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县志

英德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公元前202-1993

出版时间: 2006年09月

目录

封面
英德县志
版权页
英德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85.7—1994.3)
《英德县志》编辑部(1992.5—1996.6)
英德县(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85.4-2002.9)
英德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2001.11- )
英德市史志办公室(2002.9- )
图片
-- 英德县行政区划图
-- 英德县交通图
-- 英德县地势图
-- 英德县城区街道图
-- 英德县水利工程分布图
-- 英德城区鸟瞰(黄振生摄)
-- 英德县委县政府大门
-- 英德县委县政府办公大楼
-- 英德县公安局
-- 英德县人民检察院
-- 英德县人民法院
-- 英德火车站广场
-- 英德汽车站
-- 英德个体客运
-- 英德港
-- 京广铁路与银英公路
-- 英德人民大桥
-- 西牛大桥(西牛镇)
-- 程控电话机房
-- 英德县邮电局大楼
-- 英城新貌
-- 英州宾馆
-- 英洲大厦
-- 城南市场
-- 中心商场
-- 百花路市场
-- 美华商场
-- 供销集团贸易公司
-- 中国银行英德分行
-- 英德县广播电视台
-- 英德影剧院
-- 英德县人民医院外景
-- 英德县人民医院内景
-- 英德县中医院
-- 英德中学
-- 英城第四小学(新城小学)
-- 英东中学(桥头镇)
-- 新城机关幼儿园
-- 英德师范学校体育运动会
-- 英德县农业技术学校实验课
-- 南山水泥厂
-- 红岗硫铁矿(大湾镇)
-- 英德糖厂(浛洗镇)
-- 广东亚洲大理石花岗石有限公司
-- 英德县缫丝厂
-- 下(石太)镇坎山水电站
-- 浛洗镇架桥石水电站
-- 白石窑电厂工地(望埠镇)
-- 大镇镇空子水库大坝
-- 大湾镇衣滩水电站
-- 沙口镇万亩油菜
-- 英德县林业苗圃场火炬松(桥头镇)
-- 省优质谷英德浛洗基地
-- 石灰铺镇茶园
-- 石牯塘镇大茶树
-- 白沙镇反季节荷兰豆
-- 岩背镇平星管理区南房村桑园
-- 英德红茶
-- 英州醇、黑糯米酒
-- 南山水泥厂英洲牌水泥
-- 大湾镇优质米
-- 浛洗镇三黄鸡
-- 沙坝镇笋干
-- 望埠镇英石
-- 大站镇果蔗
-- 浛洗镇糖蔗
-- 英德县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
-- 运动员在女足基地训练
-- 国家女子足球英德训练基地(望埠镇)
-- 英德体育场
-- 南山(英城南郊)
-- 长湖风光(黄岗镇)
-- 英西峰林走廊(九龙镇)
-- 碧落洞天(英城南郊)
-- 观音岩(英城北郊)
-- 宝晶官(英城南郊)
-- 蓬莱寺塔(洽洗镇)
-- 江南文峰塔(英城南郊)
-- 何公桥(英城)
-- 白沙镇邓氏宗祠
-- 大湾镇文英书院
-- 浛洗镇广州会馆
-- 大湾镇金山祖庙
-- 南山唏旸岛
-- 南山摩崖石刻
-- 南山摩崖石刻
-- 观音岩摩崖石刻
-- 英德人民革命烈士陵园
-- 英城春节花市
-- 1993年12月,《英德县志》编辑部工作人员合影。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地理
-- 第一章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
---- 第一节位置面积
---- 第二节建置沿革
---- 第三节行政区划
---- 第四节县城乡镇自然村
---- 第五节地名选录
-- 第二章自然环境
---- 第一节自然地理
---- 第二节自然资源
-- 第三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洪涝
---- 第二节干旱
---- 第三节冰雹龙卷风
---- 第四节灾害性天气
---- 第五节地震雷暴
第二编经济
-- 第一章经济综述
---- 第一节建国前经济状况
---- 第二节建国后的经济发展
---- 第三节人民生活
-- 第二章农业
---- 第一节土地所有制与经营体制的变革
---- 第二节种植作物
---- 第三节耕作制度与技术改良
---- 第四节农业机械
---- 第五节科研机构 农场 科技 队伍
-- 第三章茶叶
---- 第一节种植技术
---- 第二节制茶技术与产品种类
---- 第三节经营
---- 第四节茶科所 良种场 茶场
-- 第四章林业
---- 第一节林业资源与分布
---- 第二节植树造林
---- 第三节森林保护
---- 第四节森林开发利用
---- 第五节林科所 林场 苗圃场
-- 第五章畜牧 水产
---- 第一节畜牧
---- 第二节水产
-- 第六章水利
---- 第一节水利管理机构
---- 第二节水利建设
---- 第三节水土保持
-- 第七章工矿业
---- 第一节发展概况
---- 第二节行业
---- 第三节产品选介
---- 第四节省市属工矿
-- 第八章水泥
---- 第一节产品 产量
---- 第二节生产技术
---- 第三节工厂简介
-- 第九章能源
---- 第一节电力
---- 第二节煤炭 石油
---- 第三节柴草
---- 第四节其他能源
-- 第十章交通
---- 第一节陆路
---- 第二节水路
---- 第三节铁路
---- 第四节交通管理
-- 第十一章邮电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邮政
---- 第三节电信
---- 第四节专用通信
-- 第十二章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 第一节县城
---- 第二节乡(镇)
---- 第三节村庄
---- 第四节建筑业及管理
---- 第五节环境保护
-- 第十三章商业
---- 第一节商业的所有制形式
---- 第二节商品购销
---- 第三节饮食服务业
---- 第四节旅游业
-- 第十四章对外经济对外贸易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对外经济活动
---- 第三节对外贸易
---- 第四节口岸与海关工作
-- 第十五章乡镇企业
---- 第一节乡镇企业种类
---- 第二节经营管理
-- 第十六章粮油
---- 第一节粮油购销
---- 第二节粮油票证管理
---- 第三节粮油储运
---- 第四节粮油加工
-- 第十七章财政 税务 审计
---- 第一节财政
---- 第二节税务
---- 第三节审计监督
-- 第十八章金融 保险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货币
---- 第三节信贷
---- 第四节存款
---- 第五节利息
---- 第六节结算
---- 第七节金银和外汇管理
---- 第八节侨汇
---- 第九节债券
---- 第十节保险
-- 第十九章工商行政管理 标准计量管理
---- 第一节工商行政管理
---- 第二节标准计量管理
-- 第二十章物价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物价管理
---- 第三节物价的检查监督
第三编政治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 第一节建国前党组织的建立与主要活动
---- 第二节建国后党的组织
---- 第三节历届党员代表大会
---- 第四节宣传教育工作
---- 第五节整党建党
---- 第六节统一战线
---- 第七节纪律检查与复查甄别
--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英德地方组织及其他党派
---- 第一节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 第二节民主党派地方组织
-- 第三章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 第一节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四章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 第一节县政府机关
---- 第二节基层政权
---- 第三节政务
---- 第四节侨务外事
---- 第五节信访
---- 第六节历任知县知事和正副县长任职情况
-- 第五章参政议政机关
---- 第一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英德县委员会
---- 第二节民国时期县参议会
-- 第六章公安 司法
---- 第一节公安
---- 第二节检察
---- 第三节审判
---- 第四节司法行政
-- 第七章人事 劳动
---- 第一节人事
---- 第二节劳动
---- 第三节工资 福利
---- 第四节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
---- 第五节劳动保险
-- 第八章军事
---- 第一节防务与驻军
---- 第二节地方武装
---- 第三节兵役
---- 第四节民兵
---- 第五节战事
-- 第九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工会组织
---- 第二节农会组织
---- 第三节青少年组织
---- 第四节妇女组织
---- 第五节县归国华侨联合会
---- 第六节工商业组织
---- 第七节学术团体
---- 第八节其他群众团体
第四编文化
-- 第一章教育
---- 第一节书院 私塾
---- 第二节普通教育
---- 第三节专业教育
---- 第四节成人教育
---- 第五节教师队伍
---- 第六节教学研究
---- 第七节经费设备与勤工俭学
-- 第二章科学技术
---- 第一节科技机构
---- 第二节科技成果
---- 第三节科技队伍
---- 第四节科技活动与信息服务
-- 第三章文化艺术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文艺团体
---- 第三节电影 广播 电视
---- 第四节图书 报刊 档案
---- 第五节民间文艺
---- 第六节文艺及其他创作
-- 第四章文物名胜
---- 第一节古遗址 古城址 古墓葬
---- 第二节古建筑
---- 第三节石刻
---- 第四节革命文物
---- 第五节博物馆及馆藏文物
---- 第六节名胜
---- 第七节文物保护
-- 第五章卫生
---- 第一节医疗卫生机构和管理
---- 第二节医疗业务
---- 第三节公共卫生
---- 第四节防疫
---- 第五节保健事业
-- 第六章体育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群众体育
---- 第三节学校体育
---- 第四节体育设施与培训
---- 第五节业余体校
---- 第六节体育竞赛
第五编社会
-- 第一章民族 人口 计划生育
---- 第一节民族
---- 第二节人口
---- 第三节计划生育
-- 第二章民政事务
---- 第一节拥军优属
---- 第二节复退安置
---- 第三节革命老区
---- 第四节灾害赈济
---- 第五节社会福利
---- 第六节婚姻
---- 第七节殡葬改革
-- 第三章民情风俗
---- 第一节生产习俗
---- 第二节生活习俗
---- 第三节节日习俗
---- 第四节婚丧喜庆
---- 第五节迷信陋俗
-- 第四章方言 谚语 歇后语
---- 第一节方言
---- 第二节谚语 歇后语
-- 第五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道教
---- 第三节天主教
---- 第四节基督教(新教)
第六编人物
-- 第一章人物传
---- 第一节人物传之一
------ 何丹
------ 王仲达
------ 石汝砺
------ 杜宥
------ 李伯芳
------ 杨柱臣
------ 谢兰省
------ 朱观泰
------ 杨模
------ 吴光亮
------ 吴光忠
------ 巫翠峰
------ 徐正第 徐正康
------ 杨培芳
---- 第二节人物传之二
------ 刘裕光
------ 吴若臣
------ 李业
------ 邝达
------ 陈荣畿
------ 赵立雄
------ 陈国贝
------ 钟恩树
------ 雷鸣
------ 赖健民
------ 陈瑞初
------ 曹美容
------ 胡希文
------ 林作优
------ 林品茂
------ 赵仲山
------ 丘芳
------ 杨先
------ 马口事件和马德林
------ 黄茂松
---- 第三节人物传之三
------ 李辉南
------ 汤山
------ 廖碧波
------ 莫雄
------ 王仕英
------ 林名勋
------ 石可权
------ 钱钧
------ 陆奕年
------ 邬强
---- 第四节人物传之四
------ 卢黄椿
------ 林耀东
------ 陈日斋
------ 谭仙舫
------ 邝桂芳
------ 江拯球
------ 张镜堂
------ 谭寿镜
------ 陆照球
------ 林观莲
------ 熊真沛
------ 黎成超
---- 第五节人物传之五
------ 周文浩
------ 张文列
-- 第二章人物表
---- 第一节革命烈士名表
---- 第二节荣誉录
---- 第三节高级科技人员名录
附录
-- 一、文献辑存
-- 二、碑记
-- 三、旧志序选
编后记