桥梁渡口
-- 第二节 运输
-- 第三节 交通管理
-- 第四节 重大交通事故
第六章 农业
-- 第一节 农业生产变革
-- 第二节 基本生产条件
-- 第三节 农田基本建设
-- 第四节 农作物种植
-- 第五节 农作技术
-- 第六节 农业学大寨扶贫开发
-- 第七节 农作物产业结构
-- 第八节 国土资源和农技管理
-- 第九节 农业直补
第七章 茶烟果棉
-- 第一节 茶
-- 第二节 烟叶
-- 第三节 果
-- 第四节 棉
第八章 林业
-- 第一节 森林资源
-- 第二节 山林权属及经营体制改革
-- 第三节 营林
-- 第四节 森林保护
-- 第五节 木材采伐
第九章 畜牧
-- 第一节 畜禽养殖
-- 第二节 饲料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四节 管理服务
第十章 水利电力
-- 第一节 水利建设
-- 第二节 水土流失与水利设施治理
-- 第三节 水政管理
-- 第四节 水电站
-- 第五节 配变电网络
-- 第六节 电政管理
第十一章 工业
-- 第一节 国有工业企业
-- 第二节 私有个体工业企业
-- 第三节 企业安全管理和整治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第十二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农村副业
-- 第二节 手工合作社
-- 第三节 社队企业
第十三章 邮政电信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第十四章 商业
-- 第一节 体制
-- 第二节 商业网点
-- 第三节 商品经营
-- 第四节 饮食服务业
第十五章 供销合作社
-- 第一节 山盆供销社
-- 第二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 第三节 食盐供应
-- 第四节 农副产品收购
第十六章 粮食
-- 第一节 粮食市场
-- 第二节 征购
-- 第三节 统销
-- 第四节 仓储
-- 第五节 粮油加工
-- 第六节 管理
第十七章 工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市场建设
-- 第三节 工商管理
-- 第四节 市场监督
第十八章 财政税务金融保险
-- 第一节 财政
-- 第二节 税务
-- 第三节 金融
-- 第四节 保险
第十九章 镇村建设
-- 第一节 镇村办公设施
-- 第二节 集镇基础设施
-- 第三节 村民人居环境
第二十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原始环境与现状
-- 第二节 环境污染源
-- 第三节 水土流失
-- 第四节 环境治理
第二十一章 中国共产党山盆区、镇基层组织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党的建设
-- 第四节 历次政治运动
-- 第五节 党务工作
-- 第六节 整党整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 附:中国国民党山盆地区地方组织
第二十二章 基层政权
-- 第一节 城乡议事会
-- 第二节 县参议员和乡民代表会
-- 第三节 区、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四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五节 民国地方政府
-- 第六节 地方人民政府
第二十三章 人民政协社会团体
-- 第一节 人民政协工商联(商会)
-- 第二节 社会团体
-- 第三节 群众团体
第二十四章 军事
-- 第一节 地方军事机构
-- 第二节 地方武装
-- 第三节 兵役
-- 第四节 战事
-- 第五节 中国工农红军转战山盆
-- 第六节 关隘囤寨
-- 第七节 定居山盆境内的红军老战士
第二十五章 政法
-- 第一节 公安
-- 第二节 审判
-- 第三节 司法行政
第二十六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优待优抚
-- 第三节 救济
-- 第四节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
-- 第五节 其他民政事务
-- 第六节 城镇医疗保险
第二十七章 劳动人事社会保障
-- 第一节 劳动就业
-- 第二节 劳务输出
-- 第三节 国家机关人员编制
-- 第四节 干部队伍
-- 第五节 社会保险
-- 第六节 干部职工工资福利
第二十八章 教育
-- 第一节 启蒙教育
-- 第二节 基础教育
-- 第三节 成人教育
-- 第四节 “两基”工作
-- 第五节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
-- 第六节 教师队伍
-- 第七节 教育经费与基础设施建设
-- 第八节 教育管理
第二十九章 文化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民间文艺
-- 第三节 档案
-- 第四节 电影录相影碟
-- 第五节 广播电视图书报刊
-- 第六节 文化遗产风景名胜
-- 第七节 志书族谱简报
-- 第八节 宗教
第三十章 体育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第三十一章 医药卫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医疗
-- 第三节 卫生保健
-- 第四节 医药
第三十二章 习俗
-- 第一节 生产习俗
-- 第二节 生活习俗
-- 第三节 礼仪习俗
-- 第四节 婚寿喜丧习俗
-- 第五节 节令习俗
-- 第六节 信仰习俗
第三十三章 地方话(方言)
-- 第一节 词汇
-- 第二节 熟语
第三十四章 杂记
-- 第一节 传奇人物
-- 第二节 民间故事
人物
-- 一、人物传
---- 舒光富
---- 李时荣
---- 陈文敏
---- 朱志华
---- 黄秀章
---- 陈泮香
---- 魏锡龄
---- 周廷芳
---- 高华清
---- 敖树章
---- 杨华清
---- 林占清
---- 陈在刚
---- 辛百如
---- 余锡彬
---- 林泽芝
---- 敖海清
---- 朱佐友
---- 王光舜
---- 徐大培
---- 何朝生
---- 陈大燊
-- 二、人物简介
---- 朱文湘
---- 杨明卿
---- 张少奇
---- 卢元富
---- 侯先常
---- 李宗平
---- 王相模
---- 杨登旗
---- 吴春海
---- 王子厚
---- 刘振乾
---- 王树德
---- 李贵权
---- 傅孟元
---- 蒋树良
---- 孙凤堂
---- 姚守德
---- 甘长伦
---- 赵顺才
---- 赖文堂
---- 王守兼
---- 张玉英
---- 徐群
---- 李申
---- 姚国顺
---- 董世涛
---- 徐杨
---- 袁碧银
---- 刘绍凯
---- 万安顺
---- 谭超
---- 敖登林
---- 游大成
---- 汤占礼
---- 王洪春
---- 丁敬舜
---- 江超群
---- 萧维孝
---- 敖科联
---- 刘国有
---- 萧万忠
---- 唐登厚
---- 李泽运
---- 彭朝坤
---- 周洪武
---- 贾其文
---- 邓国华
---- 范本贵
---- 王啟刚
---- 祝金维
---- 胡隆乾
---- 向长庆
---- 刘志远
---- 赵吉德
---- 苏学榆
---- 王素军
---- 张时珍
---- 王健
---- 解德政
---- 李帆
---- 杨光志
---- 左光龙
---- 李发远
---- 倪仕光
---- 李永富
---- 陈仕兴
---- 翁宗登
---- 刘畅
---- 罗光权
---- 朱文福
---- 韩忠楼
---- 胡隆俊
---- 杨志远
---- 饶明炯
---- 陈大茂
---- 穆荣海
---- 余顺亮
---- 李朋江
---- 杨忠权
---- 陈万康
---- 鄢泽鑫
---- 李健平
---- 张万发
---- 黄家勋
---- 陈明泽
---- 陈刚
---- 陈东恩
---- 杨廷才
---- 熊维栩
---- 汪启家
---- 黎治刚
---- 龚雯
---- 罗荣容
---- 黄光伟
---- 何远伍
---- 刘永涛
---- 舒乾进
---- 陈应康
---- 帅波
---- 袁华君
---- 杨庆乾
---- 敖弟常
---- 黄元忠
---- 缪海旭
-- 三、人物名录
附录
-- 一、碑文
-- 二、传记
-- 三、诗词书画
-- 四、对联
-- 五、歌词
-- 六、编后遗拾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